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现代企业管理伦理化

2009-06-08 08:51何欢欢
管理观察 2009年12期
关键词:现代企业思考

何欢欢 冯 勇

(1辽宁工业大学社会科学部 锦州 辽宁 121001

2大连理工大学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大连 辽宁 116023)

摘要:管理与伦理的结合源自于上世纪人们对企业管理活动中道德问题以及对社会影响的关注,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管理与伦理相结合日益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一种新趋势。本文阐述了现代企业中管理伦理化的客观必然性及其重要作用,并对我国企业管理伦理进行了一些思考。

关键词:现代企业;管理伦理;思考

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到80年代的欧洲,发生了诸如飞机采购中的行贿受贿,化学工厂中有毒气体的大爆炸,对湖泊、河流和海洋的大量污染,食品、药品的中毒事件,走私和非法出口等一系列的“经济丑闻”和“寻租行为”,使得管理伦理成为管理学和伦理学交叉研究的一个热门话题,并迅速发展成为一门正式学科。人类进入二十世纪以后, 随着现代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信息革命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出现,人类的管理活动进入了一个更新更高的历史阶段,管理与伦理的结合日益成为现代企业兴衰的关键 ,追求管理的伦理化已经成为了现代企业管理发展不可阻挡的一种趋势。

一、现代企业实施管理伦理化的必然性

首先, 人性发展的要求促使管理走向伦理化。马克思指出,自由自觉的创造性活动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本质特征,即人的“类特性”。它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活动的内容和性质。这是指从事经济活动的独立自主性、自由自觉性和能动创造性等各种能力,这方面的发展实质上就是个人主体性及其内在本质力量充分对象化。二是活动的形式,个人活动——现实人的劳动,充分地达到丰富性、完整性和可变性是实现和确证人的内在本质力量的对象化。经济的发展,员工文化素质的提高,使员工主体性大大加强,这就要求现代企业管理者不仅要注重如何有效地组织生产,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且要考虑员工的主体性,促进员工人性的全面发展。

其次,竞争加剧使管理不能不走向伦理化。现代社会是市场经济社会,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就是等价交换、平等竞争,现代社会在市场经济的驱动下,竞争日益激烈。在产品从构思、设计到推向市场的速度越来越快,企业面对竞争者越来越大的低成本压力的情况下,企业信誉成为优秀企业与竞争者截然分别开来的重要一环。而树立信誉的法宝就是实实在在地考虑社会和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为了赢得竞争,员工是关键。因而现代社会对人才的争夺已成为竞争的主题,管理上要占居优势就必须有高素质的人才。而人是有利益需要的,因此,管理上必须以人为本,重视人的需要和利益,尊重人、关心人,创造人与人和谐相处的氛围。这些都与伦理息息相关。正是这些因素使得伦理在管理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使伦理成了管理追求的应有境界。正如弗里德里克•B•伯德和杰弗里•甘兹所说:“如果管理者能更多地意识到他们的价值观、社会准则和伦理规范,……能考虑到社会分析和伦理选择,那么对管理者本身、企业和社会都是有益的;各种伦理分析工具能帮助管理者做出更好的决策,更清晰地向利益相关者解释其行为的理由”。

再次,社会压力增加迫使管理走向伦理化。第一,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更优质的产品、更清洁的环境、更安全的工作场所,更有意义的工作、更高尚的精神生活越来越渴望,迫使企业避免不道德行为去迎合公众愿望。第二,信息革命的到来,使舆论监督的力度大为加强,经营丑闻的暴光,既唤起了公众对企业的关注,又加大了企业从事不道德行为的成本。第三,法律的逐步完善,执法力度的加大,迫使企业为不道德或违法行为付出高昂的代价。事实上,近年来,一系列企业不正当经营丑闻的暴光和法律追究,更直接激发了企业管理中管理与伦理的结合。

二、 现代企业管理伦理的重要作用

1、管理伦理有利于提高企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现代社会越来越重视人的价值,强调“以人为本”,伦理因素在管理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企业对伦理规范的重视和是否按伦理规范行事对员工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根据心理契约理论,员工在与企业确定正式的劳动合同之外,还会形成自己的心理契约。员工的心理契约受很多因素的影响。除了正式合同中的条款外,企业的各种行为都是影响员工心理契约的重要因素。如果员工感觉到企业讲究社会公德,公平地对待员工,尊重员工的人格和权利,对员工负责,员工就容易形成关系型的心理契约。员工对企业的信任感、归属感和忠诚感将大大增强。员工会感觉“有责任”回报企业,自发地努力工作。在关系型心理契约下,员工将更重视与企业的长期合作关系,更愿意与企业长期共同发展,不过分看重短期物质利益。

2、管理伦理是推动企业管理发展的精神力量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管理伦理属于社会意识,它对企业管理发展具有巨大的反作用。正确的管理伦理道德的作用,必然推动管理实践的发展,从而推动企业的发展。这是因为:首先,进步的伦理道德能够为管理的变革做舆论准备,论证管理改革的合理性、科学性,批判腐朽落后的伦理道德观念,从思想理论上阐明改革的重要意义,澄清人们的模糊认识,在同错误伦理道德观念的斗争中,不断完善自己的理论体系,提高管理实践水平。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社会经济活动的空前活跃,市场需求的千变万化,社会关系的日益复杂,管理者面对新情况、新问题,从管理理念到管理方法都必须不断创新,更需要进步的伦理道德作为指导,予以保证。其次,伦理道德作为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的组成部分,作为制定政策法规的指导思想,影响着管理法规的制定,由于不同的道德观念,对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看法截然不同,会制定出完全不同的管理法规。

