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海会计信用评价体系的演进看信息技术的推广与应用

2009-06-19 08:24单雪文李占国胡仁昱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09年10期
关键词:演进信息技术

单雪文 李占国 胡仁昱

[摘 要] 信用是会计的立足之本,我国目前的会计信用普遍存在缺失的情况,建立一个科学有效的会计信用评价体系有助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维护市场经济的建设。本文介绍了上海市会计信用评价体系的发展过程,从评价体系的演进过程我们看到了目前评价指标体系所存在的问题,信息手段的落后成为制约会计信用评价体系发展和推广的瓶颈。本文以上海会计信用评价体系为例,分析了如何利用信息技术,特别是会计数据结构标准来对评价体系进行完善。

[关键词] 上海会计信用评价体系;演进;信息技术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09.10.001

[中图分类号]F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09)10-0005-05

会计信息失真是企业会计信用缺失的体现,会计信用作为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信用的基础。正是因为目前我国缺乏完备的社会诚信体系,尤其是会计信用体系,许多会计人员违背职业操守,造假账,出具虚假财务报告,导致了大量会计信息失真,会计信息质量急剧下降。因此,建立合理、完善的会计信用体系,以此来约束和规范会计行为,是经济发展的需要。会计信用评价体系的有效运行将有利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有效治理会计信息失真、规范会计秩序、提高行业公信力。

上海是我国会计信用评级管理工作做得最早的城市,有着相对完善的评价体系,作为会计核算软件技术标准的发源地,信息技术的发展给上海会计信用体系注入了新的血液,是目前唯一将会计信息化备案纳入到评价体系当中的,也是为数不多能够通过互联网进行查询企业会计信用等级的城市之一。上海会计信用体系建设的不断完善对其他省市的会计信用等级建设起着借鉴作用,这将对全国会计信用体系的不断升级、提高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上海会计信用评价体系的演进

1.上海会计信用评价体系的建立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发展对信用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信用问题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经济信用的建设已经引起国家的高度重视。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第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抓紧建立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征集体系、信用市场监督管理体系和失信惩戒制度”是目前推进社会发展的核心工作之一。加快和健全社会主义信用体系已成为社会改革和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会计信用是社会主义信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据有关资料显示,经济决策中80%的信息来自于会计信息。会计信息质量的高低,将直接影响政府宏观调控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进而影响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加强会计信用建设已然成为构建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环节和突破点。

上海市会计信用评价制度是在一个比较特殊的时期发展建立起来的,从外部环境来看,2001年开始,国际上一些信用程度相当发达的国家相继发生了一系列的会计丑闻事件。在国内,从2001年中国证券市场上也出现了多起会计舞弊,银广夏、蓝田股份等会计丑闻的曝光,投资者开始意识到资本市场赖以生存的信用基础渐渐地瓦解。看报表选股票成了一句空话,短线投机、消息炒作猖獗一时,会计造假空前高涨,让投资者失去了信心,资本市场的经济秩序受到了巨大的破坏,会计陷入了严重的诚信危机。因此,树立会计诚信、建立会计信用评价体系的呼声越来越高。

为此,1999年,上海市财税局经过认真研究和慎重考虑,率先启动了纳税信用等级管理,在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和效果后,上海市财政局于2001年探索地建立了财务会计信用等级评价制度,下发了《上海市财务会计信用等级管理试行办法》,并于2002年开始试行,成为我国首个建立会计信用评级管理的城市,试行办法包括评定机构、评价内容、评定标准、评价程序、公告查询制度、后续管理等方面(具体内容参见《上海市财务会计信用等级管理试行办法》沪财会[2005]129号)。

在《上海市财务会计信用等级管理试行办法》的指导下,各区也结合本区企业的特点, 对试行办法进行了补充和改进,例如长宁区财政局提出“9个结合”的工作方式,即把财会信用等级评定与预算信用等级评定相结合,与《会计法》执法检查工作相结合,与会计基础工作规范验收活动相结合,与财政监管工作和各项专项检查相结合,与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年检工作相结合,与私营企业建章建制工作相结合,与外商投资企业报表核查工作相结合,与小企业贷款担保跟踪管理工作相结合,与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审核工作相结合。

随着会计信用等级评定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会计信用形象。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在这个追求信用的市场经济里,能评为A类信用不再是企业的一项被动检查,更像是企业的一种荣誉、一个品牌。在2002年时评定的7 281户企事业单位中评为A类的单位只有489家,评为B类的单位6 054家,评为C类的单位696家,评为D类的单位42家,到了2007年,上海市会计信用等级评为A类的企业已经有1 537家。

