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宝顺
摘要:近年来,中考命题越来越突出对能力的考查,尤其注意对创新能力的考查,但都以基础知识作为考查创新能力的载体。怎样在化学总复习中,在有限的时间内既要指导学生系统复习本学科知识,又要进行全面的能力训练,是摆在我们每位化学教师面前的一项复杂而艰巨的教学任务。因此,在化学总复习课堂教学中,我们必须采取有效的复习方法,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才有可能完成这项任务。
关键词:加强训练 主动性 创新能力 综合素质
在这一阶段的复习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中,我的做法是:
一、划专题复习,加强以能力为核心的各个专项的训练
化学知识描述性内容较多,不像数学、物理那样较多地运用定理和公式进行学习.因此中考复习中进行知识的系统总结尤为重要。根据初中化学知识的特点和时限性,按照知识梳理与能力培养相结合的原则,将初中化学知识分为基本概念和原理、元素和化合物知识、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四个大专题。每个大专题下又划分出若干个小专题,一般一课时一个小专题;按照突出重点复习与关键能力培养相结合的原则,选择提高学生素质的重点、关键点、难点、疑点和常考点进行专题编排和设计。以专题形式帮助学生从纵横两方面对知识进行归类、叠加、联系。通过对不同概念的糅合,不同类型知识的对比,从结构到性质、到推论,达到对知识的掌握应用、触类旁通之目的。每个小专题又一般包括:(1)根据教学大纲和中考说明制定的便于操作的具体要求,在每个专题复习时首先展示给学生,目的能使学生明确复习的重点和方向,掌握“常识性介绍”、“识记”、“理解”、“掌握”的含义.在复习过程中能及时查漏补缺。(2)将每个专题所涉及的基础知识设计成填空式、图解式、图表式、问题式等方案,帮助学生回顾和梳理知识,力争做到基础、全面、系统。(3)将本专题的重点、疑点、关键点等设计成不同类型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思考、讨论、说题、评价等方式.找准重点、突破难点、消除疑点。目的是启迪思维,培养能力。(4)精选或设计有代表性的例题,只出示题目,目的是通过课堂解题指导学生学会审题,形成解题思路.总结规律和技巧,达到解答的规范性,重在培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5)根据本专题知识,兼顾知识的综合运用和不同层次学生的程度,精选或设计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知识能力训练题进行练习。并及时给予评价.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练习题要精选精练,不搞题海战术
习题教学贵在创新,习题训练的效果关键在于质量而不在于数量。因此,精选精练化学习题是化学习题教学的关键。精心组织一些有代表性的题目进行深入的研究.评讲时纵横展开.多方设问;也可改换方向,逆向思维.发散思维。只要让学生真正透彻地理解这些典型例题.他们就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收到“以一当十”的训练效果.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天平两规格、质量均相同的烧杯,分别盛有50克20%的盐酸,将锌片、铁片各10克分别放人两个烧杯中,反应停止后,天平是否平衡?”这道题在学生解出后,可将原题反转为:“若天平两端放在足量的盐酸,反应停止后天平是否平衡?天平指针偏向哪一方?”还可将原题变化为:“若在左边的烧杯中放入1克锌,要使天平平衡,右边应放人几克铁?”进而还可将原题引申为:“若在左边的烧杯中放入10克的碳酸钙,要使天平平衡,右边烧杯中应放入几克氧化钙?若在天平的左边放入10克的铁,要使天平平衡,右边应放人几克的铜锌合金?并计算铜和锌的质量比,分析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变化情况。”通过这样一题多变的反转、引申练习后,可再让学生充分讨论,自编拟出模拟题目,进行说题,评价,归纳出“题族”,总结出本“题族”的解题规律。使学生领悟:题目变了,审题的视角要变,思维方式也要变。又如:①在做“碘和镁粉反应”时,学生往往只注意到坩埚里碘和镁的剧烈反应,象“发酵”一样,并有紫色蒸气生成,而忽视了反应过程中的放热现象。这时,要学生用手摸一摸坩埚,他们得到的印象就更深了。②学生在“酸碱中和滴定”的实验中,往往掌握不好等当点,就是因为缺乏对实验观察的仔细性,看不到指示剂的变化。所以,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就要引导学生对实验认真、仔细地观察。再如:放置铁架台一放置酒精灯一调节铁圈高度一放石棉网—烧瓶内放人少量二氧化锰一安装固定圆底烧瓶—塞上双孔塞一检查装置气密性一连接集气瓶一连接盛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一分液漏斗内注入浓盐酸一缓缓加热。在实验过程中可提出一些问题:a、为何要加石棉网?b、如何向烧瓶内放人二氧化锰?c、为什么用分液漏斗向烧瓶中加入浓盐酸?d、为什么要缓缓加热?e、应怎样收集氯气?f、收集的氯气中有哪些杂质?怎样才能收集到纯净、干净的氯气?g、为什么要吸收多余的氯气?通过提问以强化学生的观察效果,提高学生的综合解题能力。但“题族”里的各个题目牵涉到的知识点是相同的或相似的,故解法又有相似的一面。对于其他类型的题目同样可用此法进行整理、归纳,总结规律。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复习方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从而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应变能力、自学能力和知识的迁移能力,减轻学生的负担。
三、在实验设计中求创新,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复习阶段,学生已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和实验技能,为加大创新精神培养力度提供了有利条件。进行实验设计训练,可培养学生的化学设计思想,提高学生综合利用课本知识、技能和实验方法解决具体化学问题的独立工作能力,提高学生设计化学实验、探索自然科学、创新的能力。可进一步激发学生自觉地掌握和巩固化学基础知识、化学基本技能的积极性。可活跃学生的思维,使所获得的知识得到深化、系统化和更加完善。为此,在教学中,除了让学生完成教材中的实验习题外,还增加了一些实验习题设计,如:利用实验室制氧气后的残余固体,设计提纯二氧化锰和氯化钾的原理、装置和操作步骤;实验室用锌粒和盐酸反应制出的氢气里,常含有水蒸气、氯化氢气体等杂质,设计一套除去这些杂质的装置,获得纯氢。又如:在复习“碳和碳的化合物”这一单元时,如将知识简单地“梳”一遍,学生会感到重复、乏味,复习效果不好。为此,复习时我们先以图表的形式,让学生对本章知识进行系统归纳和整理,再让学生试设计一套制取纯净、干燥的二氧化碳,验证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化学性质的综合装置,要求写出实验方案和反应原理。方案设计后,再让学生去评价,评价时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老师不要轻易下结论,评选出大家认为最好的方案,到实验室进行实验操作。教师在学生的操作过程中进行评价和点拨。与此同时,精选一些模拟实验设计习题和具有跨学科知识结合点的综合习题进行练习和讲评,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开拓了思维,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