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洪伟
纵观历年中考文综试卷,不难发现,其内容偏爱与时政热点相结合,无论是客观题还是主观题,都凸显出时政热点的统帅地位,热点资料与教材知识的点衔接是那么紧密而自然,这就说明,要答好中考文综试卷,首先必须关心时政,了解时政热点,并且会灵活运用课本知识解决时政方面的有关问题。
可是在平时学习中,好多同学却习惯于死读课本,不大关心时政,往往对热点内容一无所知,比如在2007年中考前复习“参与国际合作,坚持和平发展”这一热点问题时,其涉及到的内容是联合国气候大会经过谈判达成协议,孕育出备受瞩目的《巴厘岛路线图》,以解决人类共同面对的气候变化问题,可是当笔者提到这段内容时,好多同学瞪大了眼睛,表现得很茫然,不用说了解这段材料,甚至不知道“巴厘岛”三个字怎么写。只有几个平时活跃的男生略知一二,结果课堂上解释时政内容占去了相当一部分时间,影响了课堂效率。课下笔者陷入了沉思,如果学生平时对国内外重大事件有个清晰的认识,并能自觉与课本知识点相联系,那么无论是考前复习,还是中考答题时,就都会做到心中有数,从容应对,笔者深切地感到让时政走进课堂是当务之急。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众所周知,初中学生学习负担很重,尤其是家住在农村的九年级学生,由于各门功课讲课进度快,课程拓展面宽,需要掌握的东西越来越多,每天上学放学要跑很远的路,晚上完成作业也需要很长的时间,他们舍不得放下课本,拿出时间来专门收看电视台的新闻联播、焦点访谈,尤其女同学,本身对这些新闻类的东西也不感兴趣,她们习惯把所有的时间放在做作业上,书读死了。有的女同学虽然各科成绩优秀,但对特别明显的国家大事都不关注,简直成了“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了。因此,要让学生及时地了解国内外大事,掌握时政信息,确实不是容易的事,面对这种现状,笔者决心帮助同学们改变现状,积极关心窗外事,促进读好圣贤书。
首先,明理激趣,调动积极性,关心窗外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能靠教师硬性灌输,必须让学生明白其重要性,激发求知意趣,自觉发挥主观能动性,这样才能耳聪目明,博收信息,广知天下事。笔者利用课上课下给学生讲道理,加强教育,与班主任、班委会协商,适时组织召开主题班会,请主抓思品教育的学校领导作报告,请师哥师姐们谈学政治的体会,分析得分的诀窍。请学生作经验体会介绍自己的心得……经过一段时间的宣传发动,同学们的时政热情被调动起来,他们纷纷表示,一定要做个关心时政的灵通人士,做个善解时政热点问题的小能手。
其次,想办法,巧设计,了解天下事。学生的积极性上来了,但课程多时间少与学时政之间的矛盾也是一个难题,为破解这个难题笔者和同学们一直开动脑筋,想出了具体应对的办法。一是利用放学回家收看收听新闻,多数同学晚上放学到家一会儿就是新闻联播的时间了,以前学生都是到家就吃饭,然后写作业,现在改为边吃饭边收看收听新闻,并且能和父母家人一起即兴议论,提高认识,加深印象。二是利用教室后黑板设计一个栏目叫“窗外事”。专门记录公布一些重大时事,采取让学生轮流值班负责的办法及时更换内容,寥寥数语,言简意赅,也就几分钟的时间,设计“时政灵通”问答,教师询问几件时事,学生谁知道谁举手回答,答对的同学名字就会被记入“时政灵通人士榜”,在其他同学的掌声中,答题同学那欣喜的表情,简直在告诉笔者,今天回家还要多记几件事。
再次,让学生把兴趣养成习惯。学生对时事有了兴趣,但是要想养成习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往往作业一多就把这时间给挤了,因为九年级的时间实在是紧张,所以每天例行的提问笔者总是挑那些最重要,又与课本关系最密切的新闻,而且每次提问都很自然地连带着提问和课本联系的知识,以表扬为主,让学生真正体验获得一个小新闻的快乐,并把这种快乐延伸到活用所学知识的快乐,并且让学生找到自信的感觉。“时政灵通”人士大多成了学习政治的高手,政治成绩明显提高,这种提高也带动了别的同学的热情,学时事谁也不甘落后,有的时候“时政灵通人士”还给大家讲讲学习时事的体会和经验,在别人崇拜的眼神中,他们更给自己加了把劲,有的时候万一耽误了收看新闻,家长也会帮孩子从报纸上或者杂志上搜集一些重要的时事,学生们把自己订阅的时事杂志当成宝贝收藏,课下几分钟的时间也不忘看几眼然后互相交流,在师生的努力下,真的把学时事当成学习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了。习惯在不知不觉中养成了。
要把时政真正和课本结合,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关键环节,就是教师要把时政有机地引入课堂,巧妙引导学生挖掘时政与课本知识的内在联系,既解决热点问题,又把握课本知识。比如神舟七号发射成功,同学们都被这种巨大的喜悦所鼓舞,热血沸腾,情绪高昂。正好我们刚学过了课本“科教兴国战略”这一知识点,笔者灵机一动,在复习这一知识点时,做了巧妙安排,一开始上课,笔者刚说出“神七发射成功”,同学们就迫不急待地齐刷刷举起了手,于是惊讶地问他们怎么回事,同学们马上七嘴八舌地报出了发射时间、地点及三名航天员的名字、返回时间等等,笔者一看高兴极了,学生创造了教学的最佳时机,便故弄玄虚地说:“这些我也知道,我是想让你们猜猜,跟这件事有直接联系的问题,我们今天要复习内容的中心议题是什么?”笔者话音刚落,学生们大声喊道,“科教兴国战略、自主创新战略”,接着笔者出示问题让学生们解答,也有学生提问质疑与互答。如:神七成功体现了什么战略?实施这一战略的意义是什么?怎样实施这一战略呢?实施这一战略青少年怎样做?神七成功说明了什么?神七成功体现了科技工作者的什么精神?我国为什么高度重视自主创新问题?在创新方面青少年该怎么做?
整节课,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气氛热烈,效果明显,一节课下来,学生始终情绪高涨,精神饱满,不仅轻松地完成了课本知识的复习,也比较深刻地解决了热点问题,前后两节课,不闻窗外事与关心窗外事效果迥然不同,试想如果我们把每一个时政热点都及时地与课本紧密衔接,那中考复习时师生岂不是更轻松?解答起问题来不是也更多了几分自信,几分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