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海燕 李德育
戏曲艺术是我们民族传统文化的精神家园,语文教学是传承并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媒介,因而语文教学对戏曲的传承义不容辞。高中语文教材中有些关于戏曲文学的内容,但在教学中,笔者发现当代高中生对戏曲并不感兴趣。那么语文老师应怎样培养学生对戏曲艺术的兴趣呢?笔者有些仍不成熟的思考,现与各位同行们共同探讨。
首先,戏曲是一种融合了诗、乐、舞等多种艺术因素,用人们所熟知的“唱、念、做、打”来表现现实生活的艺术样式。戏曲的特点,一言以蔽之,“谓以歌舞演故事也”(王国维)。也就是说,戏曲是运用歌舞的手段去表现现实生活的。这显然不同于诗歌、散文、小说这些单纯用文字来表现现实的文学形式。但是在高中语文戏曲教学中,老师一般依然采用如诗歌、散文和小说那样的教学方式,以文学性为中心,强调对剧作家、剧本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讲解和分析,这样的枯燥的概念灌输忽略了对戏曲的音乐性和歌舞性的欣赏,也提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我们要重新探索戏曲教学,要将戏曲的“唱、念、做、打”活灵活现地展现在高中生的面前。
具体说来,老师在教学中可以结合多媒体技术,让学生看戏、听戏、唱戏、演戏、评戏,使他们立体地全方位地感受戏曲,而不只是平面地阅读戏曲剧本。例如京剧中的西厢戏、三国戏、水浒戏、《窦娥冤》《赵氏孤儿》《将相和》越剧《红楼梦》都与教材紧密相连,在教授教材时也可以选取一些通俗易懂的经典唱段同步欣赏。另外笔者再推荐一些经典唱段如现代京剧《我是中国人》,黄梅戏《李白》《孟丽君》《半把剪刀》等,在欣赏过程中由浅入深慢慢培养青少年对戏曲艺术的兴趣。
再者,在语文教学中可以鼓励学生尝试戏曲课本剧的创作。如笔者在讲授《宝玉挨打》时,鼓励学生自编自导自演课本剧,这深受学生们的欢迎,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其实新版的语文教材题材丰富,许多文言文如《孟子·齐桓晋文之事》《史记·信陵君窃符救赵》等亦可作为课本剧改编的选材对象。课本剧的编演也鼓励学生不拘一格,有所创新。
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走近戏曲”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去调查搜集戏曲的相关知识,聆听戏曲名家的演唱,开展戏曲知识擂台赛、戏曲模仿秀、“我眼中的中国戏曲”讨论会等活动,从而使学生全面地了解戏曲文化。
然而,要将戏曲艺术有声有色、活灵活现地融入到语文教学中,就要求语文老师自身要有深厚的戏曲文化积淀,了解中国戏曲的艺术特色,引领学生徜徉在梨园戏曲中,感受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只要我们勇于探索实践,就是对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的贡献。在民族文化的家园,通过语文这一媒介,获取语言技能,感受传统文化,探寻民族精神,进而提升品位,历练人格。
(陈海燕 李德育 山东省泰山中学27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