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教学改革探讨

2009-06-17 03:00周亚荣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09年6期
关键词:课程教学

周亚荣

[摘要] 随着近年来全球性政府管理改革带来的改革动力与压力,我国预算管理制度也在不断出台新的改革措施,作为与企业会计并行的政府会计的重要性日益显现。也正是处于改革过程中,“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课程在教学中存在不少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就该课程设置的背景、该课程在会计学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位置、该课程的教学特点及存在问题以及教学改革对策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 课程教学 改革探讨

一、《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课程设置的背景

会计按照会计主体是否从事经营活动、是否以营利为目的,分为企业会计和非企业会计两大系统。在西方非企业会计一般称为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Accounting for Government and Nonprofit Entities),而在我国自建国以来一直称为预算会计。通常,西方各国都把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分为政府会计和非营利组织会计两个部分。政府会计主要用于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政府和政府单位财务收支活动及其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因各国的政治经济制度和管理体制不同,政府会计的内涵也有一定差别。但因西方国家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私人经济,公营企业数量少,公营企业业务经营及财务收支活动通常都包含在政府会计体系中。非营利组织会计主要用于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各类非营利机构财务收支活动及其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通常,公立的非营利组织主要靠政府拨款运营,视同政府单位,纳入政府会计体系;私立的非营利组织的财务收支活动因具有特殊性而自成体系,它们采用的会计称为非营利组织会计。

如上所述,我国一直以“预算会计”称呼非企业会计体系,并没有“政府会计”及“非营利组织会计”的概念。近几年来,随着财政体制改革速度的加快,关于非企业会计组成体系构建的讨论日趋增多。大多数学者都认为,考虑到与国际会计标准的趋同及我国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需要,我国的预算会计体系应向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发展。正是基于这种认识,近年来在会计学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上,各高等院校纷纷把“预算会计”更名为“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在会计硕士专业学位(MPAcc)教育中,也把“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作为一门选修课。虽然课程名称上实现了与西方国家的一致,但目前我国的预算会计制度仍然采用1998年开始实施的《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以及2005年开始实施的《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由此造成一方面这门课程涵盖了多个行业和部门;另一方面,在内容上与西方国家的“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有众多区别。如何结合中国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研究我国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模式面临现实选择,而通过了解、研究、学习和借鉴西方国家研究和实践的成果,是开设本课程的目的之一。

二、《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在会计学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位置

较早的观点认为应把“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作为高校本科会计专业的专业选修课(阎达五,2000)。但是,随着近年来全球性政府管理改革带来的改革动力与压力,我国预算管理制度也在不断出台新的改革措施,政府会计的重要性日益显现;另一方面,我国非营利组织的数量及从业人数逐年增长,非营利组织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也在增强。基于此,我们认为应将“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作为会计学本科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专业必修课。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作为与企业会计相对应的一个会计学分支,作为会计专业的学生,既有可能从事企业会计工作也有可能从事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工作。不仅应学习和掌握企业会计还必须学习和掌握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只有这样,才能使会计知识结构更加完整。

在会计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中,现阶段把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作为选修课比较恰当。既然是选修课就会有高校因师资等原因不开设此课程,我们建议,只要设有MPAcc学位点的高校都应开设此课程。作为与企业会计相对应的一个会计学分支,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有着与企业会计不同的特点和问题。对于已在政府与非营利组织工作且有实践经验的MPAcc学生,可通过本课程学习提升理论知识水平,解决实务中的困惑。即使对于大多数在工作中使用企业会计体系的MPAcc学生来说,也有必要通过学习“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课程来完善自己的会计知识体系,更加深入地了解会计与整个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另外,由于高级会计师资格考试中《高级会计实务》有30分的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内容,学生可通过本课程学习得到复习和指导。尤为重要的是当前我国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正处于改革过程之中,通过该课程可以使学生了解我国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体系的改革方向和问题,参与改革探索。

