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教科书中课后练习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训练研究

2009-07-06 05:19王清芳
新课程研究·上旬 2009年6期
关键词:课后练习创造性思维能力

王清芳

2002年《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总目标中提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这正是21世纪语文教育改革的呼声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有力的彰显。笔者依据这次教改的精神,参考并借鉴了国内外有关创造性思维能力研究的文献资料,通过对数据进行量和质的统计,展开对现行人教版教科书中的课后练习在创新思维能力训练元素安排方面的考察。

一、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界定及训练策略

1996年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进一步指出:“教育的任务是毫不例外地使所有人的创造才能和创造潜力都能结出丰硕的果实,这一目标比其他任何目标都重要。”由此可见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1.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界定。创造性思维是人类大脑的特有属性。但是人类对创造性思维的定义可以说是众说纷纭,迄今为止,还没有完全达到一致的共识。

金哲认为,“创造性思维是以解决科学或文艺研究中所提出的疑难问题为前提,用独特新颖的思维方法,创造出有社会价值的新观点、新理论、新知识、新方法等的心理过程。”

张玉成认为,创造性思维可经由教育训练而予增强。同时,一些研究确己证实了教学或训练可以增进创造性思维能力。

所以说,创造性思维是指运用掌握的信息,产生出新颖、独特而有价值的成果的思维过程,这成果可以是新观念、新设想或新理论。透过一些语文学习活动,可以刺激学生根据已有的资料或主张去构想新的意念,令语言文字的表达更加新颖、独特。

2.创造思维能力的训练策略。创造性思维能力决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训练而成的,它需要教师采取一定的提问策略来刺激学生思考,借以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张玉成归纳了有关创造性思维的技巧及教学方法,提出21项编制创造性问题的策略:属性列举,指出途径,详列用途,推测可能,比较异同,探究原因,预测后果,重组归并,指换取代,改头换面,按图索骥,模拟隠喻,前瞻回顾,假设想象,角色扮演,时地迁移,突破成规,信息缺漏,似是而非,五官并用,踵事增华。陈龙安提倡创造性思维教学,他提出了十种提问的策略来引发学生的创造性思考:假如、例举、比较、替代、除了、可能、想象、结合、六W、类推。

以上的提问策略,训练了学生在面对问题时的敏捷性和灵活性,教师想要通过提问的训练策略来达成提高学生创造性思考能力的目的,则应掌握发问的技巧,训练学生对事物的敏觉性、变通性以及观念的独特性等能力的发展。这样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就能逐步形成。

本论文所研究的人教版教科书的课后练习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质,就是指提问采用上述策略的情况。

二、“质”与“量”的统计与分析

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忠实体现了课程标准“典范性,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样,难易适度,适合学生学习”的要求。共分为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五大模块,各大模块之间有机结合,资源共享。以下是就其课后练习在创造性思维能力训练的提问上作出的统计与分析。

1.创造性思维能力训练“量”的问题。

(1)各年级提问的数量(七年级上+八年级上+九年级上=总提问数量)。(表一)

从表二中可以看出, 各范畴的创造思考能力训练题数与总提问数量的比例:讲读/精读占17.20%、自读/略读占10.84%、写作占19.05%、口语交际占11.11%,综合性学习占10%,平均数为13.64%。这就是说,各范畴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训练题数,每一百个题目中约有13题带有创造性思维能力训练的性质。上述数据显示,教科书整体的创造性思维训练题量仍有待提高。

从表三中可以看出,每单位(课文)所占创造性思维能力训练的提问比例(题数/单位数):讲读/精读占76.19%、自读/略读占40.90%、写作占44.44%、口语交际占33.33%,综合性学习占22.22%,平均数为43.42%。这就是说,每篇课文里约有0.43题带有创造性思维能力训练的性质。很明显,每单位的创造性思维训练题量还不足一题,而根据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要对学生的学习起到强化和巩固的作用,题量还需要提高。

从表四的数据中可以看出,每单元所占创造性思维能力训练的提问比例(题数/单元数):阅读占277.8%、写作占44.44%、口语交际占33.33%,综合性学习占22.22%,总数为377.8%,也就是说,平均每单元约有3题带有创造性思维能力训练的性质,从全面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这一点来说,训练的题量还是可以的。