2.评价体系的两次修订

从2001年开始实施财务会计信用等级管理以来,上海市财政局不断地根据具体实施情况和其他部门的建议对会计信用等级管理条例进行修正和完善,在这7年中,先后于2004年和2005年对该管理办法进行了两次修改,我们可以从会计信用等级管理条例的实施和制度演进中看到,为了使评价体系能够更规范、更客观、更科学,上海市财政局做了很多的努力,其主要表现如下:

第一,评估的范围在扩大。因为经济环境的特殊性,上海成为了我国首个开展会计信用等级管理的城市。作为中国经济发展最为快速的城市,为了迅速与国际接轨,更好地参与国际竞争,上海市确定了社会诚信体系建设框架,提出了“建立面向个人和企业, 覆盖社会经济生活各个方面的社会诚信体系,营造诚实守信的社会经济环境”的总目标。在这样的背景下,上海财政局拉开了会计信用等级管理的序幕。但由于上海的企事业单位众多,交易主体复杂多样,为了能顺利开展信用等级的管理工作,在2001年颁布的上海市财务会计信用等级管理试行办法(简称管理办法)中,适用范围为本市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组织。到了2004年,上海市在办法修订中扩大了管理办法的适用范围,第一次将国家机关纳入到评价体系当中来,评估范围在不断地扩大,自此会计信用等级评定工作覆盖上海市所有的单位。

第二,评定方式转变。在最初的等级评定办法中,主要由主管财政机关根据财政管理职责,设立相应的财务会计信用等级评定小组进行评定。但在实际的操作中,由于信用等级审核评定工作量大、要求高、时间紧,评定小组的人员数量又非常有限,这就大大降低了评定工作的速度和效率。以长宁区为例,截止到2004年,全区共有上万家企业,100多家行政事业单位,但3年以来只评定了1 303家单位,占总数的1/10。为了改善这一局面,2005年的管理办法里增加了探索会计师事务所参与单位财务会计信用等级评定,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及其注册会计师参与单位财务会计信用等级评定。据2007年调查,目前上海市各区财政已经基本采用政府购买信用等级评定服务、事务所上门评定、财政局跟踪检查的办法,这不仅提高了评定的速度,同时也增强了财务信用等级评定工作的客观性、专业性。

第三,信息技术的应用。21世纪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迅猛发展,电脑开始在公司和家庭中普及,人们获得信息的速度和数量都发生了质的飞跃,信息的快速传递缓解了经济生活中信息不对称的现象。为了能够更好地利用会计信用等级的评定结果,早在2001年上海市的会计信用等级管理办法中就要求“评定结果报市财政局有关部门备案。市财政局建立全市单位财务会计信用等级管理信息库,开展查询、评价等工作”,但由于种种原因,信用等级管理信息库一直没有建立起来,各区的评定结果只能在本区的财政网站上以通知的形式发布,企业和个人即使通过搜索引擎也很难查到所关注单位的信用等级,评定结果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这就违反了信用评定的初衷。会计信用等级评定的结果,需要综合各方面的因素来进行鉴定,这需要社会各界给予监督和关注,如果信息不能够被及时发现,那么相关的信息也无法进行反馈,另外从信用等级的使用角度来说,信用等级评价结果是一项公共产品,而不单单是政府的一项行政事务,会计信息是一项特殊产品,是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的反映,会计信息外部使用者在阅读会计信息时,很难知道信息是否真实、企业的会计信用如何,政府每年对企业会计信用等级的鉴定就为信息的使用者提供了一定的保障,通过互联网建立信用等级的查询可以让更多想与企业进行交易往来或是投资放贷的单位和个人了解企业,也是信用等级评定的最终成果的体现。为了更有效地对企业会计信用进行评价和管理,收集更多相关部门的有用信息,建立公共开放的信用查询平台,发挥会计信用的监督效应,2005年上海市财政局在管理办法的修订中,将该条款具体化,规定主管财政机关必须使用“上海市财政局会计管理信息系统”,将所有评定单位纳入系统管理,并在上海财税网的首页上建立了一个财务会计信用等级查询的链接,任何单位和个人可以直接点击进入,查询企业会计信用等级的信息。鉴于评价之初,以正面引导为主的原则,网站上只公布了信用等级为A类的企业名单。

