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专业学生后续发展能力培养研究

2009-06-19 08:24彭焕文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09年10期
关键词:从业人员教育培养职业能力

彭焕文

[摘 要] 是否具备持续发展能力,对会计人员的从业和发展影响很大,在校内学习期间如何培养会计专业学生后续发展能力,校外从业阶段又如何提高个人从业能力,本文通过现状分析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 会计专业;从业人员;职业能力;教育培养;后续发展能力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09.10.043

[中图分类号]F2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09)10-0127-03

与其他行业相比,我国的会计行业越来越向国际惯例接轨,近年来无论是理论上的完善,还是业务处理方法技术的发展都是快速的。会计工作是一门技术性极强、很规范细致的工作,要求从业人员具备较高的动手操作技能。日常处理的业务不断更新,出现新的经济业务,要求会计从业人员具备高且灵活的职业判断能力,也就是说会计工作是一种高要求、高挑战性、具发展性的工作。而会计从业人员一般是经过严格的学历教育产生,要求会计人员具备较强后继学习和自我发展能力。本文从以下3个方面就会计专业学生后续发展能力培养问题进行探析。

一、 会计人员的后续发展能力的构成

从行业和工作特点、工作性质分析,会计人员的后续发展能力分为4方面;

(一)职业道德

会计职业道德是行为准则和规范,包括他律和自律两方面。自我发展主要依靠自律,即以职业良心、职业精神为核心。包括8方面: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廉洁自律、客观公正、坚持准则、提高技能、参与管理、强化服务[1]。具体表现在工作中一种检验从业人员的思想,言行是否符合道德标准时新产生的情感,体现出会计人员对工作的责任,是会计人员形成并保持良好职业道德的基本出发点。

(二)就业能力

会计人员的就业能力由职业心智和职业情商两因素决定。具体表现为:与人相处的能力、职业判断能力、业务处理能力、对环境的反映能力、表达能力、公关和协作能力、掌握和学习运用新技术的能力、接受新事物的能力。

(三)实践操作能力

会计专业学生必须在具体会计岗位进行业务处理,才能把课堂上学习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工作能力。每岗位有具体的业务处理、有相关内控管理、有相应的关联关系,业务处理操作能力不强,协作能力欠缺将无法开展工作。

(四)创新能力

会计理论、会计业务处理方法、规范等都是有固定的模式、固定的格式。但日常发生的业务则是千变万化的,新业务尽出不穷。从业人员要不断学习思考,除学习现有的新旧规范外,还要灵活运用,并创新工作方法,应用新技术,创新工作流程,改善管理方法。

二、会计专业学生初次就业现状

学生初就业期是指毕业后两年内的期间,由于脱离已度过十几年的校园环境,进入社会工作岗位,从学生身份到从业人员身份的转变,很多人适应不了,普遍存在“不断奶”过渡期,包括思想、工作能力、生存能力等都面临重大挑战。

具体反映在以下5个方面:

(一)从业态度

敬业精神是从业人员维持乐观从业态度、良好职业道德的保障。会计是一种技术性很强的管理职业,要求从业人员要有积极的心态、过硬的本领,要有主人翁精神参与管理的意识,才能称职,并持续发展。无论学历高低,会计从业必须从最低层、最具体的工作岗位做起,主要处助理职位,先做助理工作,了解业务、了解熟悉会计工作的各种内控业务流程、运作等。如果不理解助理助手的工作性质和重要性,很容易产生逆反心理,有抵触情绪,缺乏耐性和学习精神,存在“这等小事要我这个大学毕业生做吗?”的思想。定位不正确,不能安心做基础工作。这是大学毕业生初次就业普遍的思维,缺乏敬业精神,好高鹜远。

(二)从业能力

由于会计工作技术性强,又很有针对性,要在掌握理论、原理的基础上充分了解会计工作管理特点,了解业务才能做好,从业专业能力要求很高,具体的技能可在实践中通过“带帮教”提高,但有些负面的潜能和素质一旦养成就很难改变。在学生开始接触专业时,就应加强从业能力意识的培养。有些大学生在就业初期,自视了不起,目空一切,缺乏动手能力,缺乏处理业务的细致、完整性、谨慎性,没有合理考虑意识、责任心不强、马虎应付式工作,不能完善地完成工作,公关能力薄弱,不懂处理内外人际关系,不懂如何与人相处。以上种种原因导致这些大学生无法开展工作,即缺乏从学生转变为从业人员的能力和角色转变能力。

