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性阅读的实施策略

2009-07-16 09:33徐民华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09年6期
关键词:反思性愚公孔乙己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创造的精神和能力,逐步学会阅读批判,必须首先引导学生学会阅读反思。语文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教师应利用情景、协作、对话等学习环境,促使学生有效主动地建构所学知识。这样的阅读教学,必然要抛弃原有的教师是文本的“权威”、解释的代言者,学生只是接受者的阅读教学观;而是要求学生对自己的活动过程不断地进行反省、概括和抽象。反思性阅读就是反思阅读行为,它强调阅读者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对自身阅读过程及自我的阅读理解进行再思考,以提高阅读质量。通过反思性阅读可以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可以使学生的学习成为探究性、研究性的活动;可以增强学生语文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能否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反思性阅读能力,关系到能否提高语文教学效率。那么如何通过反思性阅读来促进有效课堂呢?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感受,来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在巧设疑问点拨中反思

教学的本质是教学生“学”,学习的本质是学会学习,教学活动的基本任务就是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不仅仅着眼于当前的知识掌握和技能训练,更要注重学生的能力开发和未来的发展。心理学研究表明,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学生的学习就是一个充分调动自己的思维器官,不断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孟子说:“引而不发,跃如也。”孟老夫子主张把弓拉开,但不匆忙地把搭在弦上的箭放出去,而只是做出跃跃欲试的样子。但是我们主张,学习不但要“引”,而且要“发”,诱之以思,引而发之。课堂提问是一门学问,也是一种艺术。恰当地提出问题和巧妙地引导学生作答,是语文反思性阅读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故教师备课时,要精心钻研教材,要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发散学生思维,以提高阅读能力。

在教学《孔乙己》一文时,老师就可以在孔乙己的名字上设置悬念,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孔乙己”的原型是谁?在日常生活中真有孔乙己这样的人吗?“孔乙己”三字有何深刻含义?通过饶有兴趣的探究,学生大都会意识到孔乙己这个可有可无的苦命人是一个时代的悲剧。还有的学生甚至惊喜地发现,“孔乙己”三字影射了“孔仲尼(孔子)”,“乙”和“仲”,都是第二的意思,“己”与“你”(尼)谐音相对……这样,学生对《孔乙己》这篇小说“反封建”的主题,一定会有一个更新的认识。在教完小说《孔乙己》后,我让学生发挥想象,补写故事情节:孔乙己死时情况。这可以说是学生在把握了社会环境对人物形象、性格形成的作用与反作用后,创造性地运用自己的已有知识,去解决新问题的过程。这种迁移训练,调动了学生的想象力,引发了他们的创新思维,提高了教学效率。

又如在教学《愚公移山》一文时,我先帮助学生领会“太行、王屋二山”之高大、“运送土石”之艰辛,体会“移山”之不易。再紧扣愚公与智叟的对话,来领会这两个人物形象,突现愚公精神。在帮助学生疏通文章的基础上,教师紧扣“甚也,汝之不惠”一句设问,以进一步发散学生思维:愚公真的很“愚”吗?智叟真的就很“智”吗?学生陷入思考,有的学生认为愚公不愚,智叟不智;有的学生认为愚公愚,智叟智。看到学生的激情高涨,我来个顺水推舟,把学生分成正反两方,展开一场现场辩论会:

正方:“愚公移山的目的十分明确,‘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他就是要解决交通不便的困难。而且他对移山所带来的好处也心中有数:‘指通豫南,达于汉阴。面对妻子的献疑‘且焉置土石,愚公则是成竹在胸‘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反方:“在当时的生产力条件下,那只能说是愚公的一厢情愿。因为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仅凭年近九十的愚公和落后的挖山、运输工具,不知何年何月才能把山移走。这难道能说是‘明智的表现吗?”

正方:“尽管太行、王屋二山非常之高大,但是我们的愚公早已看到困难所在和解决困难的办法。我愚公年老了,还有后来人,‘子又有子,子又有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只要挖山不止,就能实现目标。”

反方:“你愚公年老体衰,怎么就这样头撞南墙不回头?与其这样受挖山之苦,还不如移居它地。能说愚公不愚吗?”

正方:“这是一种逃避困难的行为,不是我们愚公的本色,更何况智叟只看到一代人的力量,只看到自然条件的不可改变,没有看到子孙的力量,人的力量,用的是静止的眼光来看问题,而我们的愚公却能用发展的眼光去看问题,充满信心,勇于正视困难。这是你智叟所具有的品质吗?”

