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向荣
【摘要】针对企业用工要求,结合国家职业资格鉴定标准,本文对数控技术运用专业”高级+大专”的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改革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数控技术;课程体系;教学改革;高级工+大专;人才培养模式
Cnc technology professional "Advanced Engineering college" talent training model to explore
Li xiangrong
【Abstract】Enterprise and employment requirements, combined with the national vocational qualification standards, this article on the use of numerical control technology professional "High college" talent training objectives, curriculum, teaching reform carried out to explore.
【Key words】Numerical control technology;Curriculum system;Teaching reform;Senior workerscollege;Personnel training mode
引言:随着我国职业教育体制的深化改革,国家提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快培养高技能型人才”的职业教育方针;随着人事管理制度的改革,在识人、用人的机制上坚持“能力第一,学历第二”、“能力重于学历”的人才评价标准;结合当前大学生就业难,而又出现“高薪难聘高素质、高技能数控技工”的就业现状,很大一部分高中毕业生不再片面的追求上大学,而是明智的选择了职业教育。为此,我校从2004年开办高中生源的数控技术应用专业“高级工+大专”班。近年来,我校把积极探索数控技术应用专业“高级工+大专”人才的培养模式作为一项重要工作任务。
1.人才培养目标
为进一步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促进职业教育健康发展。通过走访用工企业、考察经济发达地区人才市场,通过对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的社会及行业需求进行全面的分析与论证,认真探索数控技术应用领域和岗位群所需的职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把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具有与本专业领域方向相适应的职业素质和创新精神,掌握本专业领域方向的职业技能,具备相应实践技能以及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熟练掌握数控加工工艺和数控加工程序编制,熟练进行数控加工设备的操作和维护的生产第一线应用型高技能人才。
2.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是学校的一个重要资源,它关系到学校以什么教学内容来实现教学目的的问题。在构建课程体系时,按照“就业导向,能力本位,面向市场,服务社会”的原则,以创新设计为根本,以数控技术应用能力为中心,以CAD/CAM为主线,加强基础、注重实践的教学改革思路重组数控专业课程体系。把岗位(群)所需的有关知识和技能综合划分为职业素质能力,机电技术应用能力和数控技术应用能力三大模块。根据各模块的设计要求,确定数控人才培养计划中所需的“职业素质课”、“职业技能基础课”、“职业技能综合课”、“职业技能实训课”和“选修课”等教学内容与实践教学环节,从而构建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课程体系。在课程体系中以实训环节为中心线索,串接三大模块,形成了与理论教学相互配合,以基本技能为基础,专业技能为重点,注重技术应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模式。
2.1职业素质课
在职业素质课程整合过程中,参照企业制度,结合岗位要求,合理设置课程,调整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完善课程体系。该类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基本职业素质与能力,即基本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法律法规及政策水平、计算机与外语应用能力等。通过社会调研和企业走访,根据企业的纪律、规章制度与企业文化等要求,对相关课程进行了整合与调整,主要开设了应用文写作、高等数学、专业英语、职业生涯规划、计算机应用基础、邓小平理论、法律、企业制度和体育等课程。职业素质课教学要求以“必需”、“够用”为原则。例如:我们开设了全程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虽只有40学时,但从新生入学教育开始,每学期都安排此课程。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开设使学生始终关注自己的职业前途,树立强烈的职业意识,并掌握就业、应聘的基本方法与技巧。
2.2职业技能基础课
在职业技能基础课设置过程中,通过与用人单位沟通与论证,根据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趋势,建立相适应的教学标准,保证职业技能基础课的适应性,提高学生学习职业技能基础课与市场需求的吻合度。该类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具有机电技术应用能力。包括识图与绘图能力、工程材料处理能力、机械设计能力、机械加工工艺能力、电工电子技术应用能力等。通过与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根据数控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在职业技能基础课程教学体系编制上,打破原有章节内容,按照分解的任务模块,设定教学情境,分析所需的知识、技能及态度,对教学内容进行重组和整合。主要开设了:机械制图、AutoCAD、机械基础、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工程材料、机械制造工程、电工电子学等课程。职业技能基础课淡化理论知识系统性和完整性,突出实用性、应用性。为此对其他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大幅度整合、精选和优化。如将金属材料与热处理、非金属材料、材料成型等内容融入到工程材料课中;将机械设计基础、液压传动与气动合并为机械基础;金属切削原理及刀具和机械制造工艺及夹具课程整合为机械制造工程。
2.3职业技能综合课
职业技能综合课体系的设置以工作岗位生产任务、生产过程和生产环境为主线,按照“知识够用,技能过硬”的原则,强调岗位的针对性、实用性、先进性和前沿性。该类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具有数控技术应用能力即数控设备控制技术应用能力、数控设备安装调试与维护能力、数控设备操作能力、数控加工工艺与程序编制能力、CAD/CAM技术应用能力。通过职业技能综合课教学改革,将职业资格鉴定考试内容课程化,即将职业资格证书的考核内容与要求融合到日常的职业技能综合课程学习中,使学生在平时的专业知识学习中获得相应高级工所必须掌握的理论知识和职业技能;同时,针对国家高级工职业标准要求,制定相应的高级工培训目标,使学生在高级工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方面都得到提升,达到高级工培训要求。主要开设了数控原理与数控机床、数控编程与操作、机床电气控制技术、PLC、CAD/CAM应用等课程。
2.4职业技能实训课
职业技能实训课程体系要体现岗位群要求,按照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要求,设置职业技能实训课程。职业技能实训课程体系按照行业和企业的人才要求来建立,建立课程体系时先按岗位技能来设置技能和知识结构,再按技能和知识结构来设置实践项目和所需的专业知识。同时要按岗位标准(行业标准)来建立职业技能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简而言之,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将不再是知识的排列组合,而是工学结合的精品课程,要融“教、学、做”为一体,学以致用,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
