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文飞
【摘要】职业教育是一种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培养应用人才为目标的教育。而在当前,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成为中职教学亟需解决的一大难题。在职校计算机教学改革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能力本位呢?本文笔者就自己的教学经验进行了一些探索。
【关键词】教学改革 计算机教学 创造能力
一、教学改革是时代的要求
当前,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成为中职教学亟需解决的一大难题。传统的教学方法使目前中职教学仍然陷在“教师传授知识,学生接受知识,先教后学、先讲后练”的模式之中,只注重书本知识的传授,讲得多,实践少,也忽视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使职校教学与市场脱节,专业教学脱离了生产实际;还有,由于教学未能同市场需求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因此,学生觉得所要获得的知识对他们来说并不重要,学生自主阅读、收集资料、拓展思路和创新欲望受到压抑,学习兴趣与学习积极性无从提高,与兴趣相关的个性也就得不到张扬和发展。因此,我们认为:职业学校的教育改革应当深入到教学领域,应当重视课程改革,特别要抓住“课堂教学”这一中心环节,实施教学方法的改革,要通过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去实现“提升职校内涵”的预期目标。
职业教育是一种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培养应用人才为目标的教育。职业教育必须从普通中学的办学模式中解脱出来,采用能够适应知识和技术不断变化发展的教学方法,通过多年的探索和比较分析,证明尝试教学法能够适应职校课堂教学改革的需要。“尝试教学法”以“先让学生(动手动脑)试一试”为其指导思想,以“学生能尝试、尝试能成功、成功能创新”为其教学理论核心,以“尝试问题”为其必要因素,以“先试后导、先练后讲”为其特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动手能力,促进智力发展;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真正实现以主体练习(操作实践)为主线,激发学生学习知识和技能的主动性。同时,对“中职尝试教学法”的研究也对职校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建设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相辅相成的,在尝试教学理论的应用研究中,教师在教学设计的任何环节上,都应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将自身的主导作用努力用于创设情境,为学生架设认知的桥梁。改进教学方法不只是研究教师怎样教,更要研究学生如何学。教师的主导作用应体现在开发学生的智能,让学生自己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去探索新知识,解决新问题,掌握新技术。而教师在这样的教学实践中也转变了自己的教学观念,提高了自己的教育能力,培养了自己的创新精神。有了一批勇于改革的高素质教师,又能促进职业学校的健康发展,促进职业学校能更好地培养为经济社会服务的、适应市场需求的技能型人才。
二、计算机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从事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多年,深感计算机教学有别于其他学科的教学。计算机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着重强调的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思维和想象力;中学生则喜欢独立的获取知识,所以教学内容的选择要注意给学生一定的创造空间,这样才能真正使计算机成为他们的一个应用工具,而不是学生考试的负担。那么,如何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掌握、融会贯通计算机的知识应用呢?笔者结合一些经验点滴,谈谈自己的看法。
1.理论教学的精讲多练
