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实在”的书香校园?我以为,这就是师生真的在阅读,真的爱阅读,学生的书包里能装着一本心仪的读物,自觉地在闲暇时拿出来一“读”为快;教师能和学生在一起读,并扎实地把每周一次的阅读指导课上起来;学生有购买一本新书的冲动,有期待一本杂志到来的渴望;还有,每个班都是一个小书库,图书馆或班级的图书漂流了很多次,在许多学生热切地翻检中日渐变得老旧……
为了这些令人心动的目标,我们做了很多的努力。
一、“实在”的书香校园——让课外阅读指导走进课堂
打造“实在”的书香校园,关键要让课外阅读指导纳入课程设置。进入课程框架的阅读,主要由自主阅读课和阅读指导课组成。阅读指导课的任务首先并且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和激发他们的读书热情。陶渊明说:“好读书不求甚解。”阅读指导课的职责和使命就在于让学生“好读书”,而非“好求甚解”。
1.抓住四个“确定”,加强课外阅读指导课的管理
确定时间。在我校,全校语文老师于每周四上午的一节语文课,统一上自主阅读或阅读指导课。学校教学中心巡视督察,从制度上予以保障。
确定计划。开学初,全校语文教师要制订出课外阅读指导课的实施计划。如低年级的系列图画书(绘本)阅读方案;中年级则以小人书激趣,引导阅读同名小说的阅读策略;中高年级主题性阅读方案,包括诸如儿童文学作品“淘气包”形象的主题阅读、曹文轩纯美小说主题阅读、黄蓓佳倾情小说主题阅读、幻想文学主题阅读、《人鸦》《我和小姐姐克拉拉》等德语文学大奖作品连读等。
确定内容。别林斯基说得好:“我们必须学会这样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所需要的读物。”在南京市教研室推荐的优秀书目的基础上,校语文团队又在大量认真阅读儿童读物之后,经过甄选,从中增添了一些优秀书目,在学校网站和“家校通”发布,将最新最好的图书介绍给所有学生,让他们自主选择,各取所需。
确定活动。学校鼓励教师上课外阅读指导公开课,并以校本教研为平台,开展研讨。学校建立了教师“1+1”读书俱乐部,要求每位教师阅读一本童书,影响一个同事,带动一个班级,促动一个家庭等等。此外,我校与无锡、淮安等地的学校成立了宁、锡、淮三地读书联盟,相约开展课外阅读推广的深度交流活动。与此同时,我们积极申报课外阅读指导课的研究课题,其中《提高小学生课外阅读有效性的实践研究》被批准立项为市级课题。通过课题研究,我们引领全校语文教师在理论与实践结合中探索规律,建构操作体系。
2. 抓住“多样”与“实效”,扎实上好课外阅读指导课:
主题阅读课。主要形式有:根据教材中的单元主题进行拓展,引导学生进行相关主题阅读;根据学生课外阅读的不同书目,选择相关主题进行阅读交流……如程林老师执教的《国外淘气包主题阅读交流》就是课例之一。
绘本阅读课。日本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松居直指出,孩子首先是通过图画书知道读书的乐趣的,这是启蒙孩子读书必不可少的读物。绘本作为最适合儿童阅读的书籍被世界很多国家和地区广泛推广。如美国儿童在幼儿园期间每人每年平均读绘本700册。因为经济条件限制,很多绘本我们无法使学生人手一册,一般由老师制作成ppt。教学时,我们要求教师提醒学生们体会每一个画面的背景、色彩和线条所表现的情绪,注意书中每一个细微而有深意的细节,启发孩子们用自己的想象去解读画面的留白处等等。在中高年级,则侧重于通过绘本发展学生品悟、表达的意识与能力,尝试将绘本阅读与学生习作联系起来。
阅读推荐课。根据学生年龄特点、知识基础等,我们向学生推荐适合他们阅读的书刊,意在激发阅读的兴趣。语言优美的作品,可以朗诵部分段落;知识丰富的作品,可以摘要讲一些学生前所未闻的知识;故事性强的作品,则可以介绍一些有趣的情节,吸引学生去读。
阅读交流课。根据学生所阅读的书目,让学生在课堂上说说读书后的收获;交流印象深刻的书中人物及评价;谈谈阅读过程中的发现或困惑;当然也可就某一个话题在班级内展开交流或激辩……阅读交流使学生阅读视野开阔和阅读趣味浓烈,学生往往能从中找寻到自己下一本阅读的目标。
自主读书课。即主体性的自由阅读。学生自行挑选想读的书籍,然后在课外阅读课上持续独立阅读。
