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水滴(二)

2009-07-04 05:03
中国葡萄酒 2009年5期
关键词:夏布米勒葡萄酒

欧 陆

上期《等待水滴 (一) 》说了半天,似乎还没进入主题。

主题是 PK。

两大男主角围绕葡萄酒 PK。

在《神之水滴》电视剧中,著名酒评家神丰多香有价值不菲的葡萄酒藏品。他去世前留下遗嘱,请当葡萄酒推销员的儿子神,还有当酒评家的养子远峰一青,围绕葡萄酒知识和悟性进行 PK,胜者继承藏酒。

这老头儿够损的,似乎有意挑起纠纷。故事开始时,并没有继承这些收藏的愿望,对葡萄酒也没兴趣。而远峰对葡萄酒却很痴迷,看架势,愿意付出生命的代价。

如果我是那老头儿,就把藏酒给养子,把房子、车子和票子给儿子,大家各得其所。兄弟姐妹,和谐社会。

可惜我不是丰多香。也许老丰看人斗其乐无穷,所以才设了这个局,引出一片葡雨萄风。也许,他是一片苦心,想通过这种方式,让回到葡萄酒阵营来。

不管他是什么目的,反正这个电视剧,从头到尾,哦,不,这电视剧还没完,应该是从头到现在,PK 得风生水起。

正式的较量是7次。6位使徒(寓意6瓶杰出的酒,漫画里是12位),再加上最后一瓶伟大的“神之水滴”。可是电视剧到目前只出现了3位使徒,剩下的3位以及最后的水滴,都不得而知了。漫画也没结束。所以,这是个尚不知道结局的葡萄酒精彩 PK。

其实,在正式开场之前,这种较量已经无处不在,如影随形。

先是在那家料理店。引出了一场关于配餐的话题。英语使用 marriage 这个词,法文和它长得也像——mariage,皆为婚姻的意思。

用婚姻来表示酒和菜肴的关系,应该说挺贴切。不著名的“欧陆婚姻学”(也就是我的学说喽)认为,婚姻有三重境界。

第一是和谐。和谐要有经济基础。所谓和,左边禾,右边口——有饭吃,是生活也是婚姻首要条件,否则国将不国,家不成家。口的第一要务是吃饭,第二功能才是接吻。夫妻没米下锅,露宿街头,仍然卿卿我我,现实生活中应该也是有的,不过比较小众,比较外星。古往今来,地球人的一般规律,是贫贱夫妻百日哀。所谓谐,左边言,右边皆——能说话,而且什么话皆能说,属于吃饱饭后的精神追求。吃好了,擦擦嘴,围着火炉,或者推心置腹或者不咸不淡地聊聊天,这日子就大体可以过下去了。好像大部分婚姻都是如此吧。

第二是融合。你是泥,我是水,揉在一起,泥水交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就进入美好婚姻的境界了。融合的基础是类似。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属于一类人,饭后聊天才有的说,才能说到兴起,才能渗透胶着。否则,水是水,泥是泥,再用力也成不了水泥。

第三是互补。互补的前提是独立。两个人融合,不意味着必须成为一个人。真的成为一个人,其实也挺无趣,其实不太正常,其实有些变态。求大同存小异,保留独立个性,留出适度空间,相辅相成,才能相得益彰,成为两个人互补而成的有机整体。

酒和菜肴搭配,也有类似之处。

比如和谐,白酒配白肉,红酒配红肉,甜酒搭配甜点,是酒菜搭配的老生常谈,不说也罢。不妨说说融合。天下美酒美食,繁如银河。有功力的品尝者,能在万千种不同的味道中,找到那对鸳鸯。