第四,质量指标的量化。信用评价是一项工作量大、涉及面广的工作,在评价中,为了体现公正、客观、科学,会计信用等级评定中尽量使用客观评价法。客观评价法是指用一系列量化的指标客观反映评价对象的性质和状态,通过数学模型的运算,得到最终评价结果的评价方法。为此,2005年上海市财政局对考核项目的权重进行了修改,四大类考核项目中,“单位领导人重视支持会计工作情况”的分值由原来15~20分的标准均下调为10分,并删除了其所属的5个项目的内容,分别是在单位财务会计报告上签章,并保证财务会计报告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对财务会计机构、财务会计人员发现会计账簿记录与实物、款项及有关会计资料不相符而无权处理的报告,及时作出查处决定;如实向委托的会计师事务所提供会计资料,不以任何方式要求或示意注册会计师及其会计师事务所出具不实或不当的审计报告;组织本单位接受有关监督检查部门的依法监督,如实提供会计资料和有关情况,无拒绝、隐匿和谎报的情况。同时上调了评定表中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考核情况,由原来的55~60分调整为60~70分。从调整和删掉的项目来看,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较“单位领导人重视支持了会计工作”更能量化和细化,量化的评价指标能消除评价者主观的判断造成的误差,这有利于会计信用等级的完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指导会计工作开展,它制定和规范了会计信息生产流程,是会计信用的关键因素,随着近年来会计信用缺失的日益严重,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规范会计工作,成为了会计信用建设的核心,加强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考核的评分标准也正是体现会计信用建设的与时俱进和科学管理。

二、指标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1.会计信用评价指标概述

上海市会计信用等级管理办法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制定的。在会计信用等级评定中,无论评定内容还是评定标准都严格地遵循会计相关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考核项目分为四大类:分别为单位领导重视支持会计工作情况;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考核情况;单位财务会计报告注册会计师审计情况;财税法规、财经纪律专项检查情况。每一大类又进行细分,在可操作的基础上尽可能展开、细化,以保证评价体系的完整。例如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是会计评定的核心内容,因为项目较多,所以单独设置考核底稿,依据《上海市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管理实施办法》的规定,考核内容细分为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会计核算、会计监督3个部分,共109个指标。评定实行百分制,考核标准分值根据各考核项目在会计工作中权重,以及对信息质量的影响所赋予的,同时鉴于被评价主体会计工作的不同,设置了两个评分标准,公司、企业的财务会计信用等级评定使用“公司、企业标准分值”,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组织的财务会计信用等级评定适用“其他单位标准分值”。比如在单位财务会计报告注册会计师审计情况的考核项目中,根据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的有关规定,只有公司和企业的财务报表才要经过注册会计师进行审计,事业单位、社团及其他组织不需要进行审计,因此公司、企业的标准分值是10分,而未对其他单位设置标准分值。

2.指标评价中的问题

(1)评价主观性强。目前各主管财政机关都采取单位自评、主管机关初审和复审的方式进行评定,其中初审是评定的关键和核心,在初审过程中,绝大多数主管财政机关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聘请中介机构,进行实地评定。在我们的调查中了解到,评价工作中多数是依靠评价者的经验来进行评定的,人为因素较大,在一些指标的评判上,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结论,尤其是在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考核中,因为类目较多又采取的是倒扣分的方式,注册会计师的个人评判尺度直接影响考核结果的公正性和准确性。

(2)评价信息手段差。目前会计信用的评定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实地评定中全部工作都是手工检查,评定人员根据企业提供的纸质文件对企业的会计工作进行考评,检查依然是延续手工做账下的老模式,即使是各项目分数的汇总和统计加工及最后类型的确定也是手工进行的。目前我国很多企业已经使用了会计核算软件,尤其是上海,因为较早参与国际竞争,加上经济环境的特殊性,信息技术已被广泛地应用到企业的经济管理当中,特别是财务数据的处理,然而会计信用等级评价中仍然完全沿用手工操作的方式,这和我国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企业信息化普及的现状极不相称。抛开D类企业,2007年度上海市就有1 537家A类单位,全部实行了电算化做账,面对企业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和会计信息量的不断增加,如果继续依靠人工进行检查、评定的老方法来对会计信用等级进行鉴定,那么评定工作既无法有效率地开展下去,评定人员在不断重复劳动中,也会因为评定疲劳而草草了事,极大地影响评定的质量。

三、建立一个信息化的会计信用评价体系

1.利用信息技术设定质量指标

今天的信息技术已经铺天盖地地渗透到各个领域,随着企业经济交往的日益频繁,会计信息数字化的程度在不断提高,会计信息的数量呈迅速增加之势,这给会计信用等级的评定工作带来了困难。海量的会计信息,让原有人工为主的评定过程显得捉襟见肘,会计信用等级评价的方法已经跟不上信息快速增长的需要。目前亟需改善评定方法,利用信息技术来设定质量指标,让计算机代替部分指标的评定,用人工辅助完成会计信用等级的评定工作,这既能保证信息评定的客观、快捷,也有助于评价结果的完整、可靠,这将是会计信用等级评定工作发展的必由之路。

