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西北古盐井地的旅游资源初探

2009-06-28 03:34李晋昆
消费导刊 2009年22期
关键词:滇西北旅游资源初探

[摘 要]本文对滇西北古盐井地的文化旅游资源概念作了介绍并分析了其具有的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白族传统聚落文化资源、白族古盐井地民俗文化资源和盐马古道文化资源;让我们对西北古盐井地所包涵的丰富文化旅游资源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为这些地方今后的旅游和经济文化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关键词]滇西北 古盐井 旅游资源 初探

作者简介:李晋昆,男,大理学院文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民族文化。

前言

“滇西北”这一概念从广义上讲可包括横断山脉南部的广大地区,指今天大理州北部、怒江州、丽江地区和迪庆藏族自治州,处于三江并流地带。本文的“滇西北”概念主要是指以白族为主体民族的大理州北部剑川、鹤庆、洱源、云龙等地和怒江兰坪,其处于沘江和黑惠江流域范围内,一直是白族的聚居区,此地的两江河谷地带分布着众多的盐泉资源,保留了一些很有个性的古盐井和村落,我们称其为古盐井地,其自古以来盐业生产活动频繁,它们是今天的弥沙盐井、乔后井、啦鸡井、诺邓井等。这些古盐井地主要包括民国时的迤西食盐管理区。由于社会的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今天这些古盐井地多从过去的经济中心已变得默默无语,经济较落后,但确有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有待开发和利用,文化旅游资源是指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的文化因素。这部分文化因素为旅游业所利用并产生经济效益。这些文化旅游资源既包括有具体的物质实体,如各种建筑、服饰、饮食、器皿、交通工具等,也包括非物质形体的精神文化因素,如节日、礼仪、风俗等。[1] 古盐井地聚落是白族文化集中的区域,由于今天它已处于社会发展的边缘区域,保留了原生态的旅游文化资源,这对于新一代的知识型和喜欢原生态旅游的旅游群体有着很大的吸引力,很值得我们研究古盐井地的文化旅游资源。

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

滇西北古盐井具有悠久的开采历史,最早的文献记载可以追溯到汉代,《汉书*地理志》中益州郡的比苏就是今天的云龙,在东汉时,永昌太守郑纯就曾向哀牢的邑豪征收盐为常赋,而哀牢人控制的盐泉从盐井的分布情况和其周边的地理环境看,只能是沘江流域云龙的广大盐泉资源,在公元76年,哀牢王类牢与太守有矛盾,并攻下了嶲唐(今兰坪),邪龙(今巍山)的卤承还积极响应,也攻下了博南(今永平),从卤承的名字可知,这是一场与盐卤利益有关的战争,哀牢人甚至夺取了沘江上游兰坪今啦鸡井周围的广大盐泉;如果从盐泉资源与远古人类聚落的关系来看,可能其历史还更早,比如在楚雄黑井龙川江的下游大约60多公里的上那蚌村就有元谋人遗址的存在,离剑川海门口遗址约70公里距离就有弥沙盐井的存在,因为古代交通不方便的情况下,只有离盐泉资源较近才能不断的获得食盐,由此看来,这些古盐井的开采历史已不能完全用文献来说明了,另据《云南志》载:“剑寻东南有傍弥潜井、沙追井,西北有若耶井、讳溺井。剑川有细诺邓井。”[2]傍弥潜井和沙追井就是今天的弥沙盐井和乔后井,乔后井过去为弥沙井之小井,也可能是古代的沙追井;若耶井、讳溺井就是今天兰坪的啦鸡井;细诺邓井就是今天云龙的诺邓井,云龙有五井是诺邓、大井、天耳、山井、石门等;在明代已在国家的严格控制下进行盐业生产。在历史的长河中古盐井地留下了丰富的地名文化,如诺邓、师井、顺荡、啦鸡鸣、盐路山、自流井、弥井村、大井边、小井边、马坪关等,也留下了盐井文化遗迹和文物如古碑、古火葬墓地等,如云龙顺荡井火葬墓,弥沙井西铭山火葬墓等,很值得我们做进一步的探究。

二、白族传统聚落文化资源

滇西北古盐井地是古代经贸活动的中心,形成了千年的具有民族个性的白族村落。在周边,传统集市多沿着千百年来在山区形成的盐道线路分布,盐道重要节点上的集市规模较大。[3]如剑川马登镇,就是盐路山下食盐的集散地,过去,啦鸡井的食盐从兰坪经盐路山到达马登镇再往石宝山方向运,食盐才能到达县城、鹤庆、丽江等地,寺登街则是其西边弥沙盐井、顺荡井和乔后井等盐井的集散地,并形成了千年集镇;云龙的旧州和槽涧是云龙食盐西运的重要驿站和集散地。滇西北古盐井地的白族村落具有着丰富的村落文化资源值得我们探讨和利用,由于这些村落远离当代经济社会形成的城市,所以保留了原生态白族山地河谷盐井古村落文化。如盐业聚落、村落历史、地理风物、白族传统民居建筑、节庆民俗(滇戏、洞经音乐)、风土人情、社会家族、本主崇拜、环境、景观白族语言等。对于这些资源的探究将进一步深化我们对白族文化的理解和认识,也加深我们对古盐井地旅游资源的认识。

