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典型岗位资质科学分析的实训基地建设

2009-06-04 08:13刘任庆
职教论坛 2009年9期
关键词:实训基地

摘要:从高职教育的特点出发,将国际通用的人才资质评价标准KSAO理论引入实训基地的开发与建设,基于“职业岗位群工作流程和典型岗位资质(KSAO)的科学分析”,按照实习实训方案设计、实习实训机制设计、实习实训条件设计、实训师资资质分析、实训评估体系设计、实训管理方案设计的环节进行实训基地建设。

关键词:典型岗位;资质分析;KSAO;实训基地

作者简介:刘任庆(1965-),男,湖南邵阳人,株洲职业技术学院电子工程系主任,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7518(2009)09-0041-03

一、引言

高职教育是一种适合于历史发展的越来越受到重视的高等教育新类型,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为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型专门人才。实训基地建设在高职教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可以说实训基地的建设直接影响到高职教育人才的培养质量,因此各级政府和各高职院校越来越重视实训基地建设。本文拟结合我院多年来对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索和实践,谈谈基于“典型岗位资质KSAO(知识Knowledge、技能Skill、能力Ability和其他素养Other Characteristics)科学分析”的实训基地建设模式。

二、实训基地建设模式

实训基地按照下图示流程建设:

组建由“教育专家+人力资源专家+企业技术专家+专业骨干老师”组成的核心团队,以培养学生适应专业就业岗位群作业流程和典型岗位资质所需“KSAO”为目标进行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从岗位群需求调研开始,经过岗位资质分析,确定专业目标,构建专业实习实训课程体系,进而构建专业实习实训方案,设计实习实训机制、分析实训师资资质,并对实习实训条件、评估考核体系、基地管理方案进行标准化设计,整个开发流程紧紧围绕“典型岗位资质所需KSAO”这一核心来进行。整个开发流程形成过程开放、流程封闭的环路,周而复始,持续改进。

(一)基于“职业岗位群作业流程和典型岗位资质(KSAO)科学分析”的实习实训方案建设模式

加强对企业的岗位调研,以相关职业岗位群和岗位作业流程的大量分析与调研为基础,根据职业岗位和职业能力要求,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岗位作业流程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的“KSAO”为目标,紧紧围绕岗位所需要的KSAO,制订学生实习实训教学大纲,明确教学目标、教学计划、教学环节和教学方法;把已确定的KSAO按照典型岗位作业流程来进行排序并整合成相应的模块,制订不同模块实习实训教学计划,构建教学大纲与模块计划有机结合,模块计划又相对独立的实习实训体系,适应不同层次、不同阶段、不同就业需求的需要;紧密跟踪市场对本专业人才结构、规模和质量的需求变化,及时融入专业领域的新知识、新方法、新技术和新工艺,对实训课程体系进行持续改进和优化升级,提高实习实训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1.实训课程体系建设

(1)实训课程体系优化。

①组织企业现场专家、教育专家、人力资源专家、专业骨干老师成立课程体系专家团队。

②通过对行业企业调研,进行岗位群分析和典型岗位资质KSAO分析。

③确定专业培养目标KSAO。

④确定实训课程体系结构(课程设置、课程教学流程等)。

⑤制定实训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教学指导书、课程指导书、课程考核标准、内容及方式等)、制定课程教学条件标准(教材编写及选用建议、教学资源需求说明书、实训基本条件标准、实训指导教师能力标准等)。

(2)实训课程体系实施。

将基于“职业岗位群作业流程和典型岗位资质KSAO科学分析”的实训课程体系应用到学生的培养中,组织教师实施,不断总结经验。

(3)实训课程体系管理。

制定实训课程体系管理办法、实训教学管理制度和毕业设计管理办法,规范课程体系管理。

(4)实训课程体系评价。

通过自我评价、院专业建设委员会审查、兄弟院校同类专业实训课程体系研讨会和评审会等方式对所开发、实施的实训课程体系进行有效评价。在此基础上形成更为科学的实习实训课程体系。

2.重点实训课程建设

(1)组建以企业现场专家、人力资源专家、教育教学专家、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为主要成员的课程开发团队,制定课程标准并定期进行评审。