3、管理伦理能够为企业的发展营造良好人文环境

任何企业都是在一定环境中从事活动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管理伦理对企业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在正确的管理伦理的指导下,能够建立一个竞争有度、互助合作、积极进取的工作环境,使个人的生活、工作、事业、理想等和整个组织统一起来。任何企业都是社会的组成部分,为了使企业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相一致,管理者往往使企业内部的管理伦理和社会的伦理相适应,使企业内部和外部建立一致的伦理关系而保持和社会的协调,这样,就有利于社会的全面发展。同时,当企业的管理伦理与社会伦理相一致时,也有利于企业塑造自己良好的社会形象。因为企业的行为符合社会伦理的要求,也一定符合管理伦理的要求。比如,符合企业管理伦理的“善”的行为,也是社会伦理所认同和倡导的“善”的行为,这种“善”的行为越多,对社会的感召力越大,美好的形象自然在人们的心目中树立起来,将大大有利于企业的兴盛发展。因此,良好的管理伦理是促成个人、企业、社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强有力的纽带和桥梁。

三、关于我国企业管理伦理的一些思考

管理与伦理结合已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趋势,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我国企业也越来越重视管理与伦理的结合,企业管理的伦理意识已由自发上升到自觉。海尔、联想、深圳华为等一大批企业通过企业管理伦理化,不但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企业文化,使企业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声誉,为企业的长久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而且也为企业带来了可观的经济利益。然而,同样不可否认的是,尽管我国企业在管理伦理上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离社会发展的要求还有较大距离, 企业管理的伦理失范行为也时有发生,例如:2005年的“苏丹红”事件;2008年闹得沸沸扬扬的“三鹿奶粉”事件以及“东航返航”事件等,都是企业经营者为追求微观主体或个人利益最大化,不惜弄虚作假、欺骗顾客、损害社会公共利益造成的,这些事件警示我们必须尽快加强我国企业管理伦理建设,进一步规范企业行为。总结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我认为实施企业管理伦理,应该努力把握以下几点:

1、必须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树立科学发展观就是要求企业树立正确的人权观念、义利统一观念、诚信为本观念、社会责任观念、可持续发展观念等以“伦理道德”为核心的企业价值观体系。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求企业管理要以人为核心而不是以物为核心, 企业管理伦理不仅把人看作手段,更把人看作目的,企业以保障人的幸福、尊严为最高目标,赢利仅为实现最高目标的手段之一。在企业实践中尊重人、依靠人、发展人、满足人,只有秉承人本管理的价值理念,才能实现市场经济塑造与人全面自由发展统一。

2、开展企业管理伦理研究要立足于国情。对西方管理伦理不能简单地套用到我国企业的管理活动中,要注意鉴别其社会性、民族性,要考虑到我国国情的适用性和具体实践的需要,要注意“消化”和“吸收”,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管理伦理思想和伦理规范。

3、应该重视对我国传统文化中关于管理伦理思想的研究。任何一种方法与对策都要植根于自己的文化传统,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管理伦理的思想博大精深,许多传统管理伦理思想具有现代价值。事实上,当我们在拼命引进美国的管理理论,而美国人又开始向日本学习的同时,日本人却说:他们在管理思想方面主要是学中国的,而且早就开始学习了。

4、企业管理伦理研究应注重与实践相结合。实践是认识的目的,理论研究也只有回到实践中才能得到检验和发展。管理伦理是要为企业的发展目标服务的,企业的发展目标能否实现,管理伦理的应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只有在企业的实践中,管理伦理的研究才能得到检验,才能逐步构建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的企业伦理准则和道德规范。

参考文献:

﹝1﹞辛杰,徐波《中、西方管理伦理比较及其对中国企业的启示》[J].经济与管理,2007年2月.

﹝2﹞冯琳《西方企业管理伦理思想的发展及启示》[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4期.

﹝3﹞赵华《建构有中国特色的企业伦理》[J].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南京市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

﹝4﹞龚天平《论当代企业管理伦理的人本理念》[J].中 南 林 业 科 技 大 学 学 报(社 会 科 学 版) 2007年07月.

﹝5﹞周祖城《管理与伦理》[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年.

﹝6﹞张文贤《管理伦理学》[M].复旦大学出版社,1995年.

﹝7﹞刘熙瑞,张康之《现代管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

﹝8﹞苏勇《管理伦理学》[M].东方出版中心,1998年.

作者简介:

何欢欢,(1981-),女,辽宁沈阳人,辽宁工业大学社会科学部07级硕士研究生,法学硕士,研究方向为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冯勇,(1980-),男,辽宁沈阳人,大连理工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07级硕士研究生,法学硕士,研究方

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现代企业思考
企业文化在现代企业发展中的作用探究
浅谈现代企业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探讨
对于少儿英语教育的几点思考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