裘扬飞
道德教育,除了抓好每一节思想品德课外,教师还应善于捕捉教育时机,关注细节,细致入微。如遇到的偶发事件。要敏感地觉察到其中蕴涵的教育因素。并抓住时机有效地进行“不留痕迹”的引导。
关注细节——细致入微
一个孩子在作文中这样写道:
平时。妈妈总叫我买这买那。家里盐没了,叫我去买;家里的油没了,也叫我去买……我有时真不想去,但又怕妈妈不高兴。有一次,我壮着胆子对妈妈说:“我不想去了,你自己去买吧!”妈妈先是一楞,然后和蔼地说:“要听话啊。你已经长大了。”听妈妈这样一说。我只得去了。
有一次,妈妈在家做领带(是从私人企业那里可以拿回家做的领带),我看妈妈一针一线地弄着,觉得很好玩。就吵着也要做。可妈妈就是不肯,对我说:“孩子,你还小。你还干不了。”
我觉得真是太奇怪了,妈妈一会儿说我“长大了”,一会儿说我“还小”。真不明白。我难道就一点自由也没有了吗?不想干的事,总让我干;想干的事,又不让我干。
学生这篇作文的题目是《长大?还小?》,写的是学生生活中的真实感受,在这篇作文中。我看到了一个孩子的内心世界:心中渴望自己不受大人的约束,并发出了需要自由的呼声。
我和孩子进行了一次交谈。“从你的作文题目里看出,你不理解妈妈?”他看着我,虔诚地点了点头。那眼神充满了迷惑。似乎想在我这儿寻找答案。想到了李镇西老师《走进心灵》这本书里面的一句话——不留痕迹的教育,能走进孩子心灵的教育更容易让人接受。于是,我问他:“那你说说看,在什么情况下,妈妈说你长大了?”他想了想说:“妈妈叫我买东西时,说我长大了。”“那买东西这些事你会做吗?”“会”。“做了这些事情对你有什么帮助?”“常买东西,对于数学中关于钱的问题我能轻易地做出来。”“是啊。你妈妈让你买东西是给了你学习的机会;说你长大了,是在表扬你呢!”这时。孩子的脸上露出了惊喜的表情。我又追问了一句:“那是什么情况下,妈妈说你还小呢?”“我想帮妈妈做事的时候,妈妈说我还小。”“你妈妈做的事轻松吗?”不轻松,妈妈老喊腰酸背疼的。“一个大人都觉得累的事,你妈妈舍得让你做吗?”这时候,我看到学生眼中闪着泪花。说:“老师,我明白了,妈妈不让我做,是不想让我累着,才说我还小的。”我看他已经明白了,摸了摸他的头,就不再多说什么。后来,他修改了自己的文章,最后一段这样写道:我知道妈妈是爱我的。以前我真的错怪她了。生活中这样的事情还很多很多,现在,我才明白无论妈妈说我“长大了”,还是说我“还小”,都包含着深深的爱!我为孩子的这种感悟深深感动了。
课堂内外,随时有可贵的资源产生。如某同学因橡皮丢了吵架、谁的书本突然少了等都是思想教育的好时机,关键是教师是否能及时捕捉和利用教学资源,关注到孩子的细节,即一举一动、一颦一笑。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的心声。走进孩子的心灵深处,进行“不留痕迹”的教育。
讲究艺术——教育无痕
思想品德教育,平时我们最多运用的方法就是说教。在教改春风沐浴下,只靠这样的方法解决问题,效果甚微。学生是独立的个体,每个学生的判断能力、思维能力、生活经历、环境影响等内在、外在的因素都各不相同,教育者处理问题时,具体事情具体分析,因材施教。以发现孩子偷东西或撒谎为例。学生在校拿走同桌的铅笔,将伙伴的玩具据为己有,将书橱中的好书拿走……这些小事平时经常发生,似乎这只是孩子的胡乱淘气而算不上“罪行”,但出了这种事,家长总要到老师这里来反映,老师必须处理。面对这样的孩子,该如何教育呢?
