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亚军 郭 琪
[摘要] 麻醉意外是指由于药物的特殊作用,患者对麻醉药物或麻醉疗法的特殊反应,患者的特殊生理变化,麻醉处理遭遇特殊困准或患者原有病理改变,在常规麻醉及手术不良刺激下,所引起的意想不到一些问题,轻者影响麻醉手术的顺利进行,重者寻致产生严重后果甚至危及患者生命。
[关键词] 麻醉意外;并发症;常见原因
[中图分类号] R61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7210(2009)06(b)-162-02
目前已公认麻醉科是所有临床学科中最具有潜在风险的学科,临床麻醉围术期,众多因素牵系着患者的安全,如原先存在的疾病,创伤、手术、年龄、心脏病变引起的病理生理变化,人员素质、工作量及设备是否完善等对麻醉的安全均有密切关系[1]。因此为确保麻醉患者的安全,麻醉前必须对患者进行全面估计,并保证设备处于良好状态,手术时麻醉医师使用各种麻醉药物和方法,使患者意识消失,肢体运动和感觉丧失,应用肌松药使患者自主呼吸消失,故一旦操作及用药不当,可使患者致残,甚至死亡。如同其他高风险技术的领域,约70%麻醉事故是由于人为失误加上系统失灵所致。这些事故至少有半数是可以预防的,而且这些问题常常是由于麻醉操作的差错所致。因此,了解各种情况下的危险因素,分析意外事故的原因,做到心中有数,才能防患于未然,杜绝失误。
1 麻醉意外的常见原因
1.1 麻醉选择不当
麻醉时机选择不当,如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纠正,心肌梗死6个月内施行大手术;方法选择不当,如严重休克的人用椎管内麻醉,有气道梗阻患者不作气管插管等;药物选择不当,如哮喘患者用箭毒等致组织释放药,高钾患者用司可林[2]。
1.2 麻醉操作和管理因素
气管导管误入食道或导管过深造成单肺通气或肺不张,导管接口与回路衔接管脱开,接头标志不清,将笑气接管错接到吸氧管通路。气压过高导致气压伤,气道穿通伤,咽喉及气道水肿。气管导管漏气,扭曲和阻塞,造成通气不足,气流中断,导致低氧血症,二氧化碳积存及呼吸抑制,硬膜外导管置入蛛网膜下腔末发现,注药后造成全脊髓麻醉,操作过程中引起自主神经反射。
1.3 术前准备不足
对患者重要器官功能估计不足,术前应详细询问病史,认真了解各种体检资料,估计麻醉和手术对患者生理功能的扰乱和影响,但有时往往因病情复杂,难以准确诊断和合理处理,因此必须重视初步评估,并预计可能发生的意外而采取相应预防措施,术前患者常伴有高血压、贫血、血容量不足、低血钾等,忽视对上述情况的检查,末及时予以纠正。
1.4 监测仪及麻醉器械故障
麻醉机和部件发生故障者能造成严重不良后果,此外其他器械,器材发生故障,失灵及气源接错,喉镜失灵,气管导管漏气以及监测仪、除颤仪故障等均可造成低氧血症、通气不足、高碳酸血症[3]。
1.5 麻醉过深
多见于挥发罐故障,致使吸入麻醉药吸入浓度过高,导致低血压、心动过缓,甚至心跳骤停。
1.6 监测项目数据失真
SpO2数据失实可能受下列因素影响:电灼干扰;静脉充血;指甲上涂抹指甲油或污染;探头位置不当。正常情况下,SpO2的脉率次数与心电图的心率一致,如出现不一致或波型不规则,提示SpO2不能准确反映氧合血红蛋白饱合度,应及时查找原因并纠正。
1.7无创动脉压监测
是采用振动的原理,当袖带位置捆放不当,袖带宽度与上臂长度不匹配,袖带捆绑过松过紧等均可影响无创血压读数的准确性。当患者出现心动过缓和心律失常时其读数也可受到干扰。因此当对无创血压有疑问时,可用水银柱血压计校对,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 麻醉意外的预防
2.1 规范麻醉操作和管理
是确保患者安全度过手术关的需要。虽然安全、完善的麻醉使恶性事件明显减少,但麻醉差错仍时有发生,通常包括低血容量、低血压、通气不足、缺氧、气道梗阻、用药过量和错用,反流误吸,仪器失灵,设备故障以及操作失误,观察不细,判断错误,对危象处理不当等,且多数由于一种或多种因素成为激发原因,造成事故差错和意外的发生,因此必须规范麻醉技术操作,加强麻醉期间管理。
2.2做好应急准备,防患于未然
如行椎管内麻醉和神经阻滞等必须要备好麻醉机和急救物品。估计危重患者手术中可能出现心脏问题时必须备好除颤器、心脏临时起搏器,及其它相应药品、物品。对胆道手术患者为防止胆心反射的意外发生,必须常规用注射器抽好阿托品、麻黄素备用。遇紧急情况是否有最基础的监测设备,如自动血压、心电监护和脉搏氧饱和度仪。麻醉前访视工作是否到位,麻醉器械故障的预防和处理是否熟练等。
2.3加强手术组医护人员的合作与联系
合作是保证安全和防止或缓解危害情况的关键之一,联系是合作的基础,通过相互联系达到互相支持、协作,配合完成共同的目标[4]。
2.4 吸取教训
对于引起严重后果的事件,应该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改进工作,防止在同样情况下再次发生类似事情。要记住每一次失误都是学习和改进的机会,要举一反三,认真对待。
2.5 建立安全标准
应建立与安全有关的科室管理规范、麻醉实施标准和监测标准,并逐渐使之制度化、规范化、法律化。
尽管麻醉学的发展使麻醉引起的死亡率大大降低,但麻醉学依然是一个风险很高的学科。一些地区就医条件差、设备落后、监测不到位、无起码的监测仪器,加上医务人员素质较低,个别医务人员责任心差、领导对麻醉工作的不重视,致使因麻醉引起的死亡率较高。总之,麻醉是风险专业,麻醉人员肩负人民重托,必须努力工作,不负众望。
[参考文献]
[1]刘文沁.浅谈麻醉意外及并发症的常见原因[J].实用医技杂志,2007,14(36):14.
[2]刘俊杰,赵俊.现代麻醉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424,447.
[3]田昭涛,马永德,宋丽萍.不同剂量阿曲库铵对静脉局部麻醉的影响[J].中华麻醉学杂志,2006,(7):26.
[4]李永录.手术室外的麻醉现状[J].广西医学, 2007,(8):98.
(收稿日期:2009-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