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在剖析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就校企文化互动的可能作了分析,提出了引入仿真或全真职场,塑造“职业性”教育环境;引入企业优秀核心价值观,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引入企业制度文化,丰富校园制度文化; 引入企业文化活动载体,建设良好的校园行为文化等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互动的路径。
[关键词]高职院校 校园文化 企业文化 互动路径
作者简介:张梓英(1978-),女,浙江衢州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为高等职业教育。
据高职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和用人单位(企业)的招聘情况显示,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形势相当严峻。教育部公布的全国高职毕业生就业率,2003年为55%,2004年为61%,2005年为62.1%。另一方面,企业却招聘不到自己所需要的人才,“高薪难聘高级技工”的现象频频出现。高职毕业生就业难和企业技工短缺两种现象并存,显然高职教育输出与企业人才需求严重错位,高职毕业生的素质没有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高职教育输出与企业人才需求严重错位,说明高职院校的教育环境,即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存在问题。实现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互动,把学生培养成受企业欢迎的人才,是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新视角。[1]
一、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互动的缘起
校企文化互动就是通过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相互作用与渗透创造一种新的高职教育情景,使其包含的系统课程与教学方式应该关注企业实践需求的价值取向,在学术追求与知识创造的过程中重视对学生企业意识与职业精神的培养,在学生创造意识与能力培养的过程中强调现代企业共同远景和团队协作的意识,在学习的艰苦历程中体验企业质量磨砺的意义。[1] 从实践中看,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互动中的偏差主要表现在:
(一)高职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与“职业性”教育环境的缺失
物质文化并不等同于物质条件。高职校园物质文化的建设并不在于校园面积的大小、校园内建筑物的高大和气派,而在于是否具有科学先进的实验实训楼,是否有一流的专业实验室,是否能营造出仿真或全真的职业氛围和环境。而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都注重校园自然环境的建设,着重校园的整体规划和统一布局,将主要精力放在校园环境的绿化、美化、净化上,但是在教学情景的创造、教学活动的组织、学校文化活动等方面无法构建一个体现“职业性”的教育环境。这样培养出的人才的实践技能和职业素养自然就跟不上用人单位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二)高职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与学生企业意识、职业精神的错位
精神文化并不等同于精神。高职院校精神文化的建设并不在于教学楼的环境布置,简单地在教室或走廊的墙壁上悬挂名人画像、格言警句、班级班规等,而在于这些名言警句背后的价值观念、价值判断。而目前高职院校往往抓不住高职教育的实质和校园精神所在,一味地向一些名牌高等院校学习,甚至“拿来主义”,缺乏对学生正确择业观念、良好的职业道德、全面的职业素质的培养、熏陶、引导。精神文化建设缺乏职业性,最终导致了学生职业精神、职业道德的缺失。
(三)高职校园制度文化建设与广大师生员工的抵触
制度文化并不等同于条条框框制度的叠加。制度文化在根本上是人们长期以来形成的对制度的价值判断和对待制度的方式。近年来,由于规模的急剧扩张,高职院校一直疲于应付硬件建设和专业建设、课程开发、教学改革、师资建设、招生就业等专项软件建设。对于深入、系统地开展现代教育思想、高职教育文化、高职教育质量管理文化的制度建设环节重视不够。有的高职院校的制度直接套用本科院校的制度。严格、苛刻的制度不但不能得到广大师生员工的认同,反而遭到师生们的抵触,致使制度实施的实际效果与良好的初衷相背离。[3]
(四)高职校园行为文化建设与单一校园文化活动的冲撞
单一的校园文化活动并不等同于校园行为文化。校园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表层文化;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深层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内容;制度和行为文化是校园文化的中层文化;其中行为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晴雨表和校园的“活文化”,是校园人在校园内进行各种活动或行动时的动态反应。然而,目前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活动单一,主要表现在娱乐型校园文化活动偏多,热衷于举办文艺演出、歌唱比赛等诸类的文化活动。部分高职院校往往把校园文化建设等同于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一味强调发展娱乐文化等。而深层次的学术型、创新型和校企结合型活动少之又少。
