王淑芳
目前,多数学校实行层层量化管理制度,即学校通过对班级成绩、卫生情况、日常纪律等方面的详细量化,形成对班主任工作的评价;班主任则按照学校的“量化管理指标”将学生的各项行为进一步细化,依据学生的日常表现和学习成绩加减相应的分值,以此把班级学生评价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量化管理方法的实施,在一段时间内确实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增强了学生的竞争意识,推动了班级各项工作的开展。但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教育理念的转变和时间的推移,量化考核的弊端也逐渐暴露出来。
其一,量化管理普遍存在着“重管事轻管人”“重结果轻过程”的倾向。
我校的量化是这样操作的,每周有一个班值周,值周班的学生按照量化指标分成多个检查组,按照不同时间段检查教室、寝室、操场、餐厅、卫生区等场所的卫生纪律,如发现不符合规定的学生或班级,即扣分。另外。也有突击检查,比如抽查校徽,检查仪表,凡是不符合规定者,扣分。每天晚上有一个汇总,以“班级一日情况反馈表”形式发到班里,班级一天的卫生、纪律等方面扣分情况一目了然。所以,班主任一天的工作就是为了这个数字。然后,每个班都有负责的学生针对扣分情况落实到个人,个人扣分情况明细很快上墙。一周下来,学生处有专人汇总各班一周的扣分情况,排列出名次,打印成表格,上墙公布。面对数字。有些班主任喜笑颜开,一定是优秀;有些班主任唉声叹气,一定是扣分较多,达标无望。小小数字何以有如此威力?因为它们直接与班主任的津贴挂钩。所以,有些学校的老师早早的来到学校,不是督促学生早读,而是催着学生扫除,担心卫生被扣分;眼保健操的铃声一响,忙于备课的班主任也要急忙奔向教室,不去准有人扣分;课间操的时候,班主任必须得“跟操”。还要喊着口号,不然学生不仅说话而且步伐不整齐,一定扣分。如此的量化管理,管的是班主任还是学生?这样的量化管理,忽略了什么?值得所有教育工作者思考。
其二,过细的量化考核,统得太死,使学生变得消极、叛逆,在很大程度上束缚了学生个性的发展。
很多班主任都说带班很辛苦,学生很难管。的确,由于家庭社会等方面的原因,现在的学生思想成熟早,有较强的自我意识,在集体生活中很容易出现问题。但是,制定过细的量化管理规则。把学生牢牢地控制在规则之下,能起到教育作用吗?这很值得商榷。
一方面,学生的行为习惯很差。比如走廊上,明明写着“轻声慢步过走廊”,但是有些学生依然大声吵闹着,因为没有人扣分。班级大扫除,有些学生习惯把废纸扔在地上,因为今天她或他不值日,扣分和自己无关。学生老师在走廊相遇,更没有让老师先行的礼仪。
另一方面,有些学生因为不满意班主任的管理,上课故意迟到、睡觉或者吃东西让值周生减分;有些学生故意把头发弄得怪异,来对抗仪容仪表检查;有些学生因为不满值周生扣分而同值周生吵架甚至打群架,使问题性质越来越严重。
教育是什么?我们不能只用概念来定义,也不能只用一个个数字来说明,我们需要用实践来诠释。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百年大计,我们的量化管理还跟得上时代步伐吗?
其三,量化管理,每个人只为分数做事,偏离了诚信教育。
量化分数出来之后,一些“人脉”广的学生即聚到学生处找老师花言巧语划掉被扣的分数,然后喜洋洋地回到教室,在同学面前很“牛气”。有些经常犯错误的学生甚至跟班主任讲条件“只要我不扣分,你就少扣钱。我们互利互惠,你还是不要送我到学生处。”如前面我所讲到的,班主任一天的工作紧紧围绕量化展开,只要不扣分或者少扣分就平安无事,心安理得。其实没有扣分不等于学生没有问题,比如,学生的心理问题,情感问题等等。
学生在背后说:“老师们很虚伪,总是讲很多空洞的大道理,什么为了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全都是假话,为的是他们的量化管理成绩不吃亏,少扣钱!”老师们说:“班主任很累,事情很碎很杂,一处不到都不行,学生就是不自觉!”在学校这座圣洁的象牙塔里,在量化管理面前,谁对谁是诚信的?
