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中药安全性的因素

2009-06-19 02:09胡东辉
中国医药导报 2009年14期
关键词:不良反应安全性中药

胡东辉

[摘要] 中药自身特点、炮制或煎煮不当、不遵医嘱滥用、中药间或中西药间配伍不当、个体差异、环境、心理等因素都是引起中药安全性的因素,结合查阅的文献,归纳出影响中药安全性的因素,并对提高中药用药安全总结了几点措施。

[关键词] 中药;安全性;药物配伍;不良反应

[中图分类号]R181.3+5 [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3-7210(2009)05(b)-133-02

中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在中国甚至更广泛的区域应用了几千年,对中华民族的繁衍、健康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人们的传统意识里,存在着中药是“有病治病,无病强身”、“多吃也无碍,少吃也无妨”、“中药比西药好,毒副作用小”等误区。但随着近年几起重要中药安全性事件的发生,引起了公众、媒体、国际以及业内专业人士和管理部门对中药安全性问题前所未有的关注[1],因此必须改变中药安全无毒的旧观念。本文论述了影响中药安全性问题的因素,希望能引起大家的重视。

1 中药自身的特点

1.1 中药的成分含量

首先,中药材因产地、生长环境、采摘时间、储存条件与方法等因素,其成分含量会有很大不同,同一药材在同一产地也因采摘的时间不同,其药性也不同。这些对药材毒性也可能会产生影响。其次,中药中有的本身就具毒性,药物的毒性大小、是否出现毒性反应主要取决于用量。国务院令中确定的28种毒性中药,植物类中如生半夏、生南星、草乌头、巴豆、天仙子等;动物类中如蟾酥、斑蝥、青娘子、红娘子等;矿物类中如砒霜、水银、雄黄、红粉等,这些药物本身有毒,使用不当可使人致命[2]。

1.2 炮制或煎煮方法

很多中药需要经过炮制加工以增强疗效或降低毒性,但如果炮制不当则易引起中毒。如何首乌,若是补肾用的,则须用黑豆浸泡,否则,它的作用即变成润滑大便,成为泻药,不但补不了肾,还会有不良反应。含有毒性的中药如乌头,煎煮时强调久煎;试验证明,附子煎煮愈久,强心作用愈显著,毒性愈低,其强心作用与其所含消旋去甲基乌药碱有密切关系。除了有毒的药品需要炮制外,很多药物为了达到治疗作用也必须进行炮制,如未经炮制或炮制程度不够,或炮制方法偏差,则无毒药也有可能对患者产生伤害。如生大黄泻下,但止血必须炒用;附子必须久煎方可破坏其生物碱而减轻其毒性。严格统一加工炮制工艺和炮制质量监控标准,通过加工炮制以降低或消除中药毒性、缓和或改变药性。若不依法炮制或炮制不当,往往容易增加中药制剂使用的不良后果。

中药煎煮不当也会影响中药的用药安全,在医嘱的煎煮法中,有先煎、后下、烊化、包煎(含布包)、药引等,患者家属不按医嘱,或医院煎药机使用不严格,均可给患者造成伤害。临床经常有因为附子、乌头煎煮不得法而发生中毒的报道[3]。

1.3 中药质量的特异性

药品质量原因引起的不良后果不属于药物不良反应(ADR)范畴,但却属于中药安全性问题。中药的伪品,是临床中很重要的问题,需要药学专业人员掌握丰富的中药鉴别知识加以甄别。中药成分复杂,多种药味组方。中药制剂的质量标准尚难得到严格、有效的控制,在现行标准中只有中成药有较明确的质量标准,对于大多药材和饮片,缺乏相关“法律界定标准”,很难界定中药是否真正“合格”,即便是现行的有关中成药质量标准,大多控制的也只是其标志性成分,更有甚者是对其毒性成分的限量控制(例如,当年对马兜铃的控制是对马兜铃酸的限量),很难真正意义上实现控制其质量,对于中药注射剂质量标准对中药质量控制方面的问题就尤其突出[4]。