冷静对待。儿童心理学家玛丽亚·奥尔佳说,教师应该明白孩子只有经常偷东西才算是问题。对孩子偶尔的一次顺手牵羊行为反应过度,马上将孩子联想为“潜在犯罪”,这可能导致问题激化。对年幼的孩子来说,错误的标准与成人不同。
区分行为。玛丽亚指出,必须区分孩子对偷窃行为的意识:很多时候孩子的行为是无意识的,对成年人定义的偷窃标准,孩子并不能完全理解。但这样“小偷小摸”的习惯也不能视而不见。教育者要学会换位思考,孩子偷窃的原因或许是各种各样的,可能是因为需要向朋友炫耀自己的宝物或是更受别人欢迎,也可能是想引起老师的注意。孩子是天真无暇的,教育者应找到原因所在方可对症下药。
谨慎教育,安抚心态。对于学生在学校的“小偷小摸”,笔者认为需要谨慎教育。公开批评可能会伤及孩子的自尊心,让情况变得更糟,所以努力让孩子理解自己的行为,通过具体的实例并结合思品课中的内容向孩子说明私人的东西、公共的东西与自己的东西是有区别的。通过耐心的教育,有些孩子会马上意识到自己真的做错了,而有的孩子却编出些理由,显得并不服气,那就需要安抚他们的心态。班上一个叫史健的同学,他偷偷地拿了其他同学的卡纸(有其他小朋友亲眼看见)。后来经过调查。是因为那天有手工课,可史健忘记带了,就偷偷地拿了其他同学的。一开始,我耐心地开导他(他是我们班上最顽固的学生),可他并不承认,还说那就是他的,想顽固到底。后来我说:“诚实的孩子老师最喜欢了。可以前老师小的时候,也拿了人家的东西被老师批评了呢,不过我马上承认了错误,老师说我改正了还是个好孩子。”“真的吗?老师小时候也犯过错?”“是啊!”看着孩子低下了头,我可以肯定那时孩子与我的距离拉近了,他的心情也平静了,似乎不想再狡辩了。“老师,是我错了,我也想做个好孩子,那卡纸是我拿的,因为今天上手工课我没带……”最后圆满解决了问题。
教育者碰到这样的事情是家常便饭,而我们必须做到的是:不要因此乱发脾气或者打骂孩子,不然幼小的心灵会受到创伤;要激发孩子对教育者的信任;找出孩子“小偷小摸”或撒谎的根源所在;与孩子保持良好的沟通。品德教育要讲究教育艺术,尽量避免给孩子留下阴影或创伤,达到“润物细无声”的理想效果。
体验活动——刻骨铭心
道德教育需要实践体验,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除了有意识地抓住各种教育时机外,教师还需创造教育时机,组织学生主动、愉快地进行实践活动,有利于知行统一,形成道德评价的能力,促进道德素质的提高。联系实际,以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为指导,以提高青少年综合素质、塑造青少年良好形象为目标,以“知荣明耻,从我做起”为主题,以“八个一”活动为载体,有效地结合生活实际,在校全面展开“假日小队”活动,孩子们利用双休日等休息时间做一些公益活动,如:绿色环保、照顾孤寡老人等。在班上举行“寸草心,亲子情”的主题班会。让孩子们在活动中体验出真知,体验出真理,受到情感熏陶。
在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创新能力的教育思潮下,教育者要求孩子创新,首先教师也要学会创新,创新地设计各种活动方案,让孩子们在愉快的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接受各种教育,最后把行动内化为自己的道德修养。
在举行“寸草心,亲子情”的主题班会时,大致设置了这些活动:,集体朗诵《游子吟》;讲《孟母三迁》的故事;表演歌曲《爸爸的草鞋》;讨论父母为我做了什么?表演小品《当保姆的妈妈》;讨论我能为父母做些什么;读《给爸爸妈妈的一封信》;欣赏歌曲《感恩的心》。并且布置了爱心家庭作业,如送父母一句温馨的祝福;给父母打个电话,送去一声问候;给父母讲个开心的故事;为家里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打扫卫生、洗碗、叠被等。这些实践活动,是一种升华,是一种创造。在德育的道路上,教育者给孩子们铺好路,让他们自己去拣五彩石。
以道德情感教育原则作指导,在活动设计中贯穿情感教育的线索,并选择行之有效的方法是落实道德情感教育,提高教学整体效果的重要步骤。通过此次班会活动,增进了孩子与父母的感情;在点点滴滴中体谅了父母的良苦用心,从小事中感悟父母的养育之恩;在今后的生活中,孩子对父母多了一份理解,用实际行动回报了父母。这样一次精心设计的感恩父母的活动,收到了教育者用单纯的说教所不能达到的效果。
几年来的教育实践说明,所有的“教育”都必须有一个前提,这就是对学生心灵的尊重。首先真正做到“以人为本”,整个过程都必须遵从学生的心理认知规律,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应该有不同特点的教育方法。另外,教育者对学生的尊重,并因此而建立的师生信任感,是教师走进学生心灵的关键。最后,笔者还要强调的是,尊重学生当然是尊重所有学生。每一个学生不一定都能成为学习尖子。但我们的德育,应该让每一个学生都具有高尚的人格,拥有充实、健康、幸福的精神生活。
教育的美,美在理解,美在机智,美在创新。让我们关注孩子们成长的细节吧,用科学合理的方法,通过创造性的各种活动,使孩子们纯洁与真诚。让孩子们在蔚蓝的道德教育天地中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