量化管理之所以是不诚信的教育管理体系,在于它用工厂生产工件的管理模式来管理有生命的具有不同个性的学生,用的是外在的强制性的手段,而诚信是一种需要内化的道德趋向,也就是说,诚信必须是自我的自觉行为,一旦有外在的力量强制或者与某种利益挂钩,确立诚信的土壤就会变质腐化。照这个道理来看,学生打扫卫生为的是自己的学习环境的整洁干净,是自觉自为的行为,只要道理讲清楚,老师带着学生一起具体做一做就可以实现,怎么能很粗糙地用量化管理打分的措施来扼杀本来是很好的诚信教育的机会呢?如此种种的量化管理怎能不污染诚信自修的土壤,扭曲诚信的心灵杠杆?
为此,我们不妨探寻一下“量化”管理的源头,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罗提出的“科学管理”,列宁针对“科学管理”曾经明确提出:“泰罗制——也同资本主义其他一切进步的东西一样,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资产阶级剥削的最巧妙的残酷手段,另一方面是一系列丰富的科学成就,即按科学来分析人在劳动中的机械动作,省去多余的笨拙的动作,制定最精确的工作方法,实行最完善的计算和监督制度等等。”诚然,泰罗提出的“科学管理”并不适合教育,教育的对象是“人”,而不是工厂里的“产品”。人是有个性有情感的,人需要自由、需要尊重。我想,真正“科学”管理的实质应该是按客观规律进行管理,而不是只用几个简单而机械的数字来操纵的管理。
时下。很多有识之士推崇人性化管理,所谓“人性化管理”就是以人为本,一切围绕人、以人为中心的管理。人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如果把具有思想、情趣、个性的人当作一般的“物”,“见物不见人”,过分强调制度的严格,势必造成人缺少创造性,出现关系紧张,气氛压抑的局面。如何体现学校人性化管理,做到无为管理,“管是为了不管”,从而达到管理从“量化”向“能动”的转变呢?
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构建人性化的考核评价机制。学校及班级管理,坚持以人为本,并不是说不要管理制度,应该是在制定和完善学校管理制度的时候,关注每个学生的合理要求(这里首先涉及到学校对班主任的评价机制改革,否则,班主任对学生评价改革很难进行)。首先,量化考核制度出台前要广泛征求师生的意见,取得大家的理解,集思广益,在相互信任、思想统一的基础上,以激励为主,构建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多元的考核评价体系。其次,在实施量化考核制度的具体过程中,注重民主评议,不能扣分了事。再次,充分发挥自评和互评的作用。学生自评互评是学生相互交流、相互促进、团结协作、共谋发展的有效推动力。通过学校考核、学生自评和互评,基本上是对每位学生真实、客观、公平的评价,使学生能够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并自觉改进。真正发挥量化考核应有的效能,促进学生身心的发展。
执行考核制度要刚柔相济。既要讲纪律,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规章制度是刚性的条文,要严格执行,这是规章制度的严肃性、规范性的体现。但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还要考虑到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对于平时刻苦认真的学生,偶尔一次非人为原因迟到等。就不应该扣分。但那些不求上进、学习态度不端正的学生,经我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仍不改进的。就严格执行考核制度,决不能因为怕被学校扣分而姑息。以此树立正气,教育他人。
注重情感交流,营造一种舒畅的心理环境。学生的学习很辛苦,从早自修到晚自修,一天十几节课下来,有时难免有些情绪化的行为。班主任要营造好的班级氛围,要善于与学生情感交流。还要善于促使学生之间也有一个更好的情感交流。及时发现有问题的同学,做好心理问题辅导,让学生知道班主任想做什么,做了什么;同时,班主任要常深入学生,了解听取意见,充分体现民主管理的原则,增进彼此的尊重和理解。古人云:“亲乎其师,信乎其道”,爱的教育是最好的教育。
同时,人性化的管理应该从细节开始、从学生的内心需求抓起,从富有人情味的活动做起。当然,有人情味的管理并不是人性化管理的全部,要真正实现富于成效的人性化管理,尊重是前提,爱护是基础,信任是动力,善待是关键。
管理是一门科学,科学是不断进步的,我们无法说“人性化”管理就是“科学”管理,但是,我们正在执行的“量化”管理距离“科学”管理还有多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