(三)实践能力

有些在校表现很优秀的学生,学业成绩很好,但往往是高分低能,缺乏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到了工作岗位不能把理论知识转化到实践中去,校内实训中能解决的问题在工作中出现,往往只是因表现形式不同而束手无策,经别人提点才能反映过来,这是没能脱离学校融进社会的具体表现。在残酷的就业竞争面前,实践能力欠缺的、长时间不能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的初就业学生往往在试用期(或实习期)就被淘汰。

(四)创新能力

会计工作的一大特点是规范处理技术和方法都是一整套理论的。这样很容易在已有的规范中不断重复周期性同样工作中丧失思考和应变能力,满足现状,缺乏思考,只能按部就班,被动应付和依赖,按已存在的模式进行工作,不懂从多角度考虑其他的工作方法,这种能力只能把基本的工作任务完成,而起不到会计应有的更好的管理作用。一旦出现新的业务、新的环境,则无所适从,不懂处理。会计从业人员应具有不断思考的能力,才有发展的动力。

(五)自我提升能力

会计行业的等级层次很清晰,职称级别分明,很容易误导从业人员简单地追求职称级别而忽略了真正业务能力水平的提升。有些高级别的从业人员无法适应我国会计制度的改革,无法应用新技术,对新生事物有抵触,消极对待每年由财政部门部署和规定的从业人员后继教育,这是缺乏自我约束、缺乏自我提升能力的表现。社会上存在一种误解,认为考取高级别的职称就必须与职位、待遇挂钩。取得高级别职称后则不安于在较低的职位就职,造成会计从业队伍的不稳定性。初就业的毕业生很容易受到误导,没能注重基础工作能力的提升。

三、如何培养会计人员后续发展能力

会计行业的持续发展性要求会计从业人员要有后续发展能力,要求具备终生学习能力,要培养这种能力需从会计从业人员的成长过程分校内、校外两阶段进行培养。

(一)校内阶段培养

进入大学阶段是接触会计专业的初始阶段,由于会计工作的特殊性,在课程设置中,要强化职业道德方面的内容,从零开始进行职业道德的教育,授课过程中又要以职业教育贯穿全程,以敬业精神培养、行业从业态度教育为指导。

1.对职业意识的培养

对于教师除重视知识、技能的传授训练外,应重视学生职业道德方面的教育和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引导学生在学期间形成谨慎、细致、恭敬、严肃的生活、学习、工作态度,且落实到每一件小事上。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和工作态度,这是敬业精神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对专业、职业的兴趣,培养学生对会计职业的良性感觉,形成对整个行业的看法。

2.对发展能力的培养

业务能力培养,分理论课程和技能实操课程,两者的设置均需具备引导性和可瞻性,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对未来作出职业规划(现在高校教育有此环节,但属非专业教研部门执行,缺乏专业指导,学生未能真正对职业前景作出有意义的规划),有了职业前景规划,在学习、生活中有一定的指向性,使学生对自己的前景有预见,毕业后具有较强的分析、判断能力,能更明确方向,较容易接受行业、专业的新知识、新技术。

教学过程中,应分层次授课,对基础知识要狠抓,要求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有基础后,采用引导式教学,以学生为主,指导学生主动学习、探索,自发学习、研究课堂以外的专业知识,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解决问题,培养自学思考能力。

注重实践教学环节及校内实训内容,除基础的普遍性要求外,要因材施教,对有能力的学生加大难度,除仿真性外,还要加强其磨炼性,培养学生接受挫折、提高承担失败的心理承受能力,以提高毕业生的社会竞争力。

3.加强创新性引导

所谓创新,是要打破常规,积极向上,寻求获得新的方法,取得新的成果,就需要创造性思维,因此它具有非常规性和积极主动性的特征。逆向思维和侧向思维,能够体现上述的两个显著的特征。创意思维就是大脑构思创意的过程,开动脑筋去想点子,进行创意思维训练,其目的是开发人的创造潜力,利用创造性思维去解决学习、生活当中所遇到的问题,能够在短期内获得创新成果的人只是极少数,绝大部分人通过训练能够有效地提高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自觉地将知识传播与创新思维结合起来,发现学生的创新潜能,捕捉学生创新思维的闪光点,多层次、多角度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不论是会计理论、会计资料、业务处理流程,还是管理制度,都是比较固定的,导致会计专业学生很容易形成习惯性思维,受权威性思维左右,受从众型思维影响。培养会计专业学生的创新性是要学生学会“超越”,要超越理论、习惯、经验、自满、现实,要善于寻找并发现创新点,借助先进技术,积极参与竞争,激发创新意识。

