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建民 周 强 张 波
摘要:江泽民同志曾多次强调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因此,思考教育问题就不能离开这个重大课题。因为创新教育是人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创新是教育发展的核心动力。教育要以创新为核心,思考、研究、部署、落实教育教学行为,要不断归纳、总结、提炼、升华教育创新实践,丰富创新理论。只有这样,才能在日新月异的现代教育的大潮中,破浪乘风,勇立潮头。从这个意义上说,加强大学生亚文化建设是当前有效实施创新教育的着力点。
关键词:创新教育;大学生亚文化;创造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17-0194-02
一、创新教育的内涵
所谓创新教育就是使整个教育过程被赋予人类创新活动的特征,并以此为教育基础,达到培养创新人才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的教育。所谓创新人才,应该包括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两个相关层面。其中,创新精神主要由创新意识、创新品质构成。创新能力则包括人的创新感知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创新想象能力。从两者的关系看,创新精神是影响创新能力生成和发展的重要内在因素和主观条件,而创新能力提高则是丰富创新精神的最有利的理性支持。
1.探索性原则。要求教师不是把现有的知识生吞活剥地照搬给学生,而是要在激发学生创新兴趣的基础上,启发学生思考、质疑,鼓励学生探索,在探索中学会学习,学会创新。
2.活动性原则。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活动,其中,包括课内活动与课外活动。只有让学生主动参与活动,才能激发创新兴趣,增长创新才干,发展创新人格。
3.个性化原则。没有个性就不会有创新。坚持个性化原则,就一定要实行教学民主化,师生之间必须建立真诚、平等、共融的密切关系;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发挥学生的独立性;实行知识、技能与创造力三位一体的教育,是育人环境“人性化”,创设有利于个性发展的环境。
二、大学生亚文化及特征
亚文化是社会总体文化的一部分,是主导性文化的补充。任何群体凡在某些方面与社会主导性价值体系不同,形成的具有自己特色的生活方式、语言、价值体系,体现鲜明的集团,群体个性、风格、凝聚力的文化形态都可称之为亚文化。亚文化群体与主流文化的价值体系存在差异是其产生的前提,而特有的生活方式、语言则是其外在表现,共同的价值观是维系该群体存在与发展的关键。大学生作为一个独特的社会群体,其年龄结构、文化基础、心理状态、价值观念具有相似性,是所有社会群体中最活跃、最富有创造力、最具开放意识的群体,必然会产生属于自己的、独立于高校主流文化之外的亚文化。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学生主体意识的增强,大学生亚文化有日益繁荣的倾向,其表现特征主要有:
1.时代性。不同时代的大学会产生不同的校园亚文化。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大学校园亚文化的变化速度也越来越快。大学校园亚文化总是随着社会文化及校园主流文化的发展而发展的。
2.多样性。大学生个性日益多样,生活方式、交往方式日益多样,促使校园亚文化呈现多样化发展趋势。当前,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阶段,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教育质量多样化、学习方式多样化等为大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自我发展、自我塑造、自我成长的空间,也为大学校园亚文化多样性提供了生成的土壤。
3.创新性。大学生亚文化的创新性主要源自大学生本身。由于大学生群体思维活跃、性格开朗、不拘泥于传统模式,大学生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虽然高等教育理念不断更新,但由于教育发展的滞后性,最新的社会思潮却又最先在大学生的价值体系中体现出来,从而会与高校现存的文化环境不同程度地产生矛盾。这在现实大学生活中屡见不鲜,如根据不同的兴趣、爱好形成了诸如商业亚文化和运动亚文化,这完全是出于学生自己的需要和创造,体现了他们求新、求异的特点。大学生亚文化的创新性是大学生个性与智慧的集中体现。
三、大学生亚文化对实施创新教育的积极作用
1.大学生亚文化是培养大学生创造能力的重要外部条件之一