酒菜搭配,除了要有富于探索精神的品尝者充当伯乐,更困难的,是相遇,是暮然回首,那菜原来就在灯火阑珊处。

只能相信神秘的命运。总有一个酒,在某时某地等着一个菜。需要的,是另一个它鬼使神差,在那个时辰,走上那个桌角。

我知道,每瓶酒,每道菜,都期盼着烛光之下,乐声流淌之时,遭遇上帝安排的美妙邂逅。

邂逅之后,后面的事情就容易多了。双方会擦出火星、冒烟和燃烧。到了这个阶段,只能任其发展,连上帝也无所作为了。他老人家只能在手心里转着骰子,兀自微笑。

远峰作为酒评家来过这家料理店,对店老板将 Verget 2002 Chablis Premier Cru 与生蚝搭配不以为然,不由分说,在其评论中给了个零分,让店老板莫名愤怒,让这家小店几乎难以为继。

有些搭配之间的交融接近天衣无缝,有天生一对的感觉。就像贾宝玉和林妹妹,费雯丽与泰勒,侯宝林与郭启儒,乔丹与皮蓬,小 S 与蔡康永,赵本山和宋丹丹,月亮和星星,羊肉和泡馍,220和亲和数284,菲尔普斯和鲨皮泳衣,我的脚与现在穿的这双捷克皮鞋。

在葡萄酒搭配领域,也号称有五大绝配:鱼子酱和香槟,鹅肝与贵腐,羊肉与赤霞珠,蘑菇与黑比诺,再就是生蚝与夏布利(Chablis)。可是在料理店里,面对这一经典组合,远峰只试一口就不屑地放下了。

稍懂一些葡萄酒知识的人,提起夏布利,都会很老练地说一句,哦,蚝酒。生蚝与夏布利搭配,已被视为黄金定律,俨然老夫老妻,造诣颇深的远峰不会不知道。其实,深究起来,对生蚝与夏布利的婚姻,大多数人也是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神之水滴》通过远峰之口,解说了一把同构的奥妙。

相融需要同构。生蚝从大海来,带着潮水的味道。酿出夏布利的土壤,也从大海来。这种被称为 Kimmeridgian 的土壤,属于侏罗纪晚期,土壤里能找到沉积的贝壳、牡蛎和海螺。这些海洋生物,在沉睡上亿年之后,苏醒过来,通过霞多丽(Chardonnay)酿成夏布利,在餐桌上与生蚝再次相遇。

生命之间的吸引,来自一种神秘的基因同构。一个人,不帅不靓,却莫明其妙地引起我们心跳加快,喉头发紧,手心出汗,那也许说明,数百万年前,你和她(他)的祖辈,曾在同一个草坡上唱歌,在同一条溪里嬉水,在同一株金茶花下,含情脉脉。

料理店里配生蚝的那瓶夏布利,不是不好,而是太好。

蚝这种演化于侏罗纪的贝类,并非出自豪门,那些温暖的海水礁石上,到处都有它的踪迹。它经常出现在大排档里,据说最好的食用方式,是在杂脍汤里当作调味品。当猪肠鸭爪的火锅汤滚之时,弄几只蚝涮一涮,火锅汤就有滋有味了。

婚姻讲究门当户对。在胡同和石库门里出生的蚝,适合的是相对便宜的夏布利。这种夏布利,穿着廉价的比基尼,刚从海边戏水回来,没有更衣室换衣,还带着水珠和一些腥臊味道。

而料理店那瓶夏布利,出自Premier Cru,属于一级葡萄园。这瓶酒,经过橡木桶的陈酿,海的气味已经逐渐远去,其他香气开始萌发生长。伴随着这种细微的变化,它已蜕化或者说是升华为花之酒,果之酒,但已不再是当年的蚝之酒。

那只蚝,看到一袭华服的夏布利,感受了“她”的优雅高贵,同时也感到了陌生。“她”不再是当年在街头发嗲耍赖缠着“他”要买花的小女孩了。

高贵夏布利与蚝矜持告辞。在“她”转身的一霎那,蚝温暖地发现,那眼波里,分明有一缕怅然和乡愁。

剧中还有一些涉及搭配的内容,属于基础层次。比如,与那瓶 Château de Saint Cosme 搭配的海胆慕斯,就专门添加了肉豆蔻,以便与这瓶酒中的肉豆蔻味道呼应。这种搭配,基本属于口味调和范畴。而夏布利与蚝搭配这一场戏,则涉及了酒和食材的环境、历史、土壤、风格和价位,是比较出彩的情节,属于搭配中的较高层次。

