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中学信息技术课的协作学习模式的应用研究

2009-06-02 06:32张红波赵文强
现代教育技术 2009年9期
关键词:协作学习信息技术课程行动研究

张红波 赵文强

【摘要】文章以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为例,提出以协作学习思想为指导,通过行动研究进行探索和构建促进中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协作学习模式,以期促进中学信息技术课堂中学生协作学习能力、信息获取能力、交流与管理信息能力,同时也期望本研究能提高中学信息技术课教师的教学绩效。

【关键词】协作学习;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模式;行动研究

一 问题的提出

随着国家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从2001年开始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逐步在学校得到开设,并被国家列为学校开设的一门必修课。近几年来,在教育部门的重视下,信息技术课程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是相比其他课程,信息技术课的发展和研究还不够成熟,尤其是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上还需要不断地探索。笔者在湖北省武汉市随机抽取了部分中学信息技术课的任课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经统计,作为—线的教育工作者,有96.3%的教信息技术课的教师表示愿意尝试新的教学模式。

协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是学生以小组形式参与、为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而合作互助的一切相关行为。 协作学习要求学生共同进行讨论,彼此帮助,相互依赖等。虽然协作学习有不同形式,每种形式的侧重点不尽相同,但对于任何一种协作学习来说,都必须具有以下五个基本要素:积极互赖、面对面的促进性交互作用、个人责任、社交技能、小组自加工。[1]

协作学习是信息技术教育的一种新的教学尝试。它不仅带来教育形式和学习方式的重大变化,更重要的是对教育思想、观念、模式、内容和方法产生深刻影响。

本研究以协作学习思想为指导,以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为实验平台,采取行动研究法研究并分析了中学信息技术课开展协作学习的教与学的模式的构建并通过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分析和提出了在应用该模式时要注意的问题。

二 协作学习模式在中学信息技术课课堂的初步构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协作学习的重要理论基础。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协作学习环境中,师生双方的地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是,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互动交流;二是,强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协作学习能力;三是,强调学习环境的设计。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四大要素分别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

第一要素,情境:在信息技术协作学习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与内容对应的社会文化背景,激发学生的联想和继续学习的兴趣。

第二要素,协作: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围绕着学习主题和本组的学习目标,开展组内协作,共同完成知识意义的建构。

第三要素,会话:通过搭建一个协作学习平台,让学生之间方便交流,实现信息共享。

第四要素,意义建构:协作学习的目的就是完成知识的意义构建。在协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帮助学生理解当前所学的知识。

笔者在中学信息技术课堂中针对传统的信息技术课程中教与学的不足试着构建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协作学习模式。这种协作学习模式包含三大阶段和七个主要部分(见图1):

1 准备阶段:该阶段主要包括“学习内容及目标的确定”和“协作学习环境设计”。“学习内容及目标的确定”部分,首先是根据教材选择适合协作学习的内容,然后确定学习总目标和小组学习目标,根据学习目标,结合学习内容确定学习主题。“协作学习环境设计”部分包括学习资源的设计、课堂讨论环境的设计和学习博客的设计。接下来的学习活动主要基于博客学习平台,在学习博客中设置“学习任务安排”、“学习分组名单”和“各小组学习任务”,并提供必要的学习资料。另外,“学习资源的设计”和“课堂讨论环境的设计”也会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完善。

2 实施阶段:该阶段包括“协作学习策略的设计”、“协作学习活动的开展”和“协作学习活动成果汇报”。利用学习博客进行协作学习,常用的协作学习策略有“竞争”、“协同”和“伙伴”,学习者可以加以利用。另外,在协作学习活动的设计中,教师可以利用“支架式”和“抛锚式”教学策略引导学生进行协作学习,并且在设计中要考虑学习中的突发事件。最后,对于学生在博客中完成学习的任务情况,通过发送邮件开展自评和教师与其他学习小组人员通过博客留言进行评价。

3 评价与总结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是教师对学生学习活动进行评价,同时,学生针对自己的学习活动开展和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总结,改进自己的学习策略。另外,教师通过课堂学习活动观察日记、及课后访谈,总结和反思自己的教学。并对协作学习活动策略经行修改。