(2)打破传统的课程内容组织形式,按基于“职业岗位群与典型岗位资质KSAO科学分析”实训课程体系的要求,重组课程内容,编写一套有特色的实训课程教学大纲。

(3)进行“行动导向、项目(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改革,总结一套先进科学的教学方法。

(4)开发适用于一体化课程体系的特色教材。

(5)建立职业技能训练的项目库。

(6)建立考教分离的技能考核试题库。

(7)建立行之有效的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和学生能力考核标准。

(8)开发适用于一体化实训课程体系教学的全真案例系统。

(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产学研一体化”的实习实训机制建设模式

1.深化校企合作

在广泛开展“点对点”校企合作“小订单”培养模式的基础上,深入探索“点对面”校企合作“大订单”培养模式。由基地牵头,合作企业和实训基地周边院校参加,建立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的实习实训机制。与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学生于第四、六学期到企业顶岗实习;及时了解企业技术标准和工艺变化,以岗位所需要KSAO为依据,确定并适时调整实习实训项目和内容;聘请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到基地担任实习实训指导教师,定期选派教师到企业进行顶岗实践和接受技术培训。与企业合作开展应用技术研究;依托实习实训基地兴办相关产业,形成以职业岗位作业流程为导向的实训模式。

2.推进产学研结合

构建“基地+企业+师生员工”的基地建设模式,依托实训基地兴办企业,与合作企业共同建设生产车间(企业出资,学校建设软件),企业免费为学生提供生产实训、顶岗实习场所。政府、企业、学院都参与基地建设,企业为基地建设提供建设方案,并派老师到基地指导实习实训,同时为学生提供对口顶岗实习的场所。由政府、学院和合作企业共同制定实训基地运行机制,明确各自的责、权、利。建立由政府、学院、企业三方共同组成的实训基地建设委员会,共同参与实训基地的规划和建设,并制订工作章程。

3.市场化运作,准企业化管理

实训基地实行准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全面地向社会开放。营造企业的职业氛围,引入现代企业的理念与价值观,用企业成本核算的方式来管理实训基地的人、财、物。实训内容与项目来源于企业,实训方式、过程企业化,教学过程和评价标准企业化。明确教学计划、教学安排,规范投资方案、运作模式,确保实训基地正常运转。明晰管理与操作程序,明晰投入与消耗比例,确保周边学校学生到基地实训与本校学生到基地实训管理程序一致、教学目标一致、训练考核一致、操作方便、核算公平。完善基地管理模式,形成适应市场需求和职业教育规律的教学管理制度、学生管理制度和后勤管理制度。确保教学管理、设备管理、工具管理、材料管理以及学生管理的优质高效。

(三)实习实训条件建设

1.“企业环境模拟和作业流程导向相结合”的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模式

根据企业生产对物质环境特别是空间的要求来规划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努力构建仿真或真实的职业学习情境。校内实训基地各实训室在空间布局、内部布置装饰和设备陈列摆放等方面参照企业工作情境设计,尽量模仿企业,给人以真实的感觉。学生在实训基地进行实践性学习时,能体验到真实的工作情境的感觉。实训基地的设计在尽量模拟企业的同时,还将兼顾教育教学需要。除了生产设备以外,实训基地还将设有专门的教学区,配备足够的桌椅和其他必需的教学设备,充分发挥其教学、生产功能。

根据企业的工作过程来组织校内实训基地的教学过程,推行理论实践教学一体化,将“KSAO”融入到教学全过程,在教学中融入大量真实的项目、案例、职业规范和程序,让学生研究现场的实际问题,体验真实的工作情境,执行完整的作业流程,学生通过在实训基地进行模拟性生产,完成仿真的或是真实的工作任务,能获得大量的技术实践知识和技术理论知识,提高技术实践能力,将在很大程度上强化学生在实训基地获得的“工作经验”。

2.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1)与合作企业探索订单式人才培养方案,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提升学生的真实环境下实践工作能力,为企业培养急需人才。

(2)与合作企业共同建设生产车间,免费为学生提供生产实训、顶岗实习场所。

(3)校、企优势互补,完成学院教学实训设备的开发更新,以及企业专业技术培养。

(4)利用学校的师资力量为企业做新产品研发与改造。

3.顶岗实习体系建设

依托校内实训基地,制定学生顶岗实习的教学大纲,学生通过校内实训,校外安排顶岗实习,其中第二学期至第五学期由学生利用寒暑假自主进行顶岗实习,第四学期、第六学期安排学生进行生产性和综合性顶岗实习,来验证运行工学结合的层次化、模块化、渐进式实训课程体系。

