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设计理念探析

2009-06-04 08:12王艳敏
职教论坛 2009年6期
关键词:新世纪内涵理论

摘 要:主要介绍了在二十一世纪新知识革命的时代,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理论基础—“生涯计划模式”和“生涯规划三要素”,同时初步探索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内涵,为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设计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新世纪;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理论;内涵

作者简介:王艳敏(1981-),女,河南濮阳人,华东师范大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职业咨询。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7518(2009)06-0032-03

新知识革命的时代已经来临,美国畅销书《宽频新时代》描述,现在每2年新的科技和知识就成长一倍,到2010年时,每72小时就会增加一倍。而美国前教育部长Richard Riley也表示:“2010年时最迫切需要的10种工作,在2004年时根本不存在。”因此,我们必须教导现在的学生,毕业后投入目前还不存在的工作;使用尚未发明的科技;解决我们从未想象过的问题,并进而协助学生因应多元的社会脉动,加强学生生涯教育与实现环境的连接。生涯规划为生涯辅导的一环,应在学校课程中施教,可以有系统的健全个体生涯规划概念。也就是说,生涯规划课程有助于学校对学生的生涯辅导,透过教学与活动设计,进行自我探索、认识外在环境、学习生涯决策,掌握自己未来的生涯发展方向。如何设计好生涯规划课程?笔者认为关键是对课程理论基础和课程内涵的把握。

一、生涯规划课程的理论基础

生涯规划课程理论主要是依循生涯规划的概念衍生而来。生涯规划是指个体生涯过程的妥善安排,也是一种经由教师协助,由学生自行规划,以达成某一特定职业或生涯目标的步骤(杨朝祥,1984)。而透过专业人员的协助,更能有系统与完整的协助自己追求更有意义的人生。

Hall(1986)认为生涯规划是个人对自己兴趣的了解,评判自我能力、各项机会、助力或阻力及各项选择等,并确认与个人生涯有关的目标、从事自我发展活动的规划过程。而经由生涯规划的过程,让个体在短期内充分对自我的智能、兴趣、性向、潜能、能力与人格特质做整体的检视,并且考量各项生涯机会,对外在的环境与社会资源做全盘性的评估,进而达到发展的、经济的、适应的及教育的生涯规划四大功能(杨朝祥,1989),同时也学习在变迁的社会与环境中,做各种必要的调适及因应之道,以做出生涯决策。以下便由生涯计划模式、生涯规划要素,探讨生涯规划课程的理论依据。

(一)生涯计划模式

Swain(1984)提出生涯计划模式,该模式结合了以下的思想和理论(引自陈金定,1987):

1.工作和生活计划贯穿人的一生。教师教导学生有关的技巧,使学生能够计划自己的生活,解决自己的问题,以达成为自己发展负责的目标(Richard Bolles,1981)。

2.每个人的生涯计划并非一样,因每个人的价值观不同。

3.生涯发展的社会学理论:强调个人与环境的关系,环境包括家庭、同伴关系、社会价值、科技、政策、经验等。

此模式包括:个体本身的因素、个体与环境的关系、教育与职业资料的收集等。如图1所示。

在图中有关“你”的部分社会个体通过自我探索,包括兴趣、需求、能力、价值观、性向及学习经验等讯息。“与环境的关系的关系”是指个体是否了解自己与环境的关系。例如,家庭和教师对其产生的影响、社会发展趋势、环境中的助力与阻力等。“教育与职业咨询”指的是个体是否取得相关的咨询,包括印刷资料、上网查询、座谈讨论、参观、咨询等。在综合分析上述各种与个体相关的讯息后,便进行生涯决策。

由此可知道生涯决策模式特别强调决策技巧的学习、未来目标的设立、相关咨询的收集、了解个体的周遭环境对其产生的影响,以及自我探索等。因此便可以通过自我认识、社会环境因素、教育与职业资料三个向度来进行生涯规划,并透过决策技巧,达成生涯目标。

生涯规划具有独特性、发展性与全面性等特性,因此每个人都应了解自我的特殊性,考虑终生的需要,规划各个阶段的发展重点,同时进行全方位的思考。

(二)生涯规划三要素

林幸台(1990)提出知己、知彼与抉择等生涯规划三要素,如图2所示。

生涯规划即等于三要素相加,解释如下:

1.知己:对自我有充分的了解和认识,知道自己的兴趣、能力、性格与价值观。这也是生涯规划起点与基石。

2.知彼:对外在的环境的了解和认识,包括经济发展、人力供需情形、就业机会、工作性质与条件等。特别是与个人生涯发展有关的外在工作环境。

3.抉择:亦即正确有效的决定,能透过资料的收集、分析、比较而找出最合适的发展途径。

因此从生涯规划的要素可以理解,生涯规划的重点应从认识与了解自我开始着手,除了对自我特质进行不断的试探外,清楚就业市场的情况和社会环境的变化的生涯准备也相当重要。在适当的教育引导下,经由正确咨询的收集、规划方式的学习后,制定出可行的目标、做出生涯决策,并据以付诸行动,以促进理想的生涯发展。

(三)综合分析

由Swain(1984)的生涯计划模式、林幸台(1990)所提出的生涯规划三要素可以看出两者皆强调“自我探索”也就是知己的部分。以及“教育与职业等相关咨询”的收集。并使个体了解到社会与相关环境因素对其造成的可能影响,最后整合各个部分的咨询,做出生涯决策。因此,两者理论有异曲同工之妙。而生涯规划课程理论便是依据此两者生涯规划概念而来。

因此生涯规划课程可将自我探索与觉察列为第一步的学习目标,再引导学生收集相关生涯咨询、学习资源运用,如此也可引发和增强学生对生涯探索的动机,增进生涯知识和能力、学习生涯决策。尤其现在网络资源丰富,获取便利,更可以立即更新资讯,了解社会脉动。

二、生涯规划课程内涵

(一)国外生涯规划课程内涵简介

1.美国:上世纪80年代末期,全国职业资讯统合委员会(National Occupational Information Coordin ating Committee,NOICC)在美国联邦教育部支持下,为学前儿童至成人制定了全国生涯发展指南,提供处于不同年龄阶段的人们所必须具备的生涯能力。主要区分为三大领域:自我知识(self-knowledge)、教育和职业探索(educational and occupation alexploration)以及生涯规划(career planning),以帮助学生了解自己各项资料,了解教育学习和工作的关系,发展运用生涯咨询的技能和找寻工作的技能,习得生涯规划技能,并作出有效的生涯决定。

现今美国许多州已将促进学生的「生涯发展」与「学术发展」(academic development)以及「个人与社会发展」(personal and social development)并列为学校课程体系中「辅导课程」(guidance curriculum)的一环。由学校谘商师和学校教师协同设计和执行此一课程的实施,协助学生透过班级辅导活动,进行自我探索和工作世界探索,并学习生涯规划的技巧,以促进个人的生涯发展。

美国学校谘商师协会(American School Counselor Association)为幼稚园至高中的「综合性学校谘商方案」(comprehensive school counseling program)提出了一个全国标准。此方案旨在整合学校内外各类学习经验,促进全体学生的情绪、社会、心灵、体能、智能等全人发展。所关注者为学生整体的成长和发展,以生活生涯发展(life-career development)为核心,着重于生活各层面间的互动关系。

此方案的内涵:

(1)了解与接纳自我(understanding/accepting self)。

(2)了解他人与他人和谐相处(understanding and getting along with others)。

(3)增进基本技能及学习技能(basic skills and study learning skills)。

(4)做决定(making decisions)。

(5)规划及发展生涯(planning and developing careers)。

2.英国:英国于2000年的国家课程(National Curriculum 2000)中,将「个人发展」(personal development)视为核心,主张学校课程不仅要为所有学生提供学习和成就的机会为目标,更要能够促进学生的心灵、道德、社会和文化的发展。并协助学生为生活中的机会责任和经验做准备。「生涯教育和辅导」(careers education and guidance)是达成个人发展甚为重要的一环,课程目标包括:

(1)自我发展:学习了解自己和发展其能力。

(2)生涯探索:学习探究学习和工作等生涯机会。

(3)生涯管理:学习生涯规划、实践调整其生涯计划书。

3.加拿大:加拿大将「辅导和生涯教育」(guidance and career education)与语文、数学、科学、社会科学、科技教育、艺术、健康和体育等并列为中等教育的基本学科之一。强调该学科目标在于协助学生:

(1)了解与终身学习(lifelong learning)、人际关系(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和生涯规划(career planning)有关的概念。

(2)发展学习技能(learning skills)、社会技能(social skills)、社会责任感(social responsibility),以及形成和追求教育和生涯目标(educational and career goals)的能力。

(3)应用其所学技能于学习和社区的生活和工作中。

(二)我国生涯规划课程内涵

1.高中生涯规划课程的内涵。高中生涯规划课程的原则在于提供弹性课程,建立多元的进路,学生透过课程选修,发挥性向试探及延迟分化的功能同时培养学生人文、科技及基本学科的能力,奠定其学术与职业知能基础,并且具备生涯规划与充分适应未来社会变迁的能力。因此生涯规划课程对于建立学生生涯规划概念、生涯发展有很大的帮助(李振明,2004)。

W.W.klaurens在1992年提出高中阶段生涯规划课程的目标为:强化自我觉察、提升生涯觉察、增加决策与规划能力等(引自徐明志,2000),由此可知高中阶段生涯规划课程的内涵应着重于协助学生进行自我探索、生涯探索、增加职业技能、作决策与拟定生涯计划。

综合分析国内外生涯规划课程内涵,高中阶段生涯规划课程的课程目标和核心能力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了解个人发展与生涯规划的关系。

(2)增进学生收集相关资讯与生涯探索能力。

A.自我探索及了解个人特质与潜能。

B.探索生涯角色与生涯发展。

C.认识人力资源供需与职业生活相关资讯。

(3)引导学生进行个人与生活环境的探索。

(4)指导学生依据性向、兴趣、能力等正确适当选择学程与课程。

A.指导学生正确选择文理分科。

B.关切高中教育发展、学习内涵与生涯进路。

C.了解大学生涯与职业生活间的关系。

(5)统整生涯资讯以完成生涯评估。

(6)运用决策技巧以规划行动方案。

(7)演练并实践生涯抉择。

(8)培养宏观及具前瞻性的生涯态度与信念。

2.大学阶段生涯规划课程内涵。大学阶段生涯规划课程目标为:

(1)帮助学生了解职业世界及与自己专业相关的行业、职业群、职业及职业需要。

(2)帮助学生认识自我,了解自己的个性倾向、个性心理特征与职业的关系。

(3)帮助学生自我规划,培养职业生涯设计能力,确定职业方向和目标,制定职业发展道路计划。

(4)帮助学生自我管理,有效进行学习生涯规划,制订大学期间务实具体的行动措施和安排。

总之,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我们生长在一个知识与科技以十倍速度爆炸成长的时代。Mirvis和Hall(1994)提出“一辈子跟着你的安全工作”这种观念已经粉碎,未来将是“没有界限的生涯”(引自李慧贞,2004)。根据美国劳工部估计,现在的学生未来在换第14个工作时,大约38岁。此种对于未来的模糊与不确定感,将会紧紧跟随着二十一世纪的人类。传统的生涯发展理论过于将个体和环境关系分离,只将外在环境操作成一个向度,如此便会过分限制个体的机会(Mccash,2006)。然而现今,个体和环境间的关系并不似以往单纯,其实两者是相互影响,有其交互作用。因此生涯规划课程设计理念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参考文献:

[1]吴芝仪.我的生涯手册[M].经济日报出版社,2008,1.

[2]王 攀,贾 佳,马沁芳.如何设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J].中国成人教育,2008(2).

[3]吴凤丽.高中阶段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设计研究[J].商情(科学教育),2008(5).

[4]杨婧.从美国生涯教育的经验看我国普通高中生涯教育及其课程设置[D],2007.

[5]金树人.生涯咨询与辅导[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6.

本文项目来源: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体验式生涯学程的开发研究,项目编号:44k68460(上海市重点学科建设项目资助,项目编号:79003099)

猜你喜欢
新世纪内涵理论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新世纪都有哪些日本科学家获得自然科学诺奖
基于多元外在表征理论的高一氧化还原反应教学
“理论”与“实践”
多项式理论在矩阵求逆中的应用
盛满理论
有理数的数学内涵
酷图爆语(5)
新世纪以来中国国家博物馆入藏商周青铜器集粹
木木相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