二、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互动的可能
(一)高职教育“职业性”特征为校企文化互动提供了可能
作为一种教育类别,职业教育具有所有其他教育共同的属性和功能,即职业教育的教育性。作为一种专门教育,职业教育与基础教育不同,它是为经济界培养劳动后备力量(职前教育)和提高现有劳动力的就业能力(职后培训),因而有着极其鲜明的在特定职业领域里的就业特征,即职业教育的职业性。[4]黄炎培提出职业教育的目标是,“使教育者能为己治生,为群服务;达到使无业者有业,有业者乐业”。职业不仅是个人赖以生存以及维持家庭生活的手段,也是个人才能得到发展、兴趣得到满足的基本条件,也是实现个人价值、为社会作出贡献的主要途径。因此,高职教育比普通高等教育更贴近市场,更贴近企业,与企业、市场有更加紧密、更加全面的联系。高职院校也应该有更贴近企业的文化。
(二)高职教育 “职业人”的培养目标为校企文化互动提供了可能
高等职业教育是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应用性人才,确切地说,就是企业、行业中具有特定职业身份和职业角色的“职业人”。“职业人”应具有以下特征:(1)正确的职业意识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即勤奋工作、业务熟练,忠于职守、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公正公平;(2)现代职业精神和成熟的职业心态,即乐观、向上、自信,勇于开拓、创新,有职业责任感,能较好地把工作热情和务实作风相结合;(3)与岗位相适应的现代职业能力,即善于与他人沟通,能知晓并控制自己的情绪,能够自律,善于推销自我和人际交往,懂得换位思维和赞扬他人,善于收集信息,并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不断提升自己,并能把所受的教育培训和职业经验恰如其分地发挥在职业过程中。(4)具备现代职业素质,能够进行自我开发。现代职业人最重要的一个标志就是能够进行自我开发。自我开发的前提就是明显具备现代职业素质,这就是说职业教育所培养的人最终具备的是做事情的能力,能熟练使用现代职业工具。[5] 高职教育要培养出“职业人”,就必须与企业界相沟通,与企业文化实现互动。
(三)企业文化与高职校园文化的同质性为校企文化互动提供了可能
从文化形态来看,企业文化与高职校园文化都属于社会文化系统的亚文化,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均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三个方面。从二者对人的关注的方向来看,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均以实现人的素质全面发展作为终极价值;二者在终极价值取向上的一致性,为校企文化的互动提供了理论和现实的依据。在他们的形成过程中,都存在一个不断吸收其它形式的社会文化且与之相互融合并促进自身发展的过程。高职校园文化的构建,要吸收外界各种文化包括政治文化、科技文化、经济文化、民俗文化、娱乐文化、企业文化等。而企业文化在其形成过程中,也深受大学文化的熏陶,为其形成阔厚的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因此,企业文化与高职校园文化的同质性为校企文化互动提供了可能。[3]
三、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互动的路径
校企文化互动不是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的简单相加,也不是简单地用企业文化来替代学校文化。在实践过程中,高职学院校园文化建设要以“源于企业文化,高于企业文化”为原则,以育人为目标,汲取企业优秀文化,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文化的互动与融合,对于高职学生的成人、成才、就业、创业都具有积极的价值。
(一)引入仿真或全真的职场,塑造“职业性”教育环境
高职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中,不仅要考虑到美化校园、陶冶学生情操,激发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弘扬优良传统、发扬奋发向上精神的主旨作用。还应注意到学生未来职业的特点,加强企业文化所要求的职业环境的布置和氛围的渲染,努力使学生接触到与以后的实际工作岗位、生产现场十分相似的职业环境和氛围。因此,校企文化互动要从学生学习、生活的环境入手,创造出一种情境来对学生职业素养、职业技能与能力训练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这种情景可以通过模拟仿真或全真的方式,造出一个浓郁的、逼真的职业教育环境。例如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实施的“全真环境下的创业教育”, 学生在学院免费提供的创业经营场所内,完全按照国家工商、税务管理有关规定进行注册登记,依法经营,照章纳税,优胜劣汰,同时接受政府有关部门的监督管理和校内外创业导师的指导。在这一创业教育模式下,学生从市场调查到创业计划书的撰写,从工商营业执照的申请到照章纳税,从商品进货到售后服务,所有的程序都是在真实的环境下进行的,学生在接触真实的情景、完成真实的任务、解决各种真实的困难过程中,锻炼出了真实的能力。这些学生毕业后,更受用人单位的欢迎。[6]