三、《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的教学特点及存在问题

该课程辐射宽、范围广的特点使其在教学中存在不少值得探讨的问题。

1.课程体系设计方面认识不统一

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课程从名称到大纲都体现出一种“大而全”的特征。在一门课程中,不仅包括西方政府会计、也包括我国政府会计,不仅介绍西方非营利组织会计、也讲解我国非营利组织会计的现状和发展,不仅罗列知识,还要进行中西比较分析。内容过多,不仅使学生负担过重,还极易造成知识混淆,无法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这主要是在学术界就本课程内容体系的设置方面认识不统一造成的,由此给教学带来的困难急需解决。

2.学生重视不足与自身知识结构欠缺并存

一方面,学生对该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另一方面,学生的知识结构给教与学带来困难。这主要表现在高校本科阶段,因本课程的开课时段往往是在高年级,“企业会计”已在学生脑海中形成根深蒂固的概念,他们认为,相对于企业会计准则和上市公司的会计实务,政府与非营利组织的会计实务要简单的多。另外,高校毕业生除少部分可能进入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从事具体会计核算工作外,其他学生毕业后,将很少与政府或非营利组织会计直接接触。“用得少”造成学生对该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投入精力不足。还有,该课程除涉及会计学的相关理论知识外,对复合知识的要求较高,牵涉到财政、金融、税务、行政单位、事业单位、民间组织等。而课程中出现的专业术语较多,不同部门(组织)的科目名称又不一致,给学生的记忆也带来困难。如果学生相关领域的知识欠缺,给教学带来的困难是显而易见的。

3.教材急需改革

教材的质量决定着学生的培养质量。但由于目前这门课程是由多个板块构成,而政府会计框架还未成形,各“具体准则”尚未出台,造成一些基本概念有争议,所以高校本科阶段比较公认权威的“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教材还不多见。大多数院校虽将课程名称改为“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讲课仍按财政总预算会计、行政单位会计、事业单位会计来讲授,如果学时允许再将“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附带说明。而专门针对MPAcc教育的教材更是少见,能够看到的教材主要以对国外(以美国为主)政府与非营利组织预算、财务和会计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实务操作的介绍为主,但西方经验与我国现行政治制度差别大,单纯介绍国外经验也行不通。

四、《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教学改革的对策

1.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教学实施的关键是师资。该课程的教学难点对专业任课教师来说,是一次挑战。这门课在高校本科阶段作为选修课,使教师和学生都有些懈怠,教师对学生的兴趣激发不够,学生又抱着完成学分的目的来学习,如何激发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热情和兴趣,责无旁贷得摆在任课教师的面前。而教材急需改革的现状,也对教师的备课时间和备课内容提出挑战。就目前来看,担任这门课的教师人数较少,自身素质有待提高。教师自己应尽量抽出时间参加社会调查,参加相关部门举行的各种专业会议,广泛收集新的改革信息,不断充实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2.加快教材建设步伐

我们认为应由教育部牵头集中全国在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方面的专家来编写“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教材,可视本科和专业硕士阶段的需求而有所不同,以保证教材的权威和在全国的影响力。教材的特点可考虑以下几方面:首先,是要兼顾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的中国特色和会计国际化趋势,使学生在掌握我国的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理论与实务的同时,也了解国外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理论与实务;其次,教材中应避免以往绝大多数预算会计教材只有会计实务的讲解,而没有相关理论阐述的缺陷。理论方面的知识至少要包括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与环境特征、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与财务报告目标、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与财务报告规范及特征等方面;再次,教材的编写要注重对学生决策能力的培养。这一点对会计专业硕士的培养尤为重要。可以通过安排一定的案例教学来培养学生的思考与决策能力。鉴于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的特殊性,在政府会计部门比较难以引用真实数据资料,可用模拟数据代替,在非营利组织会计部分,则可尽量引用真实数据资料,营造一个模拟的现实环境,以激发学生参与决策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最后,应注重对各种形式的练习与习题的设计、安排。可以在每一章后都安排一定的思考题、练习题和案例分析题。练习材料要新颖、生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部分内容也可以单独编写在与之配套的“学习指南”上。另外,为了有利于教学活动的组织,应与教材配套出版供任课教师使用的“教学参考”和供学生使用的“学习指南”。无论是“教学参考”还是“学习指南”,都应编写一定份量的补充阅读材料,以帮助教师和学生拓展相关知识面。“教学参考”可包括各章要点、教学提示、阅读材料、习题及案例的参考答案、试题集等。学生用的“学习指南”则应包括各章要点、阅读材料、各类习题与练习。