会计专业学生应该注意加强专业基本功的训练,加强知识储备,提高适应性和创新性,做到德才兼备,不仅要“上手快”,而且要“后劲足”,为顺利地步入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校外延伸性培养

会计人员就业特点要求会计人员不断学习,更新自己的知识系统。在职在岗学习是脱离校园后的后续专业能力的提高方法,长久且重要,其学习内容包括:职业道德、新知识、新制度、新方法、新思维。

1.校外初就业实践(毕业顶岗实习)阶段

实习单位的带教导师应负有对实习生的教育义务,从各方面引导实习生接触会计人员的工作岗位,教导会计人员的各种从业素质要求。实习生在具体的岗位上不断学习新知识,养成随时随地学习的习惯,形成正确的职业习惯。

实习生应从不同的角度接受训练,学习各种业务处理技能,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拾遗补阙”,若发现不足,则尽快弥补。在实习中快速提高专业理论水平和操作技能,争取在实习期满时做到与社会“零距离”,直接以高从业素质进入工作岗位。学校教育要尽量与社会接轨并行。

专业教师应有“售后服务”、“质量跟综”等做法,发现从业学生出现工作困惑或困难时,要及时帮助解决,“扶上马再送一程”。同时,做好经验总结,把学生的遗缺总结出来,调整教学计划,使在校学生及时得到补充。使学生的后续提升力得到培养,通过毕业实习,学生的后继学习、后续发展能力将是一个质的飞跃。

2.在职继续教育阶段

会计人员后续发展能力培养取决于多方面,当发现现状时,要找出有针对性的方法,从解决问题方面入手培养,使会计人员的后续发展能力得以不断提高,会计主体、会计行业、会计工作的质量都会随之有较快的发展速度。

在职继续教育要结合会计主体所处的小环境和社会大环境,确定学习目标,制订每期学习计划,挖掘发现值得交流、研讨的源头,创造持续学习的气氛,消除不必要的限制,为学习创造时间和空间,开通对外交流信息的通道,与财政、税务、银行、工商等多联系,获取外部信息。

(1)采用引导方式,培养努力上进的思维模式。增强个人学习能力,培养会计人员对认知的敏感性,使其自觉发现并吸收知识。

(2)营造良好的学习交流环境,定期组织对内对外的交流,不定期组织专题业务交流,使学习随时随地进行,加速信息流通,让会计人员有机会从交流中观摩学习、提高业务技能。

(3)与会计主体的经营文化相结合,按有用原则,分岗位层次,按工作性质,分期分批,有侧重点地组织学习,与实务结合,有的放矢。使参加学习的人提高学习积极性,内容包括:专业知识、经验、新的实务处理方法、技巧、思想动态等既能提高从业水平,也能提高工作效率的各种知识。只有通过学习,才能有效地发展业务能力。

(4)注意培养会计人员创造性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与技巧,与同行的兄弟单位开展观摩比赛或演示会,以推广先进经验,从各种竞赛中,与外界或同行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5)以相对固定的方式参加各主管部门组织的咨询会、发布会、研讨会、学习班等。对内与其他职能部门多联系,了解其他部门的工作性质、特点、流程、发展规律等,结合业务对应的会计工作的特点配合应用。在实践中不断积累,既能提高会计人员的创新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能搞好协作关系,提高财务工作效率。

综上所述,会计从业人员的后续发展能力是持续的,从思维、心理到技能,其作用对象是整体素质,贯穿会计人员成长、从业的全程,不管是在校培训还是在职从业,都要注重其发展,会计人员要持之以恒,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使自己的专业能力得到持续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 广东省会计从业资格考试辅导教材编委会.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

[2] M J Marquardt. Building the Learning Organization:A Systems Approach to Quantum Improvement and Global Success[M]. New York: McGraw-Hill Press, 1996.

[3] 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8.

猜你喜欢
从业人员教育培养职业能力
滑雪社会体育指导员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研究
关于少数民族合唱指挥人才教育培养的调研——以湘赣黔部分地区为例
浅谈如何提高工程资料从业人员的业务能力
在新形势下创新汽车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的初探
职业能力导向下的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研究
民办高校行政管理人员职业能力提升的思考
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培养研究
智能化养老服务从业人员管理研究
会计造假的原因分析及应对
公务员教育培养链培训环节存在的问题与完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