2 患者的因素

2.1 患者的个体差异

由于人与人之间在遗传、新陈代谢、酶系统以及生活习惯与嗜好等方面存在差异,因而不同个体对同一剂量的相同药物可有不同的反应。患者中男、女、老幼,久病新病各不同。有的个体本身体弱多病、心肺功能差、抵抗力差,亦有患者可能同时患有多种疾病,必然使用多种药物,因此在用药时,就要求医生能因人而异,视患者的具体情况,斟酌开方[5]。有的患者身体属特异性体质,这样的患者往往有家族或个人过敏史。 ADR的特点表明,药物过敏多见于有过敏体质者,在全部ADR中约占1/4,患有其他过敏疾病者,药物过敏的发生率比无其他过敏者高4~10倍;药物过敏者均有比正常人高的家族过敏史及本人其他过敏史,药物过敏者有半数兼有多种药物过敏史,在用药时应注意其过敏史[6]。

2.2 患者擅自用药

有的患者自认为“久病成医”或对医药略知一二,就照方抓药,不懂辨证自行治疗,有的患者过分相信偏方、验方,也有的患者恨病服药,加大剂量服用。

2.3 中药广告对患者的误导

某些制药单位、销售单位为了经济效益,或者无意疏漏,在宣传方面只强调药物的疗效,忽略对药物毒副作用的描述,广告误导,认为中药无毒,可以防病强身等,而造成医者或家属用药不当,导致不良反应发生。患者不遵医嘱滥用中药,擅自服用药物。

3 药物应用中的影响因素

3.1 用药途径

以口服、肌注和静滴为主的现代中药制剂,其中肌注和静注直接进入血液循环,较易发生不良反应,而口服刺激药物则易引起胃肠不适[7]。天津市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对2007年第二季度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发现,中药制剂的药品不良反应占到报告总数的22.6%,通过肌肉注射或静脉滴注中药制剂引发的不良反应的占40.4%,口服用药占59.8%。主要品种为双黄连注射液、鱼腥草注射液、穿琥宁注射液。不良反应的主要表现为过敏性休克、寒颤、高热、呼吸困难、心悸、血压下降、皮疹、瘙痒等。

3.2 不合理配伍用药

临床中西药配伍的目的是为了增强疗效、减少毒副作用、扩大适应范围、减少用药量、缩短疗程;但是,如果配伍不当,会使药物的治疗效果降低或毒性增加。其中主要表现在4个方面:①某些中西药配合应用时,可发生药理性相互作用使毒性增强,导致疗效降低。如四消丸等含大黄的用于泻下的中成药,不宜与新霉素、土霉素等搭配,因肠道细菌被抗菌素抑制而影响大黄的泻下作用。②改变药物的物理、化学性质。某些中成药与西药配合使用后,会发生物理、化学性质变化,使药物疗效降低或毒性增加,含石膏、白矾、赤石脂等的中成药,如牛黄上清丸、牛黄解毒丸、白凤丸等均不宜与四环素类抗生素、异烟肼等同服,因为这些药物中的钙、镁、铝等金属阳离子可与四环素类抗生素形成稳定的难溶性络合物,使其吸收量减少,生物利用率下降,减弱其抗菌效果[8]。③在中西药配伍应用中,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尤其突出,如双黄连注射液配伍使用环丙沙星、诺氟沙星、氧氟沙星、妥布霉素可出现沉淀;与丁胺卡那配伍出现浑浊;与青霉素合用不溶性微粒则多。复方丹参注射液与环丙沙星、右旋糖酐葡萄糖配伍不溶性微粒增多或出现沉淀。刺五加注射液与潘生丁合用则出现沉淀。清开灵注射液与青霉素、克林霉素、丁胺卡那霉素、维生素B6配伍应用则因pH下降而发生沉淀,穿琥宁注射液与庆大霉素、丁胺卡那、环丙沙星、氧氟沙星配伍则出现沉淀。灯盏花素注射液与庆大霉素、甲硝唑则出现浑浊。茵栀黄注射液加入林格液、10%葡萄糖注射液可见大量白点、pH下降。④临床配制过程中药物溶解度改变可产生不溶性结晶物,致药物疗效降低。如盐酸川芎嗪注射液与门冬酸钾镁注射液、维生素C注射液、三磷酸腺苷二钠注射液混合会出现白色浑浊,加入液体稀释后澄清,若单独分别加入则不变化。穿琥宁注射液与妥布霉素、硫酸阿米卡星混合出现白色块状沉淀[9]。