班级读书会。班级读书会的最佳方式是大家共读一本书,然后集体交流。但这样就必须保证人人都有本同样的书。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与新华书店联系,打折团购,一个年级12个班,每个班同学规定买同样的一本书,然后,班级之间整体互换阅读。这样,实际上一个学生一学期花几块钱就能读到12本不同的书。为保证阅读时间,学生除课外时间读外,也可在周四的阅读课中进行。
学校充分激发语文教研组内每一个教师的智慧,定期进行组内备课或沙龙式研讨,就怎样上好课外阅读课进行头脑风暴式的互动探讨。
同书异教。学校把同一年级组的教师分成两三个组,分头集体备课,就同一本课外书进行阅读推荐或悉心指导。在这样教学研讨的基础上,或相互借鉴、或相互启发、或提炼出不同设计中的精彩亮点,形成一批较为成功的课例。
多人共教。在学生读完一本课外书后,组内的两名或三名老师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与学生进行阅读交流,召开班级读书会,组内教师现场观摩,教后品评,这样做既有效促进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多元阅读的魅力,也帮助教师打开了思路,进一步丰富课堂指导的策略。
二、“实在”的书香校园——充满各种形态、持续不断的读书运动
很多人不喜欢搞运动,也就试图否定运动式的读书活动。我却以为要看运动的实质和后续影响。如果在这样的运动中能焕发起绝大多数人的读书热情,运动过后不是偃旗息鼓,而是余热不断,运动的形式不是突兀地偶尔为之,而是持续地升温,那这样的读书运动一定是既能立竿见影,又可受益终生的。举几个例子:
1. 作家进校园。作家进校园是学生海量阅读的契机。见面会前,在学生与作家由神交到面晤的心驰神往的期待中,使学生大量阅读他的一本或一套书;见面会后,因为这种亲切感与亲近感,学生又会保持持续阅读的热情。2006年以来,我们先后约请了祁智、黄蓓佳、张之路、管家琪、梅子涵来校,掀起了一次又一次读书热潮。
2. 亲子共读。关键是认识的到位和要求的落实。每次家长会,总有专门的授课内容;每次又都提出要求:请家长陪伴、守候、等待孩子每天阅读半小时。
3. 书香飘万家推广社区阅读。与区委宣传部、街道、社区合作,在社区内营造浓郁的阅读氛围,家庭之间形成阅读的组合,使阅读在社区环境中形成气候和风气。
4. 晨诵午读。早晨,以《日有所诵》为蓝本,引导学生每日诵读。中午,推行不作统一时间、统一读物的自由阅读,让孩子养成广览博读和闲暇时享受阅读的习惯。
5. 速读比赛。这是一项带点“强制”色彩的阅读推进策略。学校提出几本书,平行班各选出数名代表,在规定时间内读完,然后组织对书中内容进行考查与竞赛。竞赛采用抢答和必答的方式,学生兴趣盎然。
三、“实在”的书香校园——踏上师生共读和分享阅读喜悦的旅程
“实在”的书香校园,一定是教师热爱读书的校园。苏霍姆林斯基说:“一种热爱书、尊重书、崇拜书的氛围,乃是学校和教育工作的实质所在。”又说:“把每一个孩子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其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治理生活的指路明星,——这些都取决于书籍在教师本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有何种地位。”说到底,教师不读书,就永远无法掌握与学生心灵沟通的语言密码,真实的书香校园要么大打折扣,难以深层次推进;要么子虚乌有,只停留在口号层面。为此,我们给教师买书、赠书,努力培养其阅读兴趣;从管理上消除冗繁的应付性事务,给教师阅读的时间和空间;开展读书报告会和“读后感”下水文评比,激发教师持续阅读的动力……凡此种种,都让教师在和学生共同阅读和分享阅读的过程中,共同演绎了书香校园的精彩。
打造“实在”的书香校园,激发师生深刻的阅读兴趣,创造师生美好的阅读人生,是“根的工程,花的事业”。正如作家秦文君所言:“将善于阅读的美好选择给予我的孩子,这将是我能给予她的最好的,也是最圣洁高尚的恩惠。”做父母如此,做教师亦然。
(李洪祥,南京市名校长、南京市小学语文学科带头人,南京市江宁实验小学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