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研究

2009-07-13 09:41高建东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09年7期
关键词:元素化合物网络教学方法

高建东

[摘要]注重培养学生学习兴趣,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从各方面知识存在的必然的内在联系入手,通过化学基本理论分析、指导,帮助学生达到理解。

[关键词]元素化合物 教学方法 网络

元素化合物知识教学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元素化合物知识占化学教材内容一半以上。努力搞好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是提高中学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任务。

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特点是:一方面内容繁杂、易混淆、难记忆。学生在课堂上似乎“一听就懂”,但“一用就错”。另一方面,内容具体性强,涉及知识有物质的性质、存在、制法、用途等,学生学习时都想记住,抓不住重点。这时,教师的教学任务就是向学生指出各方面知识的存在的必然的内在联系,还要通过化学基本理论加以分析、指导,帮助学生理解。

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加以努力,才能搞好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

一、调整主导,深化主体,注意改进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过程应体现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调整教师的主要作用并非削弱,而要要求教师在充分钻研理解教材内容的前提下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考虑不同的知识特点,选择最优化的教学方法,克服过去的闭式的“一言堂”以利于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可能是“一贯制的”的“一法到底”,即使是一堂元素化合物知识课也同样可能需要几种教学方法的结合,以达到优化教学的目的。例如,在九年义务教育新教材中第三章第四节“氢气的性质和用途”的教学里就可以采用“启发讲述法”来启发学生思考“氢气可以与单质氧反应,那么,能否与化合态的氧反应呢?”还要进行“实验讲述法”,通过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加以论证(最好在教学中,由教师指导,个别学生操作)。又用“议论讲述法”,学生讨论和议论教师提出的问题,师生共同活动,讲座实验过程中出现的现象、操作注意事项及违章操作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然后,再用“启发讲述法”由师生分析“还原反应”及“还原剂”等概念。最后,教师再根据氢气的性质引导学生回答氢气的广泛用途。运用多变式教学方法的目的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深化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努力改善实验教学,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从而激发学习兴趣

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也是评价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教学中,要坚决防止只重讲授、轻视实验的倾向。要达到大纲要求,单靠教师讲、学生听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使学生眼、耳、口、手、脑协调配合,才能提高课堂效率,这样,就必须创造条件,尽一切可能让学生亲自动手去做实验(包括实验操作、制作教具模型等)。除动手做之外,还应强调“动口”,“动口”就是要求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把看到的现象和所得出的结论描述出来。这要通过教师、学生和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及讨论、争论的方式来培养动口能力。“动脑”则是要求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加以整理、分析、归类,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这是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关键。因此,就需加强直观教学的力度,改善实验条件,抓好实验教学。为增大实验的可见度、可信度,增加感性认识和动手、动口机会,帮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重要的元素化合物知识,尽量把教师的演示实验下放为学生实验。如“测定反应前后物质质量的变化”、“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等实验用药量较少,仪器简单,就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去做。另一方面,增加一部分力所能及的实验,如物质的物理性质比较平淡、易混淆,虽然一说即懂,但却一记就混,如果通过几个简单易行的实验来说明,效果就会好得多。这样做既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又提高了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效果。

三、寻找联系,挖掘规律,编织网络

元素化合物这部分知识内容多、涉及面广,但相互间仍有一定的联系。因此,在学习完这些知识后,应通过归纳、演绎等方法,把这些内容分类整理出“知识点”,把相互联系的知识连接成“知识线”,最后交织成“知识网”。这样既避免了知识零碎,不成系统,又提高了归纳、演绎等思维能力,同时,还有利于在知识体系中把握各部分内容,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如在学习完《碳和碳的化合物》后,可以二氧化碳为中心,将有关碳的知识,编织成下列网络,见下图。

根据上述网络,既可复习CO2的化学性质、实验室制法和工业制备原理以及CO2的检验,又可联系CaC2、C,CO,CaCO3,有机物等物质的性质和相互转化关系,并且还可以延伸到CO32-的检验、酸性氧化物的性质及制法等内容。

因此,在教学的时候,要抓住主线,循序渐进,最后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四、教学时联系实际

元素及化合物知识中具体典型物质多,实用性强,与日常生活及工农业生产关系密切,在学习时要用所学知识加以巩固和深化。

如用石灰浆刷过的墙面开始很湿,过一段时间,墙面要逐渐变硬、变白。但在墙面干燥过程中,常发现墙壁“出汗”。如果用炭火烤一烤,墙面会干、硬得更快一些。上述现象都与二氧化碳气体有关。在学习二氧化碳时,应运用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的性质,深入分析,解释上述现象,通过分析可知,石灰浆是氢氧化钙的悬浊液,与之接触的空气中有二氧化碳气体,二者相遇就会发生反应,生成难溶性的质地坚硬的白色固体——碳酸钙,所以墙面变硬、变白。但内部的氢氧化钙还要继续与二氧化碳反应,由于这一反应中有水生成,水的蒸发速度又小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的反应速度,因而变硬的墙面上常会“出汗”。当用炭火烘烤时,一方面由于炭的燃烧使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增大,另一方面温度升高加快了水分的蒸发,故墙面干、硬得更快了。

总之,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知识是化学学科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掌握得如何,影响到整个无机化学知识体系的掌握,所以在教学中应给予充分的重视,要不断地探索,教得有章,学得有法,才能提高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九年级化学教师教学用书 人民教育出版社

猜你喜欢
元素化合物网络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油气集输系统信息化发展形势展望
基于网络的信息资源组织与评价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基于网络的中学阅读指导
全国新课标高考元素化合物复习策略
关于高中化学元素化合物教学的思考
我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