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以人为本原则关注“三困学生”成长

2009-07-06 03:54张思佳
新西部下半月 2009年6期
关键词:学生工作以人为本

【摘要】在学生工作中,必须树立以人为本思想,高度重视“三困学生”的心理问题和实际困难,要以良好的业务素质对“三困学生”进行学习辅导、交往指导、心理引导,要以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和谐的育人环境为“三困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动力。

【关键词】以人为本;学生工作;三困学生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具体到学生工作,就是以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学生的根本利益出发求发展,不断满足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通过持续发展实现学生工作教育、管理、服务三位一体的功能。而在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走向大众化教育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个特殊群体“三困学生”——即家庭经济困难、与人交往困难、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他们是心理问题、人身安全、自我行为失范问题的高发群体,其数量和所占比重在逐年增加。作为高校中的弱势群体,他们更需要关怀与关注,只有在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才能有效解决这些学生成长成才中遇到的问题。

一、“三困学生”群体及其思想行为特点

1、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由于地源因素、父母离异、家庭变故等因素造成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据教育部初步统计,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约407.71万人,占在校生总数的20.39%;家庭经济特别困难学生约147.99万人,占在校生总数的7.4%。经济压力对这些学生造成了思想、情感、认知以及心理等负面影响,表现出了自卑、敏感、消沉、封闭等心理问题。

2、与人交往困难学生

由于个人能力、家庭教育方式、生活习惯等因素,造成了一些学生在人际关系方面出现种种问题。现在的在校生大多是80后,在家中早就习惯了独生子女唯我独尊的生活,无形之中养成了娇气、霸道、任性乃至自大的个性,常常会有不谦让、不愿意帮助他人等定势思维。在与人交往中付出的少而想得到的多。一入校就少了高中时的学习压力,加上远离父母亲人后,他们特别希望被人理解,渴望与人交往。但是,心理的不成熟,缺乏必要的交往技巧使他们很难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在与人交往的方面平添了许多烦恼,甚至在某些宿舍中演变为激烈的冲突。

3、学习有困难学生

由于学习能力有限、学习方法不佳、个人学习自主性不强等因素,造成一些学生对所学专业缺乏兴趣或者学业成绩较差的学生群体。这种现象在新升格的本科院校或民办院校中表现的尤为突出。学业成绩的不理想在很大程度上将影响学生的个人发展,学习会长期处于低迷状态,从而缺乏必要的自我认同和肯定,很容易导致人格的畸形发展。例如在现实的学生工作中,曾有一名预备党员因学业成绩退步无法按期转正的事例。支部找其谈话后,该生觉得周围的同学都因此看不起他,无法按期转正是一件很不光彩的事情,造成自己有很大心理压力,学习成绩非但没有前进还比以前更加退步了。从此可以看出,很多学习困难学生很在意其它同学对自己的评价,始终处于虚荣心无限与个人能力有限的矛盾中,思想上也陷入想改变而无能改变的无奈之中。出现这种情况的学生,很容易出现自暴自弃的心理

二、以人为本思想在“三困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的体现

1、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做到全面了解学生

了解学生,针对不同类型学生的特点,从学生的不同要求出发,满足学生成长与成才过程中的需要。辅导员要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要解决学生的问题,首先要全面了解学生,只有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学生的家庭背景不同,受教育情况不同,因此每个人的性格特点都有差异,在平时的工作中,要改变教育者管理者高高在上的心态。能够经常深入宿舍、深入学生中去了解他们的生活情况。可以采用一对一的谈心方式、发放问卷调查的形式、集体性座谈的方式等。在网络日益普及的今天还可以利用电子邮件、QQ等建立与学生沟通互动的平台。从而多渠道、多角度、全方位的了解学生的实际困难,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知道他们关心什么,需要什么,力求在第一时间帮他们想办法解决问题。

2、坚持学生多元化发展,尊重学生个体间的差异

肯定学生的长处,使其在共性发展的同时为其个性的发展创造必要的条件。成功的教育者总是以尊重学生为教书育人的起点,肯定学生的长处,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建立起应有的信心,从而逐步走向成熟。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在做他们的工作时更应该注重人性化的管理,不要让学生干部去问他们的情况,而应该由辅导员深入到他们中去一一了解。和他们交谈也应该注意不卑不亢,很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都有较强的自卑心理,特别不喜欢别人谈话的时候表现出怜悯、同情的意味,对于他们而言更需要尊重和理解。因为经济的困顿,他们大多比同龄人表现得早熟,坚强而固执,封闭而敏感。大学德育工作者应该把每一个学生都看做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人,就像满天的星斗,每一颗都有自己的光辉。学生是独立的个体,而大学教育阶段就是培养他们从中学的求知转向创新的阶段,所以尊重他们,才能使学生发展成为个性鲜明,具有独特创新精神的合格人才。

3、注重人文关怀,对学生进行人性化的管理和教育,用高尚的道德情感来关心人、温暖人、引导人

现今的大学生思想活跃,尤其是离家求学渴望被人关爱,被人理解,他们喜欢与辅导员沟通,更希望得到老师的指导。大学只是人生当中短暂的几年,但是对于人的一生却有极其重大的意义,辅导员肩负着塑造人格与心灵的重责。辅导员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他们和学生接触最多,对学生影响最大。学生也愿意向辅导员敞开心扉。大多数学生对大学生活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入校以后发现实际与期望的落差,往往就无所适从了。特别是学习有困难学生,要视其性质,“因势利导”,分别采取不同的方式来帮助他们改善学习状态:由于学习自主性不强,自我约束力差而引起学习成绩不佳者,采取“硬”的手法,从严要求,通过增加适当的压力使其思想上给予重视,勤促勤查,建立预警机制;由于学习方法不当导致成绩不良者,采用“软”的手法,帮助他们寻找原因、制定措施,改进学习方法,并在班级开展“一帮一,结对子”助学活动,帮助他们树立必要的自信心,营造宽松和谐,共同进步的外部环境。

