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提问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2009-06-02 06:58关宏军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09年1期
关键词:提问特点语文教学

[摘 要] 一个立足整体的绝妙提问能起到提纲挈领、引领学生深入探索、拨云见日的作用。在语文教学中,教师的提问应是在把握文章主旨后,高屋建瓴式的提问。问题的提出应利于调动学生积极阅读文本。

[关键词] 提问;语文教学;特点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 1671-1270(2009)1-0066-02

新《语文课程标准》关于课程理念有这样的论述:“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往往又是多元的。因此,应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从以上理念出发,总结传统教学经验,我们认识到,教师一言堂的“填鸭式”和满堂问的“牵牛式”教学都极大的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活动。那种只在乎知识系统、肢解性的、面面俱到的“讲”语文和“研究语文”必然被陶汰。取而代之的是更适合学生学习语文,培养语感,提高语文能力的“研究性学习、讨论式教学”。教师在课堂上既要发挥 “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又不能以自己的思想牵制影响学生,要想使语文教学成为创造性活动,使语文课堂教学既有的放矢,又不至于禁锢学生的思想,既做到灵活有创意,又不会信马由缰,教师惟有深入挖掘教材,理解文本内涵,寻找语文教学的切入点,才能掌握开启学生思维之门的钥匙。

遵循新《课程标准》的精神,语文教学中课堂提问应是把握课文内容,挖掘文章主旨后的精要提示,其要义贵在精要,切忌琐碎,切忌不得要领。其设计主要应体现如下特点:

一、 整合性

教师的提问应是在把握文章主旨后,高屋建瓴式的提问。问题的提出应利于调动学生积极阅读文本,“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精神和进取精神。”所提问题的答案应是在初步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经整理内化而得的论断,而决非凭借断章取义的阅读能简单的以是或非进行裁定的问题,问题本身在于调动学生对知识进行探求。如学习《勇气》一文时,在学生初步了解文意的基础上,设计这样的提问:“ 美国伞兵和法国妇女两个人中,你更敬佩谁,为什么?”问题一提,学生需要认真阅读、揣摩,从而内化整合成一个具有完整认识的概念,并能在与同学、教师平等的交流讨论中,不断获取信息:或修订偏颇的认识,或完善仍有疏漏的观念。问题作为一大契机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倡导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勇气》教学实践中,此问题一经提出,学生便深入地学习探究,甚至于文章的细枝末节都能仔细的品味、领悟。有的学生为了寻找“法国妇女的勇气更值得敬佩”的根据,竟然发现了:“美国伞兵胸前闪耀着的勋章绶带比我记忆中任何将级官衔以下的人都要多.”是因为:法国妇女以和平为终极信仰博大情怀和非凡勇气的鼓舞在发挥作用。其联系细微、含蓄,但合理而深刻。可见,一个立足整体的绝妙提问确实能起到提纲挈领、引领学生深入探索、拨云见日的作用。

二、开放性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应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教师的课堂提问更应注意发挥学生的创见性。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注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所以问题的设计应是值得探究和可融入学生创造精神的。如学习《勇气》一课,在学生基本了解了文章主旨的基础上,提问:你认为现实生活中还有哪些表现可称为“勇气”?这种明显带有个人独创性的提问激发学生深化所学内容,调动知识储备,联系现实生活,创造性的解决问题,不但培养了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和发散思维,更培养了学生明辨是、非、美、丑的能力,使知识得到了完美的迁移,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也得到了完美的统一。

三、实践性

新《课程标准》关于教学建议中指出:“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语文是实践性较强的学科,生活处处有语文。其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特点远在课堂之外。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提问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照顾到学生的生活实践和独特感受。并能引导学生应用知识于实践中,创造性的解决问题,辨证的看待问题。

教授蒲松龄的《狼》时,在学生初步理解文意之后,可设计这样的提问:假如在生活中,你也像文中的屠户一样,遇到了贪婪、凶残的狼(或象狼一样的坏人)你怎样做?学生的答案不但精彩纷呈、出人意料、个性鲜明、见解独到,更能做到联系生活、联系实际、注意具体环境,分析具体情势,真正体现了:“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相等。”一个精心设计的提问便引领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生活,走向人生,走向现实,在学生学习乃至成长过程中,其功夫必能远在提问之外。

四、全体性和层次性

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中规定:“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

获得语文素养。”教师的提问,既不能偏难偏高,走拔尖的极端,又不可偏易偏低,流于形式和空泛。适情的提问要注意提问内涵的广度和提问形式,使每个学生都找到思维的领域,能有选择学习内容的余地,能力强者可加深认识,能力略低者也可谈出一般体会和见解。这样,既能面向全体学生,又兼顾了学生的个别差异。同时,还使学生具有了选择学习内容、思维形式的空间。如学习《斑羚飞渡》一课,在学生初步感悟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提问:文章中哪一处给你感触最深,请有理有据的说明。这样,每个学生便可从文法到语言、从内容到形式自由选择学习内容,对初步感悟中印象较深但仍缺少概念性理解的内容,给以理性的强化,从而使每个学生各有收益。在以上论述中,所举各例也均是从全体性和照顾学生层次入手的典范。

五、探究性

语文是一门人文性极强的学科,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提问如能立足文本整体,面向全体学生,照顾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学生的实践和创见性,那么,教师的提问定然是探究性的提问,是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可创造性解答的问题,而非判定式的是非问。

当然,以上所谈的“问题设计”只涉及理解文章内容,领悟文章内涵,挖掘文章主旨时的提问,一些过渡性、反馈性、巩固性的提问不在此列。

设计提问,是一个寻找教学突破口的过程,突破口找到了,教师在具体实施中还应注意以下问题:

1、 创设情境,营造学习氛围,变依附学习为自主学习。

2、 提供学生阅读、思索以及相互交流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自我矫正,自我完善,自我发展。

3、 营造全班交流研讨的氛围,让学生在鼓励、渴望中探求知识,修正认识,获取知识。

4、 教师要把握全局,加强点拨、引导,适时的辅以方法的指导。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师不但要善于设计关键问题,还要善于抓住问题关键给以适时点拨,引领学生进入柳暗花明、豁然开朗的境界,从而紧握“课堂提问”这把金钥匙,进行研究性学习,讨论式教学,以开启学生智慧的大门。

【作者简介】关宏军,沈阳市东陵区教师进修学校教师。辽宁 沈阳 110015

猜你喜欢
提问特点语文教学
初中化学课堂个性化有效提问策略
微信辅助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研究
谈谈提问在高一年级数学课堂上的运用
提高提问的有效性, 构筑高效的语文课堂
从语用学角度看英语口语交际活动的特点
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师提问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