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凤霞
摘 要: 构建和谐班级,是建设和谐校园、实施和谐教育的一项基础工作,是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本文在分析和谐班级基本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和谐班级的基本方案。
关键词: 和谐班级 基本特征 构建 基本策略
“和”这一概念最早在《国语·郑语》中提出,“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即事物间的综合统一,不断产生新的事物。《老子》中记载:“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论语》说:“和为贵。”现代心理学也认为:和谐是美好事物的基本特征之一,也就是说事物或现象各方面完美配合,在协调和多样中达到统一,在心理机制上能使人满足、愉快,并唤起人们对生活的热爱。由此说来,和谐产生共振,和谐产生美。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治国理念和治国方略。高校作为培养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摇篮,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阵地。而构建和谐班级,是建设和谐校园、实施和谐教育的一项基础工作。
一、和谐班级的基本特征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公平和正义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共同理性基础,只有坚持公平与正义,才能确立社会生活主流信念和合理、和谐、规范的人际关系,形成讲诚信、讲道德、讲法制、讲秩序的行为规范,使社会环境有利于人人想干事、人人能干事、人人能干成事。高校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必须按照和谐社会的特色、标准构建和谐班级。
“和谐班级”就是在健康的集体舆论与和谐舒畅的气氛中通过多种多样的人际交往、丰富多彩的自觉主动活动创设一个友善、民主、平等、互相理解、互相进取的班集体,使每个学生个性获得健全、充分、全面的发展。我们所要构建的和谐班级应充分实现学生自我教育与管理;建立和谐的师生、生生关系;形成健全的工作机制;具有稳定的学习秩序;按照公平、正义、宽容的理念,实行公平原则下的目标激励;引导学生发挥长处,合理竞争,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只有如此,我们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才能紧密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从而提高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
二、构建和谐班级的基本策略
1.创设和谐的学习环境。教室是学生活动的主要场所,教室环境对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有着较大的影响。应构建教室软环境让学生自由发挥能力,满足学生多方面的需求。如“学习园地”可让学生自己分工合作设计完成,学生能说的就说,能写的就写,能画的就画,能做的就做,能评的就评,定时更新,评比总结。另外,还要把教室布置得漂亮、舒适,墙上挂上合适的名人名句。强调学生保持教室里的安静与祥和,告知学生教室是神圣的,任何时候都不允许不文明的语言、动作在教室里出现。这项工作很琐碎,但是也很重要,只有做好了这项工作,班集体的良好环境才能得到保障。
一个积极、和谐的学习环境不是单靠教师或者学校就能形成,还要依靠社会、家庭等多方面的合力。因此,辅导员应与家长、学校领导保持密切的联系,积极开展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开创第二课堂活动,让学生接受社会上积极因素的教育。我们培养学生的最终目的是服务社会,所以,应提倡让学生多与社会接触。重视安全教育是一件好事,但是有些学校为保证学生的安全放弃了一切让学生锻炼的机会,使第二课堂的活动少了甚至没有了,这是很不可取的。
2.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一些教师往往对成绩好的学生偏爱有加,而对暂时后进的学生讨厌有余,使一部分学生骄傲自满,又使一部分学生灰心丧气,从而导致师生关系不和谐。现在班级里的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家里娇生惯养,不仅有父母的关爱,还有祖父母、外祖父母的疼爱甚至溺爱。他们往往劳动观念差,团结协作意识差,自以为是,文明礼貌差,自理能力差等。如果不能妥善处理,化解矛盾,则必然影响班风、学风,使班级同学之间不和谐。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和谐班集体形成的重要条件,也是教育获得成效的保证。教育过程是师生之间不断交流的过程,既有利于各种信息的发出和反馈,又有利于情感的相互交流,因而辅导员的交往风格和民主作风往往是形成良好人际关系的关键。研究表明中专生独立性意向和参与社会的需要增强、受人尊重的需要增强、友谊的需要和交往的需要增强这种社会性的需求引起人际关系的重大变化,出现了一种疏远父母和教师的“闭锁性”和寻求能坦白相告伙伴的“开放性”趋向。但是他们常不懂该如何择友和进行交往,因此需要辅导员做大量的指导和协调工作,把握班级人际关系的脉搏。可通过班级值日记录,与学生个别谈话,甚至可以通过全班自由大探讨等方式,收集信息并进行研究,测定班内人际关系现状,弄清每个学生在班级关系中的地位与不断变化的心态。
