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阅读能力提升的三重解读

2009-07-16 09:33张庆山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09年6期
关键词:层级意识文本

毋庸讳言,当今的阅读教学,少慢差费的痼疾依然存在。而问题产生的关键,显然在于作为阅读教学活动主导者的语文教师。因为学生在阅读教学活动中主体角色的呈现,需要语文教师这一活动主导者的引领;而阅读材料静态被动的属性,注定其只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使用者的攻坚“兵器”。在阅读教学活动中,语文教师是甘当“教书匠”,还是乐为“用书匠”?两者之间,虽仅一字之差,但后者体现的,才是真正的“匠心”。

作为“用书匠”,语文教师的良苦“用”心应该何在?自然是心无旁骛,全身心地放在学生的阅读能力的提升上。

一.阅读能力提升的目标达成

阅读,是筛选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是一种心理过程。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是一种活动过程。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论,后者作为“活动”过程,必然受制于前一“心理”过程。因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应该遵循学生的心理规律,依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着力达成下列三大目标。

1.筛选信息,认识世界。

阅读的目的,是理解,是建构意义。作为心理过程的阅读,首先是满足阅读者对文字信息或其他符号信息准确、快捷、广泛地识别、筛选、区分和判定的需要——这是促使其产生阅读活动的内在动机。通俗地说,了解课文内容,是学生阅读的首要动机;对课文所涉及的社会现象、表述的思想观点作出正确认识、深入辨析,是学生开展阅读活动的真正动力。

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始终注意阅读材料(课文)的内容要素,重视课文内容“文以载道”的作用,将其作为语言训练,尤其是思维训练的首选材料。否则,一味分析作者的表达技巧、章法结构,在“形式”上繁说细讲,学生便无法体会思维的张力,久而久之,阅读兴趣自然会日益降低。

2.体验审美,培育情操。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阐述“课程的基本理念”时指出:“审美教育有助于促进人的知、情、意全面发展。文学艺术的鉴赏和创作是重要的审美活动,科学技术的创造发明以及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也都贯串着审美追求。未来社会更崇尚对美的发现、追求和创造。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基于这一理念,新课程各版本语文教材中文学作品的比例均大大增加,选有许多反映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名篇佳作,从而为阅读教学培养审美感知能力提供了许许多多生动具体而又意蕴深邃的审美对象,有着较高的审美价值。而近年来高考语文试卷的命题,也积极地向“人文”方向转舵,文学类文本阅读的题量与分值逐年增加。这无疑为我们能动性地“用”好教科书,找准阅读教学的座标作了明确提示。

3.发展思维,探究创新。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一章中还明确指出:“现代社会要求人们思想敏锐,富有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对自然、社会和人生具有更深刻的思考和认识。高中学生身心发展渐趋成熟,已具有一定的阅读表达能力和知识文化积累,促进他们探究能力的发展应成为高中语文课程的重要任务。应在继续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增强探究意识和兴趣,学习探究的方法,使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积极主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

新课程阅读教学中的对话和交流,应指向每一个学生的个体阅读。教师既是与学生平等的对话者之一,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教师要为学生的阅读实践创设良好环境,提供有利条件,充分关注学生阅读态度的主动性、阅读需求的多样性、阅读心理的独特性,尊重学生个人的见解。教师应鼓励学生批判质疑,发表不同意见。教师的点拨是必要的,但不能以自己的分析讲解代替学生的独立阅读。

二.阅读能力提升的评价层级

根据《2009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的表述(以“课标实验卷版”为主,并以“大纲卷版”作参考),高考语文要求考查的阅读能力为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及探究,从A-F,共六个评价层级:

1.A级,识记。

指识别和记忆,是最基本的能力层级。高考阅读题板块中相应的考试内容,是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以出现在课本古代诗文中的内容为主。

2.B级,理解。

指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是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高考阅读题板块中相应的考试内容为:

在古代诗文阅读中,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在现代文论述类文本阅读中,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

3.C级,分析综合。

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理,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高考阅读题板块中相应的考试内容为:

在古代诗文阅读中,筛选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现代文阅读,在论述类文本阅读中,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在文学类文本阅读中,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在实用类文本阅读中,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4.D级,鉴赏评价。

指对阅读材料的鉴别、赏析和评说,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阅读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高考阅读题板块中相应的考试内容为:

在古代诗文阅读中,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现代文阅读,在文学类文本阅读中,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义,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在实用类文本阅读中,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

5.E级,表达应用。

指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运用,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表达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高考阅读题板块中主观题的逐年增加,是强化这一能力点考查的明确信号。

