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对话:迈向有效教学的基石

2009-05-31 08:25周海荣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009年12期
关键词:内角轴对称三角形

周海荣

教学是师生间自由平等、互动共生的对话活动,有效对话是有效教学的基石。但环顾现实的小学数学课堂,师生对话的基础不牢、互动不畅、实效不高等现象较为严重。如何把握师生之间教学对话的策略,让小学数学课堂师生对话走向恰当、高效呢?

一、激发对话热情——有效对话的前提

有效的教学对话需要和谐的师生关系与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对话的热情,激发学生大胆质疑,并积极主动地参与互动交流,在倾听、接纳、欣赏中,获得美好的情感体验。

例如,教学“24时计时法”时,一位教师是这样引入的:

师:中央电视台每天晚上都有一个收视率很高的节目,请同学们猜一猜是什么节目?(播放“新闻联播”片头音乐)

生:新闻联播。

师:“新闻联播”一般是在什么时候播出?

生:晚上7时。

师(板书:晚上7时):同学们都认为是这个时刻,那电视上是写着“晚上7时”吗?我们一起来看看电视。(播放“新闻联播”片头视频)

1:不是晚上7时,是19时。

2:19时就是晚上7时。

师(对应板书:19时):19时,这是一种什么计时法?它跟我们平常说的“晚上7时”有什么不同?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这种新的计时法。

……

贴近生活的学习素材为教学的启动营造了一个宽松平等的氛围,且充分调动了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使思维在对话中碰撞,情感在对话中融通,师生共同感受课堂中生命的涌动和成长。

二、展开充分交流——有效对话的基础

师生对话研讨的广度直接关系到教学过程的进展和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师要鼓励学生主动大胆亮出自己的见解和疑问,通过小组、师生间的合作讨论,互相交流信息,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共同解决新问题,最终达到主动全面的发展。

如一位教师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在认识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后,出示三角形、等腰梯形、平行四边形、圆等平面图形让学生判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学生对平行四边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产生分歧,于是教师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并及时组织学生辩论。

1:我把这个平行四边形对折后,发现折痕的两边是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所以认为它是一个轴对称图形。

2:我反对。虽然对折后两边的图形大小、形状都一样,但并没有完全重合,所以我认为它不是轴对称图形。

3:我反对。虽然对折后两边没有完全重合,但只要我们沿着折痕剪开,换一个方向后两边就完全重合了,所以我坚持认为它是一个轴对称图形。

生4:可是,只有对折后两边完全重合才算是轴对称图形,剪开后两边完全重合是不算的。

正当大家都同意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时,又有一位学生高高地举起手:“我还有补充。如果平行四边形的四条边长度一样,变成一个菱形的话,那它是一个轴对称图形。”他还在全班同学面前做了实验。

……

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把更多的互动时空留给了学生,把课堂学习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学生在交流中,知识难点逐步被突破,实现了经验的共享、情感的共鸣,体验到知识获得的满足,感受到数学世界的精彩与美妙!

三、着力突破难点——有效对话的关键

在教学关键之处展开对话,学生在相互质疑、相互辩驳中必然会深化对新知识的理解,从而更加有利于自身知识结构的构建和方法的学习。

如一位教师在教学“确定位置”时,教学片断如下:

师:早上起来,小动物们排队准备做操。你瞧,它们的队伍排得多整齐啊!在这么多小动物里有一个小动物是老师最喜欢的,它排在第5排第3个,根据我们已经学过的知识,你能找到它吗?在图纸上圈出来。

1:我找到的小动物是蓝猫,我是这样数的(边指图边说),1、2、3、4、5这是第5排,1、2、3这是第3个。

师:我明白你的意思了,你是从左往右数第5排,从前往后数第3个。其他小朋友找到的是什么小动物?