(二)引入企业优秀核心价值观,提升学生职业素养
企业认为学生除了应具备必要的专业技能和心理健康素质外,用人单位看重学生是否具有爱岗敬业、恪尽职守的职业意识;严谨负责、一丝不苟的职业纪律;顾全大局、团结协作的合作精神。这种职业素养仅仅通过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是无法形成的,而是要通过一定的职业的文化氛围来陶冶学生,让学生在校园文化生活中逐渐感受和了解,潜移默化地规范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并接受这种职业素养要求。大凡优秀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观,都包括以下内容:(1)实事求是精神;(2)团结协作精神;(3)开拓创新精神;(4)栖牲奉献精神;(5)勇于竞争精神;(6)艰苦奋斗精神;(7)爱岗敬业精神;(8)追求卓越精神;(9)敢冒风险精神;(10)超越自我精神。因此,作为培养面向企业工作的毕业生的高职院校,应坚持职业的价值导向,吸纳企业文化的优秀价值观,提升学生的贴近行业要求的职业素养。例如,通过海尔集团“敬业报国,追求卓越”等先进企业精神的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激励他们树立远大理想,勤奋学习,爱岗敬业,争做贡献。通过“用户是上帝”、“顾客至上”等企业经营理念、联想集团等成功企业成长奋斗历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和艰苦奋斗精神。[7]
(三)引入企业制度文化,丰富校园制度文化
高职校园制度文化的建设中,不仅要考虑到严格完整的规章制度和组织纪律对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培养和锻炼学生严谨治学精神等的作用,而且要考虑到高职校园制度文化与企业制度文化的配套与内容的衔接,为学生毕业后适应更严格的企业制度做好心理准备。因此,高职院校必须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引进企业制度文化的元素,丰富校园制度文化的内涵。以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为载体,搭建校园制度文化与企业制度文化对接的平台,实现培养目标同社会需求的统一。高职院校可以聘请企业管理人员或一线职工来校为学生上课,既可以重点宣传企业的精神、企业的形象、企业的制度和企业的行为,又可以在传授经验技术的同时也向学生传输企业的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规范,为学生日后顺利地适应企业文化架桥铺路。同时,高职院校还可以通过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让学生一部分时间在学校学习文化知识,一部分时间进入企业实习。通过这种“半工半读”方式使学生领略到企业文化的内涵、要求与特点,加强学生对企业的认识,培养学生的主人翁精神和敬业精神,为顺利实现由学生到企业员工的角色转换打下基础。[8]
(四)引入企业文化活动载体,建设良好的校园行为文化
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应以活动为载体,开展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交流,引入企业文化,从而建设良好的校园行为文化。高职院校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实现校企共同承办文化活动,促进校企文化交流。一是学校举办文化活动时,可以邀请几家优秀企业到学校进行企业文化的展示,向师生传递企业文化的内涵,展示企业的良好形象;二是与企业合办文化活动,宣传优秀企业文化;三是鼓励、支持企业承办学校文化活动;四是将学校文化活动办到企业里去,也可邀请企业到学校来开展企业的文化活动。此外,高职院校还可以通过工学结合,组织学生参加企业生产活动,全方位体验企业的生产运作过程。企业的标语、制度、设备都是企业文化的缩影,企业员工忙碌的身影、车间师傅的言传身教无不是企业文化的体现。在浓厚的企业文化氛围中,学生所受到的教育效果是不言而喻的。同时,青年学生富有的朝气、活力及创新精神也有利于企业文化水平的提升。[1]
参考文献
[1]林凌斌。以“校企文化互动”提高高职学生培养质量[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7
[2]曾海娟。高职校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与对接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6
[3]徐朔。现代职业教育课程和教学改革应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N]现代教育导报,2006-03-06
[4]肖化移。职业教育应培养全面发展的职业人人才学视角中的培养目标[J]职教通讯,2006,(9):18-21
[5]何伏林,等。全真环境下开展创业教育的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33):27-29
[6]章艳华,朱祥贤。企业文化对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影响与渗透[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7,(6):30-32
[7]沈佩琼,刘学昶。高职院校现代学校制度文化建设初探[J]职教通讯,2007,(2):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