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新形势下职高语文教学观念的转变

2009-05-31 08:24孙春裕
职业教育研究 2009年12期
关键词:职高语文教学

摘要:职业教育新模式不断出现,职业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作为职业教育文化课程基础的语文课,也必定要进行改革,语文教学目标应由“应试”教学向“应世”教学转变,课堂教学应由封闭课堂向开放课堂转变,学习评价应由静态型评价向动态型评价转变。

关键词:职高;语文教学;开放型课堂;动态评价

职业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技能性的社会复合型人才,特别是最近校企联合培养模式的出现,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新要求,而语文作为职业教育的基础学科,也必须为这一模式服务,为此笔者拟就新形势下的语文教学谈谈看法。

教学目标:“应试”

教学向“应世”教学转变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提到:“语文教学对于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对于学生学好各科知识,形成综合职业能力、创业能力,以及继续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职业学校与普通高中最大的区别是,大部分职校毕业生在失去进高校深造机会的同时,获得一定技能或职业能力。但职校生在掌握某种专业技能的同时,必须达到与之相应的文化水平,因为从长远发展来看,如果我们只强调“职业”的特点,而忽视“文化”的内涵,那么一个学生的专业技能即使达到相应水平,文化水平滞后,他的专业水平也很难突破。由此可见,学好语文是学生学好专业课和练就过硬专业技能的保证,对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吕叔湘说过:“学好语文是学好一切的根本,在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中,最基础的知识与修养,就是母语水平和修养。”因此,作为职校主要文化基础课的语文,必须为培养学生各种就业能力服务,必须以就业需要为导向,由“应试”教学向“应世”教学转变。

注重课文德育教学目标的挖掘,加强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中等职业学校主要是为社会培养中等技术人员或技术工人,大部分职校生一毕业就要走上工作岗位,但由于年龄等原因,他们的心理不够成熟,因此具有娇气、软弱、任性、固执的特点。他们的世界观还没有完全形成,缺乏面对挫折和困难的勇气。《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要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且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人文精神是语文教学内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挖掘教材的人文因素和德育目标,充分发挥语文的人文性功能,对促使学生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的形成十分重要。笔者在教授电影剧本《周恩来》时,在注重课文语文知识学习的同时,更把这篇文章作为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素材,在组织学生观看影片、讲授课文后,让学生上网查找资料,进一步感悟周总理的精神世界、人格力量,并组织讨论,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情况谈感受,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强化语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职业综合能力职高语文教学的基本理念是:注重应用,加强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的联系,加强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以适应现实生活和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强调:“职高语文课程应帮助学生获得较为全面的语文能力……以适应未来学习、生活和工作的需要。”首先,要强化学生“听、说、读、写”四项基本能力。这四项能力是学生走上工作岗位的基本能力,也是学生立足社会的保证。但许多职校生的语文基础和语文基本能力并不好:作文中错别字多,病句多;口语表达不流畅,甚至词不达意;连最基本的请假条、计划书等简单的应用文都不会写。学生走上社会,如果语文基础太差,将严重影响到他们自身的发展。如果一个毕业生字迹难看,错别字连篇,不仅损害自己形象,而且影响语言意思的表达,学生在面试时语言表达不正确、模糊,那么很难展示自己的优点和特长,过不了面试关。而一个毕业生如果在求职时经过系统的语文基本能力训练,就可以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语文基本能力的培养,可以利用课余时间为提高学生语文能力创造机会。其次,要开展语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方法多种多样,如开展社会调查、专题讨论、演讲、写作比赛、辩论会等。在现行语文教材中,安排了8次社会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可以结合学校具体活动展开教学。例如,笔者结合学校的运动会,组织学生开展了新闻写作和采访实践活动,要求学生采访运动会上的热点赛事和运动员,写成新闻、通讯、专访等并向校广播站或校刊投稿,这样既强化了学生对新闻等有关应用文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又在实际训练中提高了学生待人处事的能力;利用学校组织元旦迎新晚会的机会,组织学生自编自排自演了课本剧《鸿门宴》,并在晚会上一举成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而且使学生的阅读、编排等能力得到了训练。

课堂教学:封闭课堂向开放课堂转变

职高语文教学中存在着种种缺点:教学内容缺乏灵活性,教材脱离学生学习实际。不同专业对语文能力的要求是不同的,但在语文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却没有体现,文经类专业学生的基础比机电类专业学生的基础要好,而他们学习语文的内容、要求掌握的教学目标却是一样的;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过多地要求学生对知识进行识记,如文章的作者、段落、中心等,缺乏对语文能力的培养;考试内容完全出自书本,是对课文知识的重现,缺乏语文能力的考查,且每次考试有大批学生不及格。所有这些情况说明,职校语文教学脱离了学生的实际生活和专业特点,使学生对学习语文的意义,特别是学习语文对专业课学习的作用认识不清,导致学生对学习语文缺乏兴趣。因此,在对职校语文进行教学改革时,在课堂教学内容的选择上除了现行的教材外,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专业特点适当地开设一些选修课或校本课程。

