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职业能力”的再认识

2009-06-20 05:26袁继道
职教论坛 2009年8期
关键词:职业能力职业高职

袁继道 蒲 华

摘要:加强职业能力教育是社会对高等职业教育的迫切要求,突出职业能力培养是高等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对职业能力及其结构的理解是创新和完善能力本位教学模式的前提和关键。专业能力与非专业能力是职业能力的基本构成,二者相辅相成,在教育和培养过程中都十分重要。

关键词:职业能力;职业能力结构

作者简介:袁继道(1954-),男,湖北麻城市人,黄冈职院思想政治教研室主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高职院校思想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09)08-0006-02

职业能力培养是高等职业教育同以学科、以知识为本位的传统本科高等教育的根本区别所在。近年来,在能力本位教育理念指导下,专业教学方面的课程改革、方法创新等都有了较大进展,尤其是对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实践探索和理论研究比较深入。但是,在高职教育教学中,较普遍存在着只注重专业能力培养,而忽视非专业能力培养,使高等职业教育降低为职业培训的现象。我们认为,存在这一偏差的根本原因是对能力本位教学模式中“职业能力”的理解不科学、不完整。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中的职业能力培养,既包括专业能力培养,也涵盖非专业能力培养;既要体现高等教育“传承文明、创新知识、服务社会”的大学精神和理念,又要为高职大学生的自主创业、持续发展和变换职业打好基础。因此,对能力本位教学模式中的职业能力及其结构的理解有待于深化认识、统一思想。

一、能力与职业能力

能力是一种潜在的,存在于个体生命之中的身心力量或本领,包括体力、智力和主观意识。职业能力是人们

在职业活动中表现的实践能力,即从业者在职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动地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的能力,具体指从业者在劳动中能够顺利从事和完成某一社会职业的任务、承担职业责任的能力。

受西方职业教育思想的影响,人们对职业能力及其构成,在认识上仍存在着差异,其实践的效果也参差不齐。关于职业能力及构成的不同表述,主要为:第一,英国人的观点,“英国爱德克斯国际教育基金会(Edexcel Foundation)的BTEC证书课程,建立了专业能力与通用能力并重的教学目标。通用能力分为7个领域共18个方面,7个领域为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与他人合作共事、交往与联系、安排任务和解决问题、数字运用、科技应用、设计和创新。”英国其他体系的职业资格标准,也大多使用“通用能力”的称谓。[1]第二,德国人的观点,“德国企业家和职教界把职业能力划分为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统称为关键能力。不仅强调雇员专业能力的训练,而且十分重视雇员关键能力(Schluesselguali—fikation)的高低。关键能力指专业能力以外的能力,是从事任何职业都应具备的能力。主要指组织和执行任务的能力、交往与合作能力、学习能力、解决问题和判断能力、承受能力、创造性和适应能力、独立性与参与能力、反省能力以及责任感,以及获取和使用信息的能力、学习能力、思维能力等内容。”[1]中国职教学会学术委员会主任、华东师大石伟平教授,把世界各国形形色色的对职业能力的理解归纳为三种能力观,“即任务本位或行为主义的能力观、整体主义或一般素质导向的能力观、将一般素质与具体情景联系起来的整合能力观。”[2]无论哪种职业能力观,最根本的是要正确把

握和处理好专业能力与非专业能力的关系。

二、专业能力与非专业能力

专业能力是在专业知识和技能基础上,有目的的、符合专业要求的,按照一定方法完成某一工作任务的能力,它又分为核心专业能力和基本专业能力。胜任某一职业的人,必须具有这两种专业能力。如,大学教师这个职业,其核心专业能力是讲课,否则,就不能当教师。同时,还应具备做实验、写论文、搞研究等基本专业能力。非专业能力(英国称之通用能力、德国称之关键能力),即职业能力中除专业能力以外的能力,我们把它分为思维创新能力、沟通合作能力、学习发展能力、社会责任能力四大方面。思维创新能力包括:掌握和运用逻辑的、辨证的思维知识和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具有批判的思维、敢于否定、善于开拓、不断创新的能力;沟通合作能力包括: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合作共事能力、沟通谈判妥协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学习发展能力包括:树立终身学习观念,具有依据自身特点和社会需要不断学习,获取新知的能力、现代信息技术处理能力等;社会责任能力包括:职业道德能力、国家民族意识、社会责任心、工作成就感等。这些能力具有普遍性,不是某一专业特有的,而是所有职业劳动者都应该具备的能力。

专业能力与非专业能力是职业能力的基本结构,二者不仅相互区别、相互对立,而且相互统一、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存在于每一名职业劳动者的能力之中。专业能力的实现,必须依靠非专业能力作基础、为前提;反之,非专业能力只有为专业能力服务,才能在实践中表现出来。“能力本位”教育理念中的“能力”,是指一种综合的能力。能力是一个系统存在,内部具有复杂结构,因人而异形成不同的功能,使每个人的能力具有差异性。人的能力构成方式叫能力结构,“能力结构指人的各种能力的组合,能力结构中能力的种类、比例、逻辑关系及与个体内外部环境匹配程度,形成了能力的类型差异和发展水平差异。能力组合越丰富,比例越恰当,关系越合理,与个体条件越相匹配,则能力结构完善,个体的能力也就越大。”[3]高职大学生的能力结构包括:核心专业能力、基本专业能力、非专业能力等,而职业实践能力和职业适应能力是高职学生的特点。

三、职业能力的培养

2006年教育部(教高16号文件)《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加大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力度,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提高课程教学质量。”该文件已经把职业能力作为高等职业教育提高质量、深化改革、课程建设、教学创新的目标任务之一。近几年,我们坚持“能力本位”的教育理念,在专业能力的教育教学方面,通过学习CBE模式、“双元制”模式、MES模式等,已经推出了工学结合、行动导向、项目教学、模块式等教学法,并展开了大规模专业课程改革和建设,创新了高职课程的特色。但是,许多高职院校存在公共课改革举步维艰,对于非专业能力教育教学不够重视的现象。通过毕业生素质调查也反映出这方面存在的问题,“2004年大学生素质调查中发现,在用人单位最看重的五个职能中。大学生最欠缺的指标排序是:第一敬业精神,第二基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沟通协调能力等”。[4]

关于非专业能力的培养,教育部(教高16号文件)文件指出,要针对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教育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高学习能力,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目前,在加大高职院校公共课改革力度、创新培养学生非专业能力的方式方法上:一要打破传统学科教学,依不同职业岗位对非专业能力的需要组织教学内容,建立教学模块;二要组织公共课教师参与各类专业的课程改革、教学改革,全方位落实非专业能力的培养目标;三要采用必修课和选修课的方式进行非专业能力的教育教学;四要改进传统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以行动为导向,加强实践能力培养。五要建立非专业能力培养中心,统一全校教育教学,打造中国特色的非专业能力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蒋乃平.有中国特色的职业能力内涵—“宽基础、活模块”课程模式再论之九[J].职业技术教育2008(4).

[2]姜大源,吴全全.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育思想研究[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4).

[3]钱芳莉,孙永怡.高职生能力结构浅探[J].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00(3).

[4]曾湘泉.就业是民生之本,学习十七大精神专题讲座[z].人民网2007(12).

责任编辑:谢荣国

猜你喜欢
职业能力职业高职
高职数学教学和创新设计的渗透
wolframalpha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我爱的职业
在新形势下创新汽车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的初探
民办高校行政管理人员职业能力提升的思考
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培养研究
五花八门的职业
关于马术职业
盯紧!这些将是5年内最赚钱的平民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