图1中学信息技术课开展协作学习过程的模式

三 协作学习模式在中学信息技术课程中应用的行动研究[2]

1 行动研究的概念及研究目的

行动研究指与问题有关的所有人员共同参与研究和实践,对问题情境进行全程干预,并在实践活动中找到有关理论依据及解决问题的研究方法。行动研究的实施步骤一般经过计划、行动、观察和反思四个阶段。每个阶段相互联系相互依赖。

本次行动研究教学内容:初中信息技术第三册(武汉版)第十课、第十一课;初中信息技术第六册(武汉版)第二课。教学对象:武汉市四十九中初二(3)班,共40人。研究目的:探讨图1所设计的协作学习模式在中学信息技术课中开展的可行性和对利用该模式开展的教与学的活动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与对策分析。

2 协作学习模式开展的前期准备

(1)首先根据研究的需要申请一个班级学习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ssjz23),并结合实际情况完善博客中的学习资料。

(2)根据学生学习风格合理分组并确定协作学习内容,精心设计学习策略,组织学生开展协作学习活动。

3 协作学习模式应用的开展

(1)第一轮协作学习模式的开展

研究目标:让学生初步体验网上协作学习模式,并逐渐适应这种学习模式; 研究的教学内容:初中信息技术第三册(武汉版)第十课网上购物

计划:

第一步:根据教学进度,合理安排教学内容,设计协作学习教学活动方案。

第二步:创建班级学习博客,利用博客布置学习任务和提供学习资源。

协作学习过程:

第一步:告诉学生班级学习博客网址,简要介绍博客及演示博客的使用方法。

第二步:学生利用博客查看分组名单及学习任务。(学习任务以博文的方式呈现)

第三步:任务完成要求:通过小组协作,在word中对搜索的资料进行编辑整理,形成自己的观点;通过复制粘贴的方式把编辑好的文字资料发表到博客中的评论中;留言要用实名。

第四步:通过小组间竞争方式开展协作学习。对完成任务有困难的同学,组内同学给予帮助,如果问题仍然解决不了,老师给以指导。另外,课上对完成任务快的组给予及时评价(课后对学生提交的作业逐个进行评价)。

观察:

一是,学生对博客网址的输入、留言功能的使用熟练度存在个体差异,并且学生对学习主题任务的理解存在差异。

二是,组内、外同学间协作学习能力还很欠缺。同学间不善协作解决问题。遇到问题首先想到的是寻求老师的帮助,而不是组内同学一起思考试着解决问题。

三是,已完成学习任务的学生中,作业有如下问题:1、递交的作业放错位置。2、盲目摘抄网上的文章,自己没有对资料进行思考和分析加工。3、作业内容与主题无关。

反思与改进措施:

本次基于网络的协作学习活动开展,根据课前与课后的观察结果,存在以下问题:

其一,学生初次利用网络进行协作学习还不适应,缺乏协作能力。

其二,学生对博客使用不熟练,导致有些学生无法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

其三,网速影响协作进度。

在下一轮的计划中,需采取以下措施减少不利因素的影响:

一是,通过教师的指引让学生明确自己任务和作业递交方式及递交方法,并逐步让学生熟悉这种教学模式;

二是,学习活动中对重点问题教师要强化;

三是,鼓励学生通过集体协作方式解决问题,尤其是组内协作;

四是,教师通过监控和及时反馈方式加强对学生上网行为的控制。

(2)第二轮协作学习模式的开展

研究目标:让学生熟练应用网上协作学习模式;研究的教学内容:初中信自己息技术第三册(武汉版)第十一课“音乐之旅”。

计划:

第一步:对协作学习任务明确要求:a.协作学习结果反馈禁止盲目摘抄网上的文章,须对查阅的资料进行加工分析、留言字数不少于50字、实名留言。b.通过给老师发E-mail的方式,对自己完成本次学习任务进行自评(评价内容包括:自我任务完成情况,与其他同学协作学习情况)和互评(评价本组其他组同学完成任务的情况),以及评价老师(你认为老师在哪些方面需要改进,如设置的学习任务是否合理、学习时间安排是否恰当和你希望怎样开展网上协作学习的活动等)。