三、做好“三困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具体方法

对于三困学生的教育管理,不能仅仅局限于解决表层的经济困难、提升人际交往能力,提高学业成绩,而应该全面考虑其深层次的问题。

1、辅导员应端正德育工作者的责任意识,树立以人为本思想,高度重视“三困学生”的问题

很多辅导员存在思想认识上的偏差,认为“三困学生”是班级建设的包袱、问题,拖累整个学生工作的进步。甚至存在漠视、歧视三困学生的现象,工作中对三困学生的实际困难置若罔闻,甚至出现用粗暴简单的工作方法来对待三困学生的现象,这不但违背了要以人为教育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更不利于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三困学生是高校大学生的一部分,能不能做好他们的工作直接关系着学风建设的成败以及整体校园的和谐发展。所以辅导员应当把关心他们的生活琐

事,能否把思想工作做到深入人心,急他们之所急想他们之所想,切实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和正当利益,作为学生工作的面临的挑战和机遇。非但不能忽视和盲从,更要积极审慎的做好这部分学生思想教育。

2、辅导员要加强业务学习,以良好的业务素质进行三困学生的日常管理

(1)学习辅导。学生以学为主,但是大学的教育已明显区别于中学教育,大学新生入校后普遍渴望得到辅导员关于学习技巧和学习方法的辅导。这就要求辅导员除了要通晓思想政治教育的知识外,还要对所在院系的基本专业知识有所了解,形成一个多棱面的知识结构,这样在指导学习有困难学生时才会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2)交往指导。与人交往有困难学生,在与同学的交往中缺少一些原则和技巧,有时反而弄巧成拙。因此,辅导员应该面向全体学生针对人际关系的适应性问题开展讲座,向同学们讲解人际关系的内涵,帮助学生确立对人际关系的良好认知,掌握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和技巧。帮助那些与人交往有困难的学生建立必要的信心,促使他们形成积极主动的交往态度,参加一定的团体性辅导和训练,在实践中培养和发展人际交往的能力。

(3)心理引导。著名的教育学家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首先是关怀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去触及年轻的心灵。”大学生渴望理解、需要被认同,三困学生由于面临经济、学业、交往的不利状态,心理压力大,容易出现更为复杂的心理问题,这个时候特别需要辅导员耐心的引导和热情的帮助。三困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辅导员日常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要做好这项工作就要求辅导员加强心理知识的学习及心理教育技能的训练,从而了解大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初步了解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同时也要为班级中三困学生建立心理测评档案,对严重的心理问题进行必要的干预。

3、创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营造和谐的育人环境

大学校园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摇篮,它不仅是知识的象征,也是社会文明的渊源地。校园里优雅的环境,良好的秩序,高尚的风气,本身就能净化人的心灵,唤起对生活的无限热爱,产生一种自我约束的强大动力。此外,三困学生由于处于弱势地位和外界沟通交流机会较少,不擅长展示和表现自我,所以特别需要学校组织各种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为他们搭建与其他人沟通交流的平台。通过定期举行各种学术讲座、学科知识竞赛、学习方法交流等活动,使学习困难学生被浓厚的学习气氛所感染,使他们了解学科的前沿动态,激发学习的兴趣。通过举行各类文体活动,如主持人大赛、校园歌手大赛、足球联赛等,使与人交往有困难学生扩大人际交往的范围,开阔眼界。特别是近几年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的开展,大大增强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使广大三困学生找到自我的闪光点和兴趣的切入点,锻炼了能力,增长了才干,开阔了胸襟。

【参考文献】

[1]周宇.论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学生工作.中国成人教育,2005.5.

[2]胡婧.科学发展观指引下的辅导员工作新方法.教育实践,2008.22.

[3]郑兴.关于提升辅导员综合素质的思考.科技信息,2006.6.125.

[4]李根寿.高校德育工作有大学生弱势群体关怀.高等教育研究,2007.10.

[5]蒋昭庆.卫生学校“三困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中国民康医学,2008.20.23.

【作者简介】

张思佳(1981-)女,陕西西安人,西安文理学院经管系辅导员.

当代中国社会阶层分化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影响及对策和谐社会建设

和谐社会建设当代中国社会阶层分化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影响及对策

当代中国社会阶层分化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影响及对策

谭群英

(西安思源学院陕西西安710038)

杭州社区教育现状研究和谐社会建设

和谐社会建设杭州社区教育现状研究

本文为浙江省社科联2007年度重点资助课题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07Z18)

杭州社区教育现状研究

骆建艳徐晋

(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浙江杭州310024)

猜你喜欢
学生工作以人为本
探究高校学生工作专业化的发展
如何做好职业学校学生的实习管理
浅析新媒体推广对高校学生工作的影响
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教育和咨询问题研究
高校学生工作老师处理学生事务数据的小技巧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精细化浅析
语文教学应“以人为本”
对宪法沿革的几点思考
以人为本理念在幼儿园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提升教育智慧,打造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