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主题演读”法的构建与实践

2009-06-20 08:32叶秀浓
内蒙古教育·科研版 2009年4期
关键词:课文语文教学

叶秀浓

新课程的推进,催生了一系列的阅读教学新模式,如开放教学,主体教学,合作教学,体验教学等。语文教学与以前相比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蓬勃生机;课堂不再死气沉沉了,学生不再机械呆板了。正当我们沾沾自喜的时候,不经意间一回头,发现我们的教学已从过去的“鸭子”四部曲(“赶鸭子”、“填鸭子”、“考鸭子”、“呆鸭子”)变成了现在的“猴子”四部曲(“诱猴子”、“喂猴子”、“耍猴子”、“懵猴子”)了!无可置疑,我们的语文教学已经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因此,构建一种能继往开来、统筹兼顾的,高效促进语文整体素质发展的课堂阅读教学新模式,已成为深化语文教学改革的迫切课题。

“主题演读”模式的基本内涵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演示-演化-演绎-演习”阅读主题,全面生动地提高语文素养的过程。

一、起读演示主题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主题演读的起读设计,要求既能演示教学主题又有激思、激趣、激情、激意的综合效果,为整堂课的成功创下良好的氛围,打下坚实的根基。

1、板演演示感情

板演直观而简明,能简洁而方便地演示主题。如在执教《黄继光》时,一开始就用一分钟时间,用红色粉笔的正楷字体板书“黄继光”三个字,在课一开始就使课堂里充满一种庄重肃穆的气氛,奠定主题基调。有时教师借助简笔板画切入,往往也能以生动的形象性而使全堂生辉。

2、竞赛演示热情

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学科,在语言训练中加强积累,培养思维,激发情感,引发主题,具有一举多得的功效。如在《晏子使楚》一课中,一开始让学生用“智”组词展开竞赛,再引入到学习一个聪明人晏子的故事,这种以练带导的方法是一种综合性的优化设计。

3、谈话演示趣情

课始谈话中引入相关的谜语、小故事、笑话等,就如烧菜时加入了味精、姜、醋盐等调料,使菜香鲜可口。同样,教学语言加点佐料,同样会增加叙述的形象性、内容的生动性和趣味性,可较好地演示学习主题。

4、播像演示真情

观看录像能给人逼真的感受,最能唤起学生的感知,激发真实情感。而且它所包含的大量信息和对整个事件的发展过程展示是其他教学手段所不能比拟的。如在《刻骨铭心的国耻》中,课始让学生观看南京大屠杀录象片段,能强烈地激发学生对日寇的满腔愤怒之情。

5、解题演示兴情

课题中的词眼具有很大的推敲价值。在解题时要善于引导学生通过“换、增、删、链”,再反复比较演示其中蕴意。例如《狼牙山五壮士》一课,教师在引导学生辨析“壮士”与“战士”、“勇士”、“烈士”的异同后,再引导学生用“壮”组词理解壮士的形象:壮心、壮志、壮举、壮语、壮气,从而演示出课文主题。

二、初读演化主题

在阅读教学中,初读的设计要根据不同课文的不同特点,围绕主题,找准最佳突破口,以面及线,以线及点,循序渐进,层层推进,使初读环节具有高效的综合性、情趣性和训练性。演化主题就是把一个大主题发散成若干个小主题,形成一个个互相关联的专题。初读演化主题的方法有:

1、借解题演化

在《狼牙山五壮士》一课中,当学生通过辨析“壮士”与“战士”、“勇士”、“烈士”的异同,初步感悟五位壮士的英勇壮烈之后,紧接着可引导学生梳理出“掩护任务的壮心”、“引上绝路的壮志”、“奋勇歼敌的壮举”、“宁死不屈的壮语”、“毅然跳崖的壮气”。这样就形成了围绕“壮”字的5个问题情境,为学生的深入演读、交流理清了思路。

