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 萍
早在二千多年前,中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就曾提出“因材施教”“教学相长”的进步教育观。要实现“教学相长”,就要达到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和谐统一,而教学则是在特定时间内由师生共同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的一个知识传承的动态过程。我们认为,作为教者,应充满热情为学生“传道受业解惑”;作为学者,则应对教师充满信心,对课程满怀兴趣,有道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教好学生,使学生愉快而保质保量地接受知识,一个重要的前提是要善于激发学生学习课程的兴趣,下面,就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谈谈笔者个人的看法。
一、改“填鸭式”“注入式”教学为“讨论式”“合作式”教学,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让学生愉快地享受学习
长期以来,与其他课程一样,大学语文课程的传统教学方式都是由教师单方面给学生灌输知识,内容乏味、简单,形式呆板、单调,学生在“一言堂”的空间下学习,效果可想而知。一方面会导致学生懒于开动脑筋,难于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思维也会处于“冰冻状态”;另一方面则会使一些原本基础薄弱的学生听课更加无精打采,昏昏欲睡。鉴于此,作为教师应该改变以往传统单一的教学方式,要让学生置身于一种民主、和谐、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学习,师生携手合作,共同探讨课文中的问题,教师应该提供机会让同学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言对者表扬,言错者鼓励。在一次中国古典小说欣赏课中,笔者选取了《水浒传》第十回“陆虞候火烧草料场,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来讲授,笔者首先播放电视连续剧《水浒传》的主题歌《好汉歌》,制造一种现场气氛,然后把课文设计成一系列的问题:①作为八十万禁军教头的林冲,因何会来到远隔京城的沧洲?②面对高俅、高衙内的一再欺辱,林冲武功那么高,为什么要逆来顺受、委曲求全?③林冲到沧州后安心服役吗?他如何小心翼翼地呵护他支离破碎的世界?林冲又是如何一步一步走上梁山落草之路的?④林冲的性格特点如何?他是“缩头乌龟”吗?⑤小说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围绕这些问题,由学生先自行阅读课文,然后分组讨论,并进行抢答,最后由老师总结、点评,以上问题解决了,课文的重点也就掌握了,课堂上气氛良好,学生兴致勃勃,热情洋溢,竟嫌下课时间太快,大有意犹未尽之感。
二、融戏剧(小品)于语文教学之中,使师生在课堂情境中形成共鸣、共赏、共怡的良好氛围
大学生正青春年少,风华正茂,思维活跃、敏感自尊,加上社会因素的影响,他们的个人表现欲强,可塑性和模仿性大,他们渴望得到别人的肯定和鼓励,渴望引起别人的注意,渴望在大众面前展现个人的才干和风采。对于他们的这种现状和特点,大学语文老师在讲授课文的时候一定要有创新思维,与时俱进,不能一成不变、循规蹈矩。比如不同体裁的课文是否可用不同的方式演绎呢?带着这个问题,笔者做了个试验,讲述元曲时,把关汉卿的《单刀会》第四折让学生用话剧的形式演绎出来,首先笔者要求全班学生在课前认真预习课文,熟悉人物,了解人物的对话,模仿人物的动作、表情,然后从中选取三位表演能力强的同学,分别扮演关羽、周仓和鲁肃,再派一位同学作为“旁白”,部分同学作为配角,配合表演,并且在课前先进行简单的排练。正式上课时,老师先介绍故事梗概和主要人物的身份、社会地位、性格特点,然后表演开始。结果,同学们一个个睁大眼睛,全神贯注,看得津津有味、兴致勃勃,而表演的同学也格外认真,演得似模似样、有声有色,时不时还来两句唱词,虽然有点“四不像”,但却引发了同学们的掌声、笑声和喝彩声,演出完毕,由老师进行精彩点评。整整两节课,学生都处于一种兴奋活跃的状态中,他们放开了拘束的心灵,大胆发挥出自己的聪明才智,并且敢于创新、敢于挑战传统,很好地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教学效果。笔者以为,把一些课文用话剧(或小品)的形式演绎出来,更能令学生理解和接受,并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干劲和热情,激发他们的艺术创造力,让学生置身于课文的情境之中,使学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历其境,体验作者对生活的感受,与作者的思想感情相交融,从而唤起自身对生活的联想和感受。
三、利用集视觉、听觉、感觉于一炉的多媒体教学,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一个老师加一个讲台、一块黑板、一支粉笔,而社会的快速发展,科技的日益进步,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二十一世纪流行这么一句话:不懂电脑的人是现代文盲。可见电脑使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样,在大学语文教学中,也要恰如其分地运用好这个现代工具,记得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兴趣的秘密何在》中写道:“所谓课上得有趣,就是说: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受到惊奇甚至震惊,学生在学习中意识和感觉自己的智慧力量,体验到创造的欢乐,为人的智慧和意志的伟大而感到骄傲。”所以,在讲述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这首千古名诗时,笔者便很好地运用了多媒体的技术,通过图像、声音,结合文字说明显现出来,随着朗诵者充满感情、充满磁性的浑厚声音,画面上依次出现了滔滔江水,皎皎明月,浪涛声声,以及江面的一叶小舟,还有倚窗的佳人,高飞的鸿雁,轻飘的落花,风中摇曳的江树,画面优美,动静结合,意境空灵,给人一种朦胧诗意之美,亦给人恍如隔世之感,使学生收到了视觉、听觉、感觉的多元化感受,然后再配制有文字说明的图表,把重点内容罗列其中,在老师声情并茂的讲解下,学生饶有兴趣,连连叫好:“这课令人赏心悦目,希望老师不要下课,继续讲下去!”由此可见,教学过程中极具感染力的多媒体课件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眼、耳、口、脑等多种感官,使学生能够主动记忆,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兴趣盎然,老师教得舒心惬意,诲人不倦,课堂教学效果良好。
综上所述,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应该立足于学生这个主体,投其所好,善于发现并利用好学生身上迸发出的闪光点,不失时机地给他们提供适合口胃的知识,提供表现的机会,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并通过“投石于水”的办法,以期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应,把学生的兴趣进一步扩展、深化、延伸,以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保证课堂教学顺利高效地完成。总之,作为一名合格而高度负责的大学语文教师,平时便应该多“充电”、多动脑筋、多花心思,要用智慧的火种,点燃学生求知的欲望,不断以新颖而有趣的教法“煽情”,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幸萍 广东省嘉应学院医学院514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