这样通过层层设疑,层层铺垫,使学生思维处于发散状态,教师启发在节骨眼上,学生就不难透过现象看本质,透过文字描写,看到作者所要表述的文章的主旨,认识到作者所要表达的“勇于正视困难,人定胜天”的主题思想。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思维的发展和创造永远只是由问题开始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巧妙的提问和点拨,启发学生反思性阅读,推动新课的逐步展开,因此而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二.在自主探究中反思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语文新大纲提出,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重视培养学生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过程不是对新信息的直接吸收和理解,而是新旧知识之间的相互作用。包含了主体对知识客体的选择、分析和批判。然而在现实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还没有真正引起教师的重视,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很少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反思。建构主义认为一切知识都必须通过主体的建构活动才得以完成,所以学习者必须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自我监控,自我检查,以诊断和判断自己在学习中所追求的是否符合自己设置的目的。语文阅读在自主探究中反思,能够培养学生从有意识的提出问题到形成无意识的创造性思维习惯,从而拓宽思维的空间。

在学习七年级语文(上)《春》时,一位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为什么红的排在前面?我让学生联系上下文自主探究,学生发现作者这样安排是按前一句“桃树、杏树、李树”顺序安排的,较好地解决了这个疑问。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自己提问来组织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为他们创设动脑、动口、动手释疑解难的机会,从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

三.在对文本品味赏析中反思

语文教学要以文本为依托,文本所选课文大多是精选的语言运用的典范,古人对于经典作品有所谓“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说法,今人有“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的论述。让学生在课堂上通过对文中的优美词句、精彩段落、好的结构写法等以自己的方式进行品评赏析,在品赏过程中,进行阅读反思,在知道文章写什么的基础上,反思作者“怎样写”“为什么这样写”。用“增、删、调、换”的方法,在积累词汇、探求字词的内蕴中,感悟遣词造句的准确、贴切、传神;用“比较、推敲、揣摩”的方式加深体验,感悟语言表达的方法规律,更好地提高阅读质量,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走向学习语言的更广阔天地。

例如教学《爸爸的花儿落了》第22自然段,写“我”赖床、爸爸打“我”的内容。让学生阅读思考、品味,学生从“一把把我拖起来”的“拖”,“抄起鸡毛掸子”的“抄”,“藤鞭子一抡”中的“抡”和拟声词“咻咻”明白爸爸管教我毫不留情,突出了爸爸对我很严厉。教师肯定了学生的品读,接着再次引导学生阅读反思,品评赏析这段的一个细节。

师:你还能从“爸爸左看右看,结果从桌子上抄起鸡毛掸子倒转着拿”这句话里读出什么?

生1:从“左看右看”,我读出“爸爸”在寻找东西打“我”。

生2:爸爸没有随便拿东西打“我”。

生3:爸爸在寻找能打疼“我”又不会打坏“我”的东西,可以看出爸爸的细心和对“我”是既严厉又疼爱的。

通过抓住关键词品味赏析,学生不仅感受到爸爸对孩子要求的严格,同时还看出他是个慈爱的爸爸。

当然,还可以采用评注或写读后感的方式,让学生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或圈点勾画,或诠释疑难,或探幽发微,根据文本随感而发,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如在学习《海燕》之后,我安排学生写一写自己的感受体验。有位平时不大说话的学生写下了这样一段话:今天老师在课上提了个问题:对照自己,想想在你身上具有海燕的哪些精神品质?本来我打算举手说,自己跟海燕一样坚强。但是,我发现原来自己是多么胆小。曾经多少次,在我成绩单上写着:“你是个坚强的孩子…”但是谁又知道我是这么胆小;曾经多少次,朋友面前说到“你真勇敢、乐观”,谁又知道在多少个黑夜里,我在那里流泪、哭泣。那些都是装着的,强忍着的,只是我无法选择,不得不勇敢。我相信某一天,我会将这种强忍改为自然。做生命里那一只踏惊涛、搏急浪,让岁月在搏击中无限延长的海燕。

我想这就是引导自主学习,让学生与文本对话、与海燕对话、与自我对话,深入体验文章的艺术形象、思想情感、充分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进行深刻反思的结果。这样的学习才是深入学生灵魂深处、才是刻骨铭心、才是终身受益的。

有人说:“文本是一个美丽的倒影。”在这个倒影中看到的不是文本,而是读者自己。你的精神倒影有多深,你对文本的品味赏析就有多深;你的精神倒影有多远,你对文本的品味赏析就有多远。因此,在文本品味赏析中反思,可以开阔学生文化视野、拓宽精神境界,提高审美志趣,从而有效的提高课堂质量。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实践证明,在学习过程中,充分提供学习反思的机会,多关注学生的学习反思,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反思的习惯,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且可以促使学生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对学生来说终身受益。反思性阅读可以使学生的思维处于兴奋状态,从而碰撞出创造性的思维火花。哲人笛卡儿说过“我思,故我在”,我们说: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多反思吧!它是有效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途径之一。

徐民华,语文教师,现居浙江杭州。本文编校:王玲

猜你喜欢
反思性愚公孔乙己
互联网+背景下高中数学反思性学习的实践与思考
最北冻土带上的“愚公”
《孔乙己》“读写结合”教学设计
孔乙己(下)
孔乙己
愚公移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