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国外典型职业教育与我国职业教育的比较

2009-06-17 08:59丁娜仁花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09年4期
关键词:双元制高等职业教育教育

丁娜仁花

【摘要】谈及国外较为先进的职业教育,最为人们所熟知的就是德国的“双元制”教育,“双元制”是德国职业教育发展的主体模式。长期以来,我国的职业教育也在这方面作了大量的研究与实践,如何借鉴德国先进的职业教育模式,改革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成为我们职业教育工作者越来越重视的课题。本文就国外典型的职业教育与我国职业教育做了比较和研究,为更好地发展我国职业教育模式奠定一定的基础。

【关键词】“双元制”教育 高等职业教育 特点比较

一、“双元制”教育是德国职业教育中的主体模式

近几年来,笔者通过在德国的培训和学习,对德国典型的职业教育有了深刻的理解和独到的见解。

1.“双元制”之内涵

学习与工作、学校培训和企业实践之间的紧密结合是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优势,它使得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历来备受各国瞩目,而且职业教育在德国教育体制中也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过去我们认识到“双元”意味着教学法意义上的两个学习地点——企业和学校之间的密切关系与合作,换句话说,“双元”概括的是这种教育模式的两个决定性因素:企业和学校。朱勃教授等主编的《比较教育》,是国内较早评价“双元制”职业教育的著作。起初,“双元制”被译为“双重职业训练制度”,“双重职业训练制度,即在企业里学习实际操作和在部分时间制职业学校里学习理论知识平行进行,使学校教育与企业训练密切结合起来。”之后,国内对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介绍愈益增多。近年来,随着中德之间职业教育合作项目的不断开展和文化交流的扩大,对“双元制”的认识也不断深入和了解。

实际上,所谓“双元”是指:“理论—实践”、“学校—企业”、“学生—学徒”、“思考-动手”等双重关系。而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的决定因素不只是学习地点,“双元”不只是对两种教学组织形式的概括;“双元制意味着系统内部两种不同法律模式下的一体化控制体系:属于私法领域的企业和属于公法领域的国家和政府。”

在与德方专家交流的过程中得知:企业的职业培训作为经济方面的事务,由联邦政府颁布的法律《职业教育法》统一管理,而职业学校则受到联邦州颁布的州学校法的约束。“双元制”涉及到两个法律管理主体:联邦和州。由此可知,所谓的“双元制”,实际上意味着两种不同的法律规范体系在职业教育中的一体化管理。这在我国的职业教育领域中是有着根本区别的。

2.“双元制”职业教育的特点

过去,我们认为,德国双元制的优点是将理论和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能够为企业培养大量的技术工人;缺点是学徒很容易被企业当作廉价的劳动力使用。实际上,这种概括是不准确的。在德国人看来,双元制职业教育的优点和缺点同样明显。

从双元制的优点来看,较为突出的一点是:费用合理、效益极高的培训体系。从经费支出的情况看,企业和学校的财政来源不同,企业的培训费用主要由自己提供,而职业学校的教育经费主要来源于州政府的公共财政预算,概括起来,双元制培训体系的优点有:

(1)运用完全统一的职业社会化培训机制,把学习与劳动有力地结合起来;

(2)在培训过程中,培训机构根据新的技能需求迅速发展或调整培训内容;

(3)具备相对有利的过渡机制,学校培训和就业培训能够顺利过渡;

(4)培训者高于就业平均程度的技能水平。

同优点对应的是双元制职业教育的缺点。由于双元制职业培训是由市场自由控制的,所以培训岗位的提供主要依赖于企业的经济发展情况、各地方的经济发展水平。这就导致了供求关系很容易出现不平衡。企业在是否提供培训岗位这一点上的自主权,使得国家在发展职业培训方面只能依靠政治上的呼吁和经济上的刺激。除此之外,培训的市场特性以及由单个企业来承担培训费用的做法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培训的失控,一些小企业为从培训中获得利益而只参与一些没有前途的职业培训;一些表征明显的职业发展趋势,如信息业的发展、服务业的发展等,却在职业培训中不能充分反映。概括起来,双元制职业教育的缺点有:

(1)固定的职业培训方式在日益增强的社会经济国际化过程中显得十分狭隘,缺乏开放性;

(2)决策管理层反应迟缓,缺少灵活性;

(3)职业变动缺乏灵活性,培训瓶颈特征明显;

(4)受培训者缺乏独立性和个人创造性,在培训过程中缺乏对个性发展的考虑;

(5)依赖于单个企业的费用提供培训岗位,经济景气状况不稳定,培训企业情况也因地区不同经常变动;

(6)缺乏高级能力的培训,在中级技能层面和高级技能层面间缺乏渗透。

二、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

目前,我国正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全面提升人力资源的整体素质。在我国,技术工人在技能层次上分为五个等级,从低到高依次是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和高级技师,主要通过企业和职业院校进行培养。人员最终要通过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和考核,才能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一般从初级工晋升到高级工要3~10年时间,而由高级工晋升到高级技师则需要15~20年。与德国、日本等拥有大量一流技术工人的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基础和机制仍然薄弱。德国长期以来把职业教育作为提高国际竞争力的秘密武器,目前有各种职业学校9200多所。在德国,仅有30%~35%的青年上大学,约70%~65%的年轻人都选择了不同形式的职业教育。

德国实行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把学校和企业两者结合,大部分企业都设有教学车间和培训办公室,学生每周有3~4天要到企业进行实际操作。在德国,技工的月平均收入略超过德国人的平均收入水平,大约为2600欧元,而且有很多晋升机会。因此,在德国职业教育是备受人们认可和信任的。

结合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现状,笔者觉得还有许多有待完善的地方。学校应为学生创造实习、接触和了解生产实际的良好环境。我们可以参照德国的一些做法,联系专业对口的企业和技术部门,让学生去见习工作,使学生置身于企业的生产过程之中,体验生产工艺流程,在完成生产任务的同时获得相应的专业知识、职业技能和职业经验;在学生共同完成工作任务的工程中,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协调能力、责任感等;而且通过学生亲自实习,还会体验到成就感。这样我们还可以节省费用,降低培训的成本。通过这种培训方式培养的学生能更好地满足企业的需求。学生的毕业设计也可在企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进行,完成的论文才能更贴近实际,将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在学生毕业时,方可成为全面的、有水准的新世纪人才,我校才能在高职的轨道上继续前进。

参考文献:

[1]李皖生.德国“双元制”教育中职业技术教育的现状及其分析.比较教育研究.

[2]彭正梅.德国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趋势[J].全球教育展望,2006.

[3]肖海波.德国职业教育的特点.教育与职业.

猜你喜欢
双元制高等职业教育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德国高等教育的“双元制”理念及对高校转型发展的启示
高职院校“三个空间”就业体系构建研究与实践
德国工匠精神的文化基因分析
“双元制”模式在导游专业学生顶岗实习中的应用研究
纺织行业职业结构变迁对高职现代纺织专业人才培养的启示
浅谈我对德国篮球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