注重学生个性,关注校园生活职高现行的语文教材有其优点,但也有其缺点,主要表现为许多课文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距太远,提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材要有开放性和弹性。在合理安排基本课程内容的基础上,给地方、学校和教师留有开发、选择的空间,也为学生留出选择和拓展的空间,以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因此,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的时候,可以自行编写一些校本教材或乡土文学教本,选择一些与学生有一定关系的人物或事件进入教材,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笔者根据学校发展的需要,主编了一套职校语文教材。其中,有一单元是“我爱我的专业”,入选的材料都是我校优秀的毕业生的介绍或毕业生自写的经验总结,这些材料是活生生的眼前的事例,是学生追求就可以达到的目标。与教材中的一些课文相比,校本教材更富于感染力和说服力。

注重课外阅读,提高文化素养现在的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不仅仅在于员工掌握一门技术,更注重的是员工本身文化素养的提高。职业学校作为为现代企业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阵地,对企业员工素质提高担负着不可推卸的责任。语文作为职校的文化基础课程,对学生文化素养的提高应该发挥重要作用,而文化素养的提高仅仅凭借语文书上的知识远远不够,这就要求我们注重课外阅读。例如,语文课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于漪说:“不重视阅读,课外不花力气阅读,等于关闭了第二生活的窗户,关闭了第二生活的大门。视野狭窄,知识贫乏,积累甚浅,怎可能打下比较厚实的语文功底?”课外阅读可扩大学生的职业视野,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

学习评价:静态型评价向动态型评价转变

传统的学习评价主要采用静态方式,注重终结性评价,即以试卷分数的多少来衡量学生语文水平的高低。新型的语文评价注重对学生能力的考核,在评价方式上要求采用动态型评价,即注重过程性评价,增加过程性评价在总评价体系中的比例。

学习评价注重开放性《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评价应该“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开放性考核评价的主要表现,一是评价主体的开放性,传统评价以教师的主观评价为主,忽视学生的个体情感,开放性评价就是要求评价主体不再是教师一个人,而是让学生、家长、企业等参与对学生的评价,形成学生评价、小组评价、家长评价、企业评价等多维互动评价形式共存的局面。笔者在讲授“调查报告”时,结合学生同时进行的工学结合情况,让学生就地取材,对所在的实习单位生产、销售等某一方面进行调查,并把写好的调查报告给实习指导教师检查,把实习指导教师的评价作为主要参考系数。二是考核评价过程的开放性,在教学中不再以一张试卷确定学生最终的成绩,而是在评价中注重学生对学习过程的评价,注重学生对学习过程的体验,要求教师在评价过程中应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其他方面,如积极的学习态度、创新精神、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等,考查学生学到了什么,学生是否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合作、学会做人等,由此进行全面考查和综合评价。

学习评价注重发展性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指出,每个学生都拥有多种智力,都有可资发展的潜力,只是表现的领域不同或者没有表现出来,教师应该抛弃以标准的智力测验和学生学习成绩考核为重点的评价观,树立多种多样的评价观,坚信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智力优势领域,有自己的学习类型和方法,都是具有自己智力特点和发展方向的可造之才。这与新课程倡导的学习评价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注重、肯定、赞赏学生的点滴进步,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欢乐,激起他们心中的自豪感和自尊感的精神是一致的。这要求教师在具体评价学生时,必须用赏析的目光来看待每一个学生,相信他们会成功。法国一家报纸进行了一次有奖智力竞赛,其中有一个题目是:“如果法国最大的博物馆卢浮宫发生火灾,情况只允许抢救出一幅画,你会救哪一幅?”结果在该报收到的成千上万的答案中,法国著名作家贝纳尔以最佳答案获得该题奖金。他的回答是:“我救离出口最近的那一幅。”可见成功的最佳目标,不一定是最有价值的那一个,而是最有可能实现的那一个。在教学中,教师也应该正确地理解“成功”的含义,对待不同的学生,要以不同的标准来评价学生。例如,教师对待成绩差的学生每一次认真地完成作业,都应该视为成功,应予以肯定和鼓励。如作文,我们可以严格要求基础好的学生,而对基础不太好的学生,也许作文时做到语句通顺就是成功,应予以积极的评价,这样只有通过不断的小的成功,树立成功的信心,最后才能获得大的成功。

参考文献:

[1]余文森,吴刚平.新课程的深化与反思[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朱慕菊.走进新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3]张延凯.新课程设计的变革[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作者简介:

孙春裕(1973—),江苏省溧阳市职教中心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语文教学。

猜你喜欢
职高语文教学
利用职高数学教学开展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 养探讨
新课程理念下职高体育教学模式初探
假文凭泛滥“低职高聘”是推手
浅谈职高英语词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高年级古诗词教学艺术之我见
精心设计:培养语文兴趣的土壤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