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艳玲
【摘要】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把小组合作学习引入课堂,进行教学尝试,提高了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教学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Teaching by the Way of Learning with Cooperation.
Zhu yanling
【Abstract】It is very important to changing the way of learning for students, drawing the way of learning with cooperation in group into the course and having a try during a new reform of teaching. This can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teaching.
【Key words】Group, to learn with cooperatin, teaching
合理组织班级小组,通过合作学习,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心、手、眼、耳、口充分活动起来,使学生成为课堂上的主角,对提高课堂质量、培养学生能力和科学素养,有十分显著的效果。本学期我校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和实践,验证了小组合作学习作为课堂教学形式能够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性。
1.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论依据
合作学习策略教学活动,是认知策略训练的重要手段,是促使学生使用学习策略的有效方法之一。在合作学习中,学生通过观察,研究其他同学在学习时所采取的不同方法,并将这些学习的方法转化为自己的学习策略。对同一合作小组的同学而言,同组同学的学习方法,是“最近发展区”,最容易模仿和掌握,符合合作教育理论和最近发展区原理。通过不同层次水平学生之间的合作互动,形成良好的知识思维和能力互补的良好环境,促进学生整体认知水平的提高。
2.小组合作学习在教学中的实施方式
2.1建立学习小组
学习小组是开展合作学习的前提。基本做法是将全班学生依其学业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征、性别等方面的差异,组成若干个异质学习小组,小组规模以4~6人为宜,应坚持“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合作学习将班级授课制条件下学生个体间的学生竞争关系改变为“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关系,将传统教学中师生之间单向交流改变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效率,也促进了学生之间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促进了学生心理品质发展和社会技能的进步。
2.1制定学习目标
合作学习是认知策略训练的重要手段,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课堂组织形式。教学中实施方式灵活多样,我们经常采用以下几种方式:
2.1.1教师制定、统一命题
根据新课标要求,有教师确定研究题目,各合作学习小组独立开展研究。当然,教师确定的学习目标,要有一定的开放性、发散性和探究性,并应注意难度的把握,使学生能“跳一跳够到桃子”,此教学方法,虽然不同小组研究的题目相同,但各合作小组研究的视角、方法、过程乃至结果各不相同,所以学习活动具有很强的全面性、合作性。可以组间竞争,引发组内学习伙伴较强烈的合作动机,增强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使得整个学习过程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2.2学生制定、统一命题
全班确定一个共同的、内涵丰富的学习主题,然后有学生提出在该主题范畴下自己感兴趣的研究题目,将这些题目交全班讨论,确定一批可供合作讨论的题目。各小组研究的主题相同但具体题目互不相同。设定统一主题有利于将学生的关注目光引向本课学习的重点问题,而让学生自主的选择具体的题目,则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兴趣和特长。
2.2.1学生制定、不同命题
全班不设统一研究主题,小组研究题目由学生提出,各小组研究的课题互不重复,有利于学生兴趣和特长的发展。小组研究课题互不重复,其成果丰富多样,经展示交流,将拓展学生的视野,选题领域广泛,学生同社会的联系面比较广,让学生从中获得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技能。
2.3及时指导调控
合作学习以小组探究为主要特征,但也离不开教师的适时指导和有效调控。教师的适时指导和有效调控是合作学习得以顺利进行并发挥优势的重要保证。在合作学习阶段,教师应做好巡回指导,了解合作学习的进行情况,发现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具体情况给以适时适当的启发、引导。
2.4小组成果展示
小组讨论后,随即进入组间交流。交流的形式是让其中各小组的代表(每组1~2人)上讲台汇报老师布置任务的答案,陈述获得答案的过程(自己思维过程、小组讨论过程、受谁的启发或帮助以及还不能充分理解的问题),并回答老师和其他学生的质疑。
在组间交流阶段,教师应把握三个问题。一是尽量为更多的学生,尤其是待优生或较为封闭的学生创造代表小组的机会,二是尽量使各组的交流机会大致相等,以保证基本公平,三是在学生汇报的过程中,及时纠正错误,引导学生阐明关键问题,以防偏离主题。
2.5小组成果评价
教师对合作学习过程进行评价时,应关注学生在合作过程中的参与、交流和合作情况,关注他们的思维方式和科学态度。对学生在合作过程中的积极参与、踊跃发言、认真观察、如实记录的科学态度要表扬,对他们敢于质疑、勇于标新立异的创新精神要给予肯定和鼓励,以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评价可在不同层次上进行:A.由小组长组织组内成员评价各人在小组讨论时的表现(参与讨论的态度、合作时的品质、书面作业的情况等),记作个人得分,其平均分作为小组分;B.由教师和学生共同评定各小组代表汇报的情况(结论的科学性、表达的流畅性、思考的周密性、语调的感染性),评定的成绩作为小组分。
3.小组合作学习的注意事项:
3.1给学生提供更大的思维空间
在教学中低估了学生的能力,只怕学生学不会,在课堂上讲的过多、过细、过透,使学生只有被动的接受,没有自学的时间,没有讨论的机会,没有思考的余地,所以老师要放手,给学生自学和思考留下时间,让他们品尝自我获取知识的喜悦,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3.2放手并不等于放任
新教材中提到对学生放手并不等于放任,放手是在老师指导下学生自主的学习方式;放任是让学生以自己的方式去学习,没有老师的参与,完全靠学生自觉的学习,放任的结果是学生盲目性大,获取的知识量少。所以在授课过程中要不断吸取经验教训,不断完善教学手段,摸索出适合自己学生的新课改之路。
3.3给教师提供更大的教学空间
合作学习教学给教师提供了更大的教学空间,要求教师去掌握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去创造性的设计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教学空间、教学情景,教师不仅要懂得如何教,更应侧重于指导学生如何学、如何提高教学手段、如何让学生互动、如何评估,教师要由支配者转为合作者、指导者。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要营造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和谐氛围,唤醒主体意识,点燃创新火苗,使每个学生都乐在其中,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
收稿日期:2009-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