2.创造性思维能力训练“质”的问题。“质”即指课后练习题提问时所运用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训练的策略。笔者就课后练习的提问进行了分类统计,归纳为如下几种:①阅读方面:“根据情境……展开想象,想象,仿照示例……发挥联想,你的看法,给你的启发,造句子,绘画,如果……你会怎样,有人说……你的看法,试写一段话,辩论,如果……举例。”②写作方面:“围绕……展开想象,看图……发挥想象力,改写,假如你是……加上自己的想象力。”对本套教科书课后练习提问所采用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训练策略进行归纳后发现,阅读方面主要是运用如果、假如、想象、联想等策略,写作方面主要是运用改写,想象等策略。与上面陈龙安所提出的十种创造性思维能力训练提问策略相比,这套教科书课后练习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训练提问策略设计比较单一。

以上从质与量方面对这套书的课后练习进行分析发现,课后练习的提问基本上都能够强化每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有利于学生基础知识的巩固。不过,这些问题大部分还是记忆性和推理性的问题,其中学生只须对事实或问题进行理解、记忆,然后对这些事实或问题进行回忆或再认识,主要训练了学生的理解能力、记忆能力、观察能力以及再现能力等。这些问题大部分属于聚合性思维的训练。聚合性思维是把问题所提供的种种信息或朝着一个方向集中,从而得出正确答案或者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法的思维方式。此类问题有固定的模式或结构,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可以遵循一定的结构来解答问题,这样导致的后果就是有了一个共同或预期的答案。而这类思维能力训练的提问比例,如表二所示,就阅读、写作、口语交流、综合性学习这四个范畴来讲占到82.78%。从这个比例来看,这样的提问未免有点多了。

与聚合性思维训练相对的是发散性思维训练,相比较聚合性思维能力,它往往倾向于学生采取新奇、创新的想法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从多方面寻找问题的多个答案的思维方法。正是有了这些不确定性,所以问题的答案是无法进行预料的,也不可能出现预期的统一的答案。而这类思维能力训练的提问比例,如表二所示,就四个范畴来讲,仅仅占了13.64%。而这样的数字,又未免有点少了。

总之,从上面对这套教材进行统计分析的结果可以看出,聚合性思维能力训练的量是足够的。但是,如果想要更好地完成“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等目标,发散性思维能力训练在“质”与“量”方面都有不足。

三、建议

1.提问策略的多样化。由于创造性思维能力训练方面提问质量的不足,就使得语文教师的责任尤为重要。由于本套书中课后练习的提问策略有些单调,其中多为假如、想象、联想等策略。这就需要语文教师在教材的基础上学会并运用陈龙安提出的十种提问的策略来设计具有创造性思维能力训练的提问,以引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提问数量的加强。由于创造性思维能力训练方面提问量的不足,各范畴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训练题数与总提问数量的比例,平均数为13.64%,这就是说,各范畴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训练题数,每一百个题目中约有13题带有创造性思维能力训练的性质。每篇课文里还不到一题带有创造性思维能力训练的性质。根据学习心理来看,平均每个单元应有三题创造性思维能力训练的题目,当然每课能有一题就更全面、更理想了。

3.教学手段的多样化。教材如果要落实课程的要求,在教学上还需要配合。例如,教师要尽量采用开放性或发散性的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并通过脑力激荡,想出大量的意见或构想;鼓励学生有尝试新事物的勇气,养成独立研究的好习惯;努力创设师生间、同学间相互尊重和接纳的气氛,让学生在轻松中学习等创造性思维教学的原则。

参考文献:

[1]金哲等主编.世界新科学总览[M].重庆:重庆出版社,1987.617.

[2]张玉成.教师发问技巧[M].台北:心理出版社,1988.60.

[3]香港课程发展议会编订.中国语文教育学习领域中国语文课程指引(初中及高中) [M].香港: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教育署,2001.28.

[4]陈龙安.创造性思维与教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253-257,259-261.

猜你喜欢
课后练习创造性思维能力
课后练习中语文要素落实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部编语文教材课后练习特点及教学建议——以部编本语文七年级上册为例
初中语文教材课后练习设计与使用问题的研究
保持创造性的29个方法,每天看一遍
这样的一节课算成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