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小说的一把金钥匙

2009-06-28 06:13朱雪峰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09年10期
关键词:于勒白洋淀景物

朱雪峰

小说这种文学体裁,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人物,情节和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这三个因素是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因而理解小说要从三个要素入手。

文学是入学,认识文学作品描写的主要对象。但人又不能离开生活活动的环境,人和环境有不可分割的关系。所以,理解小说的关键是抓住环境景物的描写。环境景物描写,是指对自然风景和社会环境中某些建筑设置的描写。那么,环境景物描写到底起什么作用呢?

一、可以烘托人物的心情,表现人物性

莫泊桑在《我的叔叔于勒》中写道:“暂尔赛的旅行成了我们的心事,成了我们时时刻刻的渴望和梦想。后来我们终于动身了。我们上了轮船,离开栈桥,在一片平静的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向远处。正如那些不常旅行的人们一样,我们感到快活而骄傲:”

“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那就是哲尔赛岛了。”前一段是写于勒全家到哲尔赛岛去玩时,上轮船离开栈桥的景物,足以烘托出入物欢快的心情。到此时于勒的兄嫂——菲利浦夫妇始终以为于勒是“福星”和“全家唯一的希望”,心里始终有着指望,去旅游时的心情自然是很愉快的。

而第二段是写两个亲兄弟在旅游的海船相遇后的景物描写。此时菲利浦看到了“满是皱痕的水手的手,满脸愁容,狼狈不堪的脸”,全家人日夜盼望的于勒竟是一个“衣服槛褛的卖牡蛎的穷水手”。菲利浦夫妇十多年来向往的荣华富贵一下子成了泡影,希望变为失望,乃至咒骂于勒是个“贼”,“讨饭的”、“流氓”,躲之唯恐不及。这段景物描写烘托了人物当时的失望、沮丧的心情。与刚上船时的欢快的心情形成鲜明的对照,难怪他们看到了“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

这两段环境景物描写足以烘托人物的心情,充分的表现出菲利浦夫妇的势力,唯利是图的的性格特点。

二、刻意渲染环境气氛,推动情节发展

《水浒传》第十六回《杨志押送金银担,毋庸智取生辰纲》中写道:

“五七日后,人家稀少,行路又稀,一站站都是山路。杨志却要辰牌起身,申时便歇。那十个厢禁军,但自有中,无有一个稍轻,天气热子行不得,见着林子,便要去歇息,杨志赶着催促要行。”

在这一回中作品多处写到了天气,红日和树林,有二十多处写“热”,十多处通过写“去口阴树下歇凉”来侧面烘托了天气的“热”;天气热成了矛盾冲突的发生、发展、激化及解决的重要的客观原因之一。这些环境景物描写渲染了环境气氛,推动了情节发展:

三、可以展示时代背景,深化作品主题

鲁迅在《故乡》中阔别二十年的故乡作了概括描写:

“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进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般舱中,呜呜的响,从蓬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

这段描写不仅渲染了沉寂、荒凉的气氛,衬托出“我”的悲凉心情,而且展示了帝国主义,封建势力践踏下旧中国农村的缩影。眼前的荒凉景象,从而揭示了旧中国农村经济日益凋敝、农民生活日益贫困的社会根源。

四、可以交待人物身份,暗示社会关系

鲁迅在《孔乙己》中关于鲁镇的酒店的格局和经营方式的描绘,便勾勒出本世纪初江南小镇小层劳苦大众生活的一个典型的社会环境:

“鲁镇的酒店的格局,是和别处的不同的:都是当街一个曲尺形的大柜台,柜里面预备着热水,可以随时温酒。做工的人傍午傍晚散了工,每每花四文铜钱,买一碗一酒,——这是二十多年前的事,现在每碗酒要涨到十文,——靠柜外站着,热热的喝了休息;倘若肯多花一文,便可以买一碟盐煮笋,或者茴香豆,酒物了,如果出到十几文,那就能买到一样荤菜,但这些顾客,多是短衣帮,大多没有这样阔绰。只有穿长衫的,才踱进店面隔壁的房子里,要酒要菜,慢慢地做喝;”

在形成人物思想性格、驱使人物行动的过程中,社会环境起主要的、决定的作用。因此,作家在塑造人物形象时,都特别重视社会环境的描写,借以营造氛围,展示人物性格,烘托作品的主题。这段描写以曲尺形的大柜台作为分界线,把酒店的顾客分为两种类型:“短衣帮”都是做工的劳动者,他们处于社会下层,生活贫困,劳动一天,只能花四文钱买一碗酒来驱除寒冷,消除疲劳;而“穿长衫的”“有闲阶级”才有资格到房里“要酒要菜,慢慢地坐喝”,他们不但有钱有势,而且还有闲,在这里消磨时间。孔乙己出末于咸亨酒店,混迹于短衣帮之间,在周围人的笑声中过着自己的苦日子。他的生命中最精彩和最凄凉的一幕都是在这个特定的舞台上演出的。透过这小小的酒店,暗示了顾客贫富的悬殊,阶级对立的社会关系,为既穿“长衫”“又站着”喝酒的这一特殊身份的孔乙己的出场作了铺垫。

五、可以描绘地域风貌,酝酿诗情画意

孔梨的《荷花淀》中有如诗如画的景物描写:“月亮升起来。院子里凉爽得很,干净得很。白天破好的苇眉子湿润润的,正好编席。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润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要问白洋淀有多少苇地,不知道;每年出多少苇子,也不知道。只晓得每年芦花飘飞苇叶黄的时候,全店的芦苇收割了,垛起垛来,在白洋淀周围的广场上,就成了一条苇子的长城。女人们在场里院里编着席。下一年六月里,淀水涨满,有无数的船只运输银白雪亮的席子出口。不久,各地的城市村庄就全有了花纹又细又精致的席子用了。大家争着买“好席子,白洋淀席!”

“他们奔着那不知道几亩大小的荷花淀去,那一望无际挤得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就像铜墙铁壁一样;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来,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

前两段充分地展现出冀中地区——即白洋淀地独特的地域风貌。作者运作了类似中国写意画的技法,情景相生,展现了人物的精神风貌,增添文章的诗情画意。作品反映的是残酷的战争年代,但从作品为我们描写的背景上,我们看不到残垣断壁,看不到硝烟烈火,看不到血污泪痕:我们看到是明月清风、银白的湖水,碧绿的稻秧,粉色的荷花……一切都是那么清新、明朗、美丽,简直像神话世界一样。尤其是第三段,作者驰骋想象,几笔勾画,将景物写得逼真、形象、传神,充满寓意。他暗示出这清香四溢的荷花淀即将发生一场激烈的伏击战,增添文章的诗意。

总之,环境景物描写作为小说、记叙性散文不可缺少的环节,可以烘托人物的性格,推动故事情节,为表现人物性格,思想品质服务。正因为这样,理解小说的关键就是抓住这把金钥匙——环境景物描写。

猜你喜欢
于勒白洋淀景物
白洋淀生态环境危机与治理的历史考察
四时景物皆成趣
写写冬天的景物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
美丽河北之白洋淀
美丽的白洋淀
从白洋淀逃荒到北京
景物描写要准确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