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阅读教学耗时低效是很多语文教师的困惑。
现代文阅读教学有效性是语文界同仁的不懈追求。
困惑、追求,这两个词一直萦绕在笔者的脑际。带着这些困惑和迫切的愿望,2009年3月18日,笔者和笔者所在学校九年级的老师参加了连云港市初中语文教学“现代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观摩研讨活动,听了连云港市外国语学校焦卫国老师执教的《小男孩》和连云港市教育局语文教研员朱卫文老师执教的《故都的秋》两节课,与会老师受益匪浅。两位执教老师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风格为我们诠释了什么叫“现代文阅读教学有效性”。它告诉我们:除了我们平时引导学生自主阅读、长期积累之外,用好课堂、高效课堂,更是现代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强硬支撑。
一、课堂语言训练的突破
语言表达能力是一个学生语文素质的综合体现,它对学生的一生都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每一位致力于在语文教学上有所突破、有所建树的老师,在平常的授课中,都必须以训练学生的语言能力为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课堂教学中要创设条件,适时引导。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积极参与教材的改革,在课堂上有计划地选择一些名篇精文,用优美的语言去感染学生,影响学生。用比较、改换、体会等方式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品出语言的言外之意,培养学生的语感和答题的能力。如焦卫国老师在执教《小男孩》时,让学生在课文中画出描写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句子,思考文章表面平静而富有深刻内涵的语言,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一步一步,由表及里,逐步地领会了作者“贵而不炫”的语言特色;而朱卫文老师执教的《故都的秋》,在课堂上有一个板块“品秋色”,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从“描写细腻”“叙议结合”“寓情于景”“运用对比”等多个方面对这篇优美的散文进行赏析,赏出了“一片风景就是一个心灵世界”。这样的课堂,学生敢说、想说、流畅地说;这样的课堂,是语言训练的突破口,是学生能力生成的场所;这样的课堂,学生可以说终身难忘,终身受用。
二、课堂问题意识的发源
在哈佛大学师生中流传着一句名言:“教育的真正目的就是让人不断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能否有效地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关系到课改的成败,甚至影响学生的一生。因而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的质疑问题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堂好课,一堂有效的课,往往以有质量的问题贯穿课堂,引导学生思维。课堂上的问题,可以由老师提出,也可以由学生提出,但一般的课堂上,往往是老师提问的居多,学生提问的偏少,学生课后提问就更少了。学生不爱问问题,已成为我们老师教学上面临的最大问题。因而,课堂发问已是重中之重。首先,要增强学生提问的信心。学生提问后,教师的反应是决定学生能否继续提问的关键。当学生提出的问题太偏或与本课解决的内容无关时,老师也同样要给予鼓励,赞扬这种敢于提问的行为;当学生在提出问题的过程中由于紧张而语无伦次、词不达意或结结巴巴时,老师要学会等待,要学会倾听;当学生提出的问题比较幼稚,受到其他同学的嘲笑或讽刺时,老师要给予制止、引导,要保护好学生提问的积极性。其次,要给学生提问的机会。学生问题能否提出来,还要取决于老师是否给学生提问的机会,因此我们老师一定要留给学生提问的时间和空间,教学的成功不是在于课堂容量的多少,而是让学生有所得,有所收获。如果我们每一位老师都能在课堂上时时关注学生问题意识的启发,以一课一得为出发点,那么学生提问的能力就会大大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就会长足发展。
三、课堂情感贯穿始终
情感性是语文课堂最显著的特征,老师的投入,学生的专注,师生、生生碰撞的火花,这些都是情感的体现。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这些作品时,也应该充满感情,随其喜而喜,随其悲而悲,随其感而感。教师要把课文中美丽的景色、生动的人物、深邃的思想、精辟的见解、高尚的情操、精彩的语言,通过自己的情感的注入,带领学生阅读、思考、咀嚼、体会,使学生产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的热情,引起他们感情上的共鸣,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这样,他们才能感情饱满、有滋有味地学习,让教师情、学生情、教材情始终充盈于课堂。而朗读则是体现情感的最好的方式,当然这种朗读不是我们经常见到的“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的那种“标语式”的朗读,而是师生充满感情地范读。如朱卫文老师范读《故都的秋》一文中第3-11节,把学生带到了一个充满诗情画意、景色优美的秋天。焦卫国老师在课堂上和学生的分角色朗读,让学生体会了小男孩当时那孤独无助的茫然的情感。当然,如果焦老师把学生读小男孩的三声“爸爸”再指导到位的话,效果会更好。笔者认为,第一声“爸爸”是小男孩听到爸爸声音以后的自言自语,要短促一点;第二声“爸爸”是小男孩边走边叫,是呼唤,音调要高一点;第三声“爸爸”,是小男孩家楼上的窗户在喊,音调要高,要拉长声音。我们的每一位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都要“带着感情教”,抓住动情点,找到喷发点,这样才能体现语文课特有的魅力,学生才会热爱语文,学生才会成为一个有丰富情感的人。
四、课堂师生和谐的统一
从听的两节课来看,两位老师都把话语权交给了学生,不吝啬对学生的赞美。这两节现代文阅读课之所以高效,笔者认为得益于学生课前的充分预习,得益于课堂上学生主体地位的突显,得益于课堂上师生、生生合作的和谐。由此,笔者想到了笔者学校灌南实验中学本学期推行的“先学后教、合作探究、当堂达标”的教学思路,即每节课教学新内容之前有5分钟左右的预习检测,教学新内容时老师的连续讲解不得超过5分钟,必须要有学生的展示,下课之前要留有5至8分钟的当堂检测。从市县教研室对笔者学校的过程监控反馈来看,专家领导一致认为这样的课堂是学生的课堂,是活泼的课堂,是和谐的课堂,是有效的课堂。
当然,影响现代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还有其它诸多的因素,但笔者认为,课堂是现代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强硬支撑。
(张志建 江苏省连云港市灌南县实验中学22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