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创新扩散的角度看高校教育技术推广应用

2009-06-02 06:32胡华进杨满福
现代教育技术 2009年9期
关键词:教育技术高校

林 雯 胡华进 杨满福

【摘要】借鉴创新扩散理论并结合广西教育信息化实际,在广西教育技术应用推广中构建并实施“政府主导,学会主管,高校主办,教师主体”的“四主”运作模式。这一模式的运用使该区的教育技术应用推广出现了突出的协同效应,产生了丰富的应用成效和较大的社会影响。

【关键词】创新扩散;高校;教育技术

引言

教育信息化是21世纪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之一,教育技术在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是,不可否认,受各种因素的影响,目前教育技术在高校中的推广应用还遇到很多问题,理论和实践两张皮等现象还普遍存在。如何才能有效推进教育技术在高校的应用,切实促进高校教学质量和效益的提高是个现实问题。解决这个问题,既需要理论上的指导,也需要实践中的探索和经验总结。

创新扩散理论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引入我国,目前已逐渐引起教育技术界的广泛关注。创新扩散理论关于创新的扩散模式、扩散的影响因素等问题的研究对教育技术推广应用有着重要的指导价值。

广西属于西部欠发达地区,为加快地方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推广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高校教学质量和效益的提高,我们在长期的实践和研究中逐步形成了“政府主导,学会主管,高校主办,教师主体”的“四主”模式运作机制。运用这种机制,广西成功推进了现代教育技术在高校的广泛应用,近年来在师资培训、多媒体教学资源开发、教育技术应用等方面均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广西高校开发的教育教学资源整体水平高,比发达地区省份不落后甚至部分超前。

一 创新扩散理论与教育技术扩散的影响因素

1 罗杰斯的创新扩散理论

创新扩散理论是传播学的分支理论,目前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创新推广理论研究者首推著名传播学家罗杰斯(Everett•M•Rogers),他在著作《创新的扩散》(Diffusion of Innovation)一书中将创新扩散定义为:某个创新通过一定的渠道,经过一定的时间在某个社会系统中传播的过程[1]。 在罗杰斯的定义中,创新扩散有四个最为关键的概念:创新、渠道、时间和社会系统。其中,“创新”是一个名词,可以指代一种新的观念、新的方法、新的行为,或者新的产品等。在创新扩散中,所谓“新生事物”的新颖性是相对推广对象而言,而不是相对于事物发生或者存在的时间而言。第二个要素是“渠道”。一个创新扩散过程往往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渠道,依赖单一渠道实现创新推广一般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因此,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并组合高效益、低成本的传播渠道是创新扩散的关键环节。第三个要点是“时间”。创新扩散并非简单的一蹴而就的过程,而是需要一定的时间来完成传播和实施的动态过程。最后一个要素是“社会系统”。罗杰斯提醒我们任何创新扩散都是在特定的社会系统中进行的,受这个社会系统的政治、经济、文化、自然条件等各种因素的限制和影响。因此,任何创新扩散都必须在充分调查研究当地社会、经济、文化以及自然环境条件的基础上设计与实施。

同时,创新具有五种特性,人们对这些属性的感知程度决定着一项创新被采纳的快慢。

(1)相对优越性—— 创新相对原有的事物的优越程度;

(2)兼容性—— 创新与现有的价值观、以往的实践经验以及与潜在采纳者的需求的一致性程度;

(3)复杂性—— 创新被理解和运用的难易程度;

(4)可实验性—— 创新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被试验,用于检验创新的效果;

(5)可观察性——创新结果容易显示出来,能够被观察。

此外,罗杰斯还提出创新的扩散决策过程包括五个阶段:

(1)获知(Knowledge )—— 接触创新并对其有所了解;

(2)说服(Persuasion)—— 对创新形成赞成或者不赞成的态度;

(3)决策(Decision)—— 决定接受或者拒绝一项创新;

(4)实施(Implementation)——把创新投入实际使用;

