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纳河市跨国劳务输出的情况调查

2009-06-22 05:02丁巨峰张桂凤
活力 2009年4期
关键词:劳务输出跨国劳务

丁巨峰 张桂凤

近年来,我们讷河市切实把抓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做大做强劳务经济作为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民增收、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有效措施,摆上重要位置,在思想认识上不断提高,在组织领导上不断强化,在推进措施上不断改进,促进了全市劳务经济稳步增长,跨国劳务输出更是呈现出了强劲的发展势头。跨国劳务输出已成为我市劳务经济发展的新亮点,尤其是赴俄从事种植业的农民工更为突出。现将近年来,讷河市跨国劳务输出的情况调查简述如下:

一、注重宣传引导,把跨国劳务输出作为大产业来抓

发展劳务经济是增加农民收入现实而有效的途径,也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但现阶段制约劳务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仍然客观存在,主要是我市农村劳动力素质低,缺少一技之长,与国内外劳务市场需求不适应;许多农民思想保守,怕苦怕累怕风险不敢走,迈不出关键的第一步;农民工的基本权益尚不能得到普遍有效的保障,许多农民还不能放心外出务工,跨国劳务输出更是难上加难。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和引导性培训、印发传单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重大意义和打工致富典型,引导农民转变择业观念,摆脱以农为“笼”的思想束缚,真正树立拥有土地离开土地、生在农村走出农村、面对市场走进市场的雄心壮志,全力营造“要致富、出劳务”的良好氛围。通过举办专题报告会、座谈会等形式,先后组织21名跨国输出的能人回乡现身说法,以身边事教育、引导、启发身边人,为农民实现跨国转移提供良好的借鉴经验,使广大农民彻底转变不愿转、不想转、不敢转的“三不”观念,敢于丢掉土饭碗,去淘外国金。在跨国输出劳务上,以长发镇向俄罗斯输出种植业农民工最为有特色,2007年长发镇赴俄务工农民达550人,占全镇富余劳动力的6.4%,其中自主扣棚经营的就有127人,种植面积达735.7亩,今年务工农民人均收入8 000元,棚菜亩均收入2万元,仅赴俄劳务一项长发镇就创收1 810万元 ,赴俄农民人均创收3.2万元,全镇农民人均创收646元。2007年9月初,长发镇将赴俄农民工40余人请到镇政府,召开座谈会并宴请他们,由书记、镇长亲自陪同,更坚定了他们赴俄务工的信心与决心。

二、开辟多种通道,从源头上推动农村劳动力跨国输出

抓好基地建设是实现有组织、成批量转移的重要保证。我们充分行使政府职能,加大政府行为,通过深入调研、广泛联系、定期回访、对接洽谈等多种形式,在珲春、满洲里、绥芬河建立3处千人以上的边境口岸劳务输出基地,并以此为依托,紧紧抓住与俄罗斯、韩国、日本等周边国家的经济互补优势,利用打工带头人、跨国劳务中介组织、劳务经纪人,多方辟建国外劳务输出基地,不断拓宽农村劳动力向境外转移的渠道。一是政府推动。2005年7月,讷河镇政府组成考察团对我市在俄罗斯赤塔、阿巴坎、新西伯利亚、后贝加尔等地的劳务基地进行了回访,通过广泛对接,与相关用工单位签定了长期用工协议,每年都在以百人以上的数量递增。二是“能人”带动。充分发挥亲情、乡情、友情优势,亲友互带促转移,乡邻结伴闯市场,批量组织劳务输出。原讷河镇农民闵宪忠,早年到俄罗斯打工,经过不懈的拼搏,其资产达到了500多万,富裕后的他没有忘记家乡的人民,每年引领近400人的农民到俄罗斯务工,从事种植业,目前为止,他已经发展成为集中介、签证办理、权益保障等于一体的劳务输出能人。长发镇农民张明玉2000年到俄罗斯阿巴坎从事温室大棚生产,经过几年打拼,现已拥有固定资产200余万元,他还带动本地360多人到阿巴坎打工,阿巴坎一带成了远近闻名的中国棚菜生产基地。三是亲缘促动。充分发挥民族乡、民族村优势,做足做活跨国劳务这篇文章。讷河镇全胜村是鲜族村,多数村民在韩国有亲属。我们通过主动促成其与国外的亲友联系,利用到国外探亲、度假、商务考察、研修等多种形式,组织劳动力赴国外务工经商。截至目前,讷河赴韩从事劳务的人员达248人,人年均劳务收入12万元以上。

三、加大服务力度,提升农村劳动力素质和跨国输出的组织化程度

提供有效服务是促进跨国输出的可靠保证。为促进跨国劳务稳步快速发展,我们坚持向跨国输出人员提供全方位服务。一是组织开展技能培训。我们在培训农民工技能的同时,还针对国外输出的特点,培训农民工外语日常对话。市职教中心和全胜中学联合办学,培训农民韩语和计算机知识,毕业后保证学员到韩国或韩资企业就业。长发镇认真总结当地跨国劳务输出人员在俄罗斯发展棚菜生产的成功经验,与市职教中心联合开办棚菜生产专业培训班,职教中心提供师资,镇政府负责生源的组织,学员不仅能够学到一技之长,还能熟练掌握俄语日常对话,为农民到国外打工创造了条件,打下了基础。二是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和维权服务。我市委托兴国律师事务所免费代理为农民工法律维权,从源头上预防和制止侵犯农民工事件的发生,切实保护外出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同时通过与韩国、俄罗斯劳务中介组织签订长期用工合同,定期会晤,洽谈协商解决劳资问题,努力消除双方存在的分歧。三是制定相关优惠政策。在资金保障上,对到境外打工缺少前期费用的农民,金融部门提供小额贷款或其他形式的资金支持,目前已提供信贷资金近1 200万元,仅长发镇就达500多万元;在落实土地承包政策上,鼓励其采取转包、出租、互换等形式依法流转,解除外出打工者的思想包袱,现全市流转土地68.9万亩;在解决后顾之忧上,乡村两级组织积极帮助外出务工农民家庭代耕、代种、代收,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

截至目前, 我市累计输出劳动力145 057人,向国外输出3 568人,其中俄罗斯3 109人,韩国248人,日本189人,其他国家22人。他们已经逐步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一支生力军,用劳务输出的新亮点,为家乡的经济建设争光添彩。

(编辑/李舶)

猜你喜欢
劳务输出跨国劳务
瑞士跨国打工族人数破新高
劳务派遣转向劳务外包的分析与思考
被领养出的人生赢家?
劳务输出导向:民族地区职教扶贫模式的理性审视
中国对日研修生派遣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东西方的碰撞 惊艳乐坛的跨国音乐合作
劳务派遣策略思考
劳务派遣,面对一堵墙
什么是跨国有组织犯罪
我国劳务输出法律体系及保障机制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