进一步说,酒与食物的搭配法则,可以引申到其他领域。还拿融合说事吧。一瓶酒,可以喝出酒与食物如何交融,也能喝出人与自然事物的交融。比如剧中这瓶1990年的木桐(Château Mouton Rothschild)。

对这瓶酒的感悟,实际上是与远峰的第一次正式较量。神丰多香设置的条件是,竞赛者对这瓶酒味道的描述,要与他的感受吻合。

在酒中喝出了别离,而且是永久的别离。那是对他母亲的怀念,1990年,是的母亲去世的那一年。远峰则喝出了一幅画,弗朗索瓦·米勒的代表作《晚祷》。

剧作者应该喜欢或者熟悉绘画,所以,剧中反复出现用画的意境来描述酒的味道的情节。不过,我不太信这个。我敢打赌,即使品酒大师罗伯特·帕克(Robert Parker)与绘画圣手毕加索(Pablo Picasso)合二为一,也很难精确地用一幅画来对应一瓶酒的感觉。

对一幅画,个人感受会千差万别。有人从《蒙娜丽莎》中看到的是女人发自内心的美丽微笑,有人看到的是失去幼子的彻骨凄楚。有人说蒙娜丽莎原型是贵妇,所以表情很端庄。有的考证说原型是妓女,所以那表情分明是在嘲讽。还有的干脆认定是达·芬奇的自画像。有专家看出蒙娜丽莎刚刚经历性高潮,有专家说她分明刚得过一场中风。还有专家说,她的表情,无非是掩饰自己没长门牙。

尤其是,对现代艺术作品,对那些一条线、几抹颜色、几个变形图案的绘画,100个观众,会有200种以上的解释。之所以有200种以上,是每个人都会困惑它们在说什么,只能似是而非地说出几种可能,包括画家本人。

对一瓶酒,个人感受也会千差万别。你认为有柠檬香气,我喝出的分明是鹿尿味道。当然,据说能喝出动物尿的味道,就算是入门了。

所以,丰多香大概是一个玩世不恭的人,他用这种不靠谱的方式,来决定20亿日元珍藏的归属。

这场 PK 输了。我比较同情他,能喝出离别情绪,还是正常人的感受。至于远峰说喝出了米勒的味道,就有些故弄玄虚了。

当然,米勒是有味道的,而且特点很明显。米勒朴实,厚重,深沉,喜欢画“三农”题材,画面上都是拾麦穗的农妇、耕地的农夫和牧羊女。不过,朴实深厚的葡萄酒有很多很多,朴实深厚的画家也有很多很多,比如布鲁威尔(Brouwer Adriaen),比如毕沙罗(Pissarro),比如维米尔(Johannes Vermeer),比如……

