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虹
摘 要: 师生互动是外语教学的根本环节。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必须在交际互动中进行。然而,习得者的被动消极参与却极大地影响着师生课堂互动教学的开展。除传统的记忆力、思维能力等智力方面的因素,本文将从习得者的兴趣、动机、情感、意志、性格等不直接参与认知活动的非智力因素方面来探讨它与师生互动之间的关系,以期找出激活习得者参与师生课堂互动的策略,以此来促进英语教学效果。
关键词: 非智力因素 师生互动 影响 培养
一、引言
自交互式语言教学体系被我国外语教学界引进以来,外语教学一直在努力探索如何调整以培养学生应试能力为主到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为主。外语教学是一种语言教学,语言的本质决定了外语教学应当在交际互动中进行(Allright,1984;Ellis,1990)。在交际互动中,教学要明确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认知的主体,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作为参与者而非整体的控制者,为学生的语言学习创设各种有利于学生灵活运用语言的情景和机会,重视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以达到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目的。通过师生互动的信息交流过程和习得者的目标语产出过程促进习得者目标语的习得。然而,学生在英语课堂上的被动消极参与极大地影响了师生间的交际互动。因此,本文将从非智力因素方面来分析习得者在英语课堂中被动消极参与课堂互动的原因。
二、非智力因素
非智力因素这一概念,最早是由美国心理学家亚历山大在1935年发表的《智力:具体与抽象》一文中提出的。它主要是指兴趣、动机、情感、意志、性格等不直接参与认知活动的心理因素。美国著名心理学家D.Wechsler在1940年也提出了“一般智力中的非智力因素”的问题。1950年,他发表在《美国心理学杂志》的《认识的、先天的和非智力智慧》的论文中阐述了非智力因素这个概念。我国则在80年代才开始对这一课题开展研究。许多学者也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如:燕国才教授编写了《非智力因素与学习》一书,提出了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结合的学习理论。外语的学习过程实际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知识技能的学习过程,要提高学习的成效,不仅需要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等智力因素积极参与活动,也需要兴趣、动机、情感等非智力因素的积极参与。
三、非智力因素对师生课堂互动的影响
首先,兴趣因素。兴趣是指做某事的积极态度和倾向,是学生积极认识事物和积极参与活动的一种心理倾向。兴趣也可分为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有些学生由于学习英语的需要而逐渐对其产生兴趣,有些则对英语学习产生好奇感,这种兴趣可以称为直接兴趣。学生为了达到自己的即定目标而学习英语并对此产生的兴趣可称为间接兴趣。有直接兴趣的学习者比间接兴趣的学习者参与课堂师生互动的频率要高。
其次,动机因素。有关外语学习的动机已有大量的研究成果,其中Gardner于1985年提出的积极的学习态度动机与语言学习成功的关系最有代表性。他把外语学习动机分为:1)工具性动机。有这种动机的学习者是想把语言作为工具来使用。如:就业、通过某些考试、阅读外文报刊等。2)综合性动机。具有这种动机的学习者,有的是为了交际需要;有的是为了进行不同文化交流的需要等。影响学习动机的主要因素是学习态度。值得一提的是,一个人在学习另一种语言文化时,常常会带有个性色彩。如:学习者对外语教师抱有好感,他便愿意学习其所教课程,也愿意与教师进行接触或交流。
再者,情感因素。情感因素是语言学习者的内在的生理和心理活动(Stern,1983)。情感包括感情、心情和态度(Arnold,Broud,1991)。Krashen在他的五大假说之一——情感过滤说中指出,“情感因素对语言输入起着过滤作用,因而直接影响语言习得。这些因素构成的心理障碍,使语言材料无法到达大脑中吸收语言的部位”。情感因素对习得者的课堂参与度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学习者的情感状态直接影响学习者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效果。积极的情感能创造有利于学习的心理状态,使习得者乐于配合师生课堂互动,而消极的情感会影响课堂师生互动活动的开展。
四、英语课堂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1.激发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必要条件。“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师应当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条件下学习,克服对学习的恐惧和焦虑感。每一个人都有被承认和尊重的需要,都希望自己能够顺利成功。一旦学生的需要得到满足,实现了心理平衡,就会增强信心,促进兴趣的发展。因此教师应尽量让每一个学生在不同程度上实现自我提高,享受成功的喜悦。这样,学生便能积极地参与课堂活动,使课堂教学在师生、生生互动中进行。
2.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
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实施学习目的性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需要。需要是动机产生的最根本的心理基础。教师要利用国家更加开放、英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的有利时机,抓住部分学生的动机比较模糊问题,进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教育和学习目的性教育,引导学生产生学好英语以报效祖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体现人生价值的动机和需要。让他们在这一动机的驱动下产生相应的学习行为。一旦学生具备了学好英语的动机,他们便会对英语学习充满兴趣,便能够持之以恒地努力学好英语。总之,教师要发挥积极作用,采取各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学习英语的重要性,认识并了解学习英语的内在价值以及英语作为一种工具在我国社会各个方面的作用,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
3.挖掘学生的情感因素
情感应当建立在需求的基础上,如果需求得到了满足,人们就能产生快乐的情感。增加一个人的知识和理解力能够培养一个人的内在情感。“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先哲早就提出如何利用情感实施素质教育。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如采取幽默的语言、恰当的比喻、鲜明的对比等,寓教于乐,使学生情绪受到刺激,激发他们乐观向上、勤奋学习的积极情感。在教学过程中,也要重视师生情感的培养。关心热爱学生是师德的核心。在学生的学习、生活、做人方面给予关心、爱护和指导,是师生建立信任、真诚的基础。
综上所述,在英语课堂教学中,非智力因素与师生课堂互动有密切的关系。要想获得较好的师生、生生互动的教学效果,一方面,学生应当树立积极的学习动机、态度、兴趣等来促进习得过程,另一方面,作为教师,更应加强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以此来提高英语课堂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Allwright,R.The importance of interaction in classroom language learning[J].Applied Linguistics,1984.5:156-171.
[2]戴曼纯.情感因素及其界定[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6).
[3]文秋芳.英语学习策略论[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5.
[4]徐飞.大学英语教师师生课堂互动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J].重庆大学硕士论文,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