2、抓词语演化

假如我们把初读课文,理解大意看作是一个整体,看作是一个面的话,那么这个过程就是一个抓词设点,连句成线,组段合体的过程。这个点就是课文中具有提纲挈领的关键词。例如在教《航天飞机》时,先让学生轻声自由读课文,然后抓住表现航天飞机心情的关键词写写、读读、排排、填填,能较快地理清课文脉络,梳理出课文小主题。

3、找主句演化

有些课文中有明显的概括全文的句子,若能抓住这些句子展开就能很好地组织初读。如《万里长城》一课,可先引导学生自由读书触摸“长城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建筑物”。在反复读这句后,引领学生锁定“最伟大”这个关键词,再让学生发散思考,潜心会文,圈划交流。根据学生反馈,概括出最伟大体现在“气魄雄伟、年代久远、工程浩大、施工艰难”四个方面。

4、导质疑演化

主题演读专题只有激发学生的自主阅读兴趣,才能最具针对性。教师若能从学生的质疑中提炼、升华,最终形成主题演读专题,实为上策。如,《我盼春天的荠菜》一课,教师让学生初读课文后,自主质疑,然后让学生根据提出的问题找出相应的段落读读想想,再用“因为(

),所以我盼春天的荠菜。”填空后提炼成以下几个专题:“饿极了、受欺压、轻松自由”,之后指名找到相对应的内容把课文读通。

5、解习题演化

课本编者设计的练习题,既是教材的要旨所在,又集中体现了训练的重点和编辑意图,由此带出的主题演读专题,常有较高的效能。如《西门豹》一课,课后有“西门豹用什么巧妙方法惩治巫婆和官绅?”一题,以此题去引导学生深究课文十分恰当。学生抓住“巧妙”作为本课文的研究专题,以此带动,既能读通课文又能展开主题演读,既能涵盖全文,又能突出重点。

三、深读演绎主题

深读是深化细化阅读的环节好的深读环节必须以学生为本,演读为体,灵活自如,感悟到位,有“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功效。

1、排演

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即兴排演课文(或只是其中的词句、片段),是促进儿童对读物(课文)进行全身心感受的有效手段。“情动于中而形于外”,提高的不仅仅是对课文的深入理解程度,而是整体的语文素质。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故事性和形象性很强的课文,适合通过排演来教学。如童话《小白兔和小灰兔》、《美丽的公鸡》等;寓言《狼和小羊》、《狐假虎威》等;小说《小珊迪》、《登山》等。

2、操演

通过动手操作来展示语言符号意义,有助于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例如在教学生用“流利”一词造句时,先指定一名学生背诵学过的古诗《锄禾》,听后,请学生用“流利”一词把背诵的情况造个句子。接着又要学生观察用草书写的“高山流水”四个字的情形,用流利一词说一说。然后,用记号笔在贴在黑板上的白纸上写字,看这笔出水怎么样,用“流利”一词造个句子。在这样的基础上,再让学生用“流利”自由地说句子,同学们说得十分踊跃,内容也十分丰富,克服了低年级造句的定势现象。

3、画演

有些内容对学生比较抽象,可以直接通过画演法来帮助学生理解意思。例如在教学“陆续”、“连续”和“继续”的词义时,可采用图示的方式帮助学生辨析词义:

陆续:人人人人人人

连续:人人人人人人人

继续:人人人

这里教师先恰当运用图示把抽象的词语符号还原成形象的生活图景,然后借助选词练习,把形象的感知变成抽象的意义,在形象与抽象的反复转化中,达到思维和语言的发展。

4、算演

课文中的数字能蕴涵着事物的量,通过演算感知这些事物的量对演绎课文的主题能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如《气象学家竺可桢》一课中,让学生把竺可桢38年间写了近千万字的日记演算成每天约写800字日记,从而让学生感受到竺可桢探索科学的那种严谨、刻苦的精神,从而令学生对竺可桢的精神钦佩有加,感悟深刻,化解了传统的长篇大论的讲解。