我们培养的是面向生产、建设、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实践教学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高度重视实践教学环节,把实践性教学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这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该类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通过CAD认证实训、数控加工实训、PLC实训、CAD/CAM制造工艺员认证实训、机械加工实训、数控高级技能鉴定强化实训等,以达到职业能力的要求。在职业技能实训课程体系设置过程中,要强调教学活动、人才培养的模式与生产实践、社会服务、技术推广及技术开发紧密结合,加强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加强实训教学环节和实习教学的结合,积极推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职业技能实训课主要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使学生不但能掌握基本技能,还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职业技能实训课的教学过程中,采取两种方法:(1)采用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让学生边学边干,边干边学,带着问题学,带着问题干;(2)加强校企合作,选派学生到企业实习,实行校内实验、实训、模拟顶岗训练,校外到企业实习,使学生在真实或相似的工作环境中感受相应岗位工种的特点,提高学生的从业能力。
2.5选修课
按照学生兴趣方向建立多元职业技能学习与训练体系。通过第二课堂、选修、科技兴趣小组、讲座等形式积极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与创新能力。选修课可满足学生的第二专业需要和发展个人爱好与特长。该类课程主要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增加就业机会。主要开设模具制造基础、数控电火花线切割、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企业管理、市场营销、创业培训等课程。
3.教学改革与探索
3.1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
“教育大业,教师为本”,在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中,“双师型”教师队伍的作用是关键,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因素之一。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应作为学校工作的重心。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应以坚持“思想、业务、待遇一起抓”的原则,建设一支教育观念新、改革意识强、教学水平高、实践能力强、师表形象好、专兼结合的“双师型”结构师资队伍。为积累实际工作经历,提高实践教学能力,提高现有专业教师的“双师”素质,学校利用假期时间,安排专业带头人或骨干教师到对口的实训基地锻炼,通过挂职顶岗、合作研发等多种形式强化实践技能。教师在企业接触到先进的专业生产设备、技术和工艺,及时了解专业生产现状和发展趋势,丰富实践经验,增强专业技能,强化实践教学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逐步实现教师从知识型向技术、技能型转变,努力做到既出人才又出成果。同时还聘请大量行业企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逐步形成实践技能课程主要由具有相应高技能水平的教师讲授的机制。
3.2以职业技能实训为中心的“一体化”教学模式
打破传统的先理论教学后集中进行实训的教学模式,在教学组织中引入以职业能力实训为中心展开“一体化”教学。理论教学以职业技能实训的要求为中心制定教学方案、组织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案例,突出理论教学为职业技能实训教学服务的功能。理论教学的首要目标是及时、准确地解决职业技能实训教学所需要的知识与能力。把重点放在训练学生技能和提高教学质量上,将实训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3.3“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
学校希望企业接纳学生实习,企业也希望学校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校企合作是互利双赢的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将课堂上的学习和工作上的学习结合起来,使学生将理论学习和实践相结合,从而加深对自己所学专业的认识,使学生看到学习理论与工作之间的联系,提高学习理论的积极性。“学中做”、“做中学”“边学边做”的工学结合教学模式,让学生在真实的生产环境中,在真实的生产岗位上,在“做”的过程中,切实提高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深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方面的改革,加强学生职业技能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必将发挥重要的作用,产生重要的影响。
3.4“五合一”的教学模式
为充分发挥各专业实体的育人功能,结合“双元制”办学模式的实施,积极改革传统教育教学模式,使职业技能实训过程实现功效“五合一”。一是车间、教室合一,使学生在企业环境中学习,强化企业意识,让学生真刀真枪动起来,确保技能训练到位。二是学生、学徒合一,充分利用校办工厂,营造真实的职业环境,学生直接参与生产活动,培养团结协作、吃苦勤奋、遵章守纪、言行规范的职业素养,感受未来的职业要求,实现学校与工厂、学生与岗位“零距离”对接。三是教师、师傅合一,充分发挥校办工厂对外服务的优势,鼓励教师参与生产实践活动,教师带领学生共同承担生产任务。在生产中,教师就是学生的师傅。产品质量与教师的工作业绩挂钩,提高了教师的实践能力。四是作品、产品合一,学生实训时的作品就是为企业加工的产品,直接接受市场的检验。五是育人、创收合一,学生技能训练的过程,既是提高专业技能的过程,也是生产产品、创造价值的过程,既解决了实训材料费紧缺的矛盾,又练就了学生过硬的本领,真正实现在教学中促进生产,在生产中完善教学。
3.5实行学生“双证书”制定
学校规定“高级工+大专”班学生毕业时,不仅要取得毕业证书,还要取得车工中级职业资格证书、数控车工高级职业资格证书、数控加工中心高级职业资格证书、电切削中级职业资格证书、CAD高级证书、CAD/CAM工艺员认证书等职业资格证书。学生在读期间参加职业资格技能培训并考取职业资格证书,有力的提高了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结束语:本培养模式特别强调实验、实训和实习等实践环节,实践教学时间高达65%。既保证了人才培养的基本规格,也体现了“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办学特征,增强了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机会和跨岗位的从业能力。但不同地区、不同学校应结合人才市场的实际需求,根据自身的办学特色、师资状况、教学资源和未来潜在办学资源的实际情况,探索更切实可行的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夏燕兰 高职两年制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的探索与实践;[J]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9
收稿日期:2008-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