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课堂教学该如何“把握”

2009-07-06 05:19何守远
新课程研究·上旬 2009年6期
关键词:把握一节课纸条

何守远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通过教学实践,我们充分认识到优化教学过程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一堂成功的课,不仅在于教师对课程标准的深入研究,对教学内容的改善,更重要的是教师对课程教学方法形式的“把握”。重视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是本次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尝试。

一、将“游戏法”融入课堂

美国教育家皮亚杰认为,游戏、竞赛等活动最适合少年儿童的心理特点。“游戏”是少年儿童喜欢的活动,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满足他们爱玩好动的心理需求,进而使课堂上妙趣横生,生机勃勃。例如,在课堂中,将呆板开场白辅以精心的导入设计,以情境、谜语、音乐等游戏手法引入主题,将枯燥的理论知识演化成一个个生动的小故事,做比赛游戏或一次热烈讨论研究或进行辩论会,就可以实现有意注意,使学生学起来轻松愉快。将耗时的作业编排为合作完成作品、竞赛等形式,可以大大地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只有将教学环节安排得毫无雕饰做作之感,才能使学生的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顺利转换,而无需教师无数次地重复组织整顿课堂纪律,以致教师疲于应付,学生厌于学习。这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不要使掌握知识的过程让学生们感到厌烦,不要把他们引入一种疲劳和对一切漠不关心的状态,而要使他们的整个身心都充满欢乐。”

二、运用“发现法”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研究者、探索者、发现者,这种需要在少年儿童内心世界更为强烈。”而过去一味以“讲授—接受”方式为主的填鸭式教学早已露出弊端。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必须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来,自己发现知识,凡是他们能够做的,应当尽量让他们自己去做。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注重学生的主体意识的培养。“凡是学生自己能够想的应当让他们自己想,自己去思考、去探索。”提倡教学的实践性,鼓励学生在课堂中质疑问题,动手操作实践,在实践中求发现、求创意。又如“做中学、玩中学,情景交融的原则”,提倡解放学生的手脑,在做中学,在玩中学。以“探索和尝试”为核心,设计教学环节,让学生真正在“做做、学学、玩玩”中体验“学”的乐趣、体会“玩”的艺术。例如,《飞旋的纸条》这一堂手工制作课,笔者首先让他们在玩纸条中充分体验,并发现纸条旋转的问题。孩子们提出疑问:“我的纸条为什么不能转起来?”这时引导孩子自己通过与同伴的比较,发现自己的纸条上面的问题,并得出结论:“小纸条必须有翅膀。”然后再引导学生怎样把没有翅膀的纸条变成有翅膀。一系列的制作过程中,学生自己进行尝试,在尝试中自己找出缺点,再自己修改,不断得出更好更完美的效果。教师由一个讲解者变为引导者,学生则由一个听讲者变为主动操作者。学生通过自己参与学习活动,获得亲身体验,逐步形成一种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爱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迸发出探索和创新的积极欲望。

三、运用“讨论式”教学法,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讨论式教学又称课堂讨论,是在老师组织或参与下,学生集体围绕一个中心论题,各抒己见,互相启发,共同讨论,搞清问题,理解并掌握知识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陶行知先生几十年前就提出“要解放学生的嘴,使他能谈”的观点,至今仍然具有现实意义。首先,学生喜欢说,让学生说能激发学习兴趣;其次,让学生说能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在解决一节课重点、难点时,常用这种形式。例如,用纸盒制作《火车》这一节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要求学生掌握用纸盒制作火车的方法及火车头的制作方法和车头与车厢的连接方法。笔者组织学生们四个人一个小组,每一小组发一件已经做好的火车,让每组四个人一起讨论五、六分钟,并总结出制作火车的最好方法,每个小组都积极主动参与到讨论课题当中,课堂上学生“无言以对”的局面被畅所欲言的景象所代替,每一小组都把自己认为最好的制作方案说给同学和老师听。在解决“车头与车厢是如何连接”这一问题时,有的同学要求老师先不要告诉他们,他们自己可以得出结论。这足以证明讨论式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学好美术的信心,在说中能体验成功的快乐,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也得到进一步发展。

四、通过“综合教学法”把美术课堂教学与审美教学相结合

全面综合性美术教学可以扩展到对文化的研究,以及阅读和写作等内容,这样可以很自然地把美术与学校课程设置中其他科目结合在一起,美术老师就可以与其他任课教师协作共同准备跨学科的教学内容,进行跨学科教学活动。

立足于素质教育,美术教师应利用美术教材现有资源,补充渗透其它学科知识,让各种知识在美术课堂交汇、升华,使美术课堂能开阔学生眼界,拓宽学生的知识层面,从而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

笔者在平时的美术课教学中时常融入语文、自然、音乐等一系列知识。如在讲《春天的颜色》这堂课中,让学生收集有关知识,如有关春天的诗歌,有关自然界常识等等。这样,一节课上不仅学习了美术知识,而且学习了春天的相关常识。总之,中小学美术教材教学内容的多样性、广泛性、人文性,为知识的综合提供了可能。诸如历史与美术史、文学与美术、数学与美术、科技与美术、外语与美术、音乐与美术、劳技与美术、地理与美术等,还有美术自身范畴的透视、解剖、光学、欣赏与批评等,这些多方位的知识在美术课得到汇合,是美术课特有的精彩之处。

课程改革的核心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教学,所以,课程内容方案一旦确定,教学过程与方法的改革就成了课程改革的重头戏。由此看来,把握好课堂教学过程与方法,对上好一节课、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及综合探究能力,都会产生积极有效的影响。善于把握教学过程与方法,更可以体现教师的个性和素质,这些都应引起教师的足够重视。■

猜你喜欢
把握一节课纸条
两张纸条儿(上)
我最喜欢的一节课
纸条动物园
胆战心惊的一节课
小学数学课堂中生成信息的回应策略
浅谈竹笛教学中音准和音色把握
联系方式
神秘的纸条
这样的一节课算成功吗?
课堂教学结构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