5、读演

读演能在把死寂的文字变成有声有色的外显过程中,展现读者对文本的理解、评价和鉴赏,赋予课文的是新的艺术生命。如教《一粒种子》时,教师让学生坐在座位上边读边演动作,读到“一粒种子睡在泥土里”,全体小朋友头伏在桌子上;读到“他醒过来,觉得很暖和,就把身子挺一挺”时,便抬起头,伸一伸腰,一副很舒服的样子;读到“他有点儿渴,喝了一口水,觉得很舒服,又把身子挺一挺”时,学生们把腰挺得更直,头抬得更高;读到“又把身子挺一挺”时,大家便站起来;读到最后:“种子又把身子挺一挺,眼前一亮,啊,好个光明的世界。”学生把两手上升,演出一派欢呼的神情。

6、写演

学习《草船借箭》一课,教师在导读之后,可让学生反复朗读,在诸葛亮和周瑜说的每句话前添加怎样说的提示语,从而揣摩、判断当时人物的内心活动。这种注写妙在引导学生较好地演示了人物内心世界,使大家仿佛看到了“军营舌战”的历史画面。

四、熟读演习主题

新课标指出: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演习式的熟读设计一改传统的读读、抄抄炒冷饭式的做法,把单调、枯燥、乏味的语文训练活动用生动有趣的教学形式组织起来,使学生活学活用,达到寓教于乐,寓学于用的目的,让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1、演说

演说之于语文教学,可以锻炼说话能力,促进学生对课文言语材料的理解,巩固对言语材料的记忆,也可以检查学生的阅读质量,改进教学活动,特别是对培养语感有独特的作用。演说方式有说评书、说相声、做播音员等等。如教《景阳冈》一课时,学习过课文后,老师让学生以说评书的形式来说说打虎经过,使学生不仅学得兴趣盎然,而且提高了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

2、演讲

让学生扮演生活中某种人的身份来生动讲解课文内容能增加情趣性,增大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在教《可爱的草塘》第二课时可让学生以做导游的方式,指着屏幕上的投影进行演讲。在这样的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反复熟读课文,并吸收、应用课文语言,改编成导游词,出色地达到了教学目标。游记类的课文适宜用这种演讲的方式。

3、演唱

演唱能让人回肠荡气,情感奔放。在阅读教学中适当地用演唱的方式来总结全文能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在读《燕子》第四节后,教师弹奏歌曲《小燕子》,学生和唱,教室里回荡着“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到这里……”的歌声,充满了欢乐、遐想的气氛。在师生齐唱中结课,恰如行云流水,婉转自如。“结尾无定法,妙在巧用中”于此可见矣!

4、演戏

写人记事的文章,课文对人物的言行、神态、心理描写比较细致,适宜用演戏的办法把故事情景再现出来,当然这种再现是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创造性再现。例如在教学《将相和》时,让学生深读课文后选取其中的一个小故事来表演小品,达到熟读课文的目的。通过演,静止单一的课文内容变得鲜活丰富起来,许多潜信息变成了显信息。

5、演作

演作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如策划展览词,写传真,编故事等,凡是生活中的语言现象都可作为演作的形式。如在教《狼牙山五壮士》时,在课的末尾设计了让学生写碑文的练习。学生写的碑文有:抗日战斗英雄永垂不朽!狼牙山英雄气壮山河!五位壮士永远活在我们心中!这种实践性演作,既总结了课文,提高了语言实践能力,又引发了学生的情感高潮,使教学得到了余音绕梁、不绝于耳的效果。

语文课程丰富的教学内容和人文内涵给阅读教学开创了广阔的教学天地。在主题演读教学中,教师的角色是导演,起的是助演和调演作用,学生的角色是主演,起的是表演和自演作用,师生合作共同在阅读世界里演绎出丰富多彩的语文世界。

猜你喜欢
课文语文教学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背课文的小偷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背课文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