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009-07-07 07:36蔡振华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09年10期
关键词:大化笔者教师

蔡振华

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深入推进素质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的迫切要求。《学生生存》一书中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社会的变化,科技的发展,时代的进步,要求人们具有更高的自学能力,不断更新知识,只有及时获取新知识、新信息、新技术,才能跟上时代的潮流。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实施创新教育,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当务之急。下面谈一谈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的具体做法。

勇于创新,加强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根据初中生好奇心强、接受能力强、可塑性强等显著特点,教师应让学生认识到进行大胆想象,智力冒险的益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引导学生成长为创新性人才,如以讨论、辩论等形式,让学生各抒己见,想人之所不想,见人之所不见,做人之所不做。从而优化学生的创新心理环境,激发学生想象的冲动、联想的新颖、思路的开阔。每一堂课,都给学生一个“自由”的空间,让学生大胆地想、问、辨。刚开始绝大部分学生胆小,也不知如何提出问题,于是笔者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如讲维新变法运动时,笔者设计这样一个问题:“假如没有慈禧太后发动的政变,你认为变法的结果会怎样?”鼓励学生大胆作答,只要能积极思考回答,不论答案正确与否,都给予表扬或肯定。这样一来,课堂气氛活跃,思维打开,学生掌握的不仅仅是书上的内容,还将课外知识以及学过的其他知识联系起来,融会贯通,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许多学生能在老师引导下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教师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问题,对学生的关心、尊重及尽责的美好情感,促使学生内心产生积极效应,从而转化为创造性和内驱力,激活学生的思维主动性和创新性。

源头活水教会学生知识迁移能力

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授之以渔。教师应该教会学生独立思考获得知识乃至寻求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所以,有人把学生的“学习”明确解释为“学习如何学习”。例如世界史中有关改革的问题。日本、俄国等国发生过重大的改革,笔者重点分析大化改新的原因、内容、影响,使学生理解大化改新使日本历史发生转折,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促进社会的发展。那么,在以后学习“明治维新”的时候,笔者让学生参考“大化改新”分析其原因,学生就会以分析“大化改新”原因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为借鉴,从而得出是由于封建统治的危机,阶级矛盾尖锐,内忧外困。同时辨别出两者的不同:前者是奴隶社会的阶级矛盾尖锐,后者是封建社会的内外交困的危机。每当讲完同一类问题时,教师应总结这一类问题规律性的东西,分析其共性和个性;当讲完所有改革时,笔者引导学生思考其共同原因,不少学生能归纳出“落后的制度阻碍了社会的发展,导致危机的出现”,能够从现象中分析本质。

所以,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学会知识,而且要教给学生会学知识,学法的掌握和学习能力的形成是一个由不知到知,由感性到理性,由模糊到清晰,由生疏到熟练的发展过程,是一个从“教会”到“学会”,再到“会学”的过程。只有让学生自己“会学”,才能使学生终身受益,在人生的征途中源源不断地汲取时代的“活水”。

标新立异,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疑乃学之始。”提出问题是学生思维活动的开始,有利于启迪学生的创造“潜质”。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才能在此基本上思考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在学习“三国鼎立”时,对于神机妙算、遇事先知的“知多星”诸葛亮,教材只从正面谈到他的智慧、才能,而历史上的诸葛亮非“不食人间烟火”的超人,他也有许多不足之处。教师这样一提出,学生立即产生兴趣,各抒己见,有的学生提出诸葛亮的不聪明之处:1)用人多疑,不会招贤;2)事无大小,亲自过问;3)实无大事,缺少勇气和判断。学生通过积极思考,提出疑问,这一行为本身就蕴含创造思维的火花。

为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发表与别人不同的见解,敢于打破“常规”,敢于在“新”和“异”上做文章。当然,“新”和“异”并非随心所欲,毫无根据。教师要引导学生尊重史实,进行科学的符合实际的评价、判断,不能为创新而创新,哗众取宠。

另外,必须注意培养创造性的同时,教师一定要强化自身的创造意识,调动每个学生的聪明才智,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塑造其创造精神,以提高历史教学效率为宗旨,以实施素质教育为目的,不断探索和改进,才能更加完善。

(作者单位:山东省青州市东坝初中)

猜你喜欢
大化笔者教师
最美教师
老师,别走……
教师如何说课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宜居大化
大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医院简介
大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医院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