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语文课堂教学的开放性

2009-07-16 09:33余耀清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09年6期
关键词:当堂竞选学困生

一.课堂不受束于既定的目标和重点

语文课堂教学目标和重点是教师课前通过充分备学生、备教材而后设定的,是具有一定的普遍性的,但有时会忽略了个体因素。学生基础不同,性格不同,爱好不一,看问题的角度不一,以致于不少教师课前精心设计的教学目标和重点,到课堂上却迷失了方向,结果是严重束缚了优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甚至也熄灭了学困生思维上的十分珍贵的火花。所以,有经验的驾驭能力强的教师不仅在课前设计了静态的、普遍性的目标,而且充分考虑到学生不同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动态的、特殊性的目标。

一位教师在教学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一文时,在普遍性目标的前提下,设计了这样几个有针对性的目标:把“当堂能熟读课文”交给学困生;把“当堂能背诵课文”交给中等生;而把“能当堂背诵、当堂翻译”这块“硬骨头”留给优等生。这样,使他们都感到眼前的任务力所能及。而对于本课价值取向的目标,由于学生联想、想象能力参差不齐,于是教师先让学困生充分地说,然后在让优等生归纳的同时,学困生还可以再即时、即兴地补充,于是他们有一种超越优生的感觉。这样,一节课下来,每个学生脸上都写满了自信,每个学生内心都充满了成功,并且随着时间向课后的延展,又相继达成了普遍性目标的实现。

二.课堂不受束于教科书的内容和结构

新课改对教材的要求不再是规定,而是有选择地使用,且单元教材在编排上打破了传统的文体界限,这就给予了我们以更宽敞的教学空间。课本只是一个例子,教师必须明确的是:课堂不是教课文的,而是要用课文教。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选课文、选内容,甚至只选课文中的几段话。在教学实践中,要始终坚持“生活即是语文,语文即是生活”的理念,选择并抓住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来进行教学,从生活引入课文,然后从课文中走出来,再感悟生活、感悟人生,并逐步让学生形成关注社会、关注自然、关爱他人、关爱生活的人文情感,同时在体验语文作为自己生活、学习、成长的工具的前提下,形成学习语文的自主性。

《苏州园林》是中学语文课本中传统的说明文,一位教师在教学中,摒弃了说明文传统的教学模式,只选取了四个片段作为教学内容,并把它上成了美学欣赏课和生活感悟课。先以“导游”的身份,用精美的多媒体画面把学生带入苏州园林的美妙的情景、情境中,然后激发学生“走进”苏州园林几幅完美的图画,置身于“亭台轩榭”之侧,尽赏美术画的自然风光;畅游于“假山池沼”之中,与鱼儿共戏莲叶间;徘徊于“花草树木”之间,领略回归自然的乐趣;徜徉于“花墙廊子”之外,感悟居家装璜的理念。再通过阅读、感悟,使学生宽松地走进了文本、欣赏文本,并且信步走出了文本。他不苛求学生能怎样全面把握课文内容与结构,但求使学生能再造一个更贴近生活的“心灵的园林”。最后把学生从课文中导出来,从教室中带出来,走进校园的每个角落,描绘校园的现在,畅想校园的未来。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又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及创造美的欲望。

三.课堂不受束于设定的教法和学法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这句话道出了语文课的“教”的特点,而新课程同时更强调关注学生的学法,所以,教师备课时设计的教法一定要注重“因学而教”。有的教师课前精心备课、备学生,可课堂上师生合作互动时总是缺乏一种和谐,教师往往只埋怨、指责学生的不配合。其实略加反思,就会懂得:课堂如同战场,瞬息万变,不可能用一种固定的方法,况且学生是一群活生生的、发展的、独特的人呢?可能是这位教师太注意驾驭教材而忽略对学生的关注了,他完全把自己当成了演员,而讲台下的学生才是真正的主角啊!为什么不可以把展示的舞台还给学生呢?

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的《竞选州长》是一篇揭露美国民主选举的虚伪性的短篇小说,小说的主题是通过人物的言行来展示的。于是,一位教师帮助、指导学生从感受人物的言行入手,把这节课上成了“竞选课”。他让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扮演小说中的“我”、“霍夫曼”、“伍德福”;并把学生分成三个大组,分别充当他们的支持者。“竞选”过程变成了“我”倍受诬陷而不得不退出的心路历程,这切腹之痛使甲同学深刻感受到美国民主政治的虚伪,小说的主题自然浮出了水面。随机,他又引导“霍夫曼”和“伍德福”继续展开竞选,激发他们决出个胜负。于是,竞选又在激烈的唇枪舌剑中延续……虽然内容及语言没有马克·吐温的原创那么经典,却也是学生实实在在的创作啊!笔者认为,只要是学生积极参与的有特色、有创新、有突破的“学课”,都是好课,即便有点“越轨”,那也是瑕不掩瑜,万不可让我们的“光辉”掩盖了学生的“灿烂”。

总之,语文课堂教学要因“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而开放,师生活动要如天马行空一般,且务必在追求外在的形式上的活泼开放的同时,促成学生一种内在的、深层次的思维的灵动,这样,语文教学的“三维目标”才有可能更好地实现。

余耀清,语文教师,现居江苏睢宁。本文编校:王玲

猜你喜欢
当堂竞选学困生
小学数学当堂训练的设计策略
用爱和机智帮助学困生转化
初中化学当堂训练现状分析与对策
不怕死的留下
竞选美德好少年
浅谈当堂反馈在初中英语课堂中的应用
浅谈转化学困生的几点体会
用爱托起明天的太阳
竞选班干部
第一次竞选大队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