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诗澜
书法文化,听起来十分玄奥,其实存乎个人。人有文化,渗之于笔,运之于锋,便觉其书风神骏爽,意味深长。古代的书法大师们,如颜、柳、苏、黄等,个个都是诗书满腹。近代的马一浮、谢无量乃至学者型书家鲁迅,也均是饱学之士。他们的随意挥洒,哪件不是书法精品?盛剑成是教育专家,毕业于上海师太中文系。长期从事语文教研,对儒家文化可谓情有独钟,对传统诗文亦感悟非浅。骨子里的这份儒家传统滋养着他手中的笔,让其笔下自然流出优秀文化的芳醇。仅从其作品集中书写内容的选择上。就可知其博采之深。从孔子、司马迁到李、杜、苏、黄;从《礼记》《心经》到各种诗词名篇;数千年邈邈时空,数不尽的断碑残卷,都汇聚其笔下,开放出灿烂花朵,让人目不暇接。
盛剑威书法的文化底气,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以浑厚的书法文化功底消解技法屏障,化为独特的陈述语言。例如他的楷书,有几种面貌,但都不是完全是一家面孔。他的碑体楷书,如《人品无瑕玉界地》,有魏碑的刚健,用笔斩钉截铁般洁净,行笔又自然潇洒。他的小楷,如《心经》《节录孙过庭<书谱>》,结体瘦长,不是唐楷的法度森严,而是心闲手畅的自出心裁,点画严谨中有活泼。他的大楷,如《临黄山谷(松风阁诗)》,用笔与山谷迥异。总之,在盛剑成的书法中,自有一种儒骨的醇雅温丽,这说明其对古法的理解已很深入,已真正化为已用。
2、以文释书,拓展笔触的文化疆域。这一点很像一切学人书家的做法,因为文化的书写常常表现为字体与文化的不断碰撞。例如他的《节临(西狭颂)》,后录自己的行书款,跋云:“右节临西狭颂,此石结字高古,庄严雄伟,用笔朴厚,方圆兼备,笔力道劲。”这是他理解的汉碑神髓,其实也是他自己的书法面貌。该作品为隶书和行书的结合,文化气息着实浓厚。再如他的篆书联“事能知足心常泰,人到无求品自高”,旁注有自己的释文:“知足者,能保持良好的心态,能抵御欲望的诱惑。所谓无求,即能看淡名利,视富贵如浮云。”这个解释,寄意于书,通俗而又具文化品味。对联的内容虽为现成语,却通过跋语的进一步阐释,扩展了书法文字的意义领域,具有文化性。
3、追求线条形态的精气神与字形的和谐。书法线条形态的精气神,体现出一种特定的文化背景。如他的隶书,其精气神是汉人的气厚、雄健与古朴。其间又有种种分别。他的《节临<石门颂>》,其实只是借用文字,幅式是条幅,且有行书跋。此碑曾被康有为称“高古”,盛剑威的该幅作品用笔劲挺有力,结字疏秀,确有该碑的神气。但他又加、八个人的理解,以篆笔入隶,方笔中有绞转笔法,气厚而圆;同时有粗细变化,渗入行书笔意。正如其跋语中所说,是:“草情篆韵,精妙入神。”这就是书者文化个性的体现。他的《节临(礼器碑)》,除了严肃端正的庙堂之气外,还有圆点的活泼与用笔的潇洒,也体现出个人的文化理解。佛语作品《随缘》,线条温润,结体古朴,有弘一法师遗韵;同样是佛经,《心经》则严谨中透出静穆、温和,一股安谧之气从线条中溢出,这便是佛教文化的气息了。
在盛剑成的书法集中,最突出的亮点是行草书,且占了绝大多数。行草书是文人书写的主要方式,它的主要特点即抒情性,讲究血脉的贯通与气势的流转。盛剑成行草书的第一个特点就是奔放、酣畅,盘行跳宕,情韵悠然。然视其点画,又法度严谨,笔法到位。特别是那些尺幅太的作品,有一气呵成的痛快。如《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条屏,开笔后即飞腾跌宕,一路直下,如行云流水般畅达,而其间粗细浓淡、轻重疾徐,自有一种从容不迫的节奏。又有纵横起伏,善蓄不足之势;开合锁结,尽显舒卷自如之态。风神流走,一派天机。若道其中机关,便是“留得住,放得开”。“留得住”,指用笔的坚实,在动处寓静,这样可保持锋毫的形态,保证线条的高品质。行草书的大忌是渭而浮,此皆因快所致,故“留”是一诀。盛剑成的留笔很实。如《春风秋水七言联》中“秋水”的“水”字,左部第二笔留而蓄,形实,物拙,气足。“章”的第二笔起,连笔而成,有起有伏,有提有顿,收笔细腻含蓄,神气完这。再如《陆游(游山西村)》中“又一村”的末笔竖垂而下,尽势而收,微驻,而不是一味让当滑下去。
其行草书的第二个特点是注重细节的精微、质实。草书不难于飞扬而难于凝重,飞扬主动,动而不实则易轻浮,而草书之凝重,关键在于细部的精微和质实。他的《杜甫<登高>》,其中“独登台”的“登”字,最后一笔收笔取回势,并且向下留一丝细笔,暗示了运动的方向。这类处理是为贯气造势。草书以点画为情性,以使转为形质,使转决定了草书的品质。盛剑威的草书,讲究使转的精到。点画转折处,能提,速转,使线条的组接气贯而形态生动。如《杜甫(春夜喜雨>》中“好雨”的“雨”字,首笔弯折往下而复起,起时提笔,接转自如,十分精到气满。再如《杜甫<登高)》中“落木萧萧下”的“萧”字,起落翻转俱见功力,故线条的粗细,墨色的枯润都能体现情感节奏的张力,让人感受线条变化之美,这体现了书者对行草书用笔的深刻理解。
学者书写总有个人的格调,如谢无量孩儿体的天真烂漫,马一浮的儒雅温润,都是内心文化底蕴反映于外的体现。盛剑威的行草书奔放中有含蓄,洒脱中寓沉静,而不是怀素、王铎式的颠狂不羁。细看其行草书作品,每个草字独立成体,一般二、三字联缀,故奔放中有顿挫含蓄。这种情感与形式的和谐,就是书家心灵的秩序。在章法安排上,盛剑成的情感与形式之间也体现了一种自然的安排,不留一点人工的痕迹。《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是节录,录毕似意犹未尽,又来一段跋,跋也是行草体,略低并列于旁,在章法上姑名之曰“并列参差式”。他的大幅草书《白居易(琵琶行)》,写到后半部分,写不下了,又转而用小行草继续写,形成章法的“大小并列式”。这完全是不经意中因具体安排而产生的章法奇趣。他的《陶渊明(饮酒)》,是正文加评述式的章法安排,前疏而后密;《李白<将进酒>》则是诗题与评述上下式的章法;《黄庭坚论书》是隶书和行书相加的上下式章法,行书部分又是分段式共五层的错落。章法最为精彩的作品是《陶渊明(归去来兮辞)》,诗题与小序是上下式章法,划、错落;正文后又有跋,小行草,是正文与跋语的叠加;整体又为三条屏,形式十分优美。这些看似有意实则无意的章法,体现了书家情感与形式之间多样化的和谐。这种多样的章法安排,在当下的书法创作中并不多见。
遍观《盛剑威书法集》,格调清新,意蕴醇雅,笔法精致而意趣飘洒,是其在无意书写时留下的心迹。“寄怀楚水吴山外,得意唐诗晋帖间”,观其书亦是如此。穆如清风何易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