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秀丽
(河南商丘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商丘 476000)
中图分类号:F23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09)09-086-01
摘要:会计准则本身是最直接最根本的判断标准,新准则从内在上要求会计人员应具备较强的职业判断能力,有关规定越完善、提高会计判断能力的途径越多,会计人员进行判断的依据就越充分,判断的任意性越小,判断的质量与效率越高。
关键词:职业判断力;内在要求;提高途径
会计理论的发展和会计体系的完善,用以指导会计人员进行恰当的职业判断;在单位内部的环境上,单位及有关部门对会计人员实行严格的内部管理制度,对不遵守职业道德,滥用职权,滥用职业判断给单位和社会造成不良影响或损失的要严加惩处,甚至追究法律责任,对严守法纪,正确运用职业判断,工作效率和质量都高的会计人员应给予嘉奖,以激励其继续努力工作。
一、新准则从内在上要求会计人员应具备较强的职业判断能力
一是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需具备较高的职业判断能力。会计人员是会计活动的主体,是会计信息的直接生成,是企业财务报表的直接编制者,他们对新会计准则的理解程度将直接关系到财务报表所反映的信息是否符合各项要求。按照新准则的相关规定,对暂时性差异可分为两大类,即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实质是本期比企业预计的纳税多了,将来可少交税,有经济利益流入企业,所以本期可确定认为递延所得税资产。在实际工作中,见于会计核算的谨慎性原则,确认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应当以未来期间可能取得用来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应纳税所得额为限,该应纳税所得为未来期间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实现的应纳税所得额,以及因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在末期转回相应增加的应纳税所得,并提供相应的证据。
二是递延所得税资产的调整需要具备较高的职业判断能力。在新所得税会计准则除了要求应对当期递延所得税资产进行合理确认之外,还对已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的调整也提出了要求。一方面是为了体现谨慎性原则,新准则要求在每一个资产负债表日,企业应当对递延所得税资产的账面价值进行复核。另一方面是资产负债表日如果有确凿证据表明未来期间很可能获得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来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应当确认以前期间未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三是预期税率的确定需具备职业判断能力。新所得税会计准则规定,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时,应当采用与收回资产或清偿债务的预期方式相一致的税率。由于所得税税法中有优惠税率的规定,导致预期税率与许多不确定因素相关。作为会计人员,要对预期税率作出职业判断,必须对本企业未来的经营方向、经营类型、经营规模等先进行合理预测,这样才能确定与预期方式对应的税率,从而进一步确认当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税率的种种繁复的规定对会计人员的职业知识的精准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会计职业判断能力提高的途径
一是努力提高会计人员的自身素质。专业能力是将专业知识具体落实在会计实务与实践中的能力,这是会计人员提高判断能力的必要条件。因此会计人员必须不断地更新和丰富知识,善于储备有用的资料和总结经验,培养良好的职业素质,提高综合能力,不仅能坦然面对企业经营中不断涌现的新的经济事项,依据有关规定作出专业判断,而且有能力向企业决策者提供决策的备选方案,做一个好“参谋”。会计准则赋予会计人员会计判断的空间越大,就越需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它能促使会计人员自觉抵制各种利益的诱惑,不受权势和偏见的影响,确保判断所产生的会计信息客观、公允地反映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二是完善会计职业判断的支撑环境。完善会计职业判断的支撑环境要进一步完善资本市场、证券市场等,使其与市场经济同步发展,同时要加快会计人才市场的培育和完善,积极稳妥地、规范地发展会计市场,规范会计职业体系,提高会计服务水平,提升我国会计行业的竞争力和整体水平,建立健全执业标准,防范执业风险,发挥会计服务职能,规范服务主体,引进行业自律机制,独立、公正、客观地承担社会责任;在理论的支撑方面,理论界要不断探索研究会计的新理论,重视对职业判断的研究,新经济时代,会计业务内容的创新,冲击一些传统的会计理论内容,要求会计理论界结合新实务不断创新会计理论,同时要借鉴发达国家会计职业判断的先进经验,不断丰富和充实我国会计理论,加快会计理论的发展和会计体系的完善,用以指导会计人员进行恰当的职业判断;在会计工具的支撑上,更新会计工具,开发高水平的会计软件,适应会计电算化、信息化的要求,为会计职业判断提供现代化的外围环境;会计准则本身是最直接最根本的判断标准,有关规定越完善,可操作性越强,会计人员进行判断的依据就越充分,判断的任意性越小,判断的质量与效率越高。
三是加强外部监督体系的建设。加强外部监督体系的建设首先必须完善法律。一方面是所有制结构多元化、投资主体的多元化、资本市场的建立和发展,会计信息成为改善经营管理、评价财务状况、防范经营风险、作出投资决策、进行宏观调控等实现众多主体的利益需要的重要依据。另一方面是当前会计工作中假账泛滥、会计信息失真、基础工作薄弱、会计执法环境差等现实。两者形成了强烈的反差,给会计判断能加了难度,因此,健全法律法规,加强会计法治建设是十分必要的。因此应尽快健全和完善我国的会计规范体系,尽早实现与国际惯例的衔接,即由政府直接参照国际会计准则来制定我国的会计准则,每个具体会计准则的制定和修订都要充分征求各方意见,进行反复讨论与论证,最终使准则能为各博弈方所接受。政府机构要维护该机构制定的准则的权威性,对违反准则的行为要进行处罚,使违反准则而提供失真会计信息者得不偿失;由于会计人员与企业利益的趋同性,导致其职业判断工作难免存在偏颇。目前,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的蓬勃发展就为会计职业判断的评价和监督提供了契机。有监督才会有压力和动力,因此还可借助中介机构———会计师事务所的力量,加强职业判断的外部监督。
参考文献:
[1]李雪峰 浅析会计职业判断 现代管理科学2003.1
[2]宋海红 谈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 现代管理科学2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