当前,我国的高等教育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个性,强调在教育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地去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这些改革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所谓创造力乃是主体的潜在创造力被激发而从事创造的情境动机,并因此而成为前创造力,产生以创造产品的形式为标志的现实的创造力。著名创造力理论家吉尔福特认为,每个人先天都具有创造力的潜能,只是程度有差异。这种潜能需要某种情境的激发,这样的情境包括成功的欲望、改变现实的需要、对专业知识的热衷和与人攀比等方面。同时,大学生潜能的激发还需要其极强的自我管理、自我制约能力,以便使自己的精力能够专注于某一研究工作。创造理论同样认为知识储备是发展大学生创造能力的基础,没有知识基础,不可能具备一定的创造能力。创造能力作为一个人能力的最高体现,它更加需要大学生具有坚实的知识基础。我们知道,即使“格式塔”理论中的顿悟现象也不是学习者凭空创造的,它是在对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整体深刻认识的基础上迸发出的创造火花,同样需要知识的大量储备。
大学生亚文化是有相同兴趣与爱好的大学生自发形成的相互依存的小社会,共同的价值观使他们对自己的行为具有严格的一致性。大学生亚文化的出现是因为大学生的理想需求与现实情况发生了冲突,在寻求新的解决办法过程中产生的。大学生个体的能力、技巧、动机是创造行为产生的必不可少的因素,而亚文化则正是动机得到激发的最佳条件。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1届毕业生中,一个宿舍的7名女生全部考上了研究生。究其原因,并不是因为她们每个人都有超人的智力,而是她们自己形成了一个以考取研究生为主要目标的小团体,彼此支持,互相信任,高效率地进行学习。她们之所以能够创造出学习中的佳绩,很大程度上是得益于小群体文化激发了其成员的潜在创造力。
2.大学生亚文化是形成大学生创造能力的重要内部条件
一个人能够表现出创造能力的最根本的心理因素就是他要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有足够的自信心。如果行为主体对自己的行为结果没有强烈的自信心,则这种行为是盲目的、被动的。对大学生而言,他们的学习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学习即创造。大学生能够真正进行创造性工作的前提是相信自己能够创造。特别是在当今知识爆炸的年代,社会要求大学毕业生能够把复杂的事情做好,把简单的事情做得更有创造性。就我国当前的教育体制而言,大学生不可能完全从现行的教学模式中找到自信,在课堂教学中也不能真正与教师平等交流。有的人说,我们的高等教育赢在起点,输在终点,意指大学生在刚刚入学时都具备了比较好的知识基础,但4年后大学毕业时,他们却普遍存在知识不少而能力不足的问题。我们认为,关键问题是学校没有真正教会学生如何进行学习,没有培养出学生的坚定的自信心。
在创造力培养问题上,我们不否定先天因素对一个人的影响,但后天环境的影响是决定一个人创造力高低的关键因素。大学生亚文化之所以存在,前提就是在亚文化团体中,成员的观点都能得到尊重和重视,每一个人在这样的团体之中都能找到自信。尽管这样的团体可能根本就没有什么共同的风格,只是简单的兴趣与爱好或出身条件把他们联系在一起。
四、加强大学生亚文化建设有效实施创新教育的途径
1.转变观念,正确理解大学生亚文化的价值理念
大学生亚文化作为高校主流文化的补充,其价值理念是重视自由与创新、关注个人与社会、追求真理与善于协作等一系列要求的统一体。自由的学术气氛是创新的前提,而创新是高校的基本职责,关注个人与社会是高校的活动目标之一,追求真理在于高校的历史使命使然,而善于协作才能创造出丰硕的成果。大学生亚文化的价值理念符合创新教育的发展需要,满足素质教育的需要,满足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有利于大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
2.丰富大学生亚文化,提供创新舞台
首先,要通过网络、校报、广播、图书馆等校园传媒,在校园传播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成果和世界各国的优秀文化,为大学生营造一个绿色的校园文化环境,以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滋养年轻一代;其次,应通过加强大学生积极参加校园科技节等活动,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观、调查,开展各种与专业相关的实验和创造发明活动,激发大学生对社会和科学创新的兴趣,培养大学生创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