2:我找到的小动物是小兔子,我是从前往后数第5排,从左往右数第3个。

……

师:咦,我喜欢的小动物只有一个呀,你们怎么会找出不同的呢?这是怎么回事?(学生在小组里讨论)

3:我们看的方向不同。

4:我们在确定排的方法上不一样。

5:从前往后数比较好,体育老师就是这样数的。(大部分学生点头)

师:说得真好!在生活中,我们习惯上把横着的作为排,从前往后数,这最前面的是第1排,往后是第2排、第3排、第4排、第5排……

在上例中,教师没有急于对关键性的问题“排的方法”下结论,而是通过提供“找小动物”的学习材料,适当进行启发,让学生相互对话、质疑、大胆的尝试。这样既避免了学生盲目的猜测,同时又唤起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知识的欲望,让知识的重点、难点在对话中被分散、突破。

四、内化认知过程——有效对话的目标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在数学课堂中,学生除了和教师、教材、其他学生对话外,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和自我对话。通过和自我对话,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强自我评价意识和反思能力。

如在探究“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学生用量角器量得三角形的内角和不全部是180°时。

师:这样的一个三角形,三个角在不同的位置,我们只要稍不小心把哪一个角量错了,那么三角形的内角和就会……

1:不是180°。

师:就不准确了!要是我们能把三个分开的角……

2:把三个角合起来。

师:真不错!剪也好,撕也好,折也好,大胆尝试!注意这个问题可不简单,我建议想好了办法后,还可以同桌两个人之间交流交流。

……

师:好了吗?告诉大家你研究的是什么三角形?

3:我研究的是钝角三角形。我原来量的是175°,现在变成了180°。

师:为什么说现在变成了180°?

4(演示折的过程):因为折好以后这是一个平角,平角就是180°。

师:钝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研究锐角三角形的同学请举手。

5:我原来量的是179°,现在撕下来拼起来后也是180°。

师:拼起来是平角,那肯定就是180°。那直角三角形是不是这样?

生:是。

师:现在,我们能不能肯定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

生:所有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教师板书)

师:这些三角形的大小相同吗?(不同)形状相同吗?(不同)可它们都隐含着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它们的内角和都是——

生:180°。

师:同学们刚才涉及的其实是数学上一个很重要的思想,叫转化。我们常常遇到自己比较陌生的、比较棘手的问题,在进行研究的时候,就把它转化成我们熟悉的、比较简单的问题,再进行解决。

……

这一环节的教学,几乎是由教师、学生一问一答而构成,句式简短,节奏明快。其间,教师象问得随意,学生答得从容,似谈心,似拉家常。整个教学过程,清风徐来,波澜不惊,丝丝入扣,润物无声。学生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内化,学得轻松、愉悦。

五、感悟数学思想——有效对话的升华

数学教学的任务正在从“双基”向“四基”延展,其中,基本的数学思想是重要的教学方向之一。但因数学思想不像数学方法那样直观可感,因此在教学中,师生对话时教师要做好引领和提升,让学生从现实的学习基础出发,不断感受数学思想的光芒。

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圆面积公式的推导”时,教学片断如下:

师:我们已经学过了许多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今天我们来研究圆的面积公式。(出示圆)怎样来求这个圆的面积?

1:可以把它转化为我们学过的图形。

师:怎么转化?

2:把圆平均分。(大屏幕上演示把圆平均分成了2份,重新拼接,结果还是一个圆)

师:转化不成已经学过的图形,怎么回事?

3:平均分的份数不够多。

师:是这样吗?那我们分得多一些,请大家仔细观察。(演示把一个圆分割为完全相同的小扇形,并试图拼成长方形,从平均分成4个、8个到16个)

师:你们发现什么?同桌交流一下。

生3: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就越接近长方形。

师:你们都同意他的看法吗?(学生表示同意)那我们再来分一分这个圆。(课件演示把圆平均分成32个、64个……完全相同的小扇形)大家仔细看一看、想一想,如果一直这样分下去,拼下去会怎样?

生4:拼成的图形就真的变成了长方形,因为边越来越直了。

……

在上述案例中,学生经历了从无限到极限的过程,感悟了极限思想的价值。学生有了这个经验基础,将来学习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时就会很自然地联想到这种办法,从而再一次加以利用解决问题。

总之,教学中的有效对话,思维得以飞扬,灵感得到激发,情感得以交融,从而使我们的课堂变得生机盎然、精彩纷呈!

猜你喜欢
内角轴对称三角形
说说轴对称
多边形内角和再探
三角与数列试题精选
《轴对称》巩固练习
认识轴对称
三角形分割问题
三角形,不扭腰
三角形表演秀
关于轴对称的几个基本概念
多边形内外角问题的巧解