第二步:研究协作学习模式在信息技术课堂学习中的使用策略。

协作学习过程:

第一步:利用博客提供的资源网址,小组协作完成主题任务,并通过博客留言的形式进行学习结果反馈。

第二步:组织组内外学生之间进行互评。

观察:

一是,本次学习活动中,学生能从博客中顺利找到本组的“学习任务安排”,75.2%的学生能按要求完成任务。

二是,学生通过前一轮的学习,其资料搜索、处理分析信息的能力得到了明显提高。

三是,本次研究中通过采取措施,错开上网的高峰期,缓解了网速过慢现象。

反思与改进措施

通过课上和课后的观察与访谈得知,98.3%的学生已经熟练掌握了协作学习方法。但仍有小部分学生不能按时完成本次学习任务,分析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是,这小部分学生对本课程还是没有足够重视,教师要通过加强学习情境的设计和增强师生互动,吸引这小部分学生的注意力及参与兴趣;

二是,组内学生间的协作能力、互相监督能力还需加强。把学生从以往的学习模式改变为自主学习和小组间、组内的协作,需要一个长期努力的过程,教师应在每次开展学习之中强调与引导学生的协作方式并制定相应协作能力评价标准鼓励学生间的协作与监督。

(3)第三轮协作学习模式的开展

研究目标:通过对前两轮研究中出现问题进行探讨,制定相关解决策略,并通过该轮的实施研究协作学习模式在信息技术课上设计步骤和方法;研究的教学内容:初中信息技术第六册(武汉版)第二课“ 舞动精彩瞬间”。

计划:

第一步:根据前两轮学习情况,总结信息技术课上协作学习模式的设计步骤和方法。

第二步: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探讨协作学习在当前信息技术课堂中应用的模式。

协作学习过程:

第一步:讲解并演示学习网站、“数码软件”的使用方法、常用功能,并在学习网站上下载“数码故事”软件。

第二步:主要学习任务:为电子相册制作相册封面;添加照片,并且对照片进行简单的编辑;在电子相册中灵活使用“转场效果”和“镜头效果”;为电子相册添加合适的音乐和字幕。

第三步:学习要求:各小组成员打开“中学信息技术课程学习网站”先进行自主学习,至少添加3张照片。在练习的过程中如有疑问在小组内进行探讨。(结合网站进行讲解);每个小组成员按要求完成一份电子相册,尝试应用刚才提到的效果。照片不少于5张。

观察:

一是,组内协作学习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大部分同学愿意和其他同学分享操作方法和学习心得。

二是,学生比较关注操作技能的获得,然而对操作中出现的问题缺乏独立思考。

反思与总结:

通过课后访谈和调查,90%的学生认为协作学习模式给予他们自主发挥想象力的空间,同时也提高了他们与人交流的能力。不过,在学习中,还需要加强对协作学习模式进行有效监控和引导,以便发挥最大的教学效果,真正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在这次学生通过本地学习网站学习活动中,克服了全班同时上网时网速过慢的现象。同时,学生利用网站进行自主学习,学习任务更明确。另外,在网站首页增加“师生互动”栏目,并设置超链接指向班级博客,便于学生和老师及时交流,同时也可以把自己的学习心得和其他同学分享。

四 基于中学信息技术课的协作学习模式的修改与完善

通过三轮行动研究,我们得到经修改完善后的协作学习模式在中学信息技术课堂开展的具体设计方法,本文作者发现,在设计基于中学信息技术课的协作学习活动时,协作学习环境的设计、协作学习主题的选择与布置、协作学习活动过程的监督管理、协作学习结果评价标准的制定是非常重要的, 经修改后的基于中学信息技术课的协作学习模式如图2所示:

图2 信息技术课堂协作学习模式结构图

从图2可见,协作学习环境的设计、协作学习主题设计、协作学习活动过程的监控与指导、协作学习结果的评价是图1所设计的模式中存在不足及所缺乏的部分。因此,经过三轮行动研究后在这几个方面发生了较大的改变。

1 协作学习主题的设计

协作学习主题的设计教师要选择合适开展协作学习的学习主题。首先,不是任何学习主题都适合协作学习模式。协作学习主题任务应选择一些能培养学生资源整合应用能力和信息获取加工能力的学习主题。其次,在开展协作学习活动前,要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协作学习内容、学习目标及学习任务,以免学习者的学习活动与学习任务、主题发生偏离。再者,应探索设置学生竞争性、自主性选择分组学习任务的环节,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协作学习环境的设计

与图1不同的是多了一个“课堂讨论环境的设计”部分。在三轮行动研究中,我们发现,在小组协作学习中,往往成绩好的同学更喜欢发言,并且其发言内容也容易受到小组内的认可,而成绩差的同学很少发言或不发言,即使发言也不能被小组成员认同,导致小组协作结果也就是成绩好的同学的学习结果。这致使本意要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和积极参与演变为部分成绩好的同学在主动参与和积极参与,而成绩差的同学并没有达到预期的学习目的。

因此,“课堂讨论环节的设计”是教师在设计协作学习活动时要认真考虑的环节,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并采取人人发言并做发言记录,在“学习活动总结反馈”环节多请成绩差的或不善于口头表达的同学参与,教师也要多多鼓励这类学生,以便人人真正参与协作学习活动。

3 学习过程监控与指导

在图1中没考虑学习过程的监控与指导环节,在三轮行动研究中,我们发现学习者在无监督情况下未能按时完成学习任务和参与协作学习活动,甚至协作学习活动中做与学习活动无关的事情。因此,教师应对学生学习过程应进行有效监控,以督促学生的学习进度、防止学习内容与目标的偏移。

4 学习结果的评价

在协作学习模式的实施阶段要强化 “学习活动评价”,这样设计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自我监督意识、自我评价意识的形成。同时,教师要针对每个学习主题制定相应评价方案,并让学习者了解这个评价标准以便进行自我评价、小组内部组员之间的评价、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另外,还应制定激励办法,诱导学生个个争当“学习领袖”、“学习标兵”。

五 总结

协作学习模式在不断的计划、行动、观察和反思的三轮行动研究中,我们得到了相对稳定有效的协作学习模式。通过近一年的教学实验研究和进行的问卷调查及学生、教师访谈,我们认为协作学习模式能促进学习效果,学生对信息的自主加工能力、知识管理能力、表达能力、交流信息能力都得到了明显提升。这不仅丰富和发展了协作学习的理论研究, 而且为中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开展协作学习模式提供了操作层面的方法指导。

参考文献

[1]Damien Hutchinson. Teaching Practices for Effective Cooperative Learning in an Online Learning Environment (OLE). Journal of Information Systems Education, Vol. 18(3), 2007.

[2] 李克东.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 [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203-224.

The Collaborative Learning Research based on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urses in Secondary Schools

ZHANG Hong-bo ZHAO Wen-qiang

(School of Eduction, Hubei University; Wuhan, Hubei, 430062)

Abstract: In this paper,the course of "informational technology" in the secondary school as an example of the teaching reform, Proposed collaborative learning as the guide, Through action research to explore and build the collaborative learning mode of the informational technology classroom in secondary school to promote the teaching . With a view to promoting the ability of collaboration learning in secondary schools of the informational technology coruse, Ability to obtain information, Information exchange and management capacity, At the same time, this study can also expect to enhance the teaching performance of teachers.

Keywords: Cooperative learn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urses Teaching Mode, Action Research

猜你喜欢
协作学习信息技术课程行动研究
浅谈新课程下的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讲授法简析
云计算环境下协作学习教学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项目教学法在《微机原理》教学中的应用
对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的行动研究
高校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教学创新研究
独立学院“大学计算机”实验课程教学改革
教育行动研究可促进中小学教师科研发展
加强出入管理 建设平安校园
混合学习模式及其实施要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