利用信息技术设定质量指标,是指在每项考核项目当中,计算机根据企业评分内容的实施情况,依据系统给定的评分标准,自动打分,判断企业会计信用等级。评价指标的设定,根据评价系统信息化程度的不同,分为自动和半自动两种。自动化评价指标体系,是指电脑可以根据部分评分内容,自动判断企业考核情况,并打分。半自动化,是指需要人工判断企业考核内容的实施情况,通过设置相关的判断选项,如是或否,系统根据每个选项的标准分来自动打分,最后进行汇总,评定会计信用等级。无论是哪种指标设定体系,系统都无法对全部指标进行自动化处理,有些指标仍然是需要人工进行检验的,之所以要运用信息技术设定质量指标,是希望能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来改善评价体系的效率,减少人为因素对评价结果的影响,尽可能多地利用计算机强大的存储功能、信息处理能力。目前在我国的会计信用等级评定中,各项指标的检查还处于人工水平,借助计算机来逐步推动指标检查的信息化,将指标体系的设定从半自动化开始向自动化推进,使得会计信用等级评定由人工为主,向人工为主、计算机辅助,到计算机为主、人工为辅的方向发展,这将会推动会计信息质量的逐步提高。

利用信息技术完成半自动化指标设定是目前会计信用等级评价体系走向信息化的第一步,这主要基于两种原因:第一,有些检查项目只能通过人工完成进行,无法利用电脑判断,比如在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考核中规定,会计机构负责人或会计主管人员不具备《会计法》第三十八条任职资格的,扣5分。根据《会计法》第三十八条规定,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在对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检查上,除了要保证证书的真实,还要确保证书上的人就是企业的会计人员,做到证实相符,这就需要到现场进行验证,计算机无法代替人工,所以在半自动化质量指标评估下,系统会自动提示出检查的内容,评分人只需判断是或否,系统就能自动进行打分。第二,目前评价体系信息化程度较低,部分项目自动检测无法完成。提高评价体系的信息化程度,是需要会计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推进的,完成评价体系中部分项目的自动检测,就需要企业的会计数据能够导入到评价系统当中来,这除了技术标准的建立外,还需要企业普遍采用会计核算软件,会计信用等级信息化的建设是以会计信息技术发展和企业信息化程度为依托的,在目前两者尚未完善的今天,实现自动化评价可能还只是个愿望,但随着会计信息技术的不断推进和应用,在不远的将来,自动化评价一定是会计信用等级评定的发展趋势。

2. 确保在同一平台上进行质量评价

采集评价体系所需的会计信息是会计信用等级评价的首要因素。目前,上海市在会计信用等级评价实施过程中,绝大多数主管财政机关是采用聘用注册会计师事务所到现场实地进行评定的,企业将各种评定需要的材料以纸质的形式提供给评定人员进行检查,即使单位已经使用了会计核算软件,由于缺乏信息采集的工具,评定人员也只能从书面材料上来开展评定工作。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是以企业的财务会计核算信息为基础的,是会计信用等级评定中分值最大、工作量最多的部分,对于实行会计电算化的单位,评定需要的内容绝大多数是来自企业的会计核算软件,电子化的会计数据为信息的检索、计算、比较带来了方便,如果能够直接利用企业的电子会计数据,根据设定质量指标体系来评估信用等级,确保在同一平台上进行质量评价,这将能高效地完成会计信用等级的评定工作。

在完善的会计信用等级评价体系当中,质量的评价是在同一平台上进行的。不同单位的信息可以在这个平台上完成采集、评价、打分、评级的全过程,实现质量指标自动评价的功能,达到评价体系公正、公平的目的,这需要依靠信息技术的完善和发展为基础,首先要保证信息能够顺利完成第一阶段的采集任务,把不同的会计核算软件的数据采集到这个平台上来,让数据能够达到共享。因此软件的数据结构、数据格式成为了导致信息共享、平台建设的主要问题。目前上海是会计核算软件数据接口地方标准的发源地,也是政府部门最早应用会计核算软件数据接口的城市。因为电算化备案制度的改革,会计软件数据接口正在向各个单位推广,各软件公司在为客户定制软件时,也将数据接口进行了统一的设置和规范。会计核算软件可以按照文本格式和xml格式将会计数据导出,变为标准格式的会计数据,这为政府建立电子政务平台,财政部门进行会计信用等级评定奠定了基础。

