芮小牛
一次交流的机会,听到了某校两位教师的两节公开课,A教师为上岗第二年的教师,开课内容为《蹲踞式起跑》,基本流程如下:准备部分:全体学生成一路纵队绕垫子来回慢跑→四节徒手操→跑的专门性练习(高抬腿跑、后蹬跑);基本部分:讲解、示范→原地练习基本技术动作→上道练习(蹲踞式加速跑);结束部分:放松、总结、评价。B教师为上岗一年的新教师,上课内容为《投掷垒球》,上课流程跟A教师基本相同。
下课后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新课程经过五年的实验、两年的实施,且不说两位新教师的基本功的问题和教学设计是否合理,单从新课程实施的角度去评价这节课,它有新课程的一点影子吗?教师的教学方式与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改变吗?
一、对新课程实施的思考
思考一:一线教师
教师在课改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教改的问题,主要是教师的问题。如果没有一支数量足够、质量合格的教师队伍,课程改革将不可能落到实处,也就不可能获得成功。新课程实施中偶有出现“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但这两位教师连一点穿新鞋的意思都没有,整个课堂完全在自己的支配下去完成教学内容,学生在课堂中成了练习的“机器”和被支配的“木偶”。还有的则是公开课、示范课按新课程的要求去上课,而常规教学仍按传统模式上课。由此可见,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仍存在着新课程实施的不平衡,教师的问题尤显突出。
思考二:行政监督
1.课程管理
本次课程改革为“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和优势、确保基础教育的高质量和适应性”,在管理上出台了三级课程管理政策,确立了地方和学校参与基础教育课程管理的权力主体地位,正是这种“权力下放”,给地方和学校以可乘之机,不是利用这种权力搞改革而是利用这种权力抓升学率。因此课程改革仍处于“有想法,没有行动”的状态,即使有校本课程很多学校也是搞形式主义,没有实际意义。
2.地方管理
学校在实施课程改革的过程中,需要地方行政部门的支持与帮助,对课程实施中出现的疑难问题要及时解决,或提供理论依据或共同解决问题,而实际上有些地方行政监督不够,难以了解、处理改革中出现的新问题。学校课程改革实施不力、抓升学率,严重影响体育教师的改革热情,也与地方的行政管理政策不无关系。
思考三:上岗培训
为了保证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的有效开展,教育部明确提出“要做好基础教育新课程的师资培训工作,坚持通识培训与学科培训相结合,做到‘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高校师范院校也要求毕业的学生应有一定的新课程理念或有较强的接受新课程思想的能力与创新能力,而不是一片空白。总之,对于师资培训,地方行政部门应建立起严格的、科学合理的教师培训新模式,以便使新课程培训落到实处。
二、对新课程实施的建议
1.转变教师观念,加强自身教育,积极探索实践
作为体育教师自身要加强现代教育理论和课改的学习,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树立适合学校、学生实际的新课程观、学生观,将先进的教育思想和课程理念融入教学,转变自身的教育教学行为。新课程的实施会给体育教师带来许多新问题、新挑战,是过去的经验与理论难以解答的。这就要求,教师平时多花些时间用在钻研业务上,认真备课、及时总结,对于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难以解决的则集体讨论或咨询专家,从而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搞好教学工作。
2.加强领导的重视、参与和监督
为了新课程的顺利实施与推进,教研员、校长等领导必须认清新课程应有的价值和地位。重视建立行政吸纳制度,把大专院校的课程专家、第一线的中小学校长和教师以及社会有关人士吸纳到课程决策中来,主动听取各方面人员对课程改革的意见,以便改进新课程方案。同时,还要抓好课改的专项检查,善于发现课改进程中出现的典型问题而不是被动执行文件,从而促进新课程改革的健康发展。
3.加强课改的培训工作
新课程培训在新课程改革中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但大多数培训只讲理论不讲操作,培训下来很多教师仍是云里雾里,不知所以然。因此培训既要讲方法又要看落实,注重优化教师培训方法,理论学习与个案分析相结合,让一线教师参与到培训中来。更重要的是讲解人必须对课程纲要和标准解读有着共同的认识,不然就会造成“你说这样、他说那样”,甚至出现“误解”、“错解”,造成一线教师的错误认识。
(责编 金 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