(5)确认(Confirmation)—— 认同自己做出的采纳决定,或者否定先前的创新采纳决定。

2 教育技术扩散的影响因素

教育技术是教育的创新,从传播学的角度看,教育技术是教育创新的一种推广过程。目前,教育技术扩散研究的成果主要集中在影响因素分析和扩散模式研究上。其中,教育技术扩散影响因素的分析对指导教育技术推广过程,提高推广效果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比如,在创新扩散条件方面,美国著名的教育技术专业唐纳德•保罗•伊利提出了教育技术创新推广与实施的八个条件:对现状的不满、知识和技能、充足的资源、时间保障、回报与激励、多方参与、责任感和领导能力。在采纳者分析方面,Roblyer提出教师使用教育技术的五个理由是:动机、独特的教学能力、支持新的教学法、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具备信息时代的技能。在关键因素分析方面,Jeyaraj等人的一项研究表明,“高层管理支持”是个体采纳和组织采纳之间关联度最大的因素。在教育技术应用环境分析方面,Tessmer&Harris;提出了四大主要因素:设施因素、材料因素、装备因素、学习者/教师因素;以及两大支持性因素:组织因素、制度因素。

各派学说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对教育技术扩散进行了分析研究,不但为教育技术应用推广提供了有价值的理论指导,也能够帮助我们结合实际,找准切入点,探索、总结适合本地区情况的教育技术应用推广经验。

二 基于“四主”模式的广西高校教育技术应用推广

1“四主”模式运作机制的内涵

“四主”模式是广西根据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实际情况,为加快高校教学资源建设,推广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高校精品课程建设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在长期的研究和实践过程中逐步探索并形成的一种“政府主导,学会主管,高校主办,教师主体”的运作机制。即以广西高等教育学会高校教育技术专业委员会为主要桥梁和纽带,把教育厅、高等院校及广大一线教师联系成一个有机整体,通过举办培训、组织比赛、建立资源共享平台、精品课程建设等活动,有效促进教育技术在高校的深入广泛应用,切实提高广西高校教育信息化整体水平。

“政府主导”指由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广西教育厅)结合地方实际情况提供政策导向,提出整体要求,进行宏观决策,引导、组织、扶持广西高校教育技术专业委员会以及各高校开展相关工作。

“学会主管”指由广西高等教育学会高校教育技术专业委员会根据教育厅的有关精神,研究发展规划、制定相关制度、组织各种培训、筹办各类比赛、制定评审指标,主管有关事务,成为有效沟通政府、高校、教师的桥梁和纽带。

“高校主办”指各高校依托现有的教育信息化资源和环境,协调网络中心、教育技术中心、系部等各部门的人力、物力资源,推进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信息技术推广应用、实验中心建设、精品课程建设等各项工作。此外,各个高校轮流承办各种信息技术应用培训以及相关比赛活动。

“教师主体”指广大一线高校教师是教育技术的最终采纳者,教学活动的直接实践者,教学改革的重要推动者、教学质量的主要决定者。因此,以教师为中心,激发教师的参与积极性,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指导,创造适合的环境和条件,充分发挥广大一线教师的创造力和能动性,是高校教育技术应用推广的关键。

2 “四主”模式的要素及其关系分析

从创新扩散理论的视角审视“政府主导,学会主管,高校主办,教师主体”的运作机制,可以发现,该模式融合了众多的教育技术推广的关键影响因素(图1)。

图1 “四主”模式解析图

要素一:政府。政府是高校和广大一线教师的高级管理层,政府的政策性支持和导向对教育技术应用推广起着重要作用,我们把这种支持推动作用归为教育技术应用推广机制中的制度因素。Jeyaraj的一项研究表明,“高层管理支持”是教育技术个体采纳和组织采纳之间关联度最大的因素。国内也有学者提出,在众多外部推动力量中,行政机构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主要推动者,这与教育行业特殊性和国家政策有密切的关系[2]。广西高校的教育技术推广过程主要采取的是以政府为主导的推动方式。近7年来,广西高校举办的一系列教师培训、课件大赛、教育技术应用大赛等活动均采取教育厅发文通知的方式,得到了各高校的充分重视,很多高校除了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培训和比赛外,还纷纷组织学校一级的课件大赛、应用大赛以及各种培训活动,对教育技术的应用推广起到了切实有效的作用。