3.提升学生素质。和谐班集体的构建最终还是要落实到学生身上,学生素质的高低是评价和谐班集体构建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尺度,学生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是和谐班集体的一个重要标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的权威性报告《学会生存》中指出:“应该把培养人的自我生存能力,促进人的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作为当代教育的基本宗旨。”教育的过程是学生生命感受和经验体会的过程。学生在主动学习、主体实践、合作探究的过程中,获得知、情、意、行诸方面协调发展;在培养适应社会要求所必需的各种基本素质的同时,根据自身潜能、兴趣、爱好、特长等因素成长为具有鲜活个性的多样化人才。应使班级每一位学生的潜能充分发挥,特长充分展现,做到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
时代在发展,现代社会需要的是全面发展、具有综合素质的多样化人才。教师是学生全面成长的导师,应树立对学生终身负责的意识,不仅要督促学生努力完成学业,还要净化学生心灵,引导学生自觉抵御社会上各种不良的诱惑,保持心灵的宁静,是我们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一位称职的教师应厚爱每一位学生,努力成为学生知识的启发者、思想上的引路人、人生道路的导航者。应逐步塑造学生的品格,在班级主题教育中既要有对人间真爱的弘扬,激发人自爱自尊、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友爱亲朋、热爱祖国,也要有对人间正道的倡导,指引人诚实守信、知礼守法、和睦邻里、团结互助、勤俭自强、敬业奉献,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在潜移默化中塑造学生的品格。
4.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从中学升入大学,由于生活环境、学习特点、人际关系等因素的改变,导致学生的价值观念、行为模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由于这种变化来势迅猛,许多学生表现出不适应,甚至出现心理问题,严重影响了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因此,辅导员应正确认识新生的心理问题,并进行有效的疏导和调适,这对他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在班级需设法建设一个乐观、积极向上、尊重、友善、宽容、朝气蓬勃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善于发现心理问题学生,要特别关注贫困生的心理,并进行相应的心理辅导,有意识地为学生创造成功的经历,发挥学生的潜能。新生入学时,大多对自我有着较高的评价和期望。而进校后,由于环境的改变,就会产生一些压力,因而要鼓励他们对自我重新定位,了解自我、认识自我,进而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其次,加强学生的自我保健教育。心理问题的解决是一个积极的自我锤炼过程,从这一点说,每个人都应该成为自己的心理医生。为此,必须积极引导学生加强自我保健,让他们成为自己的心理保健医生。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有意识地进行自我心理调适,培养良好的个性,在生活中保持自信、乐观、坦诚、豁达、坚忍不拔的心理品格,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压力,进行心理自助。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最根本的任务就是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具有社会主义觉悟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今天的大学生要能担负起新世纪的历史重任,不仅取决于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思想道德水平,更取决于他们健康的心理素质。应帮助大学生摆脱青春期的各种困扰,适应来自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类压力挑战,培养其健全人格,促成其全面发展。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应当成为班级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班级是学校的一个基本组织单位,班级管理是富有创造性的工作,是一种由多种因素构成的技能,有很大的灵活性。关于构建和谐班级的策略和方法,应追求因人而异,因地制宜,即时而作,即兴而发,不断地在辅导员工作的实践中探索适宜的工作方法,在管理中创新,在和谐中育人。
参考文献:
[1]成有信.教育学原理[M].广东: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韩永昌.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李双锁,易秀龙.浅论现代高校和谐校园的建设[J].理论月刊,2005,(11).
[4]巢桂芳.构建和谐班级是创建和谐校园的基础[J].科技资讯,2007,(19):119.
[5]胡树祥.全方位建设和谐校园推进学校高水平发展[J].中国高等教育,2007,(1).
[6]程鸽.关于构建和谐校园的思考[D].华中师范大学,2006.
[7]陈燕,孟庆男.和谐教育观探微[OR].中国和谐教育网,2006.
[8]成思危.和谐社会理念的哲学基础[OR].光明网,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