3.建立一个信息化的会计信用评价体系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信息已经跃居人类社会的三大资源之首,社会的经济形态逐步形成以信息经济为主体的经济时代。会计信息已经成为经济决策中最重要的要素,它对管理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信用是会计行业的安身之本,加快信用体系建设,是会计行业振兴的根本,也是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建立会计信用评价体系已经成为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途径,在信息技术日益进步的今天,将信息技术应用到会计评价体系当中,已经成为政府电子政务发展的需要,建立一个信息化的会计信用评级体系既是时代的要求,也是经济发展的需要。

会计信用等级评定包括信息的采集、评价、打分、定级、发布5个阶段,要想完善评定体系,提高评定的整体效率,就要加强评价过程中每一步骤的信息化建设,我们可以将其概括为3部分:采集评价阶段、打分定级阶段、信息发布阶段。

(1)信息采集评价阶段。资料采集评价是会计信用等级评定的第一步,信息采集的形式、内容直接关系到后续评定工作的效率和效果。根据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考核的内容总分为四大类,包括单位领导人重视支持会计工作情况、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单位财务会计报告注册会计师审计情况、财税法规财经纪律专项检查情况。可以看出除了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外,其他3方面的信息是独立于会计核算软件的,信息的收集主要是借助观察其他文件资料如审计报告、判决书等来完成的,相对来说比较简单,有些项目几乎直接可以量化为评价的标准,如审计报告的类型。因此在信息采集评价阶段,信息量最大、评估指标最多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是我们研究的重点。

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考核项目分为3大类,即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会计核算、会计监督。每一类项目下设很多细目,在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中,多数项目是能够从企业会计核算的数据和信息中进行反映,可以通过设置逻辑判断来进行评定。因此信息的采集,数据的导出成为这一步骤的关键。会计核算软件接口定义了输出数据文件和格式文件。格式定义文件包括会计核算软件输出数据的说明信息;数据文件是会计核算软件输出的真实数据。所有的格式文件和数据文件均为计算机能识别的文本文件格式,计算机可以根据格式文件的内容按照定义来提取数据文件,分辨出会计科目、凭证、年初余额、报表等。在对会计凭证识别中,能够判断科目的代码、借贷方、凭证类型、摘要、借贷金额等,这就能够对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一些考核内容进行评价,比如会计记录文字未使用中文,不按照国际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设置会计科目、会计报表不完整,会计年度未使用公历年度1月1日至12月31日等。

(2)打分定级阶段。无论评价信息的采集是人工输入还是系统判定,在打分定级阶段都可以利用软件来对各项目进行打分、汇总,最后定级。

(3)信息发布阶段。信用等级的建立是为了消除会计信息的不对称性而造成的会计信息质量下降,企业会计信用等级的评定结果自然要对外进行公布,上海市2005年正式启动并创建了基于互联网的会计信用等级评定查询系统,系统可以对上海市各会计信用等级为A类的企业进行查询,这种形式非常值得提倡,但是我们也看到评价体系中其他信用等级的鉴定结果却无法获知,即使在各主管财政机关内部,会计信用等级信息也是不公开的,任何区的财政机关无法获得别的区会计信用等级为B、C、D类企业的名单,这种半公开的形式间接起到保护信用等级差的企业。信用公布不光是对信用等级高的企业的一种嘉奖和宣传,更重要的是要规范企业的会计信息工作,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让会计信用不高的企业能够在大众的监督下,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信用水平,如果会计信用等级结果继续偃旗息鼓下去,那么辛苦7年的会计信用等级评价成果将会付之一炬。

主要参考文献

[1]单雪文,胡仁昱,李占国.浅谈会计信用评价体系的完善——以上海会计信用体系为例[C]//中国会计学会第七届全国会计信息化年会论文集,2008.

[2]舒惠好,王宏.会计信用体系建设的有益尝试——上海、山东开展财务会计信用等级评价情况的调查报告[J].会计研究,2004(2).

[3]湖北省财政厅赴上海考察组.上海推行财务会计信用等级管理的主要做法及启示[J].湖北财税,2002(10).

[4]上海市财政局.关于修订《上海市财务会计信用等级管理试行办法》的通知[Z].沪财会[2001]139号,2001.

[5]上海市财政局.关于修订《上海市财务会计信用等级管理试行办法》的通知[Z].沪财会[2004]27号,2004.

[6]上海市财政局.关于修订《上海市财务会计信用等级管理试行办法》的通知[Z].沪财会[2005]129号,2005.

猜你喜欢
演进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浅谈中小型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演进与创新
论我国死刑制度的演进及其发展趋势
基于企业营销理念演进的道德营销探讨
当前高速铁路移动通信系统关键技术的演进及发展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