要素二:学会。在教育技术应用推广的过程中,学会以发动者、组织者、管理者的身份参与高校教育技术推广的运作过程,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把教育厅、高校及广大一线教师联系成一个有机整体,成为运作机制中一个重要的组织因素。如果缺少学会这个重要的枢纽,政府、高校以及教师三者就很难在某个特定的方向上形成合力,形成协同效应,教育技术的应用推广就不容易高效推进。广西高等教育学会高校教育技术专业委员会的成员主要由教育技术学科专家、高校教育技术中心或网络中心负责人、高校教务处长及相关人员组成,这样的人员组成结构既能够保障学会对教育技术学科发展的专业导向作用,也能够为学会组织开展教育技术推广活动提供各种必要的支持。

此外,传播学中有一个概念叫意见领袖(opinion leaders),指那些活跃在人际传播网路中,经常为他人提供意见、观点、或建议并对他人施加个人影响的人物。这些人信息来源丰富,善于利用多媒体技术,对其他人的认知和态度具有较大的影响,在人们采纳创新的过程中,意见领袖的影响力是很大的。一项创新经由意见领袖向大众传播是创新扩散的一个重要途径。在专业学会中,由于组成人员多为学科专家、信息技术骨干、教学及科研部门管理人员,他们具有良好的影响力、号召力,可以在教育技术应用推广过程中充当 “意见领袖”的角色,起重要的带头示范、宣传鼓动作用。

要素三:高校。高等院校是教育技术应用推广的主战场,从创新扩散的角度看,高校需要提供应用教育技术的设施、材料、装备等各种条件,我们将之归纳为环境因素。毋庸置疑,良好的信息化教学环境是教育技术应用推广的必需前提,没有硬件环境的支持,教育技术应用推广只能是空中楼阁。笔者进行的一项调查研究显示,教师不愿意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信息化教学环境不够理想,包括设备的完好率、使用的便利性、管理的灵活性等在内的各种因素都影响教师对教育技术采纳的程度。此外,高校对教育技术应用在制度、管理、培训、激励等各方面的配套情况和支持力度也对教育技术的应用推广效果产生直接影响。广西采用由各个高校轮流承办全区性的教师培训、课件大赛的方式扩大活动的影响面,目的在于对各高校形成辐射带动作用。同时,教师参赛的组织、报名、管理等工作由各高校教务处直接负责,大赛为参赛单位设立优秀组织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有效调动高校的积极性。

要素四:教师。教师是教育技术的最终采纳者,是“四主”模式中的核心要素。如图1所示,政府、高校、学会这三个要素都是围绕教师这个核心展开的,目的是要为教师采纳提供动力、环境和条件的支持。伊利提出的教育技术创新推广与实施的八个条件:对现状的不满、知识和技能、充足的资源、时间保障、回报与激励、多方参与、责任感和领导能力,基本上都是针对教育技术的采纳者——教师而言的,所以,我们把教师作为教育技术应用推广的主体,把教师这个要素作为“四主”运作模式的核心,这种定位是非常关键的。

伊利认为,“知识和技能”是教育技术创新推广与实施的八个条件中最具影响力的条件之一[3]。结合我们长期的实践经验,我们认为“知识和技能”、“充足的资源”、“回报与激励”三个要素是影响教师采纳行为的最主要因素(图2)。

图2 影响教师采纳的主要因素

其中,“知识和技能”是教师应用教育技术的能力保障,当教师缺乏相应的知识和技能储备时,他很容易会选择拒绝使用。“充足的资源” 是教育技术应用的条件保障,缺少必要的教学资源,教师无疑会陷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境地。“回报和激励”则是重要的动力保障,很多人容易忽视这一点。教育技术应用,特别是在应用推广的初期,先驱者往往需要面对更多的不可知因素,付出更多的时间、精力和劳动,承受较大的压力,如果没有足够的动力推动,是难以长时间维持的。教师的回报和激励可以来自教学效果、学生认同、表彰奖励等外部因素,也可以来自认知驱动力,自我成就感等内部因素,但总的来说,在教育技术应用推广初期,外部激励因素起主要作用。只有“动力”、“能力”、“条件”三个要素都具备时,教师的采纳行为才会顺利发生。广西在推进教育技术应用的过程中,不但定期为高校教师举办各种培训,还为参加比赛的获奖作品颁发厅级获奖证书,使之成为衡量高校教师参与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成果之一,为教师采纳创造了良好的动力和外部条件。