(1)校企双方共同参与顶岗实习的管理,完善顶岗实习的管理制度,建立严格的顶岗实习质量标准,规范顶岗实习的作业文件,确保学生轮流到岗,并获得“工作经历证书”。

(2)通过3种方式实现顶岗实习(校外实训基地、校内实训基地、订单培养单位),方便学生实现顶岗实习。

(3)密切与企业和校外实训基地的协作,拓展项目来源和加强实习指导教师的培训,使顶岗实习落到实处。

(四)“企业历练、双师主体、名师引领”的师资队伍建设模式

以就业岗位群作业流程和典型岗位资质所需“KSAO”为依据,确定教师需要的“KSAO”,并据此确定师资队伍建设的内容和方式。实训教师既要有本专业需要的“KSAO”,又要熟悉教育教学规律。针对不同的教师,采用相应的培训、进修方法,使教师具备本专业实训教师必备的“KSAO”。一是从企业引进具有高技能素质的人才,注重实践动手能力的考核。二是从专业教师中选拔优秀人才作为专职实习指导教师,增强专职实习教师队伍,建立专业教师定期培训制度,每年选送专业教师到合作企业“带薪”实习,在暑期成批选派教师到合作企业的生产一线学习锻炼,提高实践能力。三是从企业聘请技师以上、既具有较丰富实践经验、又具有较好的理论知识的专门人才,建立“兼师库”。会同合作企业(群),共同打造一支专兼结合、双师主体、素质优良的实践教学团队。开展技能教学方法体系的培训与认证,促使教师实现从传统的“知识传播者”向“技能培训者、人才开发者、职业教练和心灵导师”的角色转变,提高教师的职业教育教学水平,使教学与生产相结合。通过与企业零距离接触,教师更能树立市场观念,理解企业文化,提高专业技能。

实施以专业带头人为核心、以骨干教师为重点、以双师为主体的教师团队建设工程,提升师资整体素质。使他们具有较高的高职教育认识能力、专业发展方向把握能力、课程开发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教研教改能力、学术研究尤其是应用技术开发能力,能引领本专业的建设和发展。

(五)“标准化、系统化、流程化、准企业化”的实训基地管理和评估体系建设模式

实行“ISO式标准化”管理。按照全面质量管理要求,借鉴ISO管理思想和科学管理理念,完善现有的标准管理和评估体系文件,以此规范教学过程、教学管理和评估,使教学过程、教学管理和教学评估标准化、系统化、流程化,确保教学过程控制与教学品质管理。同时,采用标准化的专业开发流程、课程教学大纲、教学指导书、课程指导书、实训指导书等,以确保学院教学质量的一致性、连续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从而全面提升教学质量,确保教学目标、教学任务、人才培养目标(KSAO)全面达成。

实训基地实行企业化管理,准市场化运作,全面地向社会开放,企业化管理主要表现在引入现代企业的理念与价值观,用企业成本核算的方式来管理实训基地的人、财、物。营造企业的职业氛围,实训内容与项目来源于企业,实训方式、过程企业化,教学过程和评价标准的企业化。

三、结束语

实训基地建设是实现高职教育目标的重要保障,本文介绍的基于“典型岗位资质(KSAO)科学分析”的实训基地建设模式是我院多年实训基地建设的成功经验,虽然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但已经有效地提高了我院人才培养质量。在实训基地建设的各环节中,充分融入典型岗位资质所需“KSAO”,对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滕大春.美国教育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2]聂毅.高职专业实践教学及其管理概念[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3]刘春生 徐长发.职业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责任编辑时红兵

猜你喜欢
实训基地
基于特色专业建设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研究
本科院校报关实务课程教学改革
数控实训与数控人才培养方法探讨
实训基地数字化平台的建设研究
浅谈偏远地区职业院校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经验
制药技术类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思考
基于现代学徒制的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建设
我国高职院校实训基地主要类型及其存在价值初论
会计实践教学调研报告
中俄联合计算机应用实训基地实施策略与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