其实,看到剧中描写那瓶酒的味道时,如果一定要联想到一幅画,我第一瞬间联想到的是维米尔的《倒牛奶的女人》。那幅画,那么平实日常,又那么地老天荒。

嗯,有些较真了,电视剧嘛,弄些玄虚是正常的。况且,米勒确有些不同,他在朴实厚重之外,还透着粗放。也许,这就是远峰的判断依据。

1990年,也是木桐的好年份,据说那年的酒,深宝石红,坚实持久,还有些雪茄和动物皮毛味道。只是,口感稍稍有些粗。

这个粗,不是粗犷,而是粗糙。

常常有人把粗糙与粗犷相提并论。比如,认为男人就要有男人气,男人气就是阳刚,阳刚就要粗糙,就要喝烈酒,拍胸脯,脸红脖子粗地喊叫,骂娘,穿脏衣服,臭袜子扔一地。

国内电视剧、小说中尤其如此。动不动往自己身上贴胸毛,动不动说我们男人我们老爷们儿如何如何。大家都知道,喊得最多的就是最缺的。平时胸脯拍得越响的,顶多能关起门来打打老婆,关键时候大多成了一摊稀泥。看国外那些最有雄性味道的西部片、黑帮片,里面那些狠角色从来不拍自己的胸脯。如果一定要和胸脯发生关系,他们会拍拍女人胸脯,也会用刀捅捅男人的胸脯。

真正的男人气概,应该是大气,深沉,智慧,彬彬有礼,能担当。那些在泰坦尼克号沉没前让妇女儿童先上救生艇的男人,那些在敦刻尔克大撤退的滩头上吹黑管的男人,那些在攀登珠穆朗玛时坚持喝下午茶的男人,在我看来,最具男性气质和力量。

我的经历中,遇到最具这种特征的人,是一个野外极地探险队的向导。他平时住在林子里,不怎么说话,微笑也很沉默,大多时候都在低头干活儿,聚餐时在角落里安静地喝啤酒。然而,在野外,凡是遇到艰险之处,全队所有目光都会齐刷刷地投向这个没有胸毛的人。他仍然只是不怎么说话,然后不痛不痒地把大家带离险境。

嗯,说到哪儿了,有些跑题。还是说米勒。米勒的这幅《晚祷》,表现的不仅是粗犷,更是深厚,而且极其深厚,就是开始说的那种人与自然交融时候的意境。

黄昏,远处地平线上的教堂飘来钟声。钟声中(看这幅画,一定会听到那钟声),一对农民夫妇,在独轮车与锄头的陪伴下,为土地、为粮食、为生活祷告。涂料厚重,光色暖黄,平实中充盈着诗意。

这幅画,人与大地交融,大气浑厚,夕阳晕染,暮色苍茫。

正是一种酒的味道。

只是,编剧选得木桐这瓶酒,似乎不足以担当这种意境。不知道为什么选了1990年的木桐。木桐有许多好年份的佳酿。1990年还算好,不过好得还不够。相比而言,1945年的木桐是流芳百世的世纪之酒。1959、1982和1986年,也都是帕克给予满分的酒。

如果那些酒太有名,其实也可以选1995年的木桐,95分,味道深邃,配《晚祷》还行。苏富比拍卖时,1945年的木桐拍到了9000多美元1瓶,1959年拍到了3000多美元,1982、1986和1995年都是1000多美元。87分的1990年只拍了400多美元。

当然不能只看价格。可从口味上来说,1990也不是很吻合。还有,木桐酒庄的一大特点是酒标。1990年的酒标是英国艺术家弗朗西斯·培根设计的。培根有些不羁,有些扭曲。这张酒标,是典型的培根风格,画面上是酒杯的变形,抽象,紧张,略微有些怪异。想象力是有了,只是与《晚祷》风格风马牛不相及。

如果是为了剧情需要(母亲去世的年份),不能选择年代久远的酒,其实可以选择2000年,那年的木桐得了98分。甚至可以选择2005年。2005年的木桐,口味十分接近1995年。

2005年的酒标是意大利雕塑家吉赛帕·帕诺内(GiuseppePenone)设计的。他的作品,一直在寻找自然世界与人的关系。在他设计的这枚酒标上,有一只手。

米勒的《晚祷》上也有手,双手合十,指向天空,虔诚而敬畏。

帕诺内酒标上的这只手掌,朴实地平直伸出,指尖方向,只有一片叶子。■

猜你喜欢
夏布米勒葡萄酒
七月恒星
夏布绣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张小红 守护和传承
夏布遇上扎染
夏布绣的传承与发展
砸酒瓶
第九讲 教你如何醒酒
织夏布的男人
为什么接电话
为什么接电话
酒水相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