3 广西高校教育技术推广应用的实践与成效

运用“四主”模式,广西在全区54所高校展开了教育技术应用推广工作,取得较为显著的成绩。

(1) 大范围,高质量的师资培训

近年来,广西在区教育厅的大力支持下,采取教育厅发文通知,广西高等教育技术专业委员会承办,高校协办的方式,有针对性地举办各种类型的培训班,取得了良好的成效。通过培训班的方式直接培训高校教师近3千人次,通过教育技术大篷车、宣讲团、学术交流等方式培训教师约5千人次。

(2) 以赛促建,开发了大批优质教学资源

从2001年起,广西高校教育技术学会的组织下,每年举办一次“广西高等教育教学软件大赛”,至今已经成功举办六届。大赛的运作方式采用教育厅主办、学会承办、高校协办的三方协作方式,参加大赛的获奖作品由教育厅直接颁发获奖证书。连续六届的软件大赛催生了一大批高质量的教育教学软件,有力推进了广西高校数字化教学资源大规模、高水平开发建设。近年来,广西参加全国高等教育教学软件大赛屡获价绩,2005年-2008年参加全国第五至第八届多媒体课件大赛,连续四年获得的特等级、一等奖、二等奖以及作品获奖率均高居参赛各省的首位,整体质量水平比发达地区不落后。

(3) 以赛促用,教育技术应用成效显著

广西从2006年开始举办高校教育技术应用大赛,至今已经成功举办两届。首届广西高校教育技术应用大赛共有40个高校参加(占全区高校总数69%),207门课程参加比赛。第二届广西高校教育技术应用大赛共有42个高校参加(占全区高校总数72%),218门课程参加比赛。大赛同样采用教育厅主办,广西高校教育技术学会承办,高校协办的方式,通过举办教育技术应用大赛,适时引导高校和教师把教育技术应用的重点从资源建设转移到教学应用,对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切实的促进作用。

三 结语

教育技术的应用推广是教育技术研究领域的重要内容,创新扩散理论的引入无疑为这项工作提供了有价值的指导。正是因为及时学习、借鉴这些理论成果的精华,广西才逐步形成了适合本地区现阶段的教育技术应用推广机制。但是,正如罗杰斯提出的一样,任何一项创新的推广要充分考虑这个社会系统的实际情况,不能生搬硬套。所谓“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广西的成功运作经验和模式可以为其他地区提供参考借鉴,但并不等于放之四海皆准,各地需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探索适合的推广模式。

此外,教育技术应用推广中产生的一些新问题也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和研究。比如:怎样适时实现从政府“主导” 向教师“主动”的重心转变?把工作重点从外部动力机制研究转移到内部动力机制研究。还有教育技术应用的层次问题,如果不能帮助大部分教师转变把教育技术仅仅当作信息传递工具的认识,教育技术的应用推广就还是浅层次的。此外,在教育技术推广过程中,如何更好地培养并发挥“意见领袖”的作用?高校教育技术推广和中小学教育技术推广的机制有何异同等问题都有待进一步研究探讨。

参考文献

[1] 弗雷特•M•罗杰斯著,辛欣译.创新的扩散[M],第四版.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1-3.

[2] 张进宝,毕海滨.创新扩散视野下的教育技术推广应用机制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08,(10):50-55.

[3] 郑旭东.领袖群伦:唐纳德•伊利教育技术学学术思想研究论纲[J].电化教育研究,2005,(4):7-11.

Improve the Application Level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novation Diffusion Theory

LIN Wen1 HU Hua-jin2YANG Man-fu1

(1.Educational Technology Graduate School, Guangxi Teacher College, Nanning ,Guangxi, 530001,China; 2.Educational Technology Center, Guangxi Hydraulic and Electric Polytechnic, Nanning ,Guangxi, 530023,China )

Abstract: Draw on the Innovation Diffusion Theory and in sigh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education in our region actually, in our district to promote the application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with constructing and implementing the "four main mode", that is, "government-led, Association manager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organized and the teachers Participation." This model Trigger a prominent synergistic effect in the application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in our region, resulting in a greater social impact and application effectiveness.

Keywords: Innovation Diffusio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Educational Technology

猜你喜欢
教育技术高校
中等职业教育中教育技术的应用研究
现代教育技术在体育院校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从《ET&S》与《电化教育研究》对比分析中管窥教育技术发展
从教育技术的视角看数字化教育出版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