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词语立起邓稼先的崇高形象

2009-07-14 09:54王静波
语文建设 2009年6期
关键词:两弹邓稼先杨振宁

王静波

《邓稼先》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的一篇课文,作者杨振宁用饱含深情的语言介绍了这位与他有着半个世纪友情的卓越科学家。文章形式看起来有点散,它没有系统地介绍邓稼先的事迹,而是用小标题的形式分成了六个部分,粗看这几部分好像没有什么紧密联系,因此很多老师在上课时常常只着眼于各个层次的独立解析。比如在《“两弹”元勋》部分了解邓稼先的巨大贡献,在《邓稼先与奥本海默》部分了解邓稼先与奥本海默的不同性格,在《民族感情?友情?》部分了解邓稼先对民族和朋友的情感,在《“我不能走”》部分了解邓稼先不怕牺牲的精神……如此支离破碎,邓稼先的崇高精神就很难凸显出来,也就不容易真正触动学生的心灵。那么怎么把这六个部分联系起来,进而突出邓稼先的崇高形象呢?笔者反复研读课文后发现:“对这一转变作出了巨大贡献的,有一位长期以来鲜为人知的科学家:邓稼先”这个句子中“巨大贡献”和“鲜为人知”两个词语,看似相互矛盾,实际却能立起内容纷杂的课堂阅读教学的筋骨。

1.用“巨大贡献”这个词语来了解邓稼先的非凡成就。

笔者在上课开始就直入历史背景以引出文章人物。中华民族的近代史是一部屈辱的历史,以课文第一部分《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中的1898年为例,这一年我们国家的很多地方都被列强割据,我们落后的“大刀长矛”无以抵御列强先进的“坚船利炮”,那真是一个“任人宰割”,并有“亡国灭种”可能的危险时代。一个世纪以后,我们国家站起来了,这是千千万万人努力的结果,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为此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其中包括课文的主人公——邓稼先。

邓稼先的巨大贡献在课文第二部分《“两弹”元勋》中作了介绍。他成功地设计了中国的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华民族国防自卫武器带到了世界先进水平,使中华民族完全摆脱了任人宰割的危机。笔者曾看到邓稼先夫人许鹿希后来在一次纪念活动中的一段话:“请告诉中国人民可以放心了,没有人再会来轰炸我们,我们可以在和平中生活、学习、建设。中国已经达到了核极限,是世界五大核工业国之一。”是邓稼先他们,一代人完成别国五代科学家的任务,一口气从原子弹干到中子弹,到氢弹,到电脑模拟的核极限,使中国不再落后挨打受欺。杨振宁在文中评价说:邓稼先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是当之无愧的“两弹”元勋。

可是这样一个对我们国家、民族有巨大贡献的人,为什么长期以来却鲜为人知呢?

2.通过“鲜为人知”这个词语来感知邓稼先的高尚人格。

这位有着巨大贡献的卓越的科学家,他的名字长期以来鲜为人知的原因,在课文后面三个部分都有涉及。

在《邓稼先与奥本海默》这部分的学习中,学生很快找到了这样一个原因:“邓稼先则是一个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通过这部分内容的解读,学生看到了邓稼先“忠厚平实”“真诚坦白”“从不骄人”“没有私心”的高尚人格。他“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纯”就是没有杂质,是百分之百。这个汉字,表明了邓稼先整个身心都投到了国家的核武器研究工作中,他为了民族大业奉献了一切。这与讲究谦逊、崇尚大义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一脉相承的:“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所以他能成功领导各阶层许许多多工作者,即使是在动荡不安的“文化大革命”时期。

这部分内容为了突出他的这一气质和品格,还与奥本海默作对比来衬托。奥本海默曾成功领导战时美国的原子弹制造工作,他的名字“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这与邓稼先的“鲜为人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文章还用“锋芒毕露”这个词语形容奥本海默的性格和为人,对比了邓稼先的“农民朴实”的气质。在词语的对照中,一个有着忠诚平和、无私奉献的高尚人格的科学家形象,深深地扎根在学生的心灵中。

还有其他什么原因使贡献巨大的科学家鲜为人知呢?在《民族感情?友情?》这部分里,学生解读到了邓稼先所从事的工作性质使他不能扬名立身。他所参加的核武器研究工作是国家的高级机密,连对家人都不能说,当年他对夫人许鹿希也仅仅是这样交代:“要去干一件工作,从今以后我的生命就交给了这个工作。家中的事和两个孩子我就不能管了。”杨振宁在文中也提到邓稼先所从事的工作的机密性,他说:“1971年8月,我在北京看到稼先时,避免问他的工作地点。”邓稼先自己也只说:“在外地工作。”后来杨振宁又问他寒春是不是参加了中国原子弹工作,邓稼先也只是含糊地说,他觉得没有,但是确切的情况他会再去证实一下。“觉得”一词,让我们感受到邓稼先措辞的慎重和严谨,他没有确切地回答,他说他要回去证实一下,实际上他是回去请示周恩来总理能不能对杨振宁说实情。

是啊,作为这项核武器研究工作的领导者,还有谁比他更知晓工作中的诸项事宜呢?1 964年中国原子弹的成功爆炸举世震惊,但邓稼先却不能对外宣称他是这项事业的重要领导人,出于保密原因,他不能在公众场合出头露面,不能著书立说,不能公开发表文章,不能出国交流。为了祖国的强盛,邓稼先甘当无名英雄,默默无闻地奋斗了数十年。什么叫做“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什么叫做“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邓稼先为国家、为民族利益毅然舍弃个人利益的高尚人格让学生肃然起敬!《民族感情?友情?》这部分的学习,胜过千言万语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

在第五部分《“我不能走”》里,学生也了解到了令邓稼先“鲜为人知”的又一个原因:工作地点荒凉偏远。“平沙无垠,复不见人”,甚至“鸟飞不下,兽铤亡群”,文中引用的《吊古战场文》充分说明了邓稼先工作在一个荒无人烟、环境恶劣的地方。

这样,笔者用“巨大贡献”和“鲜为人知”两个词语,把课文各部分串成了一个血肉相连的整体,把一个为国家利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两弹元勋的崇高形象无比鲜明地立在了学生面前。作者杨振宁在最后一部分《永恒的骄傲》中引录了他在邓稼先逝世以后写给许鹿希的一些话语:“他的无私精神与巨大的贡献是你的也是我的永恒的骄傲。”学生交流读后感的时候都说:“邓稼先的巨大贡献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是我们所有中国人的永恒的骄傲!”

猜你喜欢
两弹邓稼先杨振宁
杨振宁百岁生日,我们欠他一个道歉
百岁杨振宁的长寿秘诀
稼先的故事
杨振宁的放弃
陈士榘:抓获第一名日军战俘的新中国“两弹”基地功臣
许鹿希:有一种爱情叫“国家机密”
放弃也可以成就人生
贺核工业60周年
邓稼先的像遮住夫人脸
朱光亚:“两弹”元勋、战略高科技帅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