三、白族古盐井地民俗文化资源

钟敬文先生认为民俗文化,是世间广泛流传的各种风俗习尚的总称。民俗文化的范围,大体上包括存在于民间的物质文化、社会组织、意识形态和口头语言等各种社会习惯、风尚事物。[4] 我们论说的白族古盐井地民俗文化资源,主要包括,白族盐业物质民俗文化和白族盐业精神民俗文化两大主要部分。白族盐业物质民俗文化具体包括:(1)山地盐井经济民俗,即围绕盐业生产形成的山地盐井聚落经济生活模式,盐井聚落与周边的村落形成相互依存的经济体,周边的村落供应盐井需要的人力、食物,能源(木材等)、骡马,而盐井聚落则提供文化和增加财富的机会,比如,有的人通过赶马帮发财,有的盐道上开马店来生活。(2)食盐制作手工业。在技术上千年以来,变化不大,主要是利用被河水冲刷出来的浅盐泉资源,然后根据生产技术水平所形成的食盐制作工艺的传承,其主要程序主要包括取卤水,烧煮,成型(食盐产品形状,如筒盐、散盐、马蹄盐、大锅盐等),运销等。(3)食盐饮食医疗、习俗文化,如诺邓火腿、盐梅酱、白族食生(必须有食盐作为佐料)、猪肝杂、火烤粑粑;还有盐茶治病的方法、盐浴等。白族盐业精神民俗文化主要包括:(1)盐业制度民俗,如在古盐井地的顺荡井、弥沙井等地形成了较科学的最早的股份制来合理分配卤水资源,卤水按“灶”或“角”来分配,也按前期投入资本的多少来分配,成员轮流得到该得的卤水来煮盐,比较公平合理,这样使盐业生产和当地的生态环境基本保持平衡,长期共存。历代盐税的各种制度,税收在当地政府收入中的比重,教育资金如何从食盐中分配等。(2)盐业祭祀和行会活动的情况,盐神崇拜和祭祀活动,帮会组织,盐政组织,与盐业有关的传说、文学体裁、文化名人、对联、碑文、盐井志书、与食盐有关的白语传承等,依靠盐业生产而得到传承的宗教,如沙溪寺登兴教寺、弥沙三圣宫等阿吒力寺庙,我认为以上所说都是古盐井地的重要民俗文化资源,值得充分探析。

四、盐马古道文化资源

盐马古道是指围绕食盐的需求而形成的以古盐井地为中心伸向村村寨寨的运盐马帮古道,其是茶马古道形成的基础,或者可以说,没有盐马古道就不会有茶马古道的畅通和云南各民族的相互沟通和融合、团结和认同,所谓盐马古道文化资源主要包括,马帮文化、马帮遗留物、古道遗址、古渡、古桥梁、古关隘、古驿站、马店、马帮饮食等,在滇西北的古盐井地,这一类的文化资源非常丰富,现在有些古盐井地村落还有一些马店的存在。完整的古道有弥沙井经马坪关到寺登街的盐马古道,路上有藏族马帮留下的“玛尼堆”,有马蹄踩踏在石头上的蹄迹,有路上的风雨桥、石拱桥,古代留下的指路碑,还有山神庙,路边的古树等 ;另有从云龙顺荡井到剑川象图再到寺登街古道上的“救命房”,还有兰坪到马登的“盐路山”上完整的盐路,马帮特色罗锅饭等,这类文化资源开发成探险旅游、野外旅游也有很高的利用价值,如盐马古道探险之旅,盐道边上四季不同的自然风物也很适合现代旅游的需求,让城市民众能实现亲近自然,融入自然的梦想,值得去挖掘其更多的文化价值。

结语

总之,滇西北古盐井地具有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我们可以通过认真的研究和探讨,制定合理的旅游项目,思考适合的旅游对策进行资源开发,必将取得丰硕的成果,也能为古盐井地的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产业结构的调整,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刘彦群。盐文化与旅游开发[J]盐业史研究2005年,2期:31

[2]木芹注。樊绰撰。云南志补注[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102

[3]赵逵。川盐古道与盐业古镇的历史研究[J]盐业史研究2002年,2期:38

[4]钟敬文。婪尾集[M]北京:新世纪出版社2002年版25

猜你喜欢
滇西北旅游资源初探
滇西北生命体验的诗性吟唱——黄立康散文集《巴别塔的砖》解读之漫议
滇西北高原机场一次暴雨过程的水汽输送特征分析
异质型村庄共同体何以维系——一个滇西北民族村寨的互惠实践研究
烟基项目管护模式初探
分层、过滤、循环教学法初探*
基于SWOT分析下的十堰市旅游资源整合探究
关于安徽寿县旅游投资的SWOT分析
经济型苏州古城旅游产品策划初探
尾矿库排洪系统封堵技术初探
滇西北鲁甸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及铀矿找矿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