3.改革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

首先,21世纪的会计教学,要广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教学活动,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这门课也同样如此。根据我们的教学经验,要广泛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兴趣是学习的最佳动力。在课堂教学中应尽量避免枯燥、乏味的教学方式,比如,教师讲授,学生记笔记。要多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在教学课件中运用插图、动画、背景效果等多种方式,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同时,课件中可插入视频、音频材料的链接,通过相关资料的播放增加学生的背景知识。在本科阶段,还可推广角色互换式教学法。该课程的教学涉及财政预算管理的大量知识,会计专业学生前期已掌握了一定的财政学的基础知识。因此,教师对部分章节的内容,比如,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政府采购制度改革等,可安排学生自己讲授。在上课之前,教师应先将教学目的和要求告知学生,对学生进行课下指导并提出要解决的问题由学生去准备。这样将主动权交与学生,在上课时教师进行点评,补充讲授相关会计核算方法。通过让学生讲解可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锻炼他们的口头表达和逻辑思维能力,同时也能复习和巩固前面学习的知识。

其次,在教学中正确运用比较教学法。这种方法在本科阶段和会计专业硕士阶段都应充分应用。如前所述,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与企业会计构成了现代会计的两大分支。两者在环境特征、财务报告目标、基本假设、会计核算等方面都有各自的特殊性。

由于学生先期已学习了企业会计,往往“先入为主”,因此,在讲述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时,应注意将其与企业会计相比较,分析两者的异同,使学生在比较中掌握各自的特征。另外,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也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因此,政府会计(以政府总预算会计、行政单位会计为主要组成部分)与非营利组织会计(主要包括事业单位会计和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也有区别。教学时,可将常见的非营利组织如高校和医院的会计进行对比,以加深学生的印象。除此之外,我国与西方国家在政治、经济、法律制度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具体到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上,由于中外公共财政制度方面的差别,导致中外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存在差异。例如,在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的主体假设上,我国现阶段只有组织主体,而在美国等国家会计主体则具有基金主体和组织主体的双重性。在该课程的教学中,通过分析国内外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的差异,有利于把握我国预算与会计改革的方向。

最后,对MPAcc学生应重视采用案例教学法,在上述教材编写时已经提到,为培养学生的思考与决策能力,教材中应有一定数量的案例,这些案例对本科阶段的学生也许足够了,但对会计专业硕士而言,仅教材中的案例是不够的。通过案例教学法能使学生变被动听讲为主动参与,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每一章的教学中至少应安排一到两个案例。值得注意的是案例的来源及出处非常关键,既要综合所讲授的知识点,达到内容广、层次高,又要紧贴教材和实际。讨论式教学是和案例教学结合使用的。通过对案例的分析以引起课堂讨论,可以提高学生们的交流技巧和理论分析能力,同时也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达到学与教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庆成.论我国非企业会计组成体系的构建.会计研究,2004,(4).

[2]刘玉廷.我国政府会计改革的若干问题.会计研究,2004,(9).

[3]路军伟,李建发.政府会计改革的公共受托责任视角解析.会计研究,2006,(12).

[4]张琦,程晓佳.政府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的适度分离与协调:一种适合我国的改革路径.会计研究,2008,(11).

[5]朱静玉.关于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教学改革的思考.财会通讯(综合版),2006,(5).

猜你喜欢
课程教学
美学概论课程教学中的“三创”教育
小学低段语文教学方式初探
浅析舞蹈表演专业课程教学的探索和创新
基于工作任务的高职院校英语课程评价体系构建研究
节奏训练在初中音乐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课堂中如何培养学困生沟通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浅谈微课在PHOTOSHOP课程教学中的实践
会计专业课程教学国际化的探索性研究
高职物流专业“物流费用结算实务”课程开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