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娜
摘要:探究性学习通过对各种技能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转变学习观念,最终促进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形成。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教学质量探究过程
传统教学中,灌输式教育一直是教育中的毒瘤。它不仅使教育失去活力,学生也失去对知识的求知欲,泯灭了他们求知的天性。教改中探究性学习的提出,为现代教育指出了新路。使学生成为知识的主宰和拥有者,可以帮助学生与教学内容间进行有效的相互作用,并激励学生对教学内容学习的兴趣及其学习动力,指导他们自主学习;通过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对学生进行开放的、创造的、自主的、综合的学习引导,实现开放教育教学由“教学”向“导学”转变,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最终促进其终身学习能力的形成。
一、开展探究性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传统教学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方面主要存在以下缺陷:
①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强,特别是不能创造性地进行科学学习。
②教学空间狭窄,只局限于课堂与教材。长期以来,科学教育过多地关注知识的传授,这直接导致教师用教案去“教教材”,把学生的思维活动框在课堂和教材的狭小空间,教师和学生都不能创造性地进行教和学的活动。这非常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和富有个性的学习能力的培养
③忽视对学生个性化的培养,漠视学生的个体差异,用统一的标准去要求学生“千人一面”。重视对儿童的个性化倾向的培养,对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更多样化、个性化的人才,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或为完成教学任务而教、为分数而教,或曲解“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以同样的评价标准去要求所有的学生都达到所谓的优秀,是违背教育规律的。
不少开放教育的学习者都把学习当作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这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探究性学习方法讲求从激发学习兴趣人手,让学生获得亲自参与研究探索的积极情感,逐步形成一种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喜爱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让学生从“让我学”彻底转变为“我要学”。新颖的学习模式是吸引学习者参与学习的有利前提,在此基础上,要注重以学生自主、积极、创造性为特点开展教学活动,着眼于学生主体参与活动,通过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和保持其学习动机。
交流探究活动的过程和结果,在整个探究活动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对培养学生反思、质疑能力,提高思维深刻性是十分关键的。由于学生在前面环节是用了心、动了脑筋的,所以在这个阶段他们很想把自己的创意表现出来,为此教师应该十分用心地组织表达和交流的环节。
从学生角度讲,要求为:①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②学会品评,既要找出不足,又要善于发现闪光点;③使自己的发言能够引起听者的关注;④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又敢于为自己辩说;⑤尝试从讨论交流中总结出规律。
从教师角度,应该注意:①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真诚地分享学生的探究成果;②延迟评价。先组织学生之间的质疑和评价;③教师参与讨论,适时引导和回应,把学生思维引向深入;④根据学生的讨论从知识、方法、感受等方面做小结。在这个阶段,教师还应该既重视正式评价,又重视非正式评价,有时教师的一个眼神,一句看似不经意的话语就可使学生得到激励或者忠告。
二、开展探究性学习,转变学习观念
我们应该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不仅是接受知识的过程,更是探索知识、创新知识的过程。学生可在教师的有效指导和帮助下,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学习能力、学习兴趣、学习环境等自主选择开展活动的方向,将个别化自主学习与完成平时作业、研究讨论以及工作实践有机联系起来。教师尽力做到让学生选择内容,明确目标;让学生参与过程,发现知识;让学生探究疑难,掌握方法;让学生自我检查。要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让学生通过主动的探索、发现和体验,学会对大量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判断;通过与教学内容的相互作用,逐步实现其知识体系的转化和扩展,逐步实现其自身认知结构的改变。如在学习根的结构之前,笔者首先请学生观察小叶榕上的气生根,再去查阅资料或上网查询气生根的作用。在学习植物生长所需无机盐时,笔者要求学生到商店、农村去调查作物生长经常使用的肥料的名称、成分、作用。又如,“空气流动会影响蒸腾作用吗?”“叶片正面和背面的气孔一样多吗?”等问题,不仅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感受到与人交流的乐趣,以及通过亲自实践获得信息后的兴奋,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学会了科学探究的方法:观察、调查、实验、收集和分析资料。
通过各种技能的学习,最终自行设计探究过程。在进行探究过程设计中,学生积极性很高,所设计实验中变量控制方式多样,实验结果的检测方法也各有不同,开阔学生的思维。学生的很多设计非常科学,探究的过程非常完整。特别是设计的对照实验对变量的控制掌握得非常好,而且实验步骤的设计,以及已有知识的应用又非常恰当,实验结果具有非常强的说服力,具有高度的科学严密性。通过这个探究活动的设计,我们已经看到了学生科学素养在不断地提高,在获得亲身体验的基础上,形成喜爱质疑、乐于探究的心理倾向,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为以后各种创新打下牢固的基础。
在开放教育中,学生的信息意识和主动收集、处理信息能力的培养是关键。教学过程应成为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社会之间互动的学习过程,学生不仅要学会自主学习,也要学会合作学习。强调“合作”学习,既可以弥补个别化自学缺少人际交流、信息反馈等的不足。同时,强调学生自主与合作,提供了有利于人际沟通与合作交往的良好空间。一方面,在这个过程中能发展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学会交流和分享研究的信息、创意和成果。为了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成员之间必须学会相互理解、彼此尊重和信任。学会互相帮助和支持,并能使同学之间建立一种融洽、友爱的伙伴关系。另一方面,在合作学习中,学会怎样协调人际关系,怎样调动每个人活动的积极性,管理和协调能力会在学习过程中得以形成,得到发展。
教师应对学生所具有的经验与能力作透彻分析,满足学生的求知、参与、成功交流和自尊的需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发展和学习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有效地渗透观察、比较、归纳、演绎等思想方法,并同时让学生感受学习的成功和快乐。教师很好地实施开放式教学,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充分发挥聪明智慧,闪烁着学生求异思维和独创精神。只有认识到学生经验的重要性,才能解决“怎样探究”的问题。而学生眼中的探究活动告诉我们,探究活动的收获绝不仅仅是知识层面的。只要学生真正投入探究活动,那么他们不仅获取知识、发展能力,而且会内在地产生对事物的态度与情感,这种态度、情感和知识一起,成为学生认知结构的一部分,这是探究活动所固有的教育价值,它是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重要途径。因此在探究活动的全过程,我们都要十分注意引导学生去理解科学方法、体验科学精神、捕捉内心的感受。
新的时代呼唤新的具有更高素质的人才,而人才的培养在于教育,初中科学作为基础学科,在人才的能力培养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诸方面担负着重要的职责。科学教学中要树立“大教学观”,着眼于时代,放眼民族的未来,全面落实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素质教育,以学生的发展为本,重视人才多样性和个性化的培养,为实现科教兴国的伟大战略构想奠定基础。
责任编辑:罗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