3.3 中药服用剂量和服用时间

中医辨证用药,中药剂量的大小要根据人体的阴阳偏盛偏衰的程度,因证而定、因方而别、因人而异,而且因地因地制宜,并根据病情的变化而随之调整剂量。若用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就会出现不良反应。如白果、杏仁剂量过大会引起中毒,特别是药性峻烈、治疗量与中毒量甚为接近的中药,如蟾酥、斑蝥等剂量过大就会引起中毒。还有还铅、汞的矿物质如朱砂、赭石、六神丸等长期服用可因在体内蓄积而引起不良反应,给患者造成伤害[10]。

4 提高中药安全性的措施

①从源头上解决中药原料的质量问题,加快推进GAP,建立中药材种植基地。在中药生产过程中,严格按照GMP标准生产。根据不同中药的成分特点,制定出符合不同品种的可操作的质量标准。②认真贯彻执行《药品管理法》,加强对有毒中药的管理并要求调剂人员准确称量。③在应用中药时,要辨证施治,根据病情、体质和有无过敏史等情况选择适合的药物与剂量,对特殊要求的中药,医生需在处方中写明炮制要求和煎煮方法。④患者也应遵医嘱,不可擅自用药,盲目长期服药或随意加大药物剂量。⑤药学人员应自觉加强学习,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把好调剂关,正确指导患者合理用药。⑥积极开展临床药学工作,注意药物间的相互作用和配伍禁忌,尤其是中、西药物间的配伍禁忌,避免不合理配伍导致的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在西药不良反应日趋明朗的同时,中药的不良反应也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临床在使用中药时,只有重视中药的安全性,做到正确认识和合理用药,才能努力降低或避免中药的不良反应,才能使具有千年历史的中医药更好地发挥作用,中药一定能为人类的健康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梅全喜,曾聪彦.对中药安全性问题的探讨[J].中国药房,2007,18(12):881-884.

[2]张育.中药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及预防[J].中国医药论坛,2007,5:13.

[3]张严岭.中药不良反应的因素及对策分析[J].中外医疗,2008,18:85-86

[4]陈易新.中药安全性问题析辩[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08,19(5):408-411.

[5]周超凡.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警示[J].药物警戒,2005,2(2):65-68.

[6]周贱,郭代红,和培红.142例中药不良反应分析[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02,6:368.

[7]王彦.中药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J].吉林中医学,2008,28(5):356-357.

[8]雷招宝.药品不良反应知识问答[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1,10.

[9]刘汉卿.中药注射剂常见不良反应及原因浅析[J].陕西中医,2008,29(11):1450-1451.

[10]张杰,李丽.浅谈中药不良反应的原因及特点[J].淮海医药,2007,25(3):264-266.

(收稿日期:2009-01-12)

猜你喜欢
不良反应安全性中药
新染料可提高电动汽车安全性
中药久煎不能代替二次煎煮
您知道吗,沉香也是一味中药
中医,不仅仅有中药
中药贴敷治疗足跟痛
综合护理干预对首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持续献血应用效果分析
骨瓜提取物的不良反应分析
紫杉醇脂质体治疗妇科恶性肿瘤分析
ApplePay横空出世 安全性遭受质疑 拿什么保护你,我的苹果支付?
Imagination发布可实现下一代SoC安全性的OmniShield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