6.F级,探究。

指对某些问题进行探讨,有见解、有发现、有创新,是在识记、理解、分析综合的基础上发展了的能力层级。高考阅读题板块中相应的考试内容为:

现代文阅读,在文学类文本阅读中,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探讨作品中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在实用类文本阅读中,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的深层意蕴;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探究文本中的重点和难点,提出自己的见解。

三.阅读能力提升的影响因素

影响着阅读能力养成与提高的因素主要有三个:知识积累、思维意识和认识水平。其中,知识积累与思维意识是认识水平的基础,而认识水平的提高又会反过来促进知识的积累与思维意识的改善。在阅读教学中,既要积极扩大学生的知识积累,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更要注意引导学生建立下列正确的思维意识,使之能够按照合理的思维路径,实现文本解读的基本目标。

1.问题意识。

“读则须疑。”要提醒学生,用探究的眼光,带着问题读书。这里的“问题”,可以是事先设定的,也可以是阅读后发现的。从问题出发,带着一定的目的去读,就能达到目的。能发现问题,说明在阅读活动中是积极思考的,是努力把书读懂、读透的表现。学会运用挑剔的眼光阅读文本,从中发现疏漏,指出谬误,能够激发自己的阅读兴趣,增进自己的知识学养。

2.对话意识。

“读一本好书,就是与许多高尚的人谈话。”要指导学生增加与作品的对话意识。在阅读活动中,要时常提醒自己一点,那就是:重要的是作者怎么说,而不是我怎么想;在这篇文章中,作者的观点是什么,为什么他要这么写(用某个词语、细节、写法)?因为,所谓阅读,是在读别人的文章,那就必须先弄清别人在说什么、为什么说。在此基础之上,再提出我们自己的见解。在解答阅读问题时,要坚持根据原文作答,而不是抛开文本,想所当然,自说自话。

3.整体意识。

阅读时,应自觉把注意力放在揣摩作者的行文意图,去抓文章的内容要点、思路脉络、层次关系以及主要的表现手法等全局性的问题上。因为文章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所以,在阅读鉴赏时,必须站在全文的背景下,把整段或全文结合起来思考。

形成整体意识的主要办法有:①看标题,略知行文重点。②识文体,揣摩总体倾向。通常,一种文体自有它最基本的思想底色和行文的基本倾向。③辨结构,粗知内部联系。如果对文章结构或思路能大体上辨明,那么,对其内容的体味和把握就可以又进一层。④读首尾,感悟文章意旨。既然人们称道“开宗明义”的起笔特色,也欣赏“卒章显志”“结尾升华”的收笔技巧,换一个角度想想,这些说法对我们总结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大意的办法,倒也提供了另一种启发。

4.语境意识。

无论文章还是段落,其实都是一种结构。句子、段落或句段之间,都通过某种关系联系在一起,形成相对完整的语言情境。因此,要教会学生多层次地感悟语境。它可以是就近考察上下文,也可以是顾及全篇立意,甚至可以参照文章依托的历史、社会或作者个人世界观演变的各种背景。

为逐步培养学生感知文本内外语境的能力,形成语境意识,应指导学生学会从贴近的上下文中直接寻找可助分析的语言因素,反复训练,形成良好的动态语感。指导学生将阅读视野从有形拓宽到无形,去揣摩作品涉及的广阔背景,调动读者所拥有的各种丰富的社会阅历及文化常识的储备,从而对文章中含义深刻的语句作出正确的阐述。

5.要点意识。

书,要越读越薄。学生在阅读文本时,要具有博观约取的能力。对段落要点的提示,一般在文章开头。对文本主旨的揭示,一般在文章结尾。要依据这些特征,学会提取长句要点、概括文章段落层次、快速把握文章大意的办法。

6.转化意识。

是说能将文章中比较抽象的或含蓄的内容,经过自己的领悟、理解,确切而通俗地转述出来;对那些有价值的思想内容、有特色的表现方法,要能够观点鲜明地表达自己的评价和想法。

指导学生阅读时要善于搜索抽象语言或含蓄语言在文章中所依赖的背景内容,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汉语遣词造句、修辞表达的基础知识,逐步知晓品味文章语言特色的一般美学常识,熟悉文学创作方面的常用技法及文学评论常识——上述种种,都是培养学生阅读转化意识的有效方法。

张庆山,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现居江苏江都。本文编校:舒坦

猜你喜欢
层级意识文本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科室层级护理质量控制网的实施与探讨
如何培养孩子的节约意识
例谈概率统计备考的五个意识
层级护理模式对血液透析患者的影响
职务职级并行后,科员可以努力到哪个层级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2014—2016贵州英语学考、高考学生认知水平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