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更
[摘要] “师传生受”的传统教学模式严重掣肘和直接制约了学生质疑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化学作为一门讲求实验与探究的自然学科,更要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的质疑能力。本文对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问题做了探讨。
[关键词] 化学教学 质疑能力 创新意识 自主学习
2001年6月,教育部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开始组织实施新一轮课程教材改革。《纲要》明确指出,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要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怀疑精神;要赞赏学生独特性和富有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良好习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几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特别是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启动,教师的主导作用得到了重视和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尊重和加强。推进课程改革和实施素质教育,其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而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则是达此目的的重要途径。教师在教学中应借助于施教艺术,使学生乐于质疑、敢于质疑、善于质疑,从而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和思维能力,有效增强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化学作为一门讲求实验与探究的自然学科,在实际教学中更要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的质疑能力。
宋代哲学家、教育家朱熹曾经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明人陈献章对此作了进一步阐释:“前辈谓学者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对于两位先哲的观点,我们至少可以归纳为两点:其一,读书要想有长进,必须经过“无疑者须教有疑”和“有疑者却要无疑”两个阶段。“无疑”说明不会读书,不会思考,需要教给他方法,教他学会独立思考,使之头脑里“有疑”;“有疑”才会有思,而有思才会使“有疑”变成“无疑”。其二,怀疑是觉醒领悟的基础。如同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一样,只有有所觉悟,才会有所进步。可见,读书、学习之“有疑”的珍贵之处在于,疑不但能打破迷信,而且能增进兴趣;疑不但是获得真知的先导,而且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
目前,“师传生受”的传统教学模式在现实教学中仍然盛行不衰。教师面面俱到的讲解和滔滔不绝的分析,使学生被动接受和疲于应付,根本没有思考的余地和空间,也没有质疑的机会和时间,由此形成了对权威者盲目信任和过分依赖的思维定势和从众心理,严重掣肘和直接制约了学生质疑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在化学教学中,新教材、新课程和新理念,客观上期待广大师生的充分关注和共同参与。化学新教材突破了传统的物质中心模式,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发挥自身优势,在内容的组织线索、具体化合物知识内容的选取以及处理的深广度、学习的重点与方式等方面都有较大的变化,提倡“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和“从自然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探究,并灵活地运用化学知识解释一些社会、生活中的现象,全面揭示了元素化合物与自然界和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充分体现了教材的社会性和实用性。
新一轮课程改革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是指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而进行的个别化选择性学习。著名学者庞维国博士认为,自主学习是建立在自我意识发展基础上的“能学”,建立在学生具有内在学习动机基础上的“想学”,建立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策略基础上的“会学”,建立在意志努力基础上的“坚持学”。合作学习是一种在课堂上进行小组合作讨论的学习形式,通过讨论、交流,加深每个学生对所学问题的理解,使学生始终有一种参与感,由被动接受变成主动探索。探究学习则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和条件,从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以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方法,独立自主地开展研究,主动地获取和应用知识以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同接受学习相比,探究学习具有更强烈的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化学新课程标准要求改变学习方式,提倡探究学习,以此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而要培养学生的探究技能,教师首先自身必须具备探究的意识和技能。为此,教师的角色已经和正在发生转变,即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由课堂的管理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和参与者,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变为平等中的首席。
化学教学中的质疑能力,表现为学生在化学学习活动中发展起来的问题意识和表达问题的个性心理特征。科学探究以提高每个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总目标,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又是化学课程改革的根本任务。科学探究就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它涉及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要素。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在化学探究实验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观察实验应当给予适时而必要、谨慎而有效的指导,使学生集中注意、深入思考、发展思维能力、迅速掌握实验操作要领,在探究中获得新知,逐渐养成进行化学实验研究所必需的按照客观规律办事的科学态度和科学作风,并且掌握相应的操作方法。教师在教学中通过一定情境的创设和一些实验活动的开展,可以鼓励学生仔细进行观察、大胆提出问题,既以讨论改进实验,又以实验顺利释疑,从而在轻松与直观的气氛中掌握课本知识,达到教学目的。
作为创新思维的主要思维方式,发散思维亦称扩散思维、辐射思维,是指在创造和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中,从已有的信息出发,尽可能向各个方向扩展,不受已知的或现存的方式、方法、规则和范畴的约束,并且在这种扩散、辐射和求异式的思考中,获取多种不同的解决办法,衍生出各种不同的结果。开放性问题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好素材,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可运用开放性问题,设置问题变式反思解题过程与方法,使学生不断提出新的更深层次的疑问,以有利于学生增强创新意识和提高质疑能力。
总之,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千方百计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让学生在质疑中有所发现、有所创新、有所前进,并从中尽情地享受学习化学的快乐,反复地领略化学的魅力,深刻地感悟化学的真谛……
参考文献:
[1]郑学裕.化学教学中指导学生质疑的方法.化学教学,1995,(11).
[2]赵志斌.论质疑能力与学习兴趣的培养.创新科技,1998,(2).
[3]瞿兵.化学教学中的“解疑”艺术.中小学教学研究,2001,(2).
[4]庞维国.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和策略.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5]吴国庆.化学创造性思维培养方略.南方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