我们知道,以前那种赶鸭子上架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早已成为教学改革的对象。尤其对实践性特强的计算机课而言更是如此。理论课并不代表一定要讲满一节课的理论知识。因为现在的计算机教材大都简明、通俗且还图文并茂,大部学生都能看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的是贯通、点拨的作用,故我们提倡教师只讲解一些难懂的、易错的地方,以及一些更快更有效的学习方法,更全面地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自学能力。例如,我们在FrontPage2003的教学过程中,理论课只讲一些难懂的如超链接、报表、表单的制作。而那些文本的编辑、动画字幕及互动式的设计由于学生有Word2003的基础,且书上写得很详细、易懂,所以可以一概不讲,留给学生课后去自学并上机实际操作。在授课时不必要讲满一节课,总是留下一些时间回答学生在上机中遇到的问题。而上机课只是在一些难懂的地方演示一遍给学生看,其他时间留给学生去摸索创造,这样的学习效果往往比学生从头到尾在教师安排,监视下好得多。
2.让个性化的作业、考试代替学生的学习负担
计算机只是一个工具,故检验学生学习的好坏完全不能凭一次书面或上机考试来判定。若是这样对学生而言是不公平的,同时容易造成学生的死记硬背,从而埋没学生的创造性和求知欲。例如,我们在FrontPage2003的教学中,要求学生下课后自己去找感兴趣的相关资料,把这些资料整理成文件保存在磁盘中,在上机课中导入自己的网页。考试方法就是给学生4~5节课的上机时间,让他们充分发挥想像力和创造力,用心制作自己的网页,考评时对学生制作的网页进行现场评分,并把那些没在课堂上讲述的设计技巧作为附加分,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这样,把作业与考试结合在一起,我们可以发现学生设计了很多具个性化的网页,并且不乏很漂亮、很雅致的精美网页,教学效果显著。
3.充分发挥教师与学生“教”与“学”的主体作用
教师的教学设计不应只是单纯设计自己的教案,而是既设计自己的“教”,又要考虑到学生参与的“学”。而且“教”与“学”的根本目的不再是单纯灌输知识,而应该促进学生的知识、能力与人格的全面发展。边教学边总结,边总结边改进自己的教学思路和方法,计算机教学还需我们进一步摸索。“实践出真知”,站在一定的理论高度和在理论科学的指导下,我们认真去实践,成功将在不远处。
例如,给他们介绍了Word2003的文字处理,图形处理和艺术字处理工具后,留下上机作业:自己上机设计制作一份A4纸张大小的彩报,要求内容健康积极向上,版面设计不拘一格,文字优美流畅,色彩搭配美观大方。让学生自己去采集资料,资料采集完后他们又提出了一些要求,如在文字底下配上图画,在一张纸上分小块进行编排,艺术字或图画需要倾斜一定的角度放置,等等。这就要让他们根据自己的需要,综合使用Word2003的文字处理,图形处理和艺术字处理工具,努力去实现他们的这些要求,不一定都能实现,但必须试试。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与学生的主体作用,要变学生的“要我学”为“我要学”,必须使其具有强烈的兴趣;要引发他们的强烈兴趣,必须懂得激发其积极思考,发掘其不可忽略的创造力。
三、小结
实践证明:计算机教学灵活多变,目的明确,而且教学内容活泼多样,美观实用。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注重学生的创造力,给他们设计一些较感兴趣的作业,他们必定会专心致志,乐此不疲。即使在一些较长的课间或活动课的时间里,他们也乐于上机完成作业。
在长期的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当然,创造力的培养,并不是一两节课就能解决的问题,而是教师们长远的任务,是贯穿于每节课、每个教学设计之中的。就一个知识点而言,主要有以下过程:
教师的“教”:基本讲解→引导学习→启发思考→归纳问题→讲解要点→设计练习。
学生的“学”:笔记心记→自己摸索→大胆质疑→展开讨论→总结评议→自主创造。
特别注意,这一过程是反复循环进行的。
参考文献:
[1]祝朝映.任务驱动在计算机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J].职教论坛,2003,(10).
[2]王新雨,杜艳影.计算机课的教与学[J].石油教育,2003,(1).
[3]丁铁红.计算机“任务驱动模式”教学法和计算机教学中如何实施“任务驱动”[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3,(2).
[4]钱晓菁,马玉娟.试论“任务驱动”[J].中国电化教育,2002,(9).
[5]肖荣.“任务驱动”下的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实践与探索[J].华北航天工业学院学报,2004,(2).
[6]侯庆宝.计算机教学中的“任务驱动”设计模式初探[J].煤炭技术,2005,(6).
[7]祁海兰.信息技术教学采用“任务驱动”式教法之我见[J].青海教育,2003,(5).
[8]曲建森.一节任务驱动型的信息技术课[J].教育研究与实验.新课程研究,20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