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语文教学中落实生命美育的方法

2009-07-06 05:19孙庆国
新课程研究·上旬 2009年6期
关键词:中学语文教学

孙庆国

【摘 要】生命美育与语文课程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要在语文教学中落实生命美育,语文老师应借助阅读教学,随机进行生命美育的教学;在作文教学中,进行专项训练,让学生懂得感恩、理解生命;在口语教学中进行定向强化,给语文一种美妙的神韵。

【关键词】中学 语文教学 生命美育

近年来,学生自杀或弑师的悲剧现象一再发生。更令人震惊的是那些犯了错误的孩子,在吐露心声时,几乎都是认错但不后悔。我们不禁深思:教育究竟怎么了?面对思想出问题的学生,空白无物的说教是没有用的。现在很多的学生就是对简单的道理拎不清,认死理。如果父母、老师继续管、卡、压,显然是不能产生好的效果的,甚至走向问题的反面、走向极端,直至毁灭生命。那么,是什么使学生产生偏狭的心理呢?如何教育学生珍爱生命、关心他人、感恩父母、回报社会呢?作为语文老师,如何对学生开展生命美育教育呢?

1.阅读教学中随机渗透。阅读教学是常见的教学形态,是语文老师进行生命美育的主要阵地。“语文教材中那些鲜活的人和事、这些人和事表现出或蕴含着的丰富情感、这些人和事所在的生动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为学生陶冶情操提供了很好的条件。这些人物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提供了生动的榜样或参照。在所有的课程中,语文课程对于人的情感发展的功能是最大的、无与伦比的、无可替代的。”语文老师借助阅读材料,随机进行生命美育的教学,能产生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如讲解季羡林的《幽径悲剧》时,教师可以有目的地引入生命美育。季老对北大燕园里一株躲过“十年浩劫”的古藤萝毁在了改革开放以后的“愚氓之手”,是十分痛心的。对此,教师可让学生思考:季先生痛心的是古藤萝的生命被愚氓无端地剥夺了,那么我们愿意做愚氓吗?作者所批评的愚氓仅针对破坏古藤萝的吗?

学生的回答肯定是不愿意做那破坏一切美好事物(包括自己或他人生命)的愚氓。语文老师在接触到有关父母方面的文本时,应渗透感恩教育,让学生理解、体谅父母的爱与辛劳,从而珍惜自己、关爱他人。如教学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父母的心》时,教师可通过那对父母反反复复地送人子女,又一一要回这件事,让学生思考:为什么那对父母再穷也要让一家人生活在一起?从而理解父母、理解生命。另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阅读《老人与海》、《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清点你的财富》等文章,让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理解生命的真谛,理解“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含义。

2.在作文教学中开展专项训练。在写作课上,语文老师可以有目的地布置一些有关生命之美、感恩父母、同学友爱等方面的题目,让学生自由抒写自己对生命的诠释。“作文本身就是净化学生思想,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过程。学生想些什么,一般来说作文中都有反映。所以,在作文训练中加强思想道德品质的培养,也就顺理成章。”

对学生所写的文章教师一定要认真批改,及时发现学生作文中存在的问题。有些学生对生命的看法可能是偏激或失望的,教师要与学生及时、不公开地沟通解决学生心中的疙瘩。学生有时在写作中并不抒发自己的真实情感,甚至进行掩藏,表现出另一种情况。对此,老师应有对策,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设计多个题目,让学生自由选择,即使是统一要求的题目也应要求不同层次的学生从各自的生活实际出发去构思、选材。一般情况下,学生都能表达出自己对人生、对生命的态度。

教师在批改后,要及时评讲。可以选择一些人生态度积极、语句优美的学生习作在班级朗读,让大家来评论优劣。或由学生自己推荐文章来品读,可以读自己的,也可以读别人的,只要是语句优美、内容积极,紧扣生命、感恩、责任之类的文章都可以拿来展示。对批改中发现的问题,如情况属实,要及时疏导、教育、矫正。

另外,此类文章不一定要求都是大作,可以是一些比较短小的文章,哪怕是三五句也行。只要能表达出学生自己的态度就行。通过日常的作文训练,在生命美育方面要尽量达到让学生了解到朝阳美、夕阳也美,生命同样美丽、同样应该得到尊重。

3.口语交际教学中定向强化。在语文素质的四种能力中,说是一种比较独特的功能。好多事情往往就是三两句话就能解决,问题是有很多学生在很多的场合下就是不知如何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对自己的追求、理想、价值观方面的问题更是不知道。“在我们现代社会里,要求青年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在意志、性格、情操方面都能健康地得到发展,要求青年有丰富的精神世界,在社会活动中有积极参与、竞争、创新的意识与能力。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与社会生活紧密结合的口语交际,正是帮助青年形成敏锐的语言情感和良好的语言习惯的途径。”语文老师要设法让学生说出:“我的生命很可贵”、“别人的生命同样应得到尊重”、“生命是有有效期的”、“人生没有办法购买回程的车票”等一些表达对生命思考的语句。

在口语交际教学中,教师可以模拟一些情境让学生来表达。如模拟父母规劝失去奋斗目标、沉溺游戏的学生;模拟少年罪犯的忏悔;模拟犯错误的学生的道歉等,把学生带入到不同的情景中,让他们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对一些语言偏激的学生要给予教育、矫正。

教师还可以让学生直接面对生命话题,强化他们的认识。可以借助多媒体播放一些关于生命教育方面的文章、视频材料,让学生们在特定的情境下,学习、思考生命。如看完电影《隐形的翅膀》后,就可以组织学生讨论:生命的美丽在哪里?经过这样的讨论,学生很快就明白生命不仅是可贵的,而且经过挫折后的生命更美丽。

教师应允许学生对生命有不同的理解,但必须要完成生命美育的任务,尽可能地纠正认识有偏差的学生。帮他们理清人生观、价值观,珍惜自己、关爱他人、学会相处、和谐共存,无论遇到什么情况,都不要随便结束自己或他人的生命,明白生命的社会责任。

语文教学应当充满人文情怀,语文教师应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激发学生尊重生命、追求生命价值的激情,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

参考文献:

[1]张中原,徐林祥.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新编[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143.

[2]王家伦,韩星婴.工具·人文·艺术——语文教学散论[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5.147.

[3]陈玉秋.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303.

猜你喜欢
中学语文教学
清远市第一中学实验学校2021年招生简章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高年级古诗词教学艺术之我见
精心设计:培养语文兴趣